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新增不良贷款
在原有的不良贷款基础上,新增的不良贷款数量与原有的不良贷款数量对比,从而计算出新增不良贷款占比的多少。
❷ 对银行不良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不良贷款率警戒线国际标准为10%,国内为15%。
世界各国银行业都面临内着不良债权问题,容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同样如此。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不良贷款问题严重困扰着它的改革和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比较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的亏损。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体现。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既反映了国有银行经营不佳,又表明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的制度性缺陷、管理落后、负债过度、企业承担社会职能,而制度缺陷是根源。
二是国有企业财务软化,企业亏损由银行补贴,企业过度扩张。
三是银行约束软化。银行目标多元化,不仅要发放一般商业性贷款,还要发放政策性贷款。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维持企业生存,国有银行发放了大量贷款弥补企业亏损。国有银行实行层级管理,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自我约束弱化。由于国家为存款者的存款提供了一种保证,存款者对银行的经营也不关心,存款者对银行的约束弱化。
四是长期实行计划利率,利率没有发挥筛选项目的作用。
❸ 存量贷款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问:存量贷款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存量贷款是指现有的贷款款额。其表现的主要特点是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其结构特点使现有的存量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运行,特别是98年以前在信贷管理不完善,外部市场环境不健全的条件下发放的贷款,近几年一直处于风险集中暴露和进一步恶化时期,具体表现在:不良占比仍然居高不下、新进不良贷款压力大、存量贷款风险不断升级、收息工作日趋艰难、转化提升难、主动退出难。存量房七折房贷需细算转行账漫画 存量贷款结构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1、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贷款相当大一部分沉淀在传统行业、夕阳产业和市场严重供于求的长线产品企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政府垄断经营行业少。截至2001年末,供销社贷款、乡镇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贸易贷款合计45.2l亿元,占常规贷款的比重为29.22%。 2、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2001年末,全行贴现、小额质押、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余额为6.32亿元,占常规贷款的比重为3.84% 。 3、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到2001年底,AAA客户户数为169户,占比为4.48% ,贷款余额为76亿元,占比为52.72% ;AA级客户户数为53523户,占比为3.60%,贷款余额为5.35亿元,占比为3.71% ;而A级及A级以下的客户户数为3468户,占比91.92%,贷款余额为62.8亿元,占比为43.57%。 4、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成为企业的铺底资金,有的流动资金贷款长达8年,经历过多次展期和借新还旧。
❹ M2增长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关系
简单说吧,新增贷款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量(银行放贷增加)。这个增量增加了银行的资产。因此等量增加了M2。
m2是金融体系货币的供给。
(m2(广义货币)=m1(狭义货币)+城乡居民储蓄+企业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新增贷款、m2 都属于金融体系的资产方。(这些钱都是银行的)
社会融资,通俗的说,就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等等,在运行中需要多少钱。社会融资存量和m2相辅相成。换句话说:银行投放到社会上的钱太多了,钱就毛了,通货膨胀。投放的少了,流通不畅,流动资金吃紧,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不良贷款
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供参考。
❺ 如何压降不良贷款
(一)遏制抄风险,从源头袭“堵新”,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1.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提高贷款管理精细化水平
2.真实摸底,全面反映贷款占用形态
3.加大考核力度,狠抓不良贷款真实性考核、严厉打击信贷资产质量造假行为
(二)缓释风险,从存量“优化”,推进贷款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1.贷款的投放必须进退有度。
2.优化担保结构
3.合理优化期限结构
4.加强贷款风险管理
(三)组建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部门,打好不良贷款攻坚战。
(四)全方位多举措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❻ 存量贷款的存在问题
