Ⅰ 怎样教育孩子理财
理财的前提是有复财!制
我的做法很简单,每个月定期给孩子一部分零用钱让他支配,而且我是一次性给他一个月的!
比如说一天一块,一月三十,他不节制,花完就拉倒了,但是想要预支下一个月的也可以,我会向他收5块钱的利息,他思来想去之后,觉得不合算,于是就计划性的花钱了。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他的零用钱放在我这里不取,存一个月,能等到下一个月,我会多给他十块奖励……
Ⅱ 怎样教育孩子学会理财
教育孩子理财,看似复杂,然而,只要抓好“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这项原则,子女学习理财则会变得十分自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出关于理财的人性
任何人做亊,心中总会有自己的一盘账,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会自然去衡量效益与利害。以下四句金句,就很清晰的把人们心中的"小算盘"破解
一个人,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以上金句是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是父母的错
我们现在从生活案例,去理解弗里德曼这4句话的意义:
2016年,我国某报刊做了一次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调查中发现,有6成受访中学生,在买东西时,并不怎样考虑价格,喜欢就会买。
这就是典型的“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4 句中,最糟的情况是"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在哪些场景下,你的孩子会变成"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典型案例:强逼孩子去学习。孩子觉得学习是在花父母的钱,办父母想做的事。
让孩子”花自己的钱“的神奇效果
唯有做到让孩子觉得"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可能事半功倍。
有一位家长,上过我们的《零花钱管理课程》后,增加了孩子的零花钱,并与孩子定下了《零花钱管理协议》。协议其中一条规则是,以后买早餐孩子要自己付钱。
结果,孩子由原来每天都到街上买早餐吃,现在每天主动要求父母煮早餐给她吃,还说,"原来爸爸妈妈煮癿早餐是那么好吃的啊!"
由花父母的钱变花自己的钱,理财的态度就会自然得调整了。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亊"在犹太式教育的“有偿生活机制”上发挥到极致。犹太父母鼓励子女靠劳动与经商去赚生活费:
钱自已赚的,肯定是在"花自己的钱";
餐费住宿费学费都要用自己赚的钱支付,"办自己的事"的意识也会建立起来。
要让孩子"花自己的钱",首先得让孩子拥有归属于他的钱
要让孩子拥有归属于自己的钱,不一定得让他自己去赚,钱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父母的给予,但"明确所有权"才是关键问题。
中国家庭普遍对"明确所有权"做得不到位,这是财商培养难以有效进行的原因之一。"明确所有权"是财商教育的根,没做好"明确所有权"而想透过其他方式去实施所谓的财商教育,那就等于盖房子不打地基。
要做到"明确所有权",第一个标志性的行动,就是到银行帮孩子开办一个属于他的银行账号。
顺从人性,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在那四句金句中的这个"钱"字,我们可以用更宽广的含 意去理解,把"钱"换成"资源","时间","智慧"等有价值的东西,同样适用。
例如,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做事情拖拉而感到烦恼。但是,如果你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呢,孩子是在"花自己的时间,办自己的事",那拖拉情况是否就有所改善了呢?
所以,各位父母反思一下,很多时,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们不理解人性。
富豪们是这样教孩子们理财的,你做到了吗?
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与钱打交道,只要学习好、身体好就行,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对于金钱完全没有概念,更别提说理财了。
正是由于很多家长在儿童理财方面存在教育误区,才容易造成孩子们虚荣、攀比的心态,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很不利。今天我们来看看各路富豪是怎样教育孩子理财的吧!我相信总有一款get到你!
Ⅲ 为什么理财教育,从小做起
现代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当然理财也是其中一个重大的工程,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教育起步更早,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建立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在美国,多数3岁的孩子就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而一个9岁的孩子就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中;10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而这些对大部分同龄的中国儿童来讲,是难以想象的。
在孩子的儿童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对稍有难度的理财能力的培养应在5至15岁时进行为宜,相对于国外,国内儿童理财教育的起步,相对显得落后很多,很多父母压根没想到训练儿童理财能力这件事。出现这种隋况,与国人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为中国人教育孩子普遍偏重智力教育,许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好好念书,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而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小孩随便吃喝玩乐,忽略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理财能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母亲,生前积累了巨额财富,死后留下近亿元遗产,母亲满心希望提供给儿子最好的物质生活。结果从她过世后,她的儿子即买房、买跑车、出国旅游,出入各种名流会所,恣意享受人生,结果不出三年,上亿元的遗产挥霍一空。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许多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孩子不会理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再多的钱,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财,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不断增加,而正确的理财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给他们的最有价值的财产。我们的家长该如何教孩子正确地理财呢? (1)训练孩子的数字敏感度
