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m2资金流向

m2资金流向

发布时间:2021-04-22 12:24:24

『壹』 M2高速增长,是不是意味着大水漫灌,通货膨胀

M2增速加快意味着通胀走高概率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主要取决于货币流向。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缩小,社融规模持续增加。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贰』 中国四次货币超发之谜,钱都流向了哪儿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余胜海近日称:中国1990年货币总量1.53万亿,2011年85.16万亿,21年翻了59倍。美国货币总量同比增加1.99倍。美国规定货币发行量不超过GDP的70%,中国却超2倍。2008年前40多万亿元,今年6月已突破90万亿元,通胀压力难解,资产泡沫越吹越大,如果还不拧紧货币的阀门,中国的问题将越积越多。
所谓“货币超发”,按照一般理解,是说货币总量高于GDP总量。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M2从1990年的1.5万亿扩张到2011年年底的85万亿的水平,上升了54倍,相对GDP规模从82%上升至180%,既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也高过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以及同样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日韩地区。 货币供应量超速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资产泡沫、金融经营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一旦形成的泡沫突然间破裂,会带来一系列家庭、者、金融、等方方面面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30年里,大型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两次,一次是1994年,另一次是1988年,其共同特点就是货币的超量发行、经济过热和农业减产。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货币超量发行等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叁』 为什么现在市场M2流向楼市较多呢

目前如果一个人手中有几十万资金又不愿意存在银行等待缩水贬值的,会选择一种资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方案。相对来说目前市场通胀率官方统计在7%,民间统计在12%,也就是简单理解,100万存在银行购买力每年降低7-12万,另外理财产品年收益超过7%的并不多,或者风险比较大。第三种方案是股市,面目前股市表现萎靡,所以导致市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流向楼市。

『肆』 国外资金大量进入我国会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吗LM曲线右移吗

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要由外币兑换成人民币,这样就会造成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这一点体现在利率上便是货币供应量不变下,利率上升,所以LM曲线是右移没错的:至于货币供应量是否会增加要看中央银行的啦,这个是不一定的要看当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而且货币供应量也是分好几个层次的咯,M0、M1、M2,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来增加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在M0、M1、M2之间进行结构调整。这个是我的理解,希望可以帮助你哦~~

『伍』 请问哪位大神知道,哪里可以下载欧元区m1,m2,m3,以及GDP的相关数据啊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portal/euroindicators/peeis

『陆』 2016年中国个人资金流向哪里

您好!跌宕起伏的2015年即将过去,展望2016年市场,到底有多少资金能流入,是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回顾过去三年可见,市场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股市由13年存量资金博弈到14年增量资金入市,再到15年上半年场外资金疯狂入市,伴随着股价不同的表现。展望16年,在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不变,资金继续流入股市,幅度比15年温和,市场有望从激情走向温情。

1. 不同的资金流,不一样的股市

股市涨跌与资金流动相生相长。股市涨跌伴随着资金的流入流出,资金供需分析很重要。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出发,可以把资金流入归为四个方面:散户资金(银证转账)、杠杆资金(融资余额)、机构资金(基金、保险等)、海外资金(沪港通等)。资金流出可以跟踪三个方面:股市融资(IPO和再融资)、交易费用(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产业资本净减持。下面我们对过去三年市场涨跌和资金流入流出做个简单回顾。

2013年资金供需整体均衡,是存量资金博弈市场。2013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均较小,全年资金流入3784亿,主要流入项为银证转账2048亿和融资余额增加2578亿,资金流出5504亿,主要流出项为再融资3910亿,资金净流入-1721亿,资金供需较为均衡,略有流出。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里,投资者倾向于卖蓝筹买小票,同期上涨综指下跌6.8%,上证50下跌15.2%,创业板指数上涨82.7%
2014年下半年开始增量资金开始入场,市场走牛。2014年股票市场资金流入18840亿,是2013年资金流入规模的5倍左右,资金流入主要来自于银证转账和融资余额的增加。受再融资扩大和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影响,资金流出也有所扩大,为9977亿。资金净流入8863亿,上半年净流入1254亿,下半年净流入7609亿,增量资金入市主要发生在下半年,7月在改革预期上升和沪港通刺激下,存量资金博弈演变为增量入市,尤其是11月21日降息后资金入市加速,全年上证综指上涨52.9%、创业板指数上涨12.8%。

