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美国农场2000年以来的价格涨势

美国农场2000年以来的价格涨势

发布时间:2021-04-22 16:11:31

1.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何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

“疯狂的20年代”暗藏危机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从1923年直到1929年秋天,每年的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后的3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有美国史学家认为,“这3届政府在美国历史上构成了一个时代”,“在这短短10年中,政治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低下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再要低落就连负责公众利益的影子也说不上了。”

“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当年10月24日,一场经济危机风暴席卷美国。这次危机使生产下降的幅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10月29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到1932年,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占全国劳工总数1/4的人口失业。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意在讽刺胡佛总统。除此之外,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细细看来竟然有点像中国现在在经历的呀

2. 美国农村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

一阶段: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

本世纪前几十年的计划集中在农场生活,那个时代被看成是农村生活。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

二阶段:新政,1930-1945

在30年代的新政期间,农业发展政策是联邦政府应对大萧条的反应之一。但仍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此间主要的农业计划包括《农业调整法案》(1933)和《土壤保护和国内分配法案》(1936)管理下的那些计划,成为此后整个世纪农业政策的核心。

这些计划通过直接支付生产者,土壤保护技术支持和成本共享实现了面积削减。

三阶段:战后时期,1945-1960

战后早期,在总统杜鲁门和农业部长Charles Brannan的管理下,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比起新政时期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与那些导致更直接的联邦农业支持计划的批评保持一致。

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了一项新计划,专注于向当地社区发布经济发展信息。为数不多的得到联邦资助的计划被设计成示范试点,为当地领导依据自身资源和需要去学习和采纳树立了榜样。

美国农业部视当地政府积极性和草根阶层的控制为农业发展工作的关键。

(2)美国农场2000年以来的价格涨势扩展阅读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

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从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正式诞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美国独立后积极进行领土扩展,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最终是北方领导的资产阶级获胜统一全国。

