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二战后日本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通过解散财阀、不允许独自占有、劳动民主化等方式,进一步扫清生产过程中的障碍,在得到美国的帮助下,根据国际形势分析,美国为日本投入充足的资金来帮助日本经济发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在朝鲜战争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军工产品,经济得到很大恢复。
2、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神武景气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很大冲击,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骤降至-1.2%。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经过一段调整后,日本率先走出危机,但从此经济增速明显放缓,1975~199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5%。
(1)日本拥有充足的资金扩展阅读:
二战时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工厂、机械以及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但人才和科技还在,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注入很快就能进行重建。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额资金,并大量转移技术,使得日本很快恢复了生产。
日本在战后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业、社会等各个方面,日本基本确立了民主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使得日本的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动力。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日本获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援助大国和债权大国,1987日本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❷ 日本留学现在需更新签证,两个日本银行账户存款余额一直保持在70万日元以上。但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日本
资金来源必须有,申请更新的时候有几种资金来源的选项,一是资金负担比例,包括:自己、国外金费支付者、日本金费支付者、奖学金、其他,在国内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工作过,自己那项只能填零,外国金费支付肯定要占大头,在日支付者一般没有,奖学金可以按实际。二是针对外国金费支付的部分详细说明,一种是外国带来的,如果你近期有回国可以选这项,另一种就是外国送金汇款了。
根据你的情况,你主要看看近期是否有回国了,如果回过了,就不用送金证明,直接选带来就可以(让朋友带来的形式一般不认可,让亲属带来的形式也可以,亲属的话一般要提供说明)。如果没有带来的可能,那就只有先把钱汇回国,再汇回来倒一下了。如果你有在日的保证人,也可以选择在日支付者一项,这样的话也需要提供在日支付者的一些证明。整体来说,还是携带最方便。
❸ 日本买房移民要什么条件
日本属于非移民国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投资移民。他们的投资移民是取得“经营?管理签证”后,只要满足在日本连续居住满5年,20岁以上,没有犯罪记录,有稳定收入这一点是看工作3年的课税记录,即可申请入籍。
或者满足在日本连续居住满10年,从事就劳签证5年,并且拥有3年以上签证即可申请永住(绿卡)。而“经营?管理签证”本身就是一种就劳签证。
而日本“经营?管理签证”的核心在于“经营和管理”,因此,买房后,没有正常的经营,收入,开销,雇佣,纳税等一个公司的合理经营规律,则无法移民。
(3)日本拥有充足的资金扩展阅读:
日本买房条件:
1、取得日本的永久居住,有稳定的正当收入,持有三年签证的就职人员可以首付200万日元贷款买房;
2、本人印章及印章的公证(中文和日文的翻译件一式二份)。
3、购买人在日本要有常住地址的证明;
4、足够的购房用现金,以及中介手续费等,大约占总房价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过户费等其它费用。
5、需要准备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并到当地公证处公证。一式二份,中文和日文,即本人出生和住址的公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定居条件
❹ 日本为什么会那么有钱
日本国是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又受到严重破坏,1950年其工业产值仅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4%。但是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于1952年和1955年就已分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之后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五十年代达22.8%,六十年代达11.1%,七十年代为5.3%,这些都显著高于同时期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发展速度。其中1955~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成为除美国和苏联之外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1979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9,739亿美元,已接近苏联10,855亿美元的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大大高于苏联,为苏联的2.1倍。 1980年底,日本黄金外汇储备为苏联的4.9倍。日本工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从四十年代的1.2%上升到八十年代初的10%。与此同时,日本外贸的出口值也增长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联邦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受制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又在具体的、特定的国内外条件下出现的。从国际环境看,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时期,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产量激增,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这为资源贫乏的日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原料条件;同时,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也迫切要求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机器设备,使日本的工业产品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日本利用其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暇东顾之机,其经济势力首先占领东南亚市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其世界市场。国际有利环境也表现在美国的扶植上。战后初期,美国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援助”和“贷款”成了日本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又由于美国侵略朝鲜和印度支那战争的需要,对日本的军事订货骤增,这对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滋养”,通过发战争财,为日本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国际有利环境还在于战后适逢世界性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工业设备虽在战时受到破坏或已十分陈旧,但战后则积极引进欧美先进技术,迅速更新设备,从而可以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日本经济能够顺利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条件。首先,日本原有经济基础较强,战前其经济发展速度就高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日本一贯重视人材开发,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本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高的人材资源优势,以及工资较欧美国家为低的优势,使其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第三,日本发挥其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尤其利用岛国位置和太平洋沿岸的优良港湾,填海造陆,新建大型工业基地,挖筑深水港,广建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轮、矿料专用船等能长驱直入,为以低运费从国外大量运入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方便条件,这对日本这个加工贸易型国家是至关重要的。第四,一般认为,日本人民生活勤俭,储蓄率极高,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也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第五,战后日本军费开支少(仅占其财政支出的不到1%),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经济。此外,战后初期,日本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历届政府对科学管理经济的重视,各项开发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公共设施的修建等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❺ 移民日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申请