2015年资金疯狂入市。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涨和资金入市形成正循环,银证转账最大规模达4.69万亿,融资余额创下2.3万亿的天量,公募基金最多一个月发行2491亿,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最高涨幅分别为60.1%、174.5%。615去杠杆引发的股灾和8月中汇率贬值引起的第二波大跌,一度让资金不断流出市场,场内融资余额最低降至9040亿,8月底央行“双降”后,市场情绪逐步变化,融资余额9月开始止跌回升,银证转账10月开始走平,11月回升,基金发行缓慢恢复。到目前为止资金净流入44016亿,上证综指上涨6.9%,创业板指数上涨80.4%。

2. 展望2016年:还是钱多

资金流入1:银行资金配置性需求,预计2万亿。银行有两个部门对股票有配置性需求: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截止到今年9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20万亿,比2014年底的15万亿增加了5万亿,平均每个月增加5600亿。依此估算,2015年底银行理财21.7万亿,2016年末有望达到28.4万亿。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只有6%,若明年提高到10%(参考保险配置13%的比例,因为银行理财资金更注重安全性,按10%计算),未来增量资金有望达到1.54万亿。私人银行管理高净值客户资产, 2015年10家银行中报披露了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共计4.5万亿,较2014年末增长约25%。这10家银行总资产规模76.4万亿,占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40.5%,以此估算私人银行资产规模10万亿,预计2016年达14万亿,参照保险资金13%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来增量资金5000亿。

资金流入2:保险、社保、养老金配置性需求,预计6300亿。目前保险资金余额为10.4万亿,15年同比增长19%,14年同比增长21%,假设16年保险资金规模增速为20%,保持目前13%的权益配置比例,增量资金大概在2700亿。14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1.54万亿,13年末1.24万亿,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保守估计16年末社保基金能达到2万亿的规模。社保基金投资股票上限40%,目前20%左右,保持此比例,新增入市资金600亿。人社部称将于2016年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预计明年养老金将会分批入市。2014年末基本养老金结余3.5万亿,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可投资资金预计3万亿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照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比例13%,社保基金20%,保守假设养老金投资股票比例10%,则会带来入市资金3000亿左右。

资金流入3:居民储蓄搬家,潜在资金2.7万亿。根据历史统计,居民储蓄增速与M2增速大致相同。但在06-07年以及09年牛市中,居民储蓄增速都远小于M2增速,反映牛市中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的现象。在震荡市中,M2与居民储蓄增速之差一般在三个百分点以内,而07和09年牛市中其均值达到6%-9%,高点超过15%,说明股市可以分流3%以上的储蓄存款。目前我国储蓄存款54万亿,如果股市存在持续的赚钱效应,参考以前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未来储蓄搬家的规模大概在5%左右,则预计约有2.7万亿储蓄存款流入股市。14年银证转账8046亿, 15年为30281亿(截止到11月末)。

资金流入4:海外资金流入,潜在资金1700亿。根据MSCI观点,未来A股将有望纳入新兴市场和全球市场指数两个指数系列。目前,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仅包含港股和B股,权重分别为18.8%、2.4%,按照MSCI测算,完全纳入A股后,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市场指数分别增加A股权重15.7%、2%。14年底全球追踪MSCI新兴市场、全球市场指数的资产分别为1.5万亿和2.1万亿美元,静态测算新增A股配置资金2652亿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测算,增量资金为265亿美元,折算为1700亿人民币。

16年资金流出预计2.2万亿。证监会明确表示16年会进一步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并尽早实行注册制。14年IPO和再融资规模分别为613亿、6882亿,尽管15年下半年IPO和再融资受股灾限制,全年仍分别有1406亿、9144亿,考虑16年股权融资进一步扩大,预计16年IPO和再融资能分别达到4000亿、10000亿,合计14000亿。印花税和交易佣金为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一和万分之六,14年全年交易金额为73万亿,15年为238亿(截止到12月2日),预计2016年交易金额200万亿,交易费用可能达到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14年为1299亿,15年为2646亿,7月初政策救市要求大股东半年内不能减持,积压了很多减持筹码,预计16年产业资本净减持将超过5000亿。