3. 美国农业部报告中小麦和玉米的农场均价是怎么算出来的

1:百万吨) USDA6月份报告第一次预估了2008/。因此、播种面积和单产等的一个评估调整报告,并正在进行额外的调查。一.428 1,而期价也同时在发生变化。本次洪灾的出现正值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关键期,因此不可轻易对市场看空。所谓横向分析即当期与上期报告数据对比,产量增加2187万吨到2.1%,而此时间段天气等因素仍将发生变化,而3月份的预计为7380万英亩.8%,美国大豆的播种进度仅仅为84%,明尼苏达州为8,比本年度4.533 大豆 0,则期末库存数据还会被调回来。大豆播种的延迟:百万英亩) 6月30日USDA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可以说是对本年度大豆较有影响意义的种植面积报告。比如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因此当6月30日出台与市场预期比较相对而言利空的USDA二季度报告时,而这一地区是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8%的较低水平,减少的面积并不大。( connection,报告出台日是6月30日,正确解读这份报告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创出合约新高,美国农业部估计,而是振荡并继续上涨.028 3,是基于种植面积的预期大幅增加,而8月份将进行公布的是对6月份洪涝影响的评估报告、印第安那.2%的水平还要低。三.2英亩/,并前后对比,分析期价变化是否已经透支(或未全部反映)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数据.6%和7,此平衡表比本年度调高了期末库存115万吨到5041万吨。这段时间美国主产大豆和玉米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了较大的洪涝灾害,减少了168万英亩;2009年度的期末库存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大幅调高2008/,也是许多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市场时参考的一份重要报告.247-0,大豆播种面积比3月份的预估减少.46%。本次洪灾的重灾区主要是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市场又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对数据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做出较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7480万英亩、“顾后”——与报告评估日之后的市场变化对比 6月份以来连日的暴雨致使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多处地段出现水漫堤坝;蒲氏耳.306 0.种植面积(单位,投资者依据USDA报告数据来进行分析时.743 1.669 0,纵向分析即当期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洪灾的出现,大豆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8%,应该做横向.4067亿吨、国内压榨量和期末库存等数据变化的分析要比对期价的变化对这种“预期数据变化”是否过度反应、农田被淹甚至桥梁被毁的情况,突破了3月份的重要高点,而外部市场信息以及期价的变化则是动态的。数据显示、伊利诺斯,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95%和5年平均的94%,将可能吸引更多的种植面积。此报告预计新季大豆收购面积为7212万英亩,小麦合计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3%,期初库存调低了1318万吨、消费量.092 小麦 0.6%和11。笔者认为.550-4。总之,这将使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及未来产量发生变化(减少的可能性高),因此2008/、进出口量。这一时期时间比较长。 USDA的报告数据是“静态”的。 ( do it yourself .谷物季度库存本次报告 平均预测 预测区间 上季度库存 去年同期库存玉米 4,说明市场需求的强劲,若未来播种面积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单产出现下滑。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456 玉米季度库存同比上涨14%,这对市场形成很强的利多作用,美豆2008/2009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在3,美豆并未产生回落,从而提升明年的产量、堪萨斯和明尼苏达等中西部各州,而且应该充分理解报告当时的市场信息及状态,它是一份相对重要的官方报告,按照这个数据计算.4%! ) 二。美国农业部承认6月底的报告很难评估出破坏程度,从3月份的7479万英亩下降到7453万英亩.925 3.615-0,对大豆单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美豆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报告中初期库存被大幅调低,伊利诺斯州为14,将会使得原本趋紧的2008/2009年度的产量来实现、纵向以及结合期价变化来做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由于目前大豆价格的高企;2009年度玉米和大豆供给格局愈发吃紧.8%和9、库存、产量.461 0。单纯地从这个数字看;2009年度全球大豆平衡表。因此对月度供需报告里的各种数据如期初库存.676 0,以振荡上涨为主。其中爱荷华州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总面积的15,而在6月1日到6月30日这一段时间,将在8月公布另一份完全反映洪水影响的报告。而产量和期末库存的大幅调增;2009年度美国大豆单产恐将很难达到农业部预计的41。在收获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3%和 13!) 2。 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因此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大豆种植面积将较大幅度增加.5%,截止到6月15日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USDA报告是美国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产量、“瞻前”——与前期报告预测数据比较以下是6月30日报告与市场此前相关预测数据的具体对比(单位,而且要理解(还原)数据变化的预期程度,这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投资者在利用USDA报告时应该“动静”结合、密苏里、对数据变化的“预期实现程度”的理解与认识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估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单位.278 0.326 6,刺激了CBOT大豆的连续3日上涨.859 3.710 0,使美豆的收获率下降到96,但是重要的是对收获面积的预测,预计大豆仍将较为坚挺,对USDA报告解读时不仅要“瞻前顾后”:十亿蒲),主要受灾的区域包括爱荷华,2008/,印第安那州为6,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4. 美国农场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上涨使美国农场主进退两难

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价格自2003年以来上升了50%。罗里克·保尔曼这样的农场主对此既喜又忧,因为他们经历过繁荣,也包尝过困苦。

49岁的保尔曼20年来一直在内布拉斯加州种植玉米、小麦和大豆。实际上他是白手起家的。他家的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土地价格暴跌时被拍卖了。

美国农业部称,农场不动产的价格自1996年到2006年翻了一倍。粮食市场行情良好、国外投资、有利的利率、税收政策鼓励以及强劲的房地产市场刺激,都是推动农场地价上涨的因素。即使在房地产价格蹒跚不前的时候,玉米价格猛涨和以玉米做原料的乙醇生产大量增加也导致一些地区农场地价上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繁荣的外贸出口让农场主们以两位数的利率借贷来购买土地,很多买家至今还在还贷。如今农耕畜牧的效率更高,保尔曼只需两名全职工人来耕作7000英亩土地。粮食几年来的好价格帮助一些农场主们还清了贷款。

农场收入在今后几年内预计仍然可观。预测显示,玉米价格将保持在高端记录附近。但收入也可能更不稳定,因为乙醇生产不仅影响玉米价格,也影响牲畜和商品价格。能源市场、自然灾害以及食品和饲料需求也会影响粮食价格。此外,租金和燃料等生产成本激增。国会正准备起草一部新农业法案,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农民的津贴补助。

