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明哲要哪么多钱有什么用,为何不增持中国平安股票
哈哈。不过,目前的行情,基本老马增持,也对股价影响不大。整个大环境都不景气啊。
Ⅱ 如何看待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股票呢
最近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股票,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消息一出,得到市场高度关注,大部分人都在吐槽平安增持汇丰事件。
汇丰银行是汇丰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属于英国的知名企业,针对我国平安增持汇丰事件,下面发表我个人看法:
第一,从国际利益来看
汇丰是英国的,平安是我国的,平安斥资3亿去增持汇丰,平安如此大手笔的增持汇丰,背后必然是有原因的。
意思就是平安这种行为财产转移,是有洗钱的行为,光明正大的用真金白银购买国外资产,这笔资金名副其实的从国内流向了国外,这笔资金流向其他国家了。
也许这就是很多股民吐槽的地方,觉得中国平安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是遭受很多国民吐槽的真正原因。
总结分析
针对中国平安3亿增持汇丰银行事件,上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发表我个人看法,两个看法是正面的,只有一个看法是负面的。
总之我个人觉得针对这件事一定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再来判定增持汇丰事件,不能凭借某个点就否定这件增持汇丰事件是不好的,就拼命吐槽,这样的看法和观点是不理智的,建议大家理性看待这件事,别瞎掺和进去。
Ⅲ 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的理由是什么
新浪港股讯 据联交所股权变动资料显示,汇丰控股(00005)于2018年2月9日获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增持3722万股,每股作价79.38元,总值29.55亿元,最新持股比例增至6.17%。
港联交所9月26日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在9月23日增持汇丰控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度反超贝莱德的7.14%,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消息传出,港股、美股以及伦敦市场,都以暴涨作为响应,创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9月28日,汇控美股盘前涨8.78%报19.7美元;港股市场汇控收涨9.22%报30.8港元;汇控在伦敦市场也一度暴涨超10%。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这个新闻会火了,小视频平台都在讲着这些 ,我想说投资都是看着利益最大化的,投入的都是希望得到回报多的,就不要太纠结这些东西,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Ⅳ 平安增持汇丰是什么意思
就是平安增持了汇丰股票。
股票增持是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部门或机构买入控股的上市公司流通股股票,来增加其股份比例的一种行为。股票增持是上市公司股东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增加持有的股票数量,是上市公司股东的行为。
2020年9月26日,平安在9月23日以平均每股28.2859港元的价格,增持1080万股汇丰控股股份。增持完成后,平安对汇控的持股数量达16.55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取代贝莱德重新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
(4)增持中国平安价格扩展阅读
中国平安与汇丰的首次“牵手”,发生在2002年。几年后,平安又反身买入汇丰控股股票。2015年12月起,沪港通南下资金持续买入汇丰控股,有投资人士分析,其中可能有不少是平安所谓。
到2017年12月5日,平安在增持1000万股汇丰控股后,持股数量已升至10.18亿股,成为汇丰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也突破5%,构成举牌。
此后,平安继续增持汇丰。2018年2月,平安对汇丰的股权占比突破6%;11月,占比又突破7%,超越贝莱德成为汇丰控股单一大股东。
期间,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持股数量也从2017年12月5日的10.18亿股增至2018年11月1日收市后的14.19亿股。
Ⅳ 平安保险增持汇丰 为什么要叛国
平安保险增持汇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国际合作
Ⅵ 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后汇丰银行股价情况如何
中国平安大举增持汇丰股票后,汇丰银行股价持续走高。这是给汇丰银行的一剂强心针,中国平安也是中国保险业务的大企业,强强联合的背景下,市场对汇丰银行的业务增长,保持乐观态度,股民自然选择增持汇丰股票。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大企业,其在增持汇丰股票后,自然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自身关系,给汇丰带来大量内地银行业务,加之中国新冠疫情控制较好,市场经济持续回暖,其大陆业务的持续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不得不说中国平安选择增持汇丰银行股票真的是明智之举。资本永远是逐利的。