3. 股权投资大时代,资金继续流入

资本市场大发展期,利率下行助推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经济转型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比国外融资结构,中国直接融资比例太低,只有18%,而美国为80%,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利率下行使得各种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都出现趋势性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从2013年的4.9%降至2.8%,1年期AA企业债、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分别下降至4.0%、3.6%。而金钱无眠,大量资金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有资产配置需求,增量资金入市的趋势强化。个人投资者角度,目前国内股票占家庭资产比例仅为3%,8.8万亿。而美国家庭资产结构中股市占比达32%,随着直接融资代替间接融资,房地产投资时代过去,股权投资大时代正在路上。

资金继续净流入,股市从激情到温情。根据我们以上分析,预计16年新增入市资金约5.5万亿,包括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配置资金2万亿、保险社保和养老金入市资金6300亿、储蓄搬家2.7万亿、海外资金1700亿;预计16年资金需求2.2万亿,包括IPO4000亿、再融资1万亿、交易费用3200亿、产业资本净减持5000亿。则16年资金净流入预计约为3.3万亿,目前流通市值20万亿,资金供给大于需求,牛市格局不变;但相比15年4.4万亿的资金净流入,年初流通市值14万亿,16年资金流入将会更加缓和,股市有望从激情的疯牛走向温情的慢牛。
谢谢阅读!

『柒』 招商证券怎样看资金流入

主要是看量能的变化,量比明显增加是主力资金入场操作的信号。

量能

量是成交量,能是资金动能。

一、成交股票总张数

如果以委托买卖单张数来除它还可得到平均每笔买单张数,及平均每笔卖单张数都算是成交量指标。如果均买张数大於均卖张数,表后市看好,反之即看坏。

二、成交总金额

一、成交总金额,同上。

二、市场投入股市准备投资的资金

实际上无从得知准备投资的正确金额究竟有多大,但我们可以从M2年增率跟M1年增率的变化来测度。

如果M1年增率大於M2年增率,表示金融体系活期性存款增加,我们就说股市资金量能上涨,后市可能会有一泼资金行情。

反之,如果M1年增率小於M2年增率,表示金融体系活期性存款减少,我们就说资金量能退潮,量能萎缩。

『捌』 高分求助几个关于金融学的几个问题

1.M1更合适。M1也叫狭义货币,主要意义是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包括流通现钞、 活期存款(无利息的支票帐户存款)以及旅行支票。这些资产流动性极好,很明显就是货币,因为它们都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支付交易的媒介。M2称为广义货币,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包括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非机构)及其他流动性较强的资产.
2.能。但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因为控制了货币供应量,或者说是增加了减少的货币的供应,将产生通胀或通缩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其它政策,这只是控制了名义GDP的支出量。
3.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意义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那些有富余的人把资产存进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那些需要钱的企业或个人再从银行贷款,就是很好的调配了整个经济体的资金,促进了经济增长(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全部)。至于政府会否补助他们,有时要看实际情况,比如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政府帮助了一些银行,也关闭了一些银行,这要看补助他们所产生的实际意义。
4.你说的是债券吧?常规上说,利率下降了,人们将愿意长期持有债券。利率下降,债券利率将更高于银行利率,有更多资金流向债券,债券市场会有利好,所以人们更愿意(或者说更应)持有长期债券。同样幅度的市场利率下降引致的债券价格上升,长债的上升幅度比短债更大,也更敏感,所以,应选长期的。