对五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即使会数数了,也未必懂得数钱,因为那只是抽象的声音或文字,在孩子的大脑里没有概念,必须让孩子具体感受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多与少到底有什么不同,才能建立金钱观。
(2)让孩子去付钱
去超市购物时把孩子带上,在买东西时,教孩子看价钱,告诉孩子怎样买比较划算:清楚地让他们知道,同一样东西,只是包装和品牌不一样,价钱贵的你就不买,怎样买比较划算;货比三家不吃亏;而有的东西是奢侈品所以你不买。
在付款的时候,可以把钱交给孩子让他去支付,而对于较大的孩子,不妨在需要到便利超商买酱油、盐的时候,让孩子去买,偶尔把找回来的零钱给孩子当奖励,并教孩子开始建立储蓄的观念,不过不要养成孩子只有在奖赏时才肯帮忙的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让孩子记账
就算是在同一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消费观念也可能有很大不同,有些孩子生性慷慨、不拘小节,长大后往往容易成为入不敷出的人,但有些孩子从小过于小心谨慎,长大后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理财行为,父母必须从旁指导。让孩子记账,由于孩子年纪小,不知如何记账,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下一周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帮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账。该步骤的好处是,父母们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4)从玩中学会理财
小孩子都贪玩,爱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又不能让孩子玩物丧志,而台湾的一款“大富翁”游戏算是入门的理财学习法,有买卖、投资行为,而机会、运气的设置,更是让参与游戏的人可以体会到,人生有许多不能预期的变数和风险,所以必须要有适度的规划,否则有可能面临负债累累甚至破产的情况。从游戏中能看到模拟的人生,在游戏结束时可以让孩子说一些体会,加深孩子的理财印象。
(5)储蓄也是一种投资
教孩子储蓄,当储蓄罐装不下孩子的零花钱时,那就要带孩子一起到银行去开设一个属于他的存款账户,最好让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折。有了这个账户后,不管存钱还是取钱,最好都让孩子全程参与,让孩子明白银行的功能,存钱是有利息的,虽然不多却也是一种投资。
Ⅳ 比较好的儿童教育理财产品有哪些
欢迎关注招行理财,招行有储蓄、大额存单、基金、理财产品、外汇、黄版金、白银等投权资可供您选择。
风险和收益基本成正比,要求保本就选择储蓄,追求低风险可以考虑货币基金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追求高收益可以了解投资型基金、外汇,黄金及白银,若您当地有招行,可以联系网点客户经理交流理财事宜。
Ⅳ 如何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理财
先说为什么要教孩子理财?
我们有句古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渐长大,会接触到压岁钱、会需要零花钱、会面临同学之间的交往,这都或多或少地和钱有一点儿关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钱甩给孩子、压岁钱全部“充公”、或者给钱让孩子与同学应酬攀比,其实都是不正确、更不负责任的做法。早早培养孩子的财商,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学习财富积累的方法,才是学习之外,当代父母应该给与孩子的必要教育。
还有,要教孩子树立财富管理,和适当的理财方法,要怎样做?
1.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财富目标,明确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把家庭资产在各类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中进行均衡配置,让家庭财务处于良性运转,必然能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
2. 带孩子阅读适合年龄段的书籍,学习金融理财知识。比如出版近20年的欧洲著名理财童话《小狗钱钱》,这本书10年前就买来,一直躺在书柜里。最近读书的时候翻出来,发现其中关于制定财富目标、执行财富目标、处理负债和正确投资的观点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浅出,孩子也能看懂,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Ⅵ 幼儿需要怎样的理财教育
在实践中,我还尽量做到:孩子在花钱时,不能只满足个人需求。我鼓励儿子拿出其中一部分钱去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需要,购置全家需要的日用品、给祖辈买一些小礼物等,以此培养儿子的责任感。
Ⅶ 幼儿理财教育有哪些禁忌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特长的敏感时期,还是增进幼儿品德的奠基时期。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手中的钱越来越多,花钱越来越随意,喜欢攀比,不知道理财的知识与技能。那么,呢? 一、宜缓不宜急 幼儿年幼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而且3岁以后的孩子独立性增强,有点叛逆思维,难以与人相处。通常压岁钱、庆生费都是给幼儿的,幼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钱是他个人的,是私有财产,可以归他自己自由支配使用,别人无权干涉,更没有道理剥夺。因此,家长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越俎代庖,而是要慢慢讲清道理,说明代管的好处,讲清等幼儿需要的时候归还。 二、宜疏不宜堵 通常压岁钱、庆生费都是给幼儿的,那么幼儿对这些钱的支配使用是有发言权的,家长可以提出几套方案,并给幼儿分析利弊,疏通道理,引导幼儿自己决定这些钱的去留。家长不要以权威身份强迫幼儿将钱交出充公,不要自作主张决定这些钱的去留。 三、宜多不宜全 通常压岁钱、庆生费都是给幼儿的,家长可以将数额较多的钱收回代管,将数额较小的钱让幼儿自己保管。如果完全收回幼儿对这些钱的支配使用权,显然是不适宜的,幼儿也难以接受。 只要家长掌握了宜缓不宜急、宜疏不宜堵与宜多不宜全的禁忌,幼儿理财教育并不难!
Ⅷ 孩子几岁,进行理财教育最合适
国外研究发现复:
一个人的理制财观念,在12岁之前就会建立起来,5-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金钱价值观和消费尚未形成稳定的习惯,此时进行理财教育最为合适。
不少父母可能都有着这样的烦恼:
一方面,为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而辛勤工作、省吃俭用,想方设法地挣钱、攒钱;
另一方面,孩子却不明白钱的来源和赚钱的辛苦而挥霍无度,花钱的速度几乎赶上了挣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