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最简单的比喻,黄金和白银分别是两个国家的货币,本来一克黄金可兑换三十克白银,现在银价贬值,而金价不贬值,人们当然原储备黄金。你所说的资金外逃也就是货币流向不贬值的一方。
❷ 人民币贬值为什么会造成资金外逃和外汇储备
你这个表述我不是很能理解。
假设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回1.有可能产生通缩风险答,物价低迷,经济也面临衰退;2.因金融环境不稳定,投资可能随人民币贬值而大幅减少;等等吧
资本外流,或许只是众多负面影响中的一小部分体现吧
至于外汇储备,这跟人民币贬值应该说没有直接的联系。
依然只能假设。假设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是因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国际游资恶意做空人民币,那么我们央行必然要动用一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干预,包括动用外汇储备直接购买人民币资产,以缓解抛售压力,稳定汇率。
❸ 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和日本指责中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其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币要升值,一个是资本市场管制要放开,也就是说资本可以自由兑换。这两个要求足以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的杀伤力。
一种货币的贬值可以有多种手段。例如美国,是通过调节美圆利率等国内经济政策手段来实现。但是这种方法运用不当的话,往往会伤人一千,自伤八百,因为这些国内经济政策不但影响外汇市场,还威胁本国国内经济。坦率的说,这也是西方经济理论本身的缺陷导致的。而中国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通过央行的买进卖出,来保证外汇市场人民币的汇率。同时中国还采取资本管制,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中国市场。因此中国可以在相对屏蔽本国经济的情况下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但无论如何,货币是否贬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无论美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其货币的贬值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不是什么他们口口声声说的市场、自由。日本有官员说虽然利率由政府决定,但是汇率应当由市场决定的说法简直是搞笑,这是典型的话语霸权。都是干预手段,都导致货币贬值的后果,难道惟独你那种干预是市场经济,我这种干预就是政府干预?说句实话,目前西方通行的外汇体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难道弥补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政府干预? ?
他们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说的以外,还在于一个更加阴险的措施。
在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之时或者之前,美国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机家开始把大量资金暗地流入中国。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这种流入就更加容易。资金流入中国后,兑换成人民币,等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后,这些金融大鳄就开始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圆。中国央行不可能也跟着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圆,如果那样的话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跌。中国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必须购买人民币,抛出美圆等外汇储备。本来中国的人民币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为中国经济失衡,需求不足,物价低迷,大量人民币游移于市场之外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大量资金外逃,据统计外逃资金达3万亿之巨,并不是人民币真的就该升值了。如果那时资本市场开放,外逃资金加上中国本土藏于地下的人民币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鳄利用金融杠杆,以一元资金调动十元的比率,来冲击人民币,可能最终有两个结果。比较乐观的结果是中国央行外汇储备足够,最终咬牙撑住了人民币汇率,但是此时由于已经大量的抛出美圆,所以外汇储备也是损失殆尽,国家经济倒退几年乃至十多年。第二个结果更为恐怖,就是央行发现无法支撑,最终放任人民币汇率变化。此时人民币汇率将一路下跌,人民币越下跌,人们越是抛出人民币,越抛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越下跌,直到最后崩溃为止。这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翻版。到那个时候,中国彻底萎靡不振。
这是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即便中国仍然在资本管制,但目前各种投机资本仍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200多亿美圆就是迹象。
❹ 人民币外逃是什么意思假如我拿着人民币去周边国家玩,花了人民币再回来算不算人民币外逃
人民币外逃算是逃汇罪,我国目前实行的外汇管制,外汇的出入国家是施行宏观管制,人民外逃属于非法非正常渠道的流出,是故意为了转移不法方式获得的财产肯定是的
❺ 为什么人民币贬值后热钱外逃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一旦明确人民币贬值的长期趋势,就失去了投资保值和升值的理由和动力,这也是外币长期投资人民币的理由和动力。转投更加有保障和升值潜力的资本市场是热钱的投资动力所在。
❻ 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回引起资金的大量外流呢
2005年最大胆、最富有创意,也最具争议的一个商业构想是买下“沃尔玛”。“买下沃尔玛,这个做法对中国是有战略意义的——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渠道问题可以解决很多,品牌和价值也可以提升很多,”分析一下,长江商学院院长的这一大胆构想不仅仅是个商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即未来流通资源的主导权对全球制造业大国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如果中国买不下“沃尔玛”,那么后果将会如何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企业老总王填,正是出于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联合全国若干家流通企业,提出了《大店法》提案,以此来抗衡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势头。但是,这种担忧还不是中国零售业缺乏像“沃尔玛”这样巨鳄的全部后果,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很高的今天,一国驾驭和控制全球经济的能力到底反映在哪些方面。
