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2002年钼矿价格

2002年钼矿价格

发布时间:2025-06-04 03:28:10

㈠ 有谁知道矿山开采一般有什么风险

浅谈矿产勘查投资风险
《湖南长沙律师网》
作者:王成良
作为矿业投资的一环或重要的一个方面,矿产勘查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投资行为。它所隐含的风险和具有特殊的博彩业的性质,可以使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资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却一路下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随着矿产品价格的飙升,反过来刺激矿产勘查投资,机会主义也随之盛行,可以说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在认识上被有意无意的缩小,投资回报则被不恰当的预期。今后的3--5年内,这种行为将会达到一个顶点。
矿产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
高风险在通常意义指矿产勘查的成功率较低。其对象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由于地质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矿产勘查的高风险性是其主要特点。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使矿产勘查从一开始到完成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
矿产勘查是一个过程较为复杂的经济行为,投资风险隐含在矿产勘查的全过程之中,整个过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法规、地方环境、市场、勘查矿种、技术力量和技术方法、地质难易程度等方方面面,较概略的说,隐含几方面的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资源潜力风险。
1. 投资环境风险
投资环境决定投资方向,并进而决定规模和力度。在目前,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明显的带有过渡色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成熟的矿业市场没有形成。据www.cmrtrad.com—中蒙俄国际商务网站发布的信息,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一般,属于可以改造好的一类国家。另据加拿大温哥华Fraser研究所根据各国(或区域)政府吸引矿产勘探投资政策进行的排名,结果我国政策潜力排名第31位,居于中等地位。综合来说,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非常一般。
1.1 法律、法规风险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否及执行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矿业投资环境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作为投资者的抵抗风险的最后屏障。我国的矿法,制订于1986年,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当产业经济发生巨变的同时,我国的矿业经济却并未发生根本生的变化。先行矿法,未能从法律底线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立法的滞后,探矿权和采矿权两权分立,当是主因之一。尽管矿业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国家近15年来,对矿业的前期性投入——矿产勘查的投入逐年减少,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法规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近两年资源形势严重吃紧的重要原因。未来几年,乃是矿业发展比较关键的一段时间,立法方面的完善,政府角色的转换及程序处置方面的透明公正,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对矿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尤其是矿产勘查将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1.2 投资者与政府的搏弈风险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该权利的主体。在矿业权市场未完全成熟前,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政府对资源的占有。政府在两权市场建设上,目前,尚处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一方面,通过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的招拍挂,特别是对于资源配置,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只能在这个框架下从业,处于极不对称的地位;另一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都有将所在地资源尽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冲动,特别是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冲动,尽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投资者必须要忍受前期资金付出的巨大压力。如在西部地区,个别有色金属探矿权的招拍挂,其出让金达到千万元之巨,而据了解,该区的地质工作程度非常之低,探矿项目的成功性并不大,那么先于矿产勘查之前所付出的出让金白白地给政府了。此行为无疑于杀雏鸡而取卵。
合法的矿产勘查从程序上首先要获得勘查许可证。许可证的的取得,有两种途径:行政授予和通过招拍挂取得。这里就有一个政府自由栽量权的问题,哪些项目行政授予,哪些项目招拍挂,又通过什么程序途径方法,人为操作的因素非常之多。特别除一般石料、砖瓦粘土、建筑用砂、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外的矿产勘查项目,因地质风险的不可预期,招拍挂方式显然不仅仅是风险前置的问题,而且是要承担双重风险的问题。目前,政府并没有风险退出机制,即使最终勘查资源为零,招拍挂所付出的出让金也不会返还(如前例子)。行政授予,通过两级行政授予(部级和省厅级)的程序设置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涉及地方县市过程的核审过程,其障碍非常大。主要表现为:
A、无矿权迭置的证明非常难开;
B、商业性机密得不到保障;
C、政府部门不愿承担安全风险;
D、政府有关人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E、某些腐败行为。
矿产勘查投资不同于其它工业项目投资之处还在于投资地域确定性,由于矿产资源赋存的地域性较强,矿床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项目确定,就再无选择的余地,而只能是前赴后继。为了查明和获取该矿床的资源,有时不得不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委曲求全,接受当地政府和地方提出的某些苛刻条件。
1.3 土地政策和生态环境风险 土地政策是影响当前我国矿业权市场的最大因素之一。同样据加拿大温哥华Fraser研究所发布的资料,光从矿产资源潜力来看矿业投资的排名我国第17位,但一旦加上土地政策,排名立刻下跌14位,说明影响非常大。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对于矿产勘查项目所确定的区域其上地面附属物的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国的土地也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但其土地使用权则比较复杂,特别包产到户的农村,其使用权的链条拉的很长、分的很散。另外,地面附属物的归属也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农户(或其他所有者)、村民小组、村集体、乡,还涉及农、林、牧、水利等部门。征地和附属物的处理、赔偿标准无花八门,很难商谈。国外矿业公司在我国的矿业投资要出问题,一般也就出在土地处理,面对错综复杂的土地关系,望而却步。
