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天然气大涨利好哪些股
一、广汇能源:
公司立足于新疆本土及中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确立了以能源产业为经营中心、资源获取与转换为方向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1.56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1225万元,最高为2018年的17.11亿元。
二、广聚能源:
深圳市深南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协议受让原由科汇通投资持有的公司9795万股国有股份,占总股本的18.55%,深南集团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41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64.667%。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54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8年的1.116亿元,最高为2016年的2.850亿元。
三、渤海化学: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695.2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9年的-8893万元,最高为2020年的2.537亿元。
四、沈阳化工: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旗下有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2家子公司。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5192.4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9年的-7.678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3.302亿元。
五、宝利国际:
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218.56万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17年的-5150万元,最高为2019年的393.1万元。
六、华锦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化工,具备少量石油焦产能,同时子公司具备沥青业务。
从近五年扣非净利润来看,近五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11.75亿元,过去五年扣非净利润最低为2020年的2.552亿元,最高为2017年的18.70亿元。
② 2019年4月26日左右方大炭素出了什么利空消息
1.据报道可知,利空消息大致是从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来看,方大炭素的业绩也是出现了利空情况。方大炭素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1亿元,同比减少48.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13亿元,同比减少62.36%。但经过他们公司的努力调整,终于得到了稳定的股价。
2.方大炭素主要从事石墨及炭素制品、铁矿粉的生产与销售。此次年报与一季报一同披露,但营收与业绩表现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由于石墨电极价格的大幅波动。2017年由于中国大量新建电炉炼钢项目,导致石墨电极价格飞涨,并在高位维持了近1年,公司石墨电极产品均价也因此出现上涨,对业绩构成积极影响。
③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简单说,“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高稿肢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前三名中,中国排放 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是美国、欧盟的2倍和3倍。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 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碳中和的“开源节流”的两大投资机会:
从整体规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不论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钢铁、电力,还是下游的新能源 汽车 等行业,其均会受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要实现30/60目标则不仅需要开源,同时需要节流,所以对于那些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就必然会产生压缩,犹如2017年供给侧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地位。
从碳中和投资主题来看
一个是寻找需求扩张行业投资机会。 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 以光伏、风电、新能源 汽车 、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清洁、节能型行业将迎来总需求的扩张,行业整体将存在投资机会, 从长期看随着碳中和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国内光伏、风电新增发电量将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会。虽然去年已经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但后期可通过时间和业绩的提升来消化估值。
另一个是寻找供给收缩行业的投资机会。 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而言,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行业供给将存在收缩压力 。 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敬早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行业供给收缩时,相关工业品价格往往会有所改善,同时行业龙头市占率会有所提升,此类行业龙头将存在投资机会。此外,当行业整体供给受到碳中和目标约束时,行业内部分可替代领域可能会迎来需求的扩张。
梳理了一些相关的碳中和受益的产业和公司:
1.节能产业
受益逻辑是碳中和是一个整个 社会 层面的东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碳排放,节能产业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中收到了反复强调。
标的:南网能源(节能龙头,稀缺)、双良节能(光伏+工业节戚世能+建筑节能)、中材节能(水泥行业节能+二氧化碳捕捉)
2.资源周期行业
碳交易第一阶段的交易对象只有电力企业,但是长远上看,一些高耗能资源类企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由于碳中和,在总体产量控制和成本上会出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导致产能周期和价格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转移逻辑也会有影响。
