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复4万亿投资怎么来的详细如制下:
赤字+国债+贷款+债券
如图所示: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关于对4万亿元投资的说明》。开篇提出的4万亿元投资的内涵,即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通过增加中央基建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投资、中央政府其他公共投资和灾后重建投资等,安排1.18万亿元投资,加上地方配套和社会投资,形成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商量了一个具体办法,发放一些期限比较长、利率比较低的政策性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用于充实3万亿元的配套。
总结:中央财政拿出:1.18万亿元,另外配套资金3万亿元。在实际的刺激政策中,加上地方财政配套、银行信贷、企业票据等,流向市场的资金可能不止4万亿。
2. 中央拉动内需的4万亿从哪来
2009年5月21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了4万亿元新增投资的资金来源情况。在4万亿内元投容资中,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
3. 4万亿是怎么来的
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对中国来说,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据测,它占到我国GDP的16%,占我国过去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约15%。
“我们在七八月就估计将会有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而现在的方案规模是我们当时预测的10倍。”摩根大通发给记者的一项报告中指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4万亿元投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系统贷款和其他来源资金(包括可用的国外资金)的总和。
根据经验,4万亿元的投资总额需要财政直接投入的量只有1/3,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会使这笔直接投资放大2至3倍,其中包括带动商业银行、地方、国外金融机构等多种资金进入。
摩根大通则认为,46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平衡的收支将是中国实行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保障。
另外,中国的国债仅占GDP的18%,即使以新国债支付全部4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减税及开支计划,国债占GDP比率仍将低于35%,远不及美国(75%)、日本(150%)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50%-100%)。
4. 国家的4万亿促进内需的资金的具体流向是哪些方向
4万亿大刺激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十项措施。20天前,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样部署了十项经济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这一次细化到了4万亿元这个天文数字。 4万亿元涵盖大型基建、住房、医疗、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居民收入、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主要集中于民生问题,但前期资金投入将放在大型基建上。 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说:4万亿元是真金白银,而与以往的固定资产投资最不同的是,4万亿元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中央政府由组织者变为投资者。“这是政府信誉,所以市场为之震动。” 据了解,在今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央投资安排可达11800亿元,资金筹集来源可能仍同十年前一样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而4万亿元中的剩余部分则由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国有银行专项低息贷款组成。 武建东说:“金融海啸影响加剧,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转向投资拉动,事不宜迟。”10月21日,第三季度GDP增速自2005年来首次跌破10%,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前两个月出现明显滑落,进口同比增长创下2007年7月以来增幅新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也在10月创下2002年来单月新低。宏观经济严峻形势摆在眼前,所以国务院要求实施措施“快、重、准、实。” 国务院要求各部委在明年两会前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因此各部委紧锣密鼓。一周内,中央计划新增加的1000亿元投资额已分配过半,预计12月新增资金将全部落实到11个部委的具体项目上,其中农林水方面约500亿元,保障性住房、环保等部门分配剩余500亿元。 11月11日,在领到200亿元新增投资额后,水利部立即对这笔新增资金进行了具体分配;同日,交通部也将新增100亿元分配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在建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各占一半;次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接到1000亿元新增资金中的100亿元作为今年四季度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增费用。 