矿产勘查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潜在的严重的破坏。矿产勘查的最终目标是矿业开发,采矿及矿山建设对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形成污染源、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废渣堆及尾沙库的泥石流、露天开采的地面景观破坏等等。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投入高,难度大。项目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很大。
1.4 税费风险 矿业税收制度是矿业投资环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评价一个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及潜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同时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矿业竞争力的水平。目前我国矿山企业承担的主要税费种类很多,税费较重,远高于其它工业企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调查统计,我国冶金矿山税费负担率为15%~25%、煤炭行业为12%、有色金属矿山为8.5%、钢铁企业为6.6%、黄金行业为6.5%。造成我国矿山企业税费比例过高的主要税种为资源税和增值税。在探矿权运转阶段,探矿所得的税费如何增收,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一般而言,探矿权能够转让的,均为投资有一定成果的项目,会产生一部分利润。如果,仅从利润角度征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矿业投资的地域性,此地成功一个项目,当地地方政府有可能就征收了一定的利税;其他地方失败几个项目,其投资成本,如何在成功项目中折算,也即投资失败项目的成本如何分摊,政府并没有相应的税费计算方法。这是探矿权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政策性极不明确的税费隐患。
因此,国家矿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矿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影响非常大。在目前我国强调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同时,走出去开发国外矿山,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但如对其矿业税收制度了解不清而贸然进入,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市场风险
2.1 经济周期的影响 矿产勘查的周期与国民经济运行周期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而言,当某种矿产品价格处于低潮时,该矿种的勘查投入会相应减少,探求的资源量/储量在该时期内会相应的少。而当某种矿产品价格较好时,其矿产勘查的投入会增多。如我省的钼矿勘查,在2002年低潮期,有很多个企支撑不下去,而在2003年钼矿价格狂涨以来,光丽水地区钼矿投资额2004年度即接近5000万元的合同探矿额。由此可见,经济周期对矿产勘查的影响之巨。
2.2 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由于我国的探矿权市场发育不成熟,相应的市场机制也很不成熟,各方面的市场配套没有建立,当前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该阶段市场风险控制不能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控制,而是对投资环境和项目能否成功运作的敏感度来控制,“头口水”喝好了,通体舒服,弄不好,也会呛去。
2.3 融资风险 探矿权投入的资本需求,以及相当长的勘查周期,使得的资本的沉淀周期较长。目前,探矿投资的风险基金没有设立,市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风险比较大。
3. 技术风险(地质风险)
3.1 技术力量风险 人类矿产勘查的实践证明,矿业投资的特点是找矿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勘探、开发的风险是一般工业企业不可比的。勘查风险其实是技术力量的风险或者说是探矿者的风险。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矿床的概率非常低(国际上统计,成功率只有1~2%),并且从发现到探明一个经济可采矿床的平均成本相当高。探矿者的不同,对于勘查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探矿者,勘查的结果可能千差成别。探矿者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勘查有运气的成份,但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人的因素,探矿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经验、工作思路、勘查方法的运用、方法手段的组合、勘查过程对目标矿产的动态认知能力和超前的敏感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缺一不可。特别勘查前期的预、普查阶段,探矿者的综合探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2 资源量的风险 一个勘查成功的矿床,其储量/资源量的具有可变性,主要在于地质参数、矿床边界确定、矿床有用组份及品位确定、计算方法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便选取了某一计准面,仍然具有一定的计量的误差。如原国家储量委员会对储量误差的意见为:A级储量允许误差±20%,B级储量允许误差±30%,C级储量允许误差±45%。这方面,意味着地质储量/资源量在开采时有可能减少很多。理论上讲所有类型的工业项目普遍都具有不确定性,但由于额外的地质风险,不确定性这一点在矿业领域更为突出。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在自然界中,绝无雷同的矿床,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
3.3 开采技术条件风险 矿产勘查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一般要在详查阶段进行,但对矿床的能否开发利用也是决定性的指标之一,因此,预、普查阶段的该方面风险不能完全避免。
3.4 选冶技术条件风险 该风险基本等同于开采技术条件风险。我国的矿产勘查史上,因选冶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大量呆矿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在预、普查阶段该方面的风险也不能完全避免。
矿产勘查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地质因素三大方面造成的,由此对于矿产勘查的投资,其风险防范也主要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尽可能的使风险量化分析,以期能够控制或掌握,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风险原因带来的损失。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1d582010009aq.html