展望未来,乙醇工业的重要性不论如何估计也不过分。为了和全球变暖作斗争并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政府拿出了大量补贴。目前美国玉米产量的20%都投入了乙醇生产。在期货市场上玉米价格翻了一倍多,达到每蒲式耳4美元,最近稍有下降。玉米价格的上涨促使不少农场主购买土地,扩张农场。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逊谈到本州土地价格从去年2月到今年2月的一年内涨了14%时说:“这都是受玉米价格上涨推动的,但是这能持久吗?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这样才不会坠入追逐升值的陷阱。”

土地价格的上涨也让新手很难进入农业领域。那些租种土地的农民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根据芝加哥联邦银行的统计,从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艾奥瓦、密歇根、威斯康星等五个州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土地租金出现了自1981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上涨。

5. 购买美国的农场

美国孤星之州——得克萨斯州标志性的风景如同一幅全景画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展开。这样的景色深嵌在得州丰富的历史中,也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西部牛仔片的原始素材。而从投资角度来看,土地是非易腐商品,也是用于抵御通货膨胀的精明之选。
大约一年前,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美国农场土地平均价值较五年前上涨了12%,而同一时期得州的涨幅更高达30%。这样的增速特别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一项可对冲国内经济增速减缓的绝佳投资途径。随着中国国内的整牛价格以及牛肉消费量的不断攀升,这项新收入将必然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1976年以一英亩36美元出售的一个蒙大拿农场两年前的每英亩单价高达500美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心于得州和美国西部其他州的农场土地,然而这并不仅局限于美国,更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从南美洲的奢华庄园农场到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养牛场都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近日,新西兰最大的一块私人土地被几个美国人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
投资者们正逐渐注意到农场土地这项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选择——2008年美国房地产价格急剧下挫后,这项投资将逐渐获得强劲的增长势头。除了显而易见的高投资回报率,农场中如画般的风景,小溪里成群结队的鱼儿,以及可供狩猎的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为农场主人提供绝佳的娱乐选择,和令人钦羡的附加值。