你好,关于日本移民
移民日本有两种身份可选,一个叫永居一个叫归化。永居就是获得永久居留权,归化是放弃原有国籍,得到日本国籍。两者的条件也不一样,归化的条件相对低一些,可以通过工作,配偶和经营管理等身份在日本居留时间达到五年以上,就可以申请归化,而永居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了。日本是非移民国家,所以没有投资移民的政策,不能单纯靠买房子就移民到日本。
归化申请
1. 在日本连续居住5年以上,一般不能连续离开超过3个月,1年合计不能离开超过150天左右。
2. 20周岁以上(与父母或父母一方同时申请时孩子年龄则不限),具有法令行动的能力。
3. 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没有犯罪记录、交通违反。
4. 有足够维持生活的收入或者资产,年收入不少于200万日元。
5. 有进行纳税义务,没有拖欠年金和保险。
6. 能够和日本人正常口语交流。
永住申请
1. 在日本持续生活10年以上,工作满5年以上。申请时持有3年或5年的在留资格。
2. 遵守日本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没有犯罪记录、交通违反。
3. 有足够维持生活的收入或者资产,年收入不少于300万日元。
4. 有进行纳税义务,没有拖欠年金和保险。
❻ 二战后日本怎么用8年时间经济超过战前最高水准21年成世界第二的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落下帷幕。战后的日本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瓦砾废墟,百姓流离失所,日本一夜间回到了解放前。当时有专家认为,日本恢复战前水平需要100年的时间。但日本人就在这片废墟和瓦砾上,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重返世界强国之列,逆袭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那么日本为何能在二战后实现逆袭?
第四,由于日本是战败国,把国防交给了美国,日本得以全力发展经济,这是日本经济能够腾飞的一个巨大优势。当然日本放弃了国防和自主权,虽然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在八十年代甚至超越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却始终无法取得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❼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
1、日本制定了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由于日本是东亚的岛国,四面环海,所以在二战后,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抓住了和平安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利用战后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件,确立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极大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把由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的产业政策与有关的经济计划结合,保进企业的振兴。
2、美国开始帮日本恢复经济。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日美贸易,日本是美国商品的重要市场。为使日本进口美国货物,美国建立了多种周转基金。
3、重视对国民科学技术的教育。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4、良好的国民素质,日本国民对国家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成为了推动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5、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国有企业购买国外的专利技术,尽可能的垄断各个产业。日本从中收取了许多其他厂家的专利费,所以很多产业都被日本所垄断,钱都源源不断地滚到他们的腰包里。
(7)日本拥有充足的资金扩展阅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完全失败。这次失败,使日本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日本青壮年劳动力和科研技术人员损失惨重,工厂学校大量被毁,经济陷入低谷。
再加上日本国土面颊狭小(不足40万平方公里),多种资源贫乏,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众多日本国民对国家的复兴不抱希望。
❽ 除了国军和日本人还有谁很富有
国军,日本人都很富有,还有美军,德军。英军应该都比较有钱。
❾ 二十世纪晚期日本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日本位于东亚,是一个狭长的岛国,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地震等自然灾害又相对较多的国家。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创伤,“帝国主义战争同样也给日本国家和民族酿成深重的灾难。”二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国家财产的损失情况,“据战后复兴院调查,因空袭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有119座,烧毁房屋240万户,受灾人数为88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643.9亿日元。”日本战后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战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心中。
但是,就在这遍体鳞伤,满目疮痍的一片废墟之上,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51年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到1955年实现了全面恢复。”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也实现了平衡。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8亿美元,居美国、西德、英国、法国之后,占第五位。此后便过关斩将,连下三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西德(日本为1419亿美元,西德为1322亿美元),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诱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当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是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这次改革的目的是“鼓励日本人民培养起争取个人自由,尊重日本人权,特别是宗教、集会、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愿望。并鼓励日本人民建立的代议制的团体。”民主改革涉及到修改宪法、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进行劳动改革等,对日本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其次,战后日本利用国际原料、燃料价格低,特别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利用国际上廉价的石油能源来发展经济。”加之当时工业品价格偏高,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极为有利。第三,美国经济上的扶持和本国军费的锐减。美国出于“冷战”全球战略需要,在经济上大力扶植日本。