㈡ 昊融集团的历史

1960年6月11日吉林省冶金局正式批准红旗岭矿筹建处成立,这一天成为公司的厂庆日。
1962年1月红旗岭矿更名为磐石矿务局。
1964年1月磐石矿务局变更为大岭子矿。11月6日,发现七号岩体为大型铜镍矿。当年实现工业产值302.9万元,利润59万元。
1965年6月由大岭子矿变更为红旗岭矿。
1968年9月由红旗岭矿变更为八八七厂。
1972年7月八八七厂更名为磐石镍矿。
1979年8月冶炼车间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第一炉高冰镍9.28吨。
1985年6月11日公司召开庆祝建厂25周年和企业更名为吉林镍业公司大会,公司各单位分别更名为厂、矿。同年底,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辖。
1987年6月11日结晶工业硫酸镍试车投产。
1988年公司机械厂、动力厂等8家辅助生产单位风险抵押、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经营者。
1989年富家矿露天转井下正式投产。
1991年7月21日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富家矿露天坑和井下贯通,铁路专用线全线瘫痪。
1997年3月氢氧化镍项目建成投产。
1998年公司产品价格狂跌至18年来最低点,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部分员工全年只领到5个半月薪水。
1999年2月以徐广平为总经理、袁学文为党委书记的管理团队走马上任,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552万元,利润2351万元。
2000年7月公司由中央企业划归吉林省冶金控股公司管辖;发起设立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4月吉林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公司基本形成了集团化战略模式。国债项目万吨硫酸镍工程开工建设并于年底产出合格产品。
2002年7月大黑山钼矿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停产,公司以以租待购方式介入,并启动改造方案。
2003年9月5日吉恩镍业6000万A股股票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2004年获得5.6亿元国债贴息贷款,用于吉恩镍业15千吨镍系列技改工程。5月份兼并成立新乡吉恩;6月份重组重冶镍钴生产线,成立重庆吉恩。
2005年12月10日吉镍集团与CVMR公司、广东佛山市华创化工有限公司引资重组协仪正式签署。吉林镍业集团因此改组变更为吉林昊融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2006年1月25日正式设立吉林昊融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3月23日举行挂牌仪式。
2007年元月,吉恩镍业15千吨镍系列技改工程主厂房土建工程破土动工。大黑山钼业3500吨采选技术改造项目试车投产。羰基镍项目在水淬高冰镍脱硫焙烧工艺试验获得突破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生产。10月31日,吉恩镍业非公开发行股票结束,实际募集现金净额6.11亿元。
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市场行情急转直下,集团公司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有效释放结构调整产生的势能,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再创新高。
2009年11月12日,15千吨冶炼厂产出第一炉高冰镍;4月25日,大黑山钼业13500吨/日采选技改工程举行奠基仪式。完成控股加拿大皇家矿业公司和自由矿业公司,成为加拿大胜利镍业公司和澳大利亚迈泰利克矿物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与朝鲜金刚总会社合营的朝鲜金昊矿业合营会社宣川矿启动生产。与中冶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巴新瑞木项目试采成功。

㈢ 吉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部门以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推进用地保障、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面积为1 639.73万公顷(24 595.91万亩),其中,耕地553.68万公顷(8 305.22万亩),林地924.41万公顷(13 866.13万亩),园地11.56万公顷(173.46万亩),牧草地 104.56万公顷(1 568.36万亩),其他农用地45.52万公顷(682.74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104.98万公顷(1 574.67万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2.98万公顷(1 244.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43万公顷(96.39万亩),水利设施用地15.57万公顷(233.56万亩);其余为其他土地和未利用地166.53万公顷(2 498.00万亩)(图1)。