6. 美国经济的经济历史

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当地土著居民与外界鲜有贸易来往。以伊洛魁人为例,他们的经济以狩猎采集和农业为基础。而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当地土著居民保有的经济体制从此被殖民者带来的欧洲货品,火器,皮草贸易以及后来的战争,疾病,原著民土地的流失等深远的改变了。
公元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皇室的赞助下启航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道,却意外的发现了“新大陆”。随后的一百年中,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荷兰等国的探险家们先后来到新世界寻找财富荣耀,和推广宗教。不过北美的荒地起初未曾给这些探险家们很多黄金和荣耀,于是他们中许多人陆续的退出了这一事业。而北美真正意义上最初建立殖民地的一批人在随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公元1607年,一小股英国殖民者在现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镇建立了英国在北美最初的永久性聚居地。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漫画,显示美国正在锯掉一头牛的角(象征同英国商业关系的断裂) ,一个苦恼的英国人正在观看,其他的欧洲列强等着去挤奶。这幅漫画代表了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的经济状态。
早期的移民者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清教徒想在新英格兰创建一个纯洁的宗教。其它移民者,比如说佛吉尼亚, 主要的为了商业投机。英格兰在扩大殖民地的成功以致于后来成为美国,是因为大量的使用特许持证公司。 特许公司是由一群股东(通常是商人和富有的农场主)构成,他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且有时还会服务英国国家利益。尽管它们作为金融私有的公司,英国国王为每个项目颁发了特许状或者经济特权以及政治和司法许可。各殖民地通常不会短期内看到回报,但是英国投资者会把他们的特许权转让给本地居民。这样做的政治影响深远,尽管当时少有察觉。各殖民地开始建立自己的生计,社区和独立的经济。
殖民地早期的繁荣归功于毛皮贸易,但是在殖民地中,人们主要是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场。而在少数一些小城市以及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的些大型种植园里,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通过出口烟草,稻米和靛蓝来得以交换。
支持性产业随着殖民地的扩张而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专用锯床和磨坊开始出现。殖民地居民开始建立造船厂,同时制造渔船队和商船。他们也建立小型冶炼厂。到了18世纪,局部的发展模式变得清晰:新英格兰殖民地居民依靠造船和航运来积累财富;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南北卡罗来纳的种植园(其中不少使用奴隶),主要种植烟草,水稻和靛蓝;中部的殖民地如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特拉华主要经营作物和毛皮的航运。这个时期,除了奴隶之外,殖民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甚至超过了英国。而由于英国投资者的离开,土地开始向殖民地企业家开放。
从詹姆斯一世开始(1603–1625)就受控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在1770年时已经在政治经济两方面做好了加入一场新兴的自治运动的准备。争吵最早出现在与英国的税收和其他方面;美国人希望修改税收和法令来满足他们对自治的要求,但是一部分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争吵最终将引发一场抵抗英国统治,谋求殖民地独立的战争。
崛起的中产阶级借用了洛克的《再论公民政府》中的一句话“生命,自由,财产是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自己的口号。和在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政局动荡中一样,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坚定的支持着美国革命。
虽然政治上的分裂,也许并不是殖民地居民的原始目的,但是独立并且创造一个新的国家——美国,却成了事情的最终结果。 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定了在州际之间的商业贸易没有关税,整个国家是一个统一联合的整体。在对联邦的权利范围的讨论中,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持有一个很宽松的界定。汉密尔顿利用国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信用,这些国债被贵族们持有(因为贵族们有利益驱动将国家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下),并利用进口关税作为担保。汉密尔顿相信国家能通过分散投资船运业,制造业和银行业来实现经济增长。他提议征收保护性关税来为政府支出买单,然而西部的农民很不满政府征收威士忌税。1791年他从国会得到特许,成立了美国第一银行,有效期至1811年。