『玖』 2016中国经济怎么看

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趋势放缓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一)经济增长仍将下行
1、领先指标不乐观。2014年以来,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克强指数”呈现趋势性下滑。2015年9-11月份分别为0.18%、0.38%和0.61%,1-11月份累计1.65%。从先行指标短期波动和累计指标的趋势看无明显改观的迹象。
2015年12月中采制造业PMI 指数为49.7%,环比小幅上升0.1%,但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亦为2012年1月份以来较低值。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为年内高点,显示以服务业为主的非制造业表现较好,是目前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总体而言,2015年PMI 指数显示制造业在低位小幅波动,下行压力依旧。
2、需求端改善预期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旧维持下行态势。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2014年10月份以来,随着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房地产销售逐渐回暖,但房地产企业缺乏扩大投资动力,房地产销售的好转难以向投资端传导。高库存短期内难以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积从上年末的6.21亿平方米上升至2015年末的7.19亿平方米,加之73.5亿平方米的施工面积,高库存将随着在建项目竣工进一步加剧。
2016年在政策层面,供给端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进一步弱化,需求端如信贷、利率、公积金政策则会相应加强,但政策旨在消化库存,难以带动房地产投资大幅度回暖。2016年房地产市场格局依旧是以消化库存为主,房地产投资难有大的起色。
制造业投资可能继续下滑。考虑到其本身具有的顺周期性,伴随经济放缓,制造业企业利润也将下降,企业盈利恶化将进一步拖累企业投资,加之企业高负债率、去杠杆,以及PPI持续负增长等多重因素叠加,企业经营2016年将更加困难,进一步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基建投资增长可能乏力。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空间,除交通外,生态环保、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有望成为新的投资重点;财政赤字可能将继续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进一步置换,城投债发行加速,有利于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国开行政策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将继续有助于基建设施建设增长。
但2015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已经逐渐显露疲态,比上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考虑到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的现状,以及未来供给侧改革和相应的减税政策,财政在收入端将面临更大压力。而基于前期基建投资高增长带来的高基数效应,为维持基建投资的较高增速,在边际上需要财政政策更大支持力度,基建投资维持较高增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素。
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主要看政府财政能否突破资金的约束,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效果,如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专项建设债的发行以及PPP模式推进等,但基建投资增长乏力的可能性较高。