图11 2000~2005年吉林省供地方式对照表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加强地质勘查市场管理,共核查清理矿产资源勘查项目483个,查处非法勘查1起,纠正以采代探5起,注销过期或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勘查许可证47个,规范了探矿权准入条件、授予方式、监督管理和退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清理采矿许可证3 000多个,对260 多个采矿许可证过期、证照不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越界开采的矿山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取缔无证开采、非法转让行为600余起,依法追究破坏矿产资源刑事责任的案件7起,因扰乱勘查、开发秩序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6人次,依法收取罚没款共计55万多元,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出让探矿权24宗,比2004年减少366宗,出让金额2 414.43万元,比2004年增加1 249.52%;共出让采矿权1 896宗,出让金额11 416.40万元,采矿权比2004年减少2.87%,出让金额比2004年增加74.1%。其中采矿权招标1 837宗,金额11 277.28万元;拍卖6宗,金额11.88万元;挂牌53宗,金额127.24万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转让探矿权 17宗,转让金额 3 974.80万元,分别比 2004年增加21.43%、5.50%。转让采矿权20宗,转让金额17 665.07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150.00%、904.68%。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加强执法动态巡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全年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 003件,比2004年增加18.00%。涉及土地面积465.71公顷,其中耕地113.90公顷,分别比2004年下降6.95%、48.25%。本年新发生违法行为855件,涉及土地面积357.35公顷,其中耕地75.01公顷。

本年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67件,涉及土地面积442.33公顷(其中耕地111.18公顷),立案率为86.44%。其中,隐漏案件立案125件,涉及土地面积101.00公顷(其中耕地35.61公顷);本年发生案件立案742件,涉及土地面积341.33公顷(其中耕地75.57公顷),分别占立案总数的85.58%、77.17%(67.97%)。

本年结案847件,涉及土地面积462.66公顷(其中耕地154.63公顷),结案率为97.69%。其中,处理上年未结案件44件,涉及土地面积108.65公顷(其中耕地63.40公顷);处理隐漏案件119件,涉及土地面积69.51公顷(其中耕地35.37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件684件,涉及土地面积284.50公顷(其中耕地55.86公顷)。共拆除构建物4 095.00平方米,收回土地11.20公顷(其中耕地1.42公顷);罚没款1 018.64万元。通过动态巡查制止土地违法行为803件,挽回经济损失1 988.82万元。

2.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34件,比2004年增加125.00%。其中违法勘查案件4件,占1.71%;违法开采案件230件,占98.29%。违法开采案件中,无证开采133件,越界开采33件,非法转让采矿权3件,破坏性开采59件,其他2件。

本年结案216件,结案率92.31%。其中处理违法勘查案件4件,处理违法开采案件212件。本年未结案件19件。在查处矿产违法案件中罚没款96.40万元。

从本年立案情况看,违法主体绝大多数为个人案件,共计209件,占立案总数的89.32%;其次为企事业单位17件,占立案总数的7.26%。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申请行政复议15件,比2004年减少46.43%;受理行政复议12件,比2004年减少40%;本年审结14件(包括2004年未结3件),其中维持13件,撤销1件;本年未审结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1.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

全省有9个市(州),41个县(市),17个市辖区。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构年末从业人员共计1 786人。其中研究生83人,占人员总数的4.65%;大本及大专1 330人,占74.47%;高中及中专358人,占20.04%;初中及以下人员15人,占0.84%。经费收入总额33 331.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95.00万元,地方财政21 476.11万元,其他收入11 760.01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90.00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所属事业单位413个,职工6 907人。其中省直属所属事业单位9个,职工205人;市级所属事业单位87个,职工1 396人;县级所属事业单位317个,职工5 306人。

全省共有乡级土地所717个,从业人员2 486人,全部为专职人员。

2.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培训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2005年全省共有299人参加了管理及业务知识培训,其中党校、行政院校及其他培训184人,学历教育115人(取得学位的1人)。