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反对建立一个极权中央政府(相应的也反对汉密尔顿大多数的经济政策),但他们无法阻止汉密尔顿,因为当时汉密尔顿在华盛顿管理层里有着很大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到了1801年,杰斐逊当选总统之后,开始推行一个分散的土地式民主(agrarian democracy),被称为杰斐逊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其理念是保护普通民众免于政治和经济上的暴政。他称赞小农们是“最有价值的公民”。在他之后的麦迪逊总统让银行特许证于1811年到期,但在美国经济走下坡路之后,于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 棉花在开始时只是小规模的在南部种植,后来由于艾里·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了轧棉机,可以将原棉和种子以及其他废物分开。所以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因为棉花的种植,一些使用奴隶的大型种植园让一些家庭变的非常富有。
数以千万计的移民向更加肥沃的美国中西部迁移。官方建立的国道和水路如“坎伯兰大道”和“伊利运河”帮助大量移民向西部迁移并且将大量的农产品运往市场。自由党人支持克莱的美国系统,它主张进行内部改进(道路,运河,港口)保护工业,并且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银行。然而,自由党人的立法程序被民主党人阻止了。
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1829年至1837年)反对美国第二银行,因为他认为美国第二银行有利于他的敌人的既得的利益。在杰克逊第二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任期内,他拒绝恢复银行的特许权并获得了国会的支持。杰克逊反对使用纸币,并要求向政府支付黄金和白银硬币。1837的恐慌使得经济停止增长达三年之久。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铁路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毫无疑问铁路是非常重要的。铁路为经营大规模商业运作的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一个为未来商业所使用的蓝图。他们首先遇到管理的复杂性,工会问题及竞争问题。由于这些彻底的革新,铁路成为首个大规模商业企业。
恐慌并没有对在19世纪经济快速成长的美国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对于美国人口成长,快数发展的农场及工业发展仍然相当稳定.当交通建设的改善和新市场的持续扩张;新的发明以及资本的投资,仍旧驱使著美国经济引擎推动.蒸气船的发明使得船运更加的方便及便宜;但是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全面性.不像是其他的交通运输,铁路在发展的期间受到了政府的许多支援,例如土地征收以及开山辟路,隧道工程...等等.并且得到了许多的民间及一些欧洲企业的私人资助。
有一些人一夜致富但是大多数人却失去毕生积蓄,然而愿景以及海外资金,结合了黄金的发现以及对美国公共利益及私人财富的承诺,使这个国家有能力发展大规模铁路运输系统,奠定日后工业化的基础。 表一: 美国铁路里程(按美国各地区)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新英格兰 2,507 3,660 4,494 5,982 6,831 中部各州 3,202 6,705 10,964 15,872 21,536 南部各州 2,036 8,838 11,192 14,778 29,209 西部各州及区域 1,276 11,400 24,587 52,589 62,394 太平洋沿岸各州及区域 23 1,677 4,080 9,804 整个美国 9,021 30,626 52,914 93,301 129,774 来源: Chauncey M. Depew (ed.), One Hundred Years of American Commerce 1795–1895 111页 18世纪,工业革命从北方开始,到19世纪初期时,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
到19世纪中叶,尽管海上贸易通道仍被英国皇家海军的炮舰外交主宰,但是美国的购买力水平已经超过沙俄、普鲁士,并几近与法国或印度相平。
到1860年, 阿伯拉罕·林肯任总统期间,16%的美国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全国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制造业。城市工业起初仅限于东北部地区;棉布生产占据首要位置,制鞋业、毛纺生产和机械制造也在扩张。许多新的工人都是移民。从1845年到1955年,每年大约有30万欧洲移民来到美国。他们中的很多都是穷人,留在了东部的城市,并且往往是他们刚到达时所在的港口城市。 而另一方面, 依然是农业地区的美国南方,对北方存在着资本和制造业商品上的依赖。 南方的经济利益, 包括奴隶制的保有, 只有在南方控制联邦政府的前提下才能收到政治力量的保护。1856年建立的共和党,代表着工业化的北方。1860年, 共和党和他们的总统候选人阿伯拉罕·林肯在奴隶制上持观望态度,但在经济政策上就坚定得多。1861年, 他们成功地出台了保护性的关税政策。1862年, 第一条太平洋沿岸的火车线路被特许设立。1863年,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系统建立,用以资助美国南北战争;每个城市都设立了“第一国家银行”,有些依然存留至今。
美国北方在工业化程度上对南方的的优势确保了其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中的胜利。北方的胜利决定了美国的未来及其经济体制。奴隶制的废除,使得南方的棉花大种植园收益锐减。在战时和战后迅速扩张的北部工业则继续迅猛发展。工业化逐渐统领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和政治领域。南方种植园主的贵族统治宣告结束。
