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线等~~!~
一、间接融资的比较优势 1、间接融资对促进金融体系稳健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独特优势。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间接融资(银行体系)具有货币创造功能,对经济增长有切实的促进作用。由于投资增长是经济处于增长期的常态,要满足投资需求,离不开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而直接融资只是对现有储蓄的重新组合,不能创造出新增货币。因此,在资金供应方面,银行体系十分重要。从银行体系本身来看,由于银行体系规模庞大,具有规模经济,有能力开发与利用专门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在向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从金融市场的运行看,由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成为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障碍。而银行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因为银行在认定贷款风险,防范由逆向选择造成的损失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办法。银行还有一定的手段监督借款者行为,从而减少由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银行能够在向储蓄者提供利息收益或大量服务的同时仍然获利。 从上述方面说,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开辟了一条渠道,能有效地将储蓄资金引入拥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在增进实体经济的效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银行体系面临着短资长用和银企关系过密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体系也有弱点。表现为, 银行资金来源期限一般较短,而贷款期限通常更长一些,这种期限的不对称导致了流动性的不对称,易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中,并引起系统性风险。 而如果银行主导金融体系,银行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一旦银行获得了有关企业的重大内部信息,它就可以向企业索取租金,而企业也不得不付出这一租金以得到资本。同时,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企关系往往较为紧密,常常阻碍企业创新与增长。 在银行和企业关系紧密时,银行家往往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因此可能被企业所收买,或与企业共谋对付其它债权人。而银行对企业的控制同样也扩展至银行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银行对企业享有了控制权,可以充分获得企业信息,并监控企业经营,但银行与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联结在一起,往往与企业共谋,并可能导致银行在金融事务中过度强大,加大了风险集中度。 二、直接融资的比较优势 1、直接融资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改进企业治理结构。与银行体系相比,直接融资(证券市场)能够更有力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一个运行良好的证券市场首先可以促进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由于市场规模较大,流动性较高,市场主体因而有更大的动力花费资源去研究企业,从而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源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促进企业管理方面,股票市场的运行便利了收购与兼并,从而使经营良好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动力,经营不善的企业面临直接的市场压力,更易将管理人员的报酬与企业业绩挂钩,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在降低风险方面,一方面,运行良好的股票市场提高了企业规避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有利可图的投资要求获得长期的资本承诺,但投资者往往不愿长期放弃其对储蓄的控制权,而流动性较好的股票市场允许投资者在需要资金时迅速而成本较低地出售股票,从而使得长期投资更具吸引力。 在资源配置方面,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运行良好的股票市场还有助于鼓励高效的会计标准、信息披露标准和减少资源配置障碍的合约制度的发展。 2、直接融资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进入壁垒及监管等问题。尽管如此,直接融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很大的缺陷。首先,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方便投资者平等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这样,如果一些投资者花费了大量资源获得相关信息,其它市场参与者将同时获得其研究成果。因此,他们同时购买该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从而产生了搭便车问题,降低了市场参与主体获得信息的动力。 其次,直接融资在监控企业方面存在缺陷。一是内部人往往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企业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因为信息不完全的外部人在企业控制方面不如拥有完备信息的内部人,除非他们付出很高的代价。二是由于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较高,交易活跃,为降低企业风险和防止大股东操纵企业经营,鼓励企业股权的分散化,从而使企业拥有许多小股东,而每一个小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行为的动力较小,从而降低了建立审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动力。 再次,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直接融资还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对于希望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来说,必须披露足够的信息,其经营规模也须达到一定要求。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著名,投资者在市场上获得的有关它的信息就越多,评定企业优劣就越容易,因而愿意直接投资于这类企业的证券。因此,进入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多为大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倒是从银行获取信贷更具成本优势。 最后,证券市场如果运行不当,往往会引致投机,引起证券价格的猛涨暴跌,导致市场动荡,并连锁反应到其它金融市
② 为什么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由间接融资为主的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版机构信贷、委权托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贷款等。根据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数据及结构,2011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间接融资占到86%左右,而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仅占14%。
③ 什么是股权
股权投资(Equity Investment),是为参与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投资购买其股权的行为。可以发回生在公答开的交易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公司的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场合,还可以发生在股份的非公开转让场合。
④ 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对金融系统,出借方,借款方有什么重要意义
直接融资模式下出借方资金是直接出借给借款方,但是风险等内容要自己把控;间接融资回渠道是指以金融机构答作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出借方将资金托于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向资金需求方提供贷款,风险控制环节主要由中介金融机构记性控制。
⑤ 德国金融体制为什么以间接融资为主
德国92%都是中小企业,其中有众多掌握着某一细分行业世界尖端技术,这其中由以家族企业居多,就是传说中的隐形冠军。他们绝大部分可没有那种上市圈一把钱就跑路的想法,都是想把自己做的这个行业做到最好,成为行业翘楚。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他们才有可能在你都没听说过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很多这种家族企业觉得 直接融资上市,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自由,受到很多限制。有些企业会一根筋的在某些他们认准的方向上投入很多资金,让报表一时不是很好看,如果上了市这方面就会有很多约束。
另外,很多企业看重家族传承,父子相传几代了,上市就有可能哪一天被恶意收购。
其实不光中小企业,世界五百强德国博世公司至今也没有上市,可见做大做强跟上不上市没有必然联系。其实在1930年左右的时候,博世曾经短暂上市过,创始人罗伯特先生,在上市之后,把一些股份分给了一些高级的管理者,但是之后就发现这样不好,因为那些管理层上市之后,有了钱就会变懒了,不会努力工作,因为他们已经拿了很多额外分红、收入,开始享受生活了,为此罗伯特先生觉得很失望,博世停止上市,已经发行股票被回购。就这样又是近百年过去了,博世再也没有考虑过上市。
当然不可否认,德国的股市也没有英美那样发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公司对融资方式的决策。
总之,德国企业很多信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营哲学——“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们不会纯粹追求利润,也不擅长资本运作,更是从来没想过上市,甚至把永不上市作为家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