出口低迷态势可能仍将延续。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汇率波动和制造业成本上升,都将对中国出口形成持续拖累。第一,全球贸易放缓将继续使出口承压。从全球范围看,全球贸易增长连续三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根据WTO于2015年9月30日做出的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将放缓至2.8%,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为1.4%,将首次低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3.05%。第二,主要经济体形势对未来出口改善的促进作用不大。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有所回暖,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回升,但TPP和TTIP协议反映出美国区域主义的贸易态度,对中国出口也可能产生阻碍;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或有所改善,但预计总体依然低迷;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前景依然不太明朗,多数国家仍处于经济萎缩周期中。第三,受全球低速增长影响,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好于预期,美联储已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0%,2016年可能进一步加息,包括欧元、英镑、日元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汇率的波动性可能加大,这将给2016年中国出口带来不确定性。第四,从出口制造业成本看,在当前制造业劳动力减少,土地价格上升的局面下,制造业成本相对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变,对2016年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但中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较大,未来在出口方面的潜力将逐渐显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对外经贸合作力度加大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有利于改善中国出口。综合判断,2016年出口仍将延续低迷态势。
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有所企稳的态势。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有:首先,短期消费和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2016年房地产销售仍将保持增长,房地产销售的增长将带动家居、建材、家电等消费的增长。其次,近年来餐饮消费增速呈现上升态势,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提升空间可能有限。再次,前期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等将带来长期潜在消费需求的提升。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汽车销量形成短期利好,也将对2016年上半年的汽车消费产生影响。
另外,乡村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张。乡村与城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值从2014年底的1%,增加到2015年末的1.3%,将对未来消费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及劳动力市场低迷很可能对2016年消费形成制约。国家统计局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总体放缓,全年实际增长7.4%,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居民未来收入增长情况与就业均不乐观,收入增速回落将影响消费增长,而劳动力市场低迷也将改变消费者预期,降低消费。综合看,2016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3、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下降。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子行业,其增加值近似为三个子行业增加值之和。从年度数据看,2015年金融业占GDP之比为8.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7%,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皆为历史最高。从季度数据看2014年第4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金融业当季同比增速显著提高,分别为14.2%、15.7%、19.2%、16.1%和12.9%,不仅高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也高于2008年以来金融业自身的增幅。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提高与2014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繁荣有关。金融业相对发达的英、美、日、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之比多数年份也在8%以下。
因此,无论从自身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走势,还是与英、美、日、德等经济体相比,中国金融业占GDP占比相对较高可能是一个短期的经济现象。考虑到经济放缓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及股票交易量可能放缓等因素,2016年金融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将会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可能下降。
总体看,短期内经济仍将延续下行走势,季度增速波动较大,全年可能在6.5%左右;中长期内,经济增速可能会经历一个L形增长阶段,何时筑底企稳,则取决于供需两端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二)通货紧缩风险有可能加大
从国际看,受全球需求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输入型通缩的压力将增加。从国内看,尽管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起到促进增长和价格稳定的作用,经济增长放缓速度得以缓解,但受经济增长放缓和总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水平仍将低位波动。
2016年猪肉和鲜菜鲜果等对CPI拉升作用有限,而诸如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粮食价格下行等其他因素对CPI的抑制作用应受到关注,总体上CPI低位波动仍将延续,PPI继续维持下跌态势,跌幅有可能收窄,但存在不确定性。预计2016全年CPI涨幅在1.1%至1.5%之间,中值为1.3%;PPI涨幅在-5%至-3%之间,中值为-4%。
(三)就业压力可能显现
一方面,2016年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影响就业状况。另一方面,去产能可能对就业形成较大冲击。2015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去产能的工作任务,2016年传统行业的去产能和僵尸企业的关停重组如果推行力度过大,原来过剩严重行业的隐性失业将显性化,就业市场产生压力增大。
(四)金融风险动荡概率不减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上升。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万亿元,已连续16个季度反弹;不良贷款率1.59%,已连续9个季度反弹。2016年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可能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显现。
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库存消化周期拉长,房价下行预期增强。房地产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抵押物,若其价格下行将直接降低企业资产价值及抵押物估值,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质量。部分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较紧,存在高成本、多渠道融资现象,一旦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行或预期变化,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在2016年存在向商业银行等转移传染的可能性。
2、债务问题可能凸显。一是地方政府债务偿债能力下降。近期3.2万亿地方债务置换缓解了地方政府短期偿债的时间约束,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加之土地出让金大幅度下降,使地方政府的现金流趋于衰减,偿债能力明显下降,部分地方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地方政府性债务与银行体系有着密切联系,需防范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
二是企业负债率较高。我国企业部门债务与GDP之比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上升较快,目前是几大部门中杠杆率最高的,并且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体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根据经济金融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4年末,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96.6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约为152%;如将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融资平台债务扣除,非金融企业债务约80.2万亿元,与GDP之比仍高达126%。2016年在经济增长放缓、PPI长时间下降且仍未企稳反弹的情况下,企业部门债务风险加大。
3、金融市场风险不可忽视,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2015年6月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尽管目前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下降,但市场的修复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都有待时日,在此过程中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同时实体经济放缓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导致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断下滑,国内企业和居民为寻求更高的回报,选择投资高风险资产或海外资产。
而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为刺激经济需要不断降息降准,在实体经济投资率放缓的背景下,这会促使投资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加剧金融风险因素的积累。
4、新型金融业态可能隐含风险。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态出现多元化趋势,一些市场交易所等类金融机构及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监管,中小投资者缺乏风险自担的意识和能力,部分交易场所违规经营甚至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风险和责任有转嫁社会、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趋势。
5、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上升。伴随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中国经济放缓及国内流动性充足、市场利率降低,我国资本流出的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可能上升。
6、国际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已开启加息周期,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恶化,全球金融风险上升。目前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美联储加息已引起跨境资本异常无序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国际金融风险可能对中国产生较大负面冲击。
此外,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债务问题、金融市场及新型金融业态的风险、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风险等问题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将使这些问题更加复杂,流动性风险将以各种方式显现。
(五)经济政策面临困境
1、货币政策空间较小。一是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降低的环境下,降息降准会促使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加剧金融风险因素的积累,特别是在当前新型金融业态、金融组织、金融模式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二是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可能继续推高企业杠杆、弱化去产能政策效果。三是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加大资本流出的压力。
2、财政政策也面临困境。在经济增长放缓和减税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长将放缓。而财政支出将增加,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率上升。同时,土地出让金的减少及积累的大量地方政府债务也缩小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
2016年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需要权衡。去产能及企业部门去杠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加杠杆;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和就业状况恶化可能导致居民部门的加杠杆。在企业经营困难、融资成本较高和居民收入放缓的情景下,2016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在11%至13%之间,如何实现降杠杆可能是一个艰难的政策选择。

『拾』 2010年世界各国GTP,人均GTP是多少

什么叫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产生的商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

1)支出法(从购买者角度)

GDP=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出口X-进口M

2)收入法(从资金流向角度看)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主要是企业利润)