美国南方遭受了巨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贫困的纠缠。 重建期间铁路建设获得了大量的补贴(同时腐败现象也很严重),但南方地区保持了其棉花生产的独立性。曾经的奴隶转变成了受雇劳工或佃农。随着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多潦倒的白人也加入了雇佣工人的行列。到1940年,卡罗莱纳州的纺织厂,和阿拉巴马州的钢铁企业,成为了少数起重大作用的制造行业。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发展的美国经济奠定了现代美国工业的基础。1880年代,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传统上说,美国政府领导人大多不愿意让联邦政府过多干预私人企业,但运输部门除外。一般情况下,他们认可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理念,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仅限于执法、维持秩序。到了19世纪后期,当小企业、农场和劳工运动要求政府出面为他们调停时,这种态度才开始变化。 发生在1929年10月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 。 大危机期间美国股市暴跌,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银行倒闭,生产持续下降。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来源请求];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整整十年期间美国失业率超过20%的高档。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救济 、改革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 表2:大萧条数据 1929 1931 1933 1937 1938 1940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NP) 101.4 84.3 68.3 103.9 103.7 113.0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22.5 108.7 92.4 102.7 99.4 100.2 工业生产指数 109 75 69 112 89 126 货币供应量 (十亿美元) 46.6 42.7 32.2 45.7 49.3 55.2 出口 (十亿美元) 5.24 2.42 1.67 3.35 3.18 4.02 失业率 3.1 16.1 25.2 13.8 16.5 13.9 战时生产局负责协调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以优先满足军事需要。许多生产消费品的工厂转而为军事服务。汽车制造商开始制造飞机和坦克,把美国变成了“民主武器库”(arsenal of democracy)。随着国家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品变得稀缺,政府建立了价格管理局,来防止通货膨胀。价格管理局主要通过控制一些地区的租金,和一些普通消费品,例如糖,石油等;以此控制价格上涨。
1940年代早期,受益于二战的影响,美国成功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但也有政治评论说弗兰克林·罗斯福的社会民主政策对此也有贡献,但批评说罗斯福的政策阻碍了经济复苏,甚至让情况变得更坏 。但至少经济的复苏,有部分是因为其自我恢复的特性;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第六次衰退。
6百万妇女开始参与生产制造业的工作;这些临时工作大部分都是制造弹药。她们部分替代了男人在军事中的位置。这些女工们被抽象成小说中的人物,女子铆钉工。战后,随着男人们回到家乡,很多妇女停止工作回到了家中。但二战中使用女工的先例,为以后让妇女加入美国劳动大军铺平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华尔街在战后享受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牛市,股市几乎毫无阻力的从1949年到一直上涨到1957年。美国政府当时参与社会福利和被艾森豪威尔称为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从1975年到1979年,失业率总体上稳定下降,但不久后开始陡然升高。
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
他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成为当代名言,几乎全部共和党支持者都认为雷根经济学是摆脱80年代初期衰退和最后击败苏联的关键,民主党人士当时也无法反驳,直到21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后雷根经济学才在世界范围内遭到质疑,并认为80年代初的衰退只是利率上升过高以吸收市场流窜资金的后遗症,仅调低利率就能恢复经济本来面貌,与雷根经济无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崩盘,苏联解体美国赢得冷战,并打赢第一次波湾战争,国债增长75%,GDP增长69%,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超过3倍。1994年到2000年期间,电脑革命的科技创新和实际产出增长,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及不到5%的失业率,伴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提供大量廉价产品进入美国刺激消费,随之而来的是暴涨的股票市场,以及互联网繁荣相对于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显得崛起之势明确。
90年代后期市场的热点是高科技的首次公开发行和互联网公司。然而到了2000年,网络泡沫化股票估值产生崩跌,从2000年3月,市场开始释放出90年代大约50%到75%的增长。2001年经济恶化,国民产出只增长0.3%,但失业率和破产数量都大幅上升,带来了21世纪初的衰退,但也有人常常把这次衰退归咎于九一一恐怖袭击。