东亚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了金融控制力比制造业的控制力更为重要
上个世纪70-80年代,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从美国开始向亚洲国家转移,在美国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同时,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则凭借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而创造了20年的经济增长奇迹。80年代,日本凭借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资本积累而大肆购买美国的不动产,美国成为日本的投资天堂。正当美日经济差距已达到相当有限的程度时,美国联合西方诸国的财政首脑与日本签署了迫使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待到由日元升值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衰退的十年。与日本几乎同样的经历在十年后的东亚经济体再次出现,尽管东亚金融危机并非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所要求的货币升值,但是,在外向型制造业长足发展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向东亚提出了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要求,并由此给国际游资提供了可乘之机。由汇率制度的巨变所导致的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体带来的后果同样也是拉大了与全球经济中心国家的经济差距。
实际上,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国家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控制着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的市场标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并不在意世界制造业基地处于何方,由谁来控制。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完成了金融自由化调整之后,美国更能够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来实现全球的金融统治,这种金融统治的实质是利用金融危机将全球制造业发展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以金融资本作为载体流向美国。全球中心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有三个,即技术垄断、金融控制和市场资源的占有。
从东亚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美国的金融控制对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力主要源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深化,国际金融自由化使得制造业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际金融市场都有相应的衍生金融产品与其对应,因此,中心国家只要控制了全球的金融市场,那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全球经济福利的分配结果。
东亚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了金融控制力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反思金融自由化的不利后果,并试图通过对金融主权的控制来保护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成果。
市场资源的占有及突破
对于以外向型制造业发展为主的经济体来说,要真正实现通过维护金融主权来保障制造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也存在着种种困难,原因在于其外部市场主要集中在全球中心国家,而如果后者不能通过金融控制来实现物质财富的转移的话,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和纷争就会频繁出现。
对于东亚国家来说,要想突破全球中心国家对市场资源的占有优势,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一,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产生出贸易创造效应,这种努力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于深度阶段,但是收效并不显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现实市场资源的吸引力远大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参与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总是难以避免。例如,2000年后美国与东亚地区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协议的增加充分说明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其二,通过国内需求的增加来调整一国的外部不平衡,以此来减少对全球中心国家市场资源的依赖。然而,这一点对于东亚多数国家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人口规模有限,市场开发潜力不大。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则具有一定的内需开发的潜力。
中国零售业所面临的潜在冲击及其后果
东亚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了金融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当我们对金融自由化采取了审慎态度之后,市场资源占有的重要性便又凸现出来。如果说中国的内需发展是一项既对调整中国的外部失衡有利,又对调整世界经济结构有益的举措,那么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竞争秩序就会成为关系到保护中国制造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对待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巨头就不仅仅是个商业问题了。购买“沃尔玛”的构想就是要用全球最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经营模式来掌控中国自身的市场资源。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民族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规模经济、成本控制方面与沃尔玛这样的世界巨头之间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管理技术手段的角度来看,IT技术的运用是沃尔玛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沃尔玛在每轮零售IT系统的投资中,都比竞争对手下手更早,力度更大。沃尔玛是最早采用计算机跟踪库存的零售企业之一(1969年),也是最早使用条形码(1980年)、利用EDI与供货商进行更好地协调(1985年)、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1986年)和使用无线扫描枪(20世纪80年代末)的零售企业之一。