㈣ 渭南的地理环境

截至2002年底,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1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规模居陕西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中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陕西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8种,稀有、稀散、稀土元素8种,非金属矿产31种,矿产地238处。已探明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8种,产地221处。钼、铅、铜、铌、硒5个矿种储量居陕西省第1位,其中钼居中国前3位;铁、铝土矿、铼储量居陕西省第2位;金矿储量居陕西省第3位;煤、大理石和石墨储量居陕西省第4位。 煤层气分布在澄合、韩城矿区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预测韩城矿区煤层气资源总量2080.27亿立方米,预测可开采储量为1907.66亿立方米。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是铁矿,具有规模小、品位低、埋藏浅、组分单一的特点。矿区3处:韩城市阳山庄铁矿、潼关太要铁矿和华阴市铁岔沟铁矿。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3312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铅、钼、铝土矿和钨矿共5种,产地13处,前4种矿产有探明储量。
铜矿:矿区1个,即金堆城钼矿之伴生铜矿,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18.7万吨,是陕西省最大的铜矿。
铅矿:矿产地3处,华阴市华阳川大型铀铌铅共生的铅矿1处,潼关县蒿岔峪金矿伴生铅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61.9万吨(铅金属量)。
钼矿:产地6处,大型1处,中型2处(与铀矿共生1处)、矿点3处。陕西华县金堆城——洛南县黄龙铺钼矿田位于小秦岭西北端华山南坡,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华县金堆城钼矿床、桃园钼矿床为矿田的重要支柱。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88.25万吨。
铝土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量59.9万吨,分布在渭北韩城市、澄城县一带,均为小型矿床。贵金属矿产主要是金、银矿。金矿是渭南市优势矿种之一,截至2002年底,矿产地26处,有砂金1处。岩金主要分布在小秦岭金矿田西段,以潼关县分布最多,华阴市和华县也有分布。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约23吨(金属量)。金矿大多伴生有银、铜、铅、锌、硫等矿产。银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矿形式出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5吨(金属量),独立银矿点仅2处,位于华县白花岭及木子沟。
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是耐火粘土和熔剂白云岩等。
耐火粘土:有中型矿产地1处,为澄城县三眼桥矿区;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339.5万吨。
熔剂白云岩:中型矿1处,为韩城市阳山庄熔剂白云岩矿区;矿点1处,为蒲城尧山白云岩矿。化工原料矿产共有5种,分别是硫铁、磷、盐、泥炭、腐植酸煤,产地15处,仅有硫和腐植酸煤有探明储量。
硫铁矿:分单一硫矿和伴生硫矿。单一硫矿主要分布在澄城县、蒲城县,有小型矿床1处和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澄城县三眼桥硫矿黄铁矿资源储量134万吨矿石,停采。伴生硫矿有3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206.1万吨硫,金堆城钼矿中伴生硫矿占2204.1万吨硫。
磷矿:矿点1处,为潼关县玉石峪磷矿点,含矿层西起潼关李家村乡的玉石峪,向东经桐峪,延至河南境内。另外,韩城市阳山庄铁矿中的磷灰石亦可综合利用。
盐矿:矿点4处,主要分布在富平、蒲城、大荔,以富平卤泊滩为主。
泥炭:矿点2处,分布于渭南市城区南约13公里~15公里处。临渭区奓寺、严琛坡一带泥炭矿资源远景储量为681.72万吨,另外还有临渭区大王乡泥炭矿。
腐植酸煤:矿点2处,蒲城县蔡邓腐植酸煤矿探明储量211万吨,地质工作程度低。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20余种,探明储量的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料片麻岩等。另外还有花岗岩、蛭石、石墨、硅石、高岭土等。
水泥用灰岩:矿区9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储量5394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韩城、蒲城、白水、富平一带。
饰面用大理岩:在富平、华县、潼关有分布,富平县老庙兰山大理石矿属中型矿床。潼关—华县一带太华群中的大理岩易于露天开采,远景较好。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533万立方米。 以温泉形式出露地表,已知的有蒲城袁家坡温泉,水温27℃~31℃;汤里温泉,水温26℃~34℃;常乐温泉,水温43℃;合阳洽川瀵泉,水温29℃。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勘探与开发结合,获得了一些成果,如:渭南市迎宾馆、煤田129队、兵工051基地地热井。
境内地热水水面高程在海拔380米左右,故被称为“380”奥陶系灰岩水,分布在合阳、澄城、蒲城、大荔、韩城、白水、富平7县(市)境内。据省煤炭和地质部门勘探资料,年可开采量1.25亿立方米~1.57亿立方米。位于合阳县洽川镇附近黄河岸边的瀵泉,是一个有7处出水的上升泉群,分别呈南北向北东向排列,出露于黄河心滩及漫滩上,总流量达3485.78立方米/小时,高程为348米~352米,水温29℃~31℃,矿化度小于1克/升,流量稳定,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硫酸氯化物型,与区域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水质相同。1986年洽川镇农民利用地处瀵泉附近的地下水资源,自筹资金打成9眼自喷地热水井,出水量150立方米/小时,浇地333公顷。1990年10月在独店乡秦南村鸿沟打成1眼机井,井深480米,涌水量80立方米/小时,经省有关部门检测属天然矿泉水 。