(一)管理重心错位。一是基层信贷员经营观多,风险观少。重收息,轻收本,对贷款管理更多地注重于能否收息,较少关注能否到期还贷。二是静态、割裂式管理多,动态风险管理少。信贷员往往注重调查、发放和收回“三点式”管理,缺乏对贷款动态监管、预警措施。三是现有的考核指标使贷款管理注重短期和局部效益的多,追求长期和整体利益的少。每年压贷销户的要求没有在经营目标责任制和相关指标任务分解中予以考虑,使基层经营者往往更多考虑到自己的任期利益,认为压贷销户,会使存款减少,利息收入减少,因此,对于处于衰退期,但经营尚正常,能按时收息,有一定的存款的企业,基层不愿退出。 (二)责任界定模糊。强调贷款发放责任的多,注重贷后管理的责任少。新的信贷规则对调查、审查、审批、经营四个环节的主责任人责任界定和追究都有明确规定,但对具体从事贷后管理的经营环节的经办责任没有明确界定。另外对旧贷管理责任认定也不明确。在贷款管理中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不负前责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支行行长和信贷人员都愿意从自己开始发放和管理好每一笔新增贷款,对管好旧贷既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也缺乏管好的信心。少数信贷人员对旧贷放任自流,不愿意办理借新还旧,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资产保全度上,放弃了监管。
(三)激励机制缺失。信贷员只有责任无奖励,只有义务无权力,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有奖励,但对在正常形态中反映处于事实不良的贷款,通过完善手续借新还旧或由中间状态进行转化提升,不仅得不到奖励,还要承担不让其继续恶化的责任。信贷管理也需要成本,这样的观念还没有树立起来,存款、清收、贴现等都有专项费用,并可兑现到个人,但贷款管理却没有费用。
(四)工作措施不到位。一是管理信息不对称。客户的经营管理信息是不断在变化的,而管户客户经理对客户信息的掌握却是静态的,有的客户经理只在收息、到期、展期、评级时到企业财务部门去收集报表。二是与客户接触不对等。经营行对客户风险分析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过多地依赖于管户客户经理,但由于受激励、动力、内部办事效率和自身感受所限制,客户经理底气不足,每次下企业,只能到财务部门看一看,与企业副总、总经理接触很难,难以掌握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变化。三是人员偏少,管理素质不高。信贷人员工作量大,配备人员少,大量的时间用于转期材料准备、收息、立项等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趋势的分析不透,对企业动态了解不深,并且存在着信贷管理的知识和信贷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四是信贷管理合力还未形成。
❼ 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有哪些 如何解决
国家对不良贷款予以清收,具体措施如下:
一、不良贷款清收概念
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全口径不良贷款,重点是四级分类的 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实行五 级分类后的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及其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时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这一老大难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结构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更影响到金融部门效益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面对困难和问题。
二、清收措施
1、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2004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2004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2、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3、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4、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5、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6、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❽ 请问什么是不良贷款迁徙度
按着贷款五级分类,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如果由次级类划分为可疑类就属于不良贷款向下迁徙;
如果由损失类上升为次级类就属于不良贷款向上迁徙。
❾ 存量贷款的结构特点
存量贷款结构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1、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贷款相当大一部分沉淀在传统行业、夕阳产业和市场严重供于求的长线产品企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政府垄断经营行业少。截至2001年末,供销社贷款、乡镇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贸易贷款合计45.2l亿元,占常规贷款的比重为29.22%。
2、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2001年末,全行贴现、小额质押、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等低风险贷款余额为6.32亿元,占常规贷款的比重为3.84% 。
3、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到2001年底,AAA客户户数为169户,占比为4.48% ,贷款余额为76亿元,占比为52.72% ;AA级客户户数为53523户,占比为3.60%,贷款余额为5.35亿元,占比为3.71% ;而A级及A级以下的客户户数为3468户,占比91.92%,贷款余额为62.8亿元,占比为43.57%。
4、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成为企业的铺底资金,有的流动资金贷款长达8年,经历过多次展期和借新还旧。
其结构特点使现有的存量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运行,特别是98年以前在信贷管理不完善,外部市场环境不健全的条件下发放的贷款,一直处于风险集中暴露和进一步恶化时期,具体表现在:不良占比仍然居高不下、新进不良贷款压力大、存量贷款风险不断升级、收息工作日趋艰难、转化提升难、主动退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