其他部委也陆续公布今年四季度计划。铁道部将在今年后两个月,上报34个有望获批、总投资达3800亿元的项目,而交通运输部则在年底先投130亿元建机场和公路。 同时,中央也加快了核批速度。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批了20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930亿元西气东输项目、955亿元核电工程和174亿元水利工程和民用机场项目。 迅速布局 各部委领着计划外的钱快马加鞭赶进度,因为1000亿元的新增投资将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4000亿元。不过,相比较今年新增的1000亿元,更引人关注的是明后两年的4万亿元。 在10月17日,国务院第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基建项目后,铁道部最早向国务院上报增加投资预算,由“十一五”计划的1.2万亿元增至2万亿元,而明后两年的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万亿元,仅明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这将惠及铁路建筑、工程机械、机车、水泥、钢材、物流等十余个行业。 交通部紧随其后,上报了合计约5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其中公路建设4.88万亿元,航道、港口建设1300亿元。 11月12日,与居民住房关系最为密切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调宣布了三年内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 此外,南方电网在确保年内新增40.5亿元工程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初步计划明后两年新增投资约600亿用于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 “经济增长不能急转弯,前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房地产拉动上游50个产业,而现在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替位增长。”武建东认为,“4万亿出台及时,但这只是扩大内需的第一步,还需要大体量刺激。” 在武建东看来,要最大化扩大内需,必须搞活农村市场。他告诉记者,按照城郊100亿平方米村镇房屋计算,如果这些面积能够进入市场流通,那么城郊改建至少能够产生10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如果明年试点能够推行,则至少激活农村市场1万亿元的消费需求。 人人有份 4万亿背后将会和多少上市公司有关系,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资本市场似乎早已感觉到到风吹草动,各路资金提前布局。这似乎再次印证了虚拟经济总是快于实体经济,先知先觉。 我们经过统计发现,在4万亿大刺激方案出台前的5个交易日,基金、险资、QFII和主力游资步伐一致都出现了净买入,这在"4·24"和"9·19"行情中未曾出现。而这些资金净买入的个股几乎集中于将受益于4万亿大刺激方案的水泥、建材、工程建筑、机械、铁路。 但是自4万亿刺激方案公布后,几路资金却出现了分歧。“不讲政治”的基金继续走"4·24"和"9·19"的老路,大举逃离;险资提高警惕,热情降温,买入后劲不足;游资企图抓住政策效应的尾巴,热情不改,继续加仓;而QFII做多决心坚定。几大玩家花样不一,市场担心4万亿也仅能带来一波短暂行情。 市场关心的,则是我们关注的。我们对25名业内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近六成被访者表示4万亿刺激方案对资本市场是长期利好,过半被访者认为后市会继续震荡,而大底将在今年末或明年上半年。理由都不外乎4万亿未能改变中国经济周期。 不过,或许这些数据可以减轻我们的顾虑: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3900个就业岗位,每公里需要钢材500吨-1500吨,水泥4000吨-12000吨,沥青1900吨;如果把上下游的产业加在一起,每年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6000亿元;明年铁道部6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可创造600万个岗位,需要2000万吨钢材,1.2亿吨水泥,拉动GDP1.5个百分点。 事实上,4万亿几乎包罗了整个产业链,很多上市公司都将是4万亿的受益者,在4万亿的刺激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增强,回报股东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市场信心的重建和流动性的恢复。 武建东认为,4万亿能够稳住市场,是实质性的维稳措施。国家在这个时候打出4万亿,是救实体经济,也是救资本市场。“如果现在不出4万亿,等到病入膏肓,那就是回天无力!” 一个成熟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其市值通常占GDP的80%-90%,而目前A股仅有10万亿元出头的流通市值,不到去年GDP总值的一半。武建东认为这极其危险。一旦总市值缩水至6亿元,那么明年消费能力将至少下降20%,GDP下滑到20万亿元,3000万人-5000万人面临失业。资本市场的过度低迷,不仅会造成国民财富的大量压缩,更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将遭到致命的摧毁。“已经高速发展近十年的中国不能接受财富崩溃、需求崩溃、生产崩溃。不过4万亿能否最终稳定市场,当然还得看后续政策。”
希望采纳
5. 4万亿救市是直接印这么多人民币吗它是透过什么渠道投入市场的啊
4万亿救市计划是2008年提出来的,她是管理层拿出一个实质性的方案,由相应机构负责落实。当时回各级地方政答府也纷纷提出振兴计划。所有的资金来源是由国家财政收入,发债,银行贷款等落实。
至于货币发行问题不是因为4万亿救市而为,其实08年至今的M2增幅是非常大的,至于为什么要发行这么多钱这不是我们研究的,但是造成物价上涨与其有关。
6. 国家四万亿投资的资金从哪来
不筹,直接开动印钞机,所以CPI都到什么情况了.归根结底透支老百姓的收入.