国民收入(NI)=工资+利息+利润+地租,

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股息+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红利收入=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收入(PI)-个人纳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消费+个人储蓄。

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税收(如所得税、财产税等)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2009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人均GDP*(0.45至0.5)=人均收入

一、单列直辖市(美元)

1.上海11320.41人均年收入5660美元大概相当于克罗地亚(50位)的水平

2.北京10298.30

3.天津9295.48

4.重庆2964.62

二、各省区(美元)

1.浙江6582.88人均年收入3291.5美元相当于波里茨(71位)的水平

2.江苏6437.91

3.广东5861.92人均年收入2931美元略高于土耳其(72位)的水平

4.内蒙5467.30

5.山东5262.96

6.辽宁5013.66

7.福建4854.18

8.吉林3798.49

9.河北3604.55

10.湖北3233.07

11.黑龙江3166.16

12.河南3089.95

13.山西3046.80

14.陕西3005.40

15.宁夏2880.02

16.湖南2837.92

17.新疆2803.36

18.海南2750.68

19.青海2689.99

20.四川2535.05

21.安徽2442.55

22.广西2430.51

23.江西2334.40

24.西藏2242.47

25.云南2006.87

26.甘肃1888.85

27.贵州1350.98人均年收入675.5美元相当于不丹(130位)的水平

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最低的收入标准:

2009年个人年收入10000美元以上您可以判定一下自己的情况。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人均GDP*(0.45至0.5)=人均收入

2009年世界各国(地区)人均收入排名(美元)

摩纳哥人口3.2万人,全国只有一个城市,就是首都摩纳哥。

摩纳哥人没有自己的语言和货币,却经常发行新的邮票。

世界最大的蒙特卡洛大赌场就在这里,博彩业轻而易举为摩纳哥公民提供着富足的生活和无可比拟的的社会保障。

摩纳哥国民经济营业额达95亿欧元,摩纳哥人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几十倍,这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1卢森堡43,940(目前最富裕的发达国家)