随着美苏对峙以及新中国的建立,美国就把日本纳入它远东战略计划之中,使日本成为美国称霸亚洲的基地和反苏的堡垒。据统计,“1946年至1950年6月底,美国对日本的各项援助和贷款累计金额达30亿美元。”在美国的“保护”之下,日本没有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军费开支在1944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8.9%,1977年降为0.88%,是资本主义强国中最低的。”军费开支的骤减使日本经济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第四,美国的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立即变成美军的兵站和军需的供应基地,大批量的各种军事定货,使处于萧条状态的日本经济运转起来,犹如一颗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使徘徊不前的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据统计,“自战争爆发至1953年7月签定停战协定止,‘特需’累计达24亿美元,到1955年则达36亿美元。”在随后的60年代日本又大发战争财,“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定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战后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第五,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日本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30%的传统工业,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主观上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制定许多经济计划,如“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中期又在“1955年底鸠山内阁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1960年池田内阁时期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等。通过这些计划,避免了资本竞争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日本经济有了连续性发展的基础。2、发展国有企业,到1965年,国营企业占日本全国固定资产总额的1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弥补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促使了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资本总量。1、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日本在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改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比率达23.6%。”政府又加大对教育的投资“1950年教育经费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在当年预算中占20%。”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数量的优秀工人及科技人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人才资源。2、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50年代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数量:“1950-1954年度为446件,1955-1959年度为577件,1960-1964年度为2039件。”可见日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快。到1979年,日本系统的、大规模的引进3.1万项世界先进技术,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引进主要以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的方式进行,再结合本国特点改造提高,结果使日本工业在短时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而且节省了巨额资金。“据统计1945-1970年,日本只付出60亿美元就得到了国外耗费1800亿美元才研制出来的技术。”当时日本人有个口号:“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3、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重教育、重和谐、守纪律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有利于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荣誉感,有利职工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忠诚心理,对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意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人员专家化、方法科学化、技术自动化、机构高效化,这些独特的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劳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推行高投资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战后日本迅速掀起投资热潮,“按照经济企划厅的估计,1956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额,将比上一年增长7.8%,然而实际上却增长了57.6%。”1955-1970年的15年中,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了115倍以上。“日本政府投资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固定资本的投资的重点是对电力、钢铁、机械等基础工业和电子、化学、汽车等新兴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不仅使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以钢铁为中心的工业体系和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而且大大加快了各部门固定资本的更新,提高了企业技术设备和现代化水准。
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日本利用所处太平洋上优良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给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日本“60年代后半期,输出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贸易黑字1968年为25亿美元,1970年达到40亿美元。”日本将这些巨额利润一部分再投资到生产领域,继续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多,据统计“1970年末为20.05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1972年末增长至183.6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
五、自民党长期的执政,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1955年11月15日,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由于自民党在议会中占据决大多数席位,所以“1955年体制的实质就在于,他实际是保守的自由民主党一党执政的体制。从此,日本开始了由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掌政权的历史。”从50-60年代的执政实践看,历届政府对内对外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方面,自由民主党政府广泛的干预经济生活,制定计划,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了促进资金积累的特别措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政府制定了和颁发了一系列以实现稳定为目标的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自由民主党的对外政策,各届政府都竭力追随美国。
综上所述,日本政府和人民在二战的废墟上,仅仅用了二三十年,就将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笼罩在核恐惧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就其发展的诱因,既有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日本本国的主观原因,而且这两种原因是共同起作用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