位于澄城县交道乡西塘村西坡下洛河干流东侧的温泉,涌流量1.43立方米/秒,年涌水量达4508.65万立方米,水温29℃。同时,矿区也有出露。权家河煤矿年涌水量770万立方米,董家河煤矿年涌水量310万立方米。三处合计年涌水量5589.65万立方米。蒲城县沿洛河的东陈镇袁家坡、永丰镇温汤村和平路庙乡常乐村都有温泉出露,水温26℃~43℃,总流量2.2立方米/秒,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钠镁型,矿化度0.9克/升。水位高程360米~375米,属奥陶系灰岩断层裂隙水。大荔县洛河南岸段家乡育红村北一级阶地打成自喷温水井4眼,水温41℃,单井涌水量239.9立方米/小时~588.5立方米/小时,日涌水量5.4万吨,自喷水压高出地面29米,矿化度0.97克/升,水化学类型属碳酸、重碳酸—钠钙型。经国家鉴定为医、饮兼用型优质天然矿泉水。2002年,大荔洛北已有18个乡镇240个行政村的40万人饮用上优质矿泉水。渭南市政府招待所地热井,井深2451米,水量55立方米/小时,实测井口水温为92℃,水质属C1-Na+型水,为优质医疗保健热矿水 。 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
渭南市植被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木区系成分主要为华北和西北的温性、寒性树种。全市有野生维管植物190多科800多属2500种。栽培植物150种,其中粮食作物17种,经济作物7种,蔬菜作物39种。中药材215科931种。野生动物360种。家畜家禽48种。农业昆虫12目109科1800余种。各种微生物125种。乔灌木61科147属389种。藤木植物主要有柴藤、葛藤等。草木植物繁多,野生果树17种22个品种。人工栽培干鲜果树20种226个品种。四旁绿化树种20多种。观赏植物50科120属400种1000多个品种。据统计,全市具有价值较高或有发展前途的植物631种。这里所选录的种类,仅以现阶段利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为主;对少数价值高的特种经济作物和一般栽培作物而有新用途者也适当选入;同时,也收录了一部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 渭南除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
主要还有千河、漆水河,石头河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大峪河、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等。 渭南市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4%。其中分布于黄龙山区0.74亿立方米,渭北高塬沟壑区2.55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4.57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6.63亿立方米,渭河南塬区1.32亿立方米,秦岭山区4.25亿立方米 。
地表水资源:渭南市多年平均径流量8.8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2.11%。平均径流深67.6毫米,较全省204毫米平均径流深低136.4毫米。境内因受降水的地域分布与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年径流与年降水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南北呈带性差异,径流深由南、北山地向渭河平原递减。秦岭山地年平均径流深325毫米;渭河南塬年均径流深103毫米;北部黄龙山区年均径流深85毫米;渭北台塬区年均径流深37毫米;渭河平原平均径流深20毫米。
地下水资源:渭南市地下水和总补给量为15.08亿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渗补给10.69亿立方米,河流渗漏补给0.81亿立方米,渠道渗漏补给1.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渗漏补给0.92亿立方米,井灌回归补给0.61亿立方米,库塘渗漏补给0.18亿立方米,山前侧向补给0.37亿立方米。从年总补给量中剔除潜水蒸发量1.72亿立方米,矿化度大于2克/升水量1.7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有效资源量为11.63亿立方米。分布于黄龙山丘区2.12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2.71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4.51亿立方米,渭南塬丘区1.14亿立方米,秦岭山岭区1.16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埋深小于100米,矿化度小于2克/升,井深小于300米等条件下的水量,选用平均开采系数0.571,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6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有效资源量56.4%。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8亿元,增长4.7%,占生产总值的15.0%;第二产业增加值743.23亿元,增长15.3%,占55.1%;第三产业增加值403.40亿元,增长9.6%,占29.9%。人均生产总值25327元,比上年增长11.7%。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23.4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6.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渭南市已形成了粮食、棉花、苹果、烤烟、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笼养鸡、生猪、渔业10大商品基地。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52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 %。其中,夏粮293千公顷,下降1.6%;秋粮227千公顷,增长1.5 %。粮食总产量211.17万吨,下降5.9%。其中,夏粮97万吨,下降13.9%;秋粮114.16万吨,增长2.3%。