2挪威43,350

3瑞士39,880

4阿联酋38,540

5美国37,610

6圣马利诺34,600

7日本34,510

8丹麦33,750

9冰岛30,810

10瑞典28,840

11英国28,350

12芬兰27,020

13爱尔兰26,960

14奥地利26,720

15荷兰26,310

16比利时25,820

17香港25,430

18德国25,250

19法国24,770

20加拿大23,930

21澳大利亚21,650

22意大利21,560

23新加坡21,230

24西班牙16,990

25科威特16,340

26台湾地区16,274

27以色列16,020

28新西兰15,870

29巴哈马15,110

30澳门14,600

31希腊13,720

32塞浦路斯12,320

33葡萄牙12,130

34韩国12,020

35斯洛文尼亚11,830

36巴林11,260

37波罗黎各10,950

38马尔他9,260

39巴巴多斯9,270

40安提瓜9,160

41沙特阿拉伯8,530

42阿曼7,830

43帕罗7,500

44塞舌尔7,480

45特立尼达和多巴哥7,260

46圣凯茨和纳维斯6,880

47捷克6,740

48匈牙利6,330

49墨西哥6,230

50克罗尼亚5,350

51波兰5,270

52爱沙尼亚4,960

53斯洛伐克4,920

54立陶宛4,490

55智利4,390

56哥斯达黎加4,280

57巴拿马4,250

58毛里求斯4,090

59拉脱维亚4,070

60圣卢西亚4,050

61黎巴嫩4,040

62格林纳达3,790

63乌拉圭3,790

64马来西亚3,780

65阿根廷3,650

66加蓬3,580

67委内瑞拉,3,490

68博茨瓦纳3,430

69多米尼加3,360

70圣文森特3,300

71波里茨3,190

72土耳其2,790

73南非2,780

74牙买加2,760

75巴西2,710

76马歇尔群岛2,710

77俄罗斯2,610

78斐济2,360

79罗马尼亚2,310

80马尔代夫2,300

81突尼斯2,240

82萨尔瓦多2,200

83泰国2,190

84秘鲁2,150

85保加利亚2,130

86密克罗尼西亚2,090

87多米尼加2,070

88苏里南1,990

89伊朗2,000

90马其顿1,980

91瓜地马拉1,910

92塞尔维亚1,910

93阿尔及利亚1,890

94纳米比亚1,870

95约旦1,850

96哥伦比亚1,810

97厄瓜多尔1,790

98哈萨克斯坦1,780

99阿尔巴尼亚1,740

100萨摩亚1,600

101白俄罗斯1,590

102波黑1,540

103凯普维达1,490

104东加群岛1,490

105埃及1,390

106史瓦济兰1,350

107摩洛哥1,320

108维纳阿图1,180

109叙利亚1,160

111土库曼尼斯坦1,120

112西班克和伽扎1,110

113中国1,100

114巴拉圭1,100

115菲律宾1,080

116洪都拉斯970

117乌克兰970

118亚美尼亚950

119斯里兰卡930

120吉布提910

121圭亚那900

122玻利维亚890

123克里巴提880

124格鲁吉亚830

125阿塞拜疆810

126印度尼西亚810

127赤道几内亚930

128安哥拉740

129尼加拉瓜730

130不丹660

131迪沃瑞尔660

132喀麦隆640

133刚果.640

134所罗门群岛600

135莱索托590

136莫**590

137塞内加尔550

138印度530

139也门520

140巴布亚新几内亚510

141津巴布韦480

142蒙古480

143越南480

144巴基斯坦470

145苏丹460

146Comoros450

147贝宁440

148几内亚430

149毛里塔尼亚430

150Timor-Leste430

151乌兹别克斯坦420

152孟加拉400

153肯尼亚390

154海地380

155赞比亚380

156Kyrgyz330

157加纳320

158老挝320

159尼日利亚320

160São-Tomé320

161柬埔寨310

162冈比亚,310

163多哥310

164布基纳法索300

165马达加斯加290

166马里290

167坦桑尼亚290

168中非260

169乍得250

170尼泊尔240

171乌干达240

172卢旺达220

173莫桑比克210

174尼日尔200

175塔吉克斯坦190

176马拉维170

177塞拉利昂150

178几内亚比绍140

179利比里亚130

180布隆迪100

朝鲜国封闭、神秘,经济不景。2009年人均收入估计不到400美元。而国民收入也不过89亿美元,这是韩国数值的1/100。

人均收入富裕地区:卡塔尔据说是美国的2倍、百慕达群岛35,200、开曼群岛35,000、法罗群岛22,000、格恩西岛20,000、格陵兰20,000等未列入排名榜。

在发达国家之中,卢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与第三名的差距继续拉大;爱尔兰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发达国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跃居世界第5名,是过去20年中经济最成功的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东欧国家在经历了90年代初转型期的阵痛之后,在过去10年间纷纷走出低谷,成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东欧国家中转型最顺利且最靠近欧盟的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等国也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预备梯队中。

在人均GDP的下一梯队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国家:

塞舌尔(8,892)爱沙尼亚(8,885)斯洛伐克(7,963)克罗地亚(7,764)立陶宛(6,796)墨西哥(6,566)波兰(6,373)拉脱维亚(6,150)智利(5,742)

如能保持发展劲头,它们有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成为新增的发达国家。
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欧盟20.8万亿美元;
(2)美国15.6万亿美元;
(3)中国6.5万亿美元;
(4)日本5.4万亿美元;
(5)德国4.2万亿美元;
(6)法国3.4万亿美元;
(7)英国3.1万亿美元;
(8)意大利2.8万亿美元;
(9)俄罗斯2.7万亿美元;
(10)西班牙2万亿美元;
(11)巴西2万亿美元;
(12)印度1.6万亿美元;
(13)加拿大1.5万亿美元;
(14)韩国1.3万亿美元;
(15)澳大利亚1.2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大陆最终核实的GDP数据为39万亿元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m2资金流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浏览:509
电销理财产品 浏览:590
项目融资计划书模板 浏览:626
天弘基金财富经理 浏览:859
钱江印染股票 浏览:220
创业融资说明 浏览:554
信托钱干什么用 浏览:303
北京信托土地流转信托 浏览:542
本月人民币汇率 浏览:286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投资局 浏览:996
制作股票软件 浏览:958
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浏览:444
信托兑付困难 浏览:986
外汇赠金开户 浏览:671
项目融资规则 浏览:313
小赢理财定期怎么样 浏览:950
银行贷款调查表 浏览: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浏览:998
珠海横琴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298
投资创始人 浏览: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