现在,沃尔玛又是全世界最不遗余力推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公司,技术上的创新使沃尔玛能够不断突破零售企业的规模极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与中国企业简单的成本控制方式相比,沃尔玛的成本控制更多强调的是业务模式的创新、流程的优化、员工技能的提高以及能动性增强。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中国无法买下“沃尔玛”的情况下,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市场资源占有权的丧失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后果。这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展势头将会进一步加速,剧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将愈演愈烈。如果中国不能通过对沃尔玛这一全球零售业巨头股权的收购,来解决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方面所遇到的核心技术、全球销售网络以及发达国家反倾销策略的制约,那么在中国零售业市场的中外企业的竞争很可能出现如下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中国零售企业在面对外资低成本的竞争面前,完全放弃商业零售利润,通过网点规模超常规扩张来追求流通领域的现金流,将商业运作转化为资本运作,即将流通领域的现金流用于其他投资领域,并反过来用其他投资领域的收益来弥补和维持商业运营。如果这种运营成为了中国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零售企业的普遍模式时,那么中国零售商业企业的资金链会处于一种“紧”运行状态,这种紧运行的资金链一旦出现中断,将会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二种可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零售业全面败下阵来,这种结果正好与“中国购买沃尔玛”的构想相反,成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公司收购中国零售企业的网点,这种结果一旦出现,国际零售巨头对中国零售业的控制将会直接导致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物质财富的流失。
2.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如果中国的流通领域为外资企业所垄断,那么我们在上面提到的中心国家利用金融资本统治所实现的吸纳制造业国家积累的物质财富的现象同样也会通过流通渠道来实现,家乐福在中国所收取的进场费,沃尔玛依赖大额订单对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压价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作为国际零售企业,家乐福、沃尔玛完全可以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价格来实现利润流向母国的目标,这一潜在的可能性已经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的全球战略调整的动向中可见一斑。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的盈利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仍然加快了其营业网点扩张的步伐,这是因为沃尔玛中国公司采取了向其全球配售中心二次采购的方式,沃尔玛在中国每年的订单高达100亿美元,这100亿美元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与沃尔玛的交易活动中丧失了讨价还价的能力,但是沃尔玛中国公司向其全球配售中心的订货则采取的是公司内部价格,这很容易改变沃尔玛中国公司的账面财务状况,避免了沃尔玛在中国的税收负担,而这一点是中国零售企业很难效仿的。另外,为什么家乐福放弃了香港市场而专注于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拓展,这是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向大陆转移,香港已不再是东亚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因此,零售业对制造业的控制和操纵的潜力有限。而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发展为国际零售业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商品资源,一旦中国的市场资源也被掌握在其鼓掌之间的话,这些企业的商业利润是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中国应该对零售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冲击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我们从东亚金融危机中认识到的对外部金融冲击的防范经验,就很容易因为忽视了流通领域的防范而付之东流。
❼ 有关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RMB汇改了,按照全世界国家的要求“升值”了,所以中国通胀抑制了,人民幸福了~看来全世界人民都很有爱丫,都超爱中国人民,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RMB升值了,中国人民购买力增强了,多好的消息呀~一学金融专业的同学这么和我说。但我咋就这么悲哀呢……RMB升值了:
一、每升1%点,中国2WE USD(US. dollar)的外汇储备就相对贬值1%,亏损200EUSD。
二、每升1%点,目前滞留中国的国际热钱(以RMB形式存在),即使不进行任何投资,都增值1%,当升值到一定点位时,热钱将外逃(各国强迫RMB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RMB大量回流,加重通胀。举个例子:升值之前,一个老美用10W USD兑换了68W RMB(RMB对USD6.8:1),在中国玩了一年,花了5W RMB,这时RMB对USD升值到6.3:1,老美高高兴兴的把剩下的63W RMB兑换成10W USD,回国去了,白玩中国一年,一切由中国人民买单。其实吧,除了老美还有人挺高兴:这5W RMB都算到拉动GDP里去了,是谁大家也都知道。
三、每升1%点,中国出口制造业利润损失20%-33%,升值超过5%,所有出口制造业将无利可图,生产越多,亏损越大。这就导致大批实体制造业倒闭,进而引发两个结果:1、中国民族工业大衰退,经济结构畸形,无力抵抗外来经济体的侵略。2、实体转移出的大量空余资金,进一步进入虚拟金融市场和流通市场,加重通货膨胀。
四、每升1%点,中国人民期望兑换成美元的期待就增加1%,当上涨到一定点位时,各大银行很可能遭遇RMB挤兑风潮,以我国银行的呆坏账情况来看,很难抵抗这种事件的发生,那么在银行准备金无法支持的情况下,代表国家信用的银行不能倒闭垮台,只能转而寻求国家支持,国家也没有余粮啊,怎么办?只有进一步加大货币发行量,从而加速通胀。
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答案
❽ 汇率上升会引起资本外逃吗
有可能,汇率上升导致劳动力、产品价格上涨,出口困难,企业竞争力相对弱化,外资有可能会去寻找劳动力更为便宜,出口相对较易的地区。
PS:高端产品,市场导向产品不在此列
❾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什么 1.资金出逃,资金短缺,物价上涨 2.资金出逃,大规模抛售人民币资产,
人民币贬值,首先想到的是海淘贵了,留学成本更高了,出境游不便宜了。国内无影响,淘宝还是那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