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IPO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First
time
a
corporation
Goes
Public
英语的意思就是首次上市发行股票!也可以叫GOING
PUBLIC!
他的狭窄定义为Changing
a
company‘s
legal
form
to
that
of
a
corporation!
顺便一说中国创造了IPO的世界最大的记录!是中国的一所银行,我就不给它打广告了啊~
看了2楼的我也就多说点吧,所谓的一级市场其实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够货物的第一批发商,一半为大型的商业投资银行或者大型的基金协会够买.比如说中国银行就是把它的股票让高盛公司代理销售了,他们会给高盛公司一个底于首发上市当天的股票价格,让高盛利用自己的渠道帮他们销售股票,从而达到双盈的目的.而我们在股票市场所购买的股票,其实相当于股票的2手市场!
㈡ IPO融资(高手回答)
我来给你解释一下,是指在IPO过程中,申购到股票的一些大户(或机构投资人)把申购到的股票抵押给券商(因为这些股票暂时还不能上市交易,占用他们的流动资金),券商这样就可以给他们一些资金(类似于抵押贷款),这样,他们手头又有足够多的资金去申购心股票了.
㈢ IPO和原始股区别
1、所谓原始股,就是在股票公开发行前,向特定个人或机构出售部分股权。其中,个人一般是公司的高管,机构一般是投行。由于股票尚未发行,其转让价格相对股票上市交易之后的价格较低。
2、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表述,就是战略投资者。知道高盛吗?知道高盛靠什么赚钱吗?告诉你,就是靠战略投资。
3、搞ipo很多年了,其实我比你更想买原始股。好点的公司根本轮不到你参与,差点的公司即使买了也白买,很难上市。想买原始股,而且要卖到好公司的原始股,只有一个选择:与私募合作。但是,私募很不规范,被骗了钱别后悔。再说,私募合作的起点一般最少也要100万以上,你以为10万在资本市场还算钱吗?
想法很好,但是记住:资本市场从来不缺聪明人
㈣ 网上看到说阿里巴巴当初是高盛和软银投资的,那这两家公司现在占多少股份
今年6月,抄阿里巴巴从软银集团手中购买其持有的价值2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所需资金由阿里巴巴自有现金支付。此外,由阿里巴巴创始人和高管组成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同意,从软银集团手中认购另外4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与此同时,日本软银的公告称,还将向一家主权财富基金出售5亿美元阿里巴巴股份。软银集团将新成立一个法定可转换信托基金发行总额为50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可在三年内转换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普通股。在所有这次交易完成之后,软银集团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将降至28%。
现在的股东里没有高盛。只有软银,雅虎,马云和蔡崇信。软银的投票权在阿里IPO以后被约束在30%以下,所以领导架构还是很健康的。
㈤ 水滴公司正式赴美IPO,2020年营收30亿元,公司后续的发展如何
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水滴众筹的平台也非常有影响力。根据媒体报道,日前水滴众筹母公司水滴公司已经向美股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据悉,这次水滴公司的募资将主要用于平台健康业务的发生。其实说到水滴众筹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平常在微信中看到的众筹求助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这家平台,该平台主要在微信圈内通过社交圈对求助人的信息进行传播,虽然之前因为信息虚假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整体而言,水滴平台还是帮助了不少人的。
㈥ IPO 价格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每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企业成长性、发行量、宏观经济环境等等
㈦ 高盛背书 理想汽车被传已递交IPO申请
日前,有外媒透露,新造车企理想汽车已经申请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筹资至少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报道还称,理想汽车自2019年夏天开始就一直在筹备IPO工作,并聘请了高盛(GoldmanSachs)作为主导交易的承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对高盛700亿美元“扫货”清单要悠着点听
高盛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消费之旅中考察了20家公司,收入合计700亿美元。高盛强力推荐贵州茅台,称其供应面缺口将扩大到2021;对京东、中通、伊利、蒙牛等也大呼“买进”,宝胜国际的预计涨幅甚至达到70%。高盛的“六大发现”,都颇具钱途。
高盛在北京、上海和南通考察的中国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中,涵盖了必需消费品(婴幼儿用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白酒),非必需消费品(运动服装,媒体)和零售(线下,电子商务,物流)行业。
高盛以国际投行身份是最早进入中国的。高盛作为美国知名投资金融企业分享中国改开红利是最大的。高盛对中国资本市场可谓各个环节通吃:包装上市的投行业务—IPO阶段原始股投资—资产管理业务—二级市场投资投机—频频发布研发报告的投资咨询业务等等。而这各个环节高盛都赚的盆满钵满。
曾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中国A股基本是被国际投行发布报告消息观点牵着鼻子走。近几年才稍稍好一点,也标志中国股市投资者日渐成熟。
在中国股市被国际投行牵着鼻子走的时期,国际投行不乏出现唱多出货、唱空进货的诱使投资者的伎俩。但无论如何,国际投行人家赚钱了并且赚了大钱。
笔者总觉得对于国际投行包括高盛们放出的利好利空和什么“清单”,都应该悠着点听。他们一发布报告、消息、观点,总让笔者想起巴菲特的老师、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的话语:投资者最不该听的就是与自己利益攸关的证券公司和投行的所谓报告,他们都是站在自己获利最大化立场发布各种研报的,而不是基于市场的起码常识,更谈不上尊重市场规律。他们的话语多数时候应该反着听,即听到利好消息时赶快卖、听到利空消息时不妨买。
比如高盛这次对于贵州茅台的预测:茅台短缺断货情况将持续扩大到2021年!实际上,贵州茅台资源就那么一点,从供求角度看,永远是短缺的也不为怪。但是这种所谓的短缺能够支撑其畸高股价吗?很值得商榷。从K线图看,贵州茅台在6月26日创出485元每股新高后就开始掉头向下,跌至7月12日的462元每股,小头部貌似已经形成。高盛却在这个关键当口,以中国消费升级为说辞,力推贵州茅台 。高盛将其列入强力推荐名单,买进评级目标价格533.98元,看涨幅度18%,现价463.20元。高盛给出的推荐理由非常简单粗暴:供应短缺,需求强劲,经销渠道的库存状况几乎等于零。背后究竟有什么图谋,时间会做出最明确的回答。
从贵州茅台股价看,已经可以利用离谱来表述,股价走到如此之高地步,炒作投机成分是主要的。对于贵州茅台是否是价值投资的争议还在持续。如果中国经济之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就是一瓶酒的话,那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悲哀,也是中国投资者的莫大悲哀!也许贵州茅台股价会继续疯狂下去,会超过每股1000元,但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贵州茅台股价已经很贵了,其价值完全支撑不了当前的股价。
从高盛给出的“清单”看,都是传统产业领域,甚至是快消品行业,根本看不出消费升级的踪影。既是京东电商被高盛看好,是否就真的看准了还是未知数。
因此,对于高盛的700亿美元大礼,最好悠着点,防止大礼背后有圈套;对于高盛的投资“清单”要多个心眼分析,防止“清单”背后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