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923年,是杭州市政府及爱国人士自筹资金建立的杭州市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原名杭州市立传染病医院,自1938年11月更名为杭州市立医院,是当时唯一设有内、外、妇、儿等科的市立综合性医院,1966年正式命名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后,医院又相继成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临床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
❷ 市人民医院有注册资本金么
肯定是有的,应该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也有注册资本金的。如果你想了解他的情况,可以通过工商局或事业单位委员会网页进行查询。
❸ 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第二医院。2005年,经暨南大学批准,医院与深圳眼科医院及华侨城医院联合升格成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伴随着经济特区的成长,医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深圳市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0.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90张。2007年出院病人达4.11万人次,门诊量231万人次。全院职工1948人,其中,主任医(药、技)师150人,副主任医(药、技、护)师372人,主治(管)医(药、技、护)师618人,护理人员676人。又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博士后7人,博士92人,硕士267人。医院设有41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 医院教学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设立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6个教研室。目前有硕士生导师87名,博士生导师17名。现已招收硕士生352名(已毕业180名),博士生25名(已毕业7名)。每年招收临床实习生250到300名,进修生100到120名。
医院从1992年至2008年10月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其中科技部“86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至2008年10月,医院在SCI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34篇,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深圳市科技创新奖3项,省级以上奖9项。2004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为深圳市卫生系统获得的最高奖项。医院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使用新型专利16项。 学科建设: 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骨科
市诊疗中心:肝病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
重点发展学科:急重症医学、肿瘤、心胸外科
市重点实验室:临床性分子生物实验室
当前开设有老年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外科、脊柱骨病科、创伤烧伤科、妇科、产科、儿科、 ICU 、麻醉科、内分泌代谢科、血液肿瘤科、肾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理疗康复科、急诊科等 40 个临床专科,建立有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核医学科、护理科、药剂科、高压氧等辅助诊疗科室,同时提供预防保健、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特需服务、家庭病房等健康服务项目。 创建于1904年,现已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广州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广州市爱婴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
医院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96号,毗邻海珠区委、区政府,占地面积2.4万多平方米,业务用房5万多平方米。医院环境整洁、病房舒适。现开放病床720张,设有38个专科,3个科研所(室);除医院本部外,还设有同福西门诊部及昌岗分院,年门诊量约1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2000人次。现有职工1244人,专业技术人员965人,高级职称161人,硕士生导师22人。医院拥有总价值约1.2亿元的先进设备。其中有最新一代的“多功能数学减影心血管造影机”(DSA)、华南地区唯一的“骨关节成像仪”、可多维成像的G型臂X线机及大型X光机、螺旋CT、磁共振系统(MRI)、伽玛相机断层(ECT)、乳腺机、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10万元以上的先进设备226台。
医院设有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室、中心实验室等临床研究实验室,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五个一”重点建设专科,骨外科是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创伤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康复医学科和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是广州市医疗机构重点建设专科。烧伤整形科对大面积和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居国内外领先行列;骨科对四肢骨折固定和各种矫形手术等的治疗居国内先进水平。 1997年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1999年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清远医院。该院创立的“优质高效低耗”管理模式经清远市《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市人民医院学习活动的决定》(清发[1995]17号)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卫生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清远市人民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管理模式的决定》(粤卫[1997]307号)先后在全市、全省推广,继而在全国推广应用,并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年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是清远市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担负着清远地区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主要任务。
医院现有在岗员工1275人,卫技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为87%,其中高级职称100多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医院开设一级专业科室21个,二级专业科室25个;医技科室22个;职能科室9个。医院共设住院病区30个,实际开放病床1104张,年门急诊量90多万人次,年出院人数逾30000人次。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55亿元,拥有运动测试系统、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数字化X射线摄像系统、 多功能遥控X射线诊断、 带PET功能ECT、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全数字血管造影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钴60治疗机、ECT、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近3000台套,总价值1.3亿元。 医院的妇产科、呼吸内科为医院重点专科,其中妇产科被选定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的重点专科及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心内科、心外科、骨外科、耳鼻喉科、急诊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开设专家门诊60多个,每周有上百种(次)专科,24小时开放急救中心并担负全市120急救的指挥工作。医院自筹资金近4000万元建设的清远市肿瘤防治中心,是由清远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批准的清远市唯一的肿瘤防治机构,具有各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功能,拥有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钴60机治疗机等各类当前最先进的治疗设备,能满足各种肿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填补了清远市肿瘤放射治疗的空白。医院精神病科是我市唯一收治各类精神疾病的政府医疗机构,专科学术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
医院加大科教兴医的力度,成立了临床医学研究所、呼吸病研究室、围产期遗传研究室、血液实验室和外科动物实验室。医院作为广东省高等医院校校外A级临床教学医院,是清远市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医院已成功开展了心脏手术、外科微创手术、介入诊疗技术、肿瘤放射治疗、断肢断指再植、全喉切除、自身骨髓移植、宫内疾病诊断及生长监测等新多项技术600多项。放射介入科成立一年多来,开展介入手术400多例,无一例发生意外,成功率100%。医院重视开展科研工作,自筹投入科研教学经费逐年增长。截止2007年已获省部、市厅级科技进步奖86项 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又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其前身为江门市中医院,成立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广东省中医名院、暨南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医院建筑风格典雅,环境优美,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开放病床550张。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学科设置齐备,现设有5个省中医重点专科(骨科、妇科、肛肠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和6个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神经内科、针灸理疗科、中医妇科、肾内科、心血管病科、肿瘤科)。另设有恩平分院和2所外设门诊部。