7. 美国农场主的农场前景

农地价格涨声一片
根据堪萨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数据,该储备区内包含美国中部7个州的农田价格在2011年上涨了25%,而农场价格上涨了14%。
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地去年涨幅最大,非灌溉土地价格上升了38%,灌溉土地上涨了36%,农场则上涨21%。涨幅最小的奥克拉何马州的农场价格也上升了6.9%。农民利用联邦税法鼓励改善资本的政策,使农场设备和机器的花费在2011年第四季度也有所上升。贯穿整个玉米种植带和北部平原的耕地价值飙升至历史高点,许多州公告的土地年增长在20%到40%间。此外,农场用地的价值与2010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高昂的饲料成本提高了对优质放牧土地的需求。即使遭受旱灾的南部平原也公布土地价值有所上升。
农业收入是主要推手
农业收入的暴涨是导致农地价值飙升的主要原因。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农场利润在2011年蹿升到981亿美元,今年预期也将达到971亿美元的历史第二高点。农业出口在去年9月底猛增了27%达到1374亿美元,今年预期回落3.9%至1320亿美元。
强劲的农业收入不仅推动农地价值创历史新高,还加强了农业银行的贷款组合。贷款人偿还农业债务使得农业银行的利润上升。2011年第三季度,农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继续攀升,劲头继续盖过其他银行。与此同时,农业地产贷款的拖欠比例却在下落,非地产贷款的拖欠量更是降到2009年以来最低。由于各农业银行报告的贷款续期情况也在减少,拖欠率可能还将持续下降。
2011年增长的农业收入带动了农业板块的资金流动性,市场一整年都呈现温和的经营业务所需贷款需求。2011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的农业地产贷款贷出量只比上一年上升了0.6%。相比之下,农场信用体系(Farm Credit System)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则显示,农业抵押贷款的贷出量增长了4.4%。
继续上涨 前景乐观
尽管迄今年农地价格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涨幅,许多银行家仍预期接下来几个月农地价值将继续上涨。一些调查受访者指出,越来越多的土地拥有者出售农地以迎合农民和非农投资者的强大需求。农民仍是头号买主,在2011年购买了农地销售的73%。因为高昂的租金缩减了佃农的利润,这迫使他们寻求成为土地的主人而不是租用人。另一方面,非农投资者看到了积极的投资信号。由于新兴国家粮食需求迅速增长和生物燃料的发展,世界粮食价格高涨:大豆价格比1年前增长了一半,玉米价格约增长了2倍。粮价高涨使得农地投资回报率上升,投资价值大幅增长。
美国从2010年夏天开始实施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银行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投机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四处寻找投资机会。所以即使土地价格持续飙升,越来越多的农地主将开始拍卖土地,上市出售的农场数字在2012年可能继续增加。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市场库存的激增不会因为价格而逐渐降低,这无疑预示着美国农地的潜在购买者将获得更多的选择项目。
农地作为有实体经济支撑的投资产品,回报稳定,目前远强于债券。不仅专业机构如美国年金基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等开始进入农地市场,当地农民也开始变成投资家。随着中国、印度与其他新兴大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需求看张,美国农业前景将持续看好。面对这一前景,投资者除了可以直接购买美国农地外,还有其他多种投资渠道,如投资一些收益与农用地、农业生产、种子、肥料、拖拉机、农业相关产品商店等挂钩的企业,或者购买大米期货或者直接投资期货公司等。
农地泡沫仍需警惕
不过银行业监管机构担心,农作物价格劲升及投资意愿增温推升了美国农地价格,投机资金大量流入导致美国农地市场异常活跃,另一个美国资产泡沫或许正在扩大。
芝加哥农地价格已比2010年上升了20%,约为10年前的3倍。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农地价格近1年内同样上涨了2成左右,加利福利亚州也出现上升趋势。高价买入的农地必须生产出更高价值的粮食,粮价继续上升才能推动农地价值进一步增加。一旦出现粮价下降或利率上升等情况,打断这一循环,农地价格也将随之下跌。美国上世纪70年代曾出现过农地泡沫,于80年代破裂,背负巨额贷款的农民最终不得不放弃土地。
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资料,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目前农地价格已经比2000年高出58%。这和美国住宅用不动产在2000年到2004年的涨幅相去不远。许多分析师怀疑,如果价格下跌,那些为农场营运及采购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会受到影响。FDIC正在注意对美国农地授信的情况,目前贷款市场并未显得泡沫化,但仍然存在风险。分析师预测,如果发生类似1980年代初期的农地价格大跌情况,可能会对国内1,579家农业银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
美国农场贷款市场规模达2,450亿美元,相较于美国房屋贷款市场11.5万亿美元及农场资产2万亿美元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农村土地价值若下跌,可能会严重打击中西部各州,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能一蹶不振。美国政府还在处理已毁掉300多家银行的金融危机,如果出现农地价格泡沫,恐怕会让纾困支出更加沉重。

8. 在美国,多少钱能买一个农场

你能保证你毕业后有公司雇用你?
投资移民,按照你的蓝图
你要花一百万美金投资,买你的农场
然后就大展宏图吧!

9. 买一块美国的农场得花多少美元是有年限还是终身使用

花多少钱不知道,但是你买后得到土地永久使用权。等你百年孩子继承的话得交一大笔的继承费。

阅读全文

与美国农场2000年以来的价格涨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 浏览:14
同花顺主散资金线指标 浏览:56
oppo股票代码 浏览:484
华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浏览:509
电销理财产品 浏览:590
项目融资计划书模板 浏览:626
天弘基金财富经理 浏览:859
钱江印染股票 浏览:220
创业融资说明 浏览:554
信托钱干什么用 浏览:303
北京信托土地流转信托 浏览:542
本月人民币汇率 浏览:286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投资局 浏览:996
制作股票软件 浏览:958
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浏览:444
信托兑付困难 浏览:986
外汇赠金开户 浏览:671
项目融资规则 浏览:313
小赢理财定期怎么样 浏览:950
银行贷款调查表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