Ⅶ 基金为什么重仓中国平安
分析师的评论:寿险营销员渠道人海模式的终结
(1)寿险营销员人数居全球第一。 在寿险行业加强银保监管之后, 2014 年至 2017 年寿险行业个险业务迎来高速发展,其主要驱动力是营销员规模的快速增长, 2017 年全行业营销员人数达到 801 万人,较 2014 年增长 1.4 倍。到 2016 年我国每万人营销员人数达到 48 人,远超同期美国 34 人/万人。我们认为与海外发达保险市场相比,我国寿险营销员规模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2)营销员成本创历史新高。 寿险营销员规模的高速扩张带来营销员成本持续增长, A 股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平均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占营业支出比例自 2013 年的 7%提升至 2017 年前三季度的 13%。假设营销员每人每月成本为 7000 元,那么 2017 年保险营销员成本占当年新单保费的比例达到 44%。
(3)开门红保费负增长倒逼人数驱动向产能驱动转型。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个险新单大幅负增长会使得营销员收入下滑,进而使得脱落率高,倒逼保险公司个险业务更加依赖营销员产能提高而非人数增长。以往通过扩张人力而实现业务增长的保险公司经营压力会增大,而人均产能较高的保险公司经营会更为稳健。
寿险开门红困境中的产品策略
(1)开门红保费大降主要源于件均保费下滑。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个险新单预计全行业负增长30%左右,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件均保费下滑。一方面在 134 号文的约束下,快返型产品停售,另一方面 2017 年末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率持续上升,这两者都降低了 2018 年寿险开门红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件均保费下滑。
(2)多卖健康险可否以价补量? 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更高,以中国平安为例, 2017 年上半年中国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高达 86%,远高于短交储蓄型产品 (15%)。但由于保障型产品设计更为复杂,对营销员素质要求更高,在开门红保费下滑的背景下,人均件数更高的保险公司预计保障型产品销售会更顺利。
客户的地域分布影响保单价值
(1) 中国平安一线城市市场份额领先。 与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相比,中国平安在北上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份额高于全国市场份额,体现出公司在一线城市竞争力更强。由于客户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不同公司价值增长也存在差异,体现出中国平安开门红情况也要好于其他公司。
(2) 富裕地区营销员展业效率较高。 保险公司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业务价值相对更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经济发达地区营销员整体素质较高,二是人口密度较高,营销员展业相对更为容易,三是人们收入水平更高,更容易接受较为复杂的长期保障型产品,带来件均保费和业务利润率相对较高。
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分拆与 MOIC 模型
(1)内含价值-股价联动及 MOIC 模型: 2017 年 8 月 2 日我们发布报告《保险集团的估值框架和趋势探究》构建 MOIC 模型,认为“保险集团=销售公司 (Marketing) +运营公司
(Operation) +投资公司 (Investment) +资本公司 (Capital)”。 2018 年 1 月 12 日我们发布报告《保险灰犀牛系列之二:负债端死差而非投资端利差是保险 股价值变动的主因》构建了“内含价值-股价联动模型”,透过模型我们发现 2017 年四家 A 股上市保险公司股价涨幅与其内含价值增速呈高度线性关系并且斜率远大于 1。
(2)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分拆: 我们假设 2018 年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 0%/中国太保-20%/新华保险-25%/中国人寿-30%,那么销售公司对于内含价值贡献增速将在 6%-11%的水平(中国平安 11%/中国太保 9%/新华保险 7%/中国人寿 6%,占比均超过 50%),死差而非利差是推动寿险业务价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Ⅷ 中国平安抄底增持汇丰是否会面临巨大风险
目前来看不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首先,中国平安的经验丰富。其次,资金比较雄厚。最后
第一,经验丰富
任何企业在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他就会想去开辟更多的其他的商业领域,而汇丰银行与平安保险同样是做金融这一块的,只是细分起来领域不同,而且在这之前汇丰的股价一度跌破到了50%,利用两个领域的共通点,相信他也能够把汇丰重新助推到曾经的巅峰,而且这回还是国内人控股,会风也就不能再作妖了。
以上就是对中国平安抄底增持汇丰是否会面临巨大风险的看法,或许你有什么其他不同的意见,欢迎写在下面的评论区,咱们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