2013年渭南市蔬菜面积113.40万亩,比上年增长2.0%,产量225万吨,增长5.0%;水果面积260.4万亩,增长4. 7%,产量283.10万吨,增长0.4%;瓜类面积52.70万亩,增长11.9%,产量130.99万吨,增长11.4%。
2013年大牲畜出栏8.32万头,较上年增长0.1%,其中牛出栏8.28万头,增长0.2%,猪、羊、家禽分别出栏251.64 万头、60.26 万只、968.80万只,同比依次增长5.0%、4.6%、4.1%;年末大牲畜存栏28.56万头,较上年增长0.6 %,其中牛存栏28.45万头,增长0.6%,猪、羊、家禽存栏依次为216.30万头、102.70万只、1199.93万只,分别下降0.1%、4.7 %、5.9%。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1.57万吨、10.52万吨、39.26万吨,依次增长4.6%、4.8%、3.8%。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3.30亿元,增长16.3%。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重工业1514.26亿元,增长8.6%;轻工业214.21亿元,增长4.2%。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7.05亿元,增长8.0%。其中,能源工业572.03亿元,增长11.1%,化工工业127.70亿元,增长11.1%;装备制造业93.58亿元,增长1.6%;有色冶金工业631.98亿元,增长4.1%;食品工业157.07亿元,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0.56亿元,增长39.0%;医药制造业4.13亿元,增长4.5%;纺织服装工业10.00亿元,下降19.5%。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65.05亿元,下降8.2%;实现利润19.71亿元,下降23.3%;亏损企业亏损额29.22亿元,下降8.7%。
201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资质以上建筑业累计总产值213.81亿元,下降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0.48亿元,下降46.7%。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373.40亿元,下降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0.73万平方米,下降1.9%。 2013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9亿元,增长10.0%;电信业务总量8.60亿元,增长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9.97万户,其中城市家庭28.93万户,农村家庭37.9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4.0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5.92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33.9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43万户。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2.17万户。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6.60亿元,增长22.3%。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29亿元,增长8.3%。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2.59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324.64亿元,增长16.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8% ,衣着类上涨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1%,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9%。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2.40亿元,较年初增加174.67亿元,增长13.0%,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90.62亿元,增加114.19亿元,增长1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6.02亿元,增加103.49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323.22亿元,增加59.74亿元,增长22.7%,中长期贷款361.21亿元,增加59.71亿元,增长19.8%。
2013年渭南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0.57 亿元,比上年增加5.16亿元,支付赔款6.97亿元,较上年多赔1.3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19亿元,赔付6.22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9.38亿元,赔付0.75亿元。

阅读全文

与2002年钼矿价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布鲁克融资 浏览:84
泸州老窖股票最低价是多少 浏览:981
通达信手机版没有国际贵金属 浏览:781
融资性担保的性质 浏览:511
香港的信托基金 浏览:187
基于macd的价格分段研究 浏览:707
基金东方红169101 浏览:273
旺顺阁融资 浏览:785
短线宝投资 浏览:401
北方水业股票 浏览:57
702港币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465
13年再融资 浏览:765
荣丰地产股票 浏览:224
同股份股票 浏览: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么 浏览:564
银行理财经理工资高吗 浏览:769
房企融资多个渠道收紧 浏览:398
四通股份还投资了哪些公司 浏览:649
科创板投资者可以有几种交易方式 浏览:780
基金风险准备金的计提会计处理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