根据最近宝武集团的人大代表的发言来看,钢铁行业2023年会实现碳达峰,那么钢铁产量大概率23年也见顶,并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就是因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于提升效率节能。类似的逻辑和碳达峰节点一定会在水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出现。
标的:如果一个周期行业本身为上升周期,碳中和对其又有有利影响,那可以考虑。
3.新能源发电资产
就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持有者,垃圾发电也可以计入,还有更少见的生物质发电、煤层气利用。写一条很具体的受益逻辑: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CCER碳汇价格为20元/吨时,风电、光电会额外增加约4%营业收入,垃圾焚烧增加3.5%。
标的:国有的的发电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绿能(分销天然气+风电)、江苏新能(风电+垃圾发电+光电),中节能的太阳能+节能风电
民营的比如林洋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都自持电站,其他还有京运通、金风 科技
4.循环再制造产业
以钢铁为例,回收钢铁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吨钢碳排放,大大低于矿石高炉冶炼的碳排放。循环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的 社会 已经迈入人均1万美元, 社会 存量资源也已经很庞大。
标的:格林美(主要是叠加电池产业链)、方大碳素(电炉炼钢消耗石墨电极)
5.垃圾分类与焚烧产业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焚烧发电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来减碳,另外一方面减少甲烷释放。此外其他生物质发电也有相同的减碳机制。垃圾焚烧原来的上升周期会收到碳中和目标的额外加持。
标的: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
6.天然气产业
由于天然气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国计划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
标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资源公司
7.储能(电网侧储能)
储能可以将无法并网的电力进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稳定的风光电契合,将多余的清洁能源并网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个赛道的问题在于锂电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储能应用,而抽水蓄能没有良好的标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不够成熟。
标的:没有很符合的,上传统的锂电或者储能公司
9.碳捕捉
未来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标的:中材节能、远达环保、凯美特气(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过程参与企业
参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备碳金融属性的公司。偏题材。
标的:国网英大、华银电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务企业
碳交易的确认流程相当复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支持,相关的咨询服务产业发展会很快,因为碳中和今年覆盖了电力行业,接下来会覆盖8大耗能产业,接下来会更多。
标的:谱尼测试(互动说有碳排放核查业务)、远光软件(碳资产管理系统)
④ 废钢市场价
受钢坯及期螺价格暴跌等问题,全国废钢市场跌势不断蔓延,多数地区一周之内跌幅在300元-500元/吨。唐山重A2250元-2400元/吨不含税,较月初跌310元-370元/吨;聊城精炉料2200元-2300元/吨不含税,较月初跌420元-440元/吨。
截至2018年11月23日,张家港精炉料2360元-2440元/吨,较月初跌140元-150元/吨,沙钢连跌三次共计110元/吨,每次周边主流钢企跟跌30元-100元/吨,钢厂到货量逐步提升较快,且库存普遍高位,目前,货场及贸易商出货量较之前有所降低。佛山冲料1900元-1950元/吨不含税,较月初跌420元-500元/吨;当地用料需求明显缩减,本次跌价后,行情报价更为混乱,收货商家多根据自身用料及场地存货量小幅调整。由于当地钢厂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资金周转谨慎,对废钢采购积极性大幅缩小,预计短期南方市场保持偏弱走势。
成本曲线结构变化,边际成本定价规则生效
钢铁制造过程中,从炼钢工艺的角度分为高炉转炉长流程和电弧炉为代表的短流程。当前长流程吨钢不含税制造成本较电弧炉低581元,短流程电弧炉成为边际成本最高的产能。
电弧炉生产灵活,规模小,固定成本较低,可根据盈利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节奏,因此边际成本定价规则生效,无需过度担心其复产产量增加带来行业盈利大幅下滑,盈利若真大幅回调,电弧炉减产首当其冲。
短流程成本中长期将高于长流程,长流程高盈利可持续。1)废钢应用比攀升,价格上涨。
废钢需求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废钢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考虑“地条钢”因素,2017年我国废钢消费量达1666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15%,预计2020年将达22053万吨
1、存量:2017年我国废钢消费量达14790万吨,
同比大幅增长64.15%,考虑“地条钢”因素,2017年我国实际废钢消费总量为16665万吨。
2017年我国废钢消费量达14790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15%,人均废钢消费量为107.02公斤;
与日本相比,2015年日本废钢消费量为3920万吨,人均废钢消费量为308.45公斤,为我国人均废钢消耗量的近3倍。按产能利用率40%计算,预计2017年上半年“地条钢”产量为1875万吨。因此若考虑“地条钢”需求,预计2017年我国废钢实际消费量为16665万吨。
供需旺盛下预计废钢价格保持强势
对于长流程钢厂,使用废钢可以提高转炉效率从而提产。对于短流程钢厂,高盈利驱使以废钢为主要原材料的电弧炉复产。由于老旧废钢回收成本高,虽然淘汰了大量“地条钢”,废钢价格较2016年底仍然上涨了27.64%。供需旺盛下预计废钢价格保持强势。
废钢价格中长期将持续高于铁水成本,电力和石墨电极成本相对刚性,根据边际成本定价规则,长流程高盈利可持续。历史上废钢价格长期高于铁水成本,虽然在2017年上半年一度低于铁水成本,但当前供需结构下废钢价格仍将保持强势。
增量:2018~2020年我国新增电弧炉炼钢对废钢新增需求达5388.15万吨
2017年海外在建短流程电弧炉产能为3676.2万吨,2018~2019年计划新建电弧炉产能为8835.5
万吨;国内已官方宣布进行产能置换需淘汰的炼钢产能共计4059万吨,其中电炉炼钢产能2010万吨,高炉-转炉炼钢产能2049万吨;产能置换新建电弧炉设计产能为3118万吨。
废钢使用量预计将逐步提升
们在环保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废钢资源量供给充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废钢的使用量有望持续攀升,其中主要以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报废产生的废钢养料为多,其余主要是加工型企业的边角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