医院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截止2008年上半年,已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50人。 医院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拥有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副教授约40人。1997年通过了“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评审,每年接收暨南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等10余所国内、港澳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医、护、药、技各专业实习生360多人。共有100多项科研课题立项,其中40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医院把加强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建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把诚信服务、竭尽所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作为信条,来先后荣获广东省百佳文明医院、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江门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❹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
是的。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由原黔东南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省州共建,州管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一、基本情况与师资队伍
当前校园占地面积899亩(其中种养殖教学实习基地和产业实体面积498亩),校舍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医药技术系、财经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汽车与机电工程系、旅游与商务管理系、公共教学基础部、马列主义教研部、技能实训中心和继续教育处等13个教学单位。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34人,其中高职学生6994人。现有教职工685人,其中校内教职工536人,校外兼职教师149人。校内在编教职工中,教授18人,副高级职称110人,州级拔尖人才2名,86名教师入选省、州高层次人才专家库,研究生以上学历60人。教职工(含校外兼职教师)中,专业课教师319人,双师素质教师275人,双师素质教师数占专业课教师数的86.2%,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教师数的46.7%。另有,美籍教师2名,国际国内知名客座教授60人。
二、专业建设
开办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36个高职专业,覆盖医药卫生、财经、旅游、农林、机电、汽车、建筑等行业;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
三、实训条件
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市场导向、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校企之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四合作”全面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合一。
一是 “实训+实体”模式建设“校中厂”。在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二所附属医院基础上,自筹资金建校办企业,引入社会资金、设备到校办企业入股,吸引企业入驻,建设了附属口腔医院、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黔东南导游培训基地、动物医院、驾驶培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示范性驾驶技术训练场、鸭塘示范养殖场、生态园林绿化公司、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护理、药学、口腔、解剖、生物化学、预防、妇产、生理、病理、五官、微生物与寄生虫、外科、内科、中医等实验室,以及电工电力施动实训室、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会计模拟等55个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建设了各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
二是以科研为纽带,实施“校企四合作”,建设“厂中校”。找准校企之间“双赢”切合点,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主要合作形式,学院以教师为主体对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企业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生产设备、实践经验、工艺技术需求,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开展优化管理、科技推广、技术革新研究,企业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建设了4个省外实习就业工作站,与144家企业、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设了13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将课堂开设到车间、医院,建设“厂中校”,能一次性接纳学生顶岗实习3000人以上,做到实习就业一体化。
部分企业还为学生垫付学费,让学生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收入偿还。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垫付学费的“零学费入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又解决了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和就业问题。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适应快、动手强、有作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各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
四、校园文化与民族特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作理念,努力构建以中华传统文化、苗侗文化、行业企业文化为主体,相互交融的无边界校园文化体系。开展“感恩与报恩”、“诚信做人、诚信考试”、“做合格大学生”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培育学生勤奋、敬业、创新精神;将苗族、侗族歌舞列入旅游类专业必修课程和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将苗药、侗药列入药学类专业必修课程,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学生群体对优秀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社团课余生活,实施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面加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省“校园文化活动月”比赛,参加全省、全国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了众多个人和集体奖项;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
五、社会服务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开展技能培训,认真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十一五”期间共为周边地区开展技术培训40000余人次,技能鉴定8000人次;联合共建科技推广基地3个;面向全州开展“好医生”培训1300余人次、“乡村医生”培训800多人次。争取到华夏基金会资金400万元、政府配套380万元共780万元,为黎平、从江、榕江三县建设15个村级示范卫生室,培养卫生人员45人;组织实施丹寨、麻江、从江三县10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此外,在中残联和省、州残联支持下,免费为残疾人开办了二届农村医士班,开办残疾人义齿加工培训班,帮助残疾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成绩与荣誉
学院自开办以来,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的校训,发扬“厚德笃行,自强不息”学院精神,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47所职业院校之一; 2005年成为全国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双基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2006年作为贵州省第三家、地(州、市)第一家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授予“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等称号;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办口腔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2011年被授予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七、展望未来
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决定举全州之力建设我院新校区,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503亩,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总投资6.32亿元,2012年8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能为12000名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奋斗目标是,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评选,建设国家级示范、西部地区一流的高职院校。
❺ 杭州邵逸夫医院怎么样杭州市一医院呢在哪个医院当护士好点谢谢啊
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通过JCI国际医院评审的公立医院。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一直注重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实施科学管理,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逸夫医院模式”,使医院获得了超常规的持续高速发展,2006年底通过了国际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的评审,标志着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
该医院占地100亩,现有职工1911名,副高以上专家247名,床位数978张,设有32个临床科室,31个护理单元,9个辅助科室;医院教学中心——临床医学三系共设教研室9个,主要承担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923年,是杭州市政府及爱国人士自筹资金建立的杭州市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原名杭州市立传染病医院,自1938年11月更名为杭州市立医院,是当时唯一设有内、外、妇、儿等科的市立综合性医院,1966年正式命名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后,医院又相继成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临床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
❻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http://www.gd2h.com/
去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