7. 中国投资四万亿拉动内需应注意哪些问题
财政学的期末考试论文吧
你这个题目太大了
去人民网和报纸上找找
俺就提醒你下 嘿嘿 分就不要了
8. 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主要来源问题
税收\土地出让金\行政性事业收费等等! 税收,包括偶然所得税\工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等! 至少,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实施,确实是让我们国内的生产总值出现了较大的复苏!如果不是那一剂猛药,当前可能失业人口基数将会是现在的10倍! 家电下乡政策,便民购物,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一般情况下都是补贴13% ``` ``` ``` 概言之,是为国家从其财政收入中支出的财政拨款的啊!纯粹是国家政治在经济领域中的行为,也可以看成是面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救市措施。
9. 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救市,4万亿元资金来源是
国务院近日决定出台扩大内需十条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市场无不被这中国式经济刺激方案所鼓舞。不仅沪深股市第二天强势反弹,整个东南亚市场都大受鼓舞。国家明确“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有效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中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我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当然是非常及时的,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与欧美出台的救市计划是有很大不同的。欧美是流动性不足,急需补充流动性,而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并不相同。事实上,我们的流动性不久前还是过剩的,虽然在国际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可能消失,但未必会马上变成流动性稀缺。因此这4万亿元是作加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之用的。
近十几年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始终是投资、外贸出口及内需。然而,这三驾马车并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协调的。在这十几年里,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有几年基本是依靠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发展。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固然见效快,但这些投资一定要化为有效的投资,也就是说,这些投资项目必须是为今后的经济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大众的消费市场上。根据一般规律,有效的投资长远看都会落实到消费市场,即使在短期内,投资金额的四分之一大约会转移到消费市场。可是,大约在世纪之交的几年里,我国大规模的投资并没有在短期内转移到消费市场。
不能落实到提高消费市场景气的投资,也就是说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资其总体效益必然低下,而经济效益低下的投资建设无法也无能力做到与自然环境自然和谐。投资建设在经济、环境两方面都是低效益,那么这个投资必定是过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连续几年偏重投资而无法启动消费市场以后,中国出现经济过热、通胀就是必然的。
10. 谁能说出国家4万亿投资构成清单与去向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详解了中国四万亿投资的去向,并表示初步方案已经有所调整,因为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调整。
张平说,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冲击,所以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四季度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当然在这同时,也在积极地稳定出口。
张平表示,在扩大投资方面,中央政府一开始提出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就是非常明确的,这一次扩大投资一定不去搞一般的加工工业,不去搞重复建设,把重点锁定在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非常明确的。
张平称,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认真地进行了研究。按照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能环保,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我们对“十一五”规划和其它一些中长期专项规划进行了分析汇总,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到2010年底,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面有4万亿的投资规模。
张平说,这4万亿的资金构成,是按照现行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补助政策来计算的。这些钱不都是中央政府出,有一些还需要地方来承担,有一些还可以吸收社会投资,包括企业的投资和民间的投资。中央政府的投资是11800亿。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对教育,对学校的投资,中央政府对规划内项目承担三分之二的投资,地方需要承担三分之一。比如说对民生工程的廉租房建设,我们对中部地区每一个平方米是补助300元,对西部地区每个平方米补助400元,对东部地区中央政府不给予补助。
张平称,农村的民生工程包括水、电、路、气、房,就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大体上是3700亿。
张平介绍说,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等,大体上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大体上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大体上是2100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大体上是3700亿左右。这样加在一块,是30000亿。再加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总的构成就是这样4万亿。
张平说,这里我想作这样几点说明:第一,我们这一些项目的确定,都是按照“十一五”规划,以及其它中长期规划来选定的;第二,需要中央承担的投资11800亿,在具体年度的安排中,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议批准;第三,这些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某一些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投入,有一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调整。
张平说,最近国务院批准了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十个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有一些项目就要纳入到中央给予支持的范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术改造贴息资金。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我想这也是符合实际的。
张平指出,我们现在已经形成的这样一个构成,实际上也是在去年四季度初步方案,又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包括专家的意见、地方和部门的意见,也包括社会舆论的意见,所以,已经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