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贷款减值损失的计量时应注意

贷款减值损失的计量时应注意

发布时间:2021-04-25 09:36:10

⑴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如何计量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2.对于存在大量性质类似且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在考虑金融资产减值测试时,应当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实务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该项标准一经确定,应当一致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已单项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销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2.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的金额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⑵ 贷款的减值如何确定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形成的损失。它一旦确认以后,就不能再进行修改了。
企业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后,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比如,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抵减了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因此,在以后会计期间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当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基础计提每期的折旧额。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报废、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通过债务重组抵偿债务等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⑶ 谈谈资产减值的几个问题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 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1.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的计量
根据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银行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贷款。对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贷款,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者将其包含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贷款,也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减值测试时,可以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特点,确定单项金额重大贷款的标准。比如,可以将本金大于或等于一定金额的贷款作为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此标准以下的贷款属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贷款。单项金额重大贷款的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常以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
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
2.一般企业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根据应收款项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的坏账准备,应当反映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即各项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金额。
企业应当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本期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据此计算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比照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量的相关规定处理。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分析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当注重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通常情况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在确认减值损失时,应当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值损失。

⑷ 资产减值损失该怎么计算

存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减值时应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明确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概念是关键。存货成本,就是存货的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是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发生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具体分两种情况:1、直接用于外销: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税金;2、如果用于继续加工的生产材料半成品,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成本-销售费用税金等。估计售价的确定:有合同按合同价格,无合同参考市场价格,如超过定单的部分则可参考市场价了。特别规定:用于继续加工生产而持有的材料,要结合用其生产的产品期末减损情况联系判断:原则:产品不减值,存货就不提跌价准备,产品减值,则材料就要减值,这时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产成品估计售价-该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须发生成本-产品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存货发生跌价判断标准: 1、市价持续下跌,预见未来无望回升; 2、使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销售价格; 3、产品更新换代库存材料不适合新产品需要,而且该材料市场价格低于其成本; 4、因商品过时,导致市场价格逐步下跌; 存货跌价的转回与转销:企业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应该重新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转回:是存货价值上升了,转回多提的跌价,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转销是:存货发出,如销售,债务重组,投资等等,要连成本一同转账,冲减成本(销售)等科目; 金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减值,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不计提减值准备,只考虑后三种: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减值判断标准: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偿付利息本金逾期; 3、债权人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发生债务重组; 5、发行方财务重大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交易 6、权益工具发行方发生变化,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7、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严重或非暂时下迭;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帐款的减值及转回处理:本类资产共性,都按摊余成本计量,发生减值时,应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摊余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折现率按该类金融资产原实际利率确定。如遇到资产价值恢复且客观与该减值后发生事项有关,则应转回,记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判断:注重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并且下降趋势不是暂时性。发生减值时,应减计至公允价值。特别注意:在计提损失前,应将原来公允价值下跌导致的已经计入借项的资本公积金(贷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记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数额计算确定公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金额-已经收回本金-已经摊销金额- 当前(未做减值前)公允价值-原已经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具体计算资产减值损失=期末公允价值-初始入帐成本;其中转出的原公允价值降低额,贷资本公积(发生时借),差额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如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资本公积金10 (以前公允价值下降累计数),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也可单列减值准备),可以理解为,该金融资产发生40万减值损失,其中,10万是以前公允价值正常浮动下降形成的损失,前期已经减少金融资产,在资本公积金内过度,现在正式转为当期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时特别注意:首先判断客观是否价值回升,其次是回升与原确认减值的事项有关;债券减值后升值,冲减损失增加利润,同时增加金融资产价值。2,股票等权益性工具,转回时,要一方面增加(借)金融资产价值,一方面增加(贷)资本公积金,而不能进入损益。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 减值迹象及判断:内部外部,包括资产市价大幅下跌、经济、技术环境变化、市场利率、陈旧实体损坏、闲置或提前处置、资产经济绩效低于预期等P44 减值金额的计算确定:基本原则是比较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并取其差额;重要概念是“账面价值”,是资产成本-折旧-累计减值准备后余额,“可收回金额”,其确定方法是:采用熟高原则,取“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高者,作为该资产可收回金额。另外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预计很重要。应按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入流出。但与未来尚未承诺的重组,资产改良、所得税收付无关。 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减值后要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重要的是,要按减值后新的账面价值以及其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及折旧额,以便在未来期间系统分摊;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记住:固定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就不能再转回。 资产组的减值处理 资产组: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主要特征就是看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应该是最小的现金产出单元。一经确定不随意改变。确认判断基本与单个固定资产同。有两点切记:1,资产帐面价值,如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负债项目,应该在资产组价值中减去。既此时资产账面价值=原值-折旧-累计准备-负债金额。2、如果资产组涉及总公司资产分配,要把总公司资产按比例分配、合计在该资产组的资产价值中,然后按比例分配后的资产组价值,再考虑可收回金额及计算减值;3、在计算出各组减值额后,还要把每一组减值额分别按比例在总公司与该组之间分配;4,如果某一组资产还有商誉,该组减值额,要先抵减商誉额,再做减值处理,计入损益。就是千万注意负债和商誉的处理。另外,由于允价值减费用、未来现金流,可能是负数,则按熟高原则可回收金额可能为负,但与账面价值比较,则不能减记到负数,最多减值到0.因此,减值后,资产帐面价值不能为负数,就是不低于上述两者和0的最高者。 商誉的减值:1、应将商誉价值(含少数股东的部分)分配到各个资产组,按各资产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配,分配后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合计就包括了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两部分了。2、有商誉的资产组,计算完减值额,要先将减值抵减商誉部分,剩余部分减值额,要在除商誉外资产帐面价值按比例分配,减少相应资产的帐面价值。此时的资产帐面价值应该是资产+分配的商誉,还要注意少数股东分摊的商誉,不在本公司抵减之列。记住:商誉总额=合并企业出资/合并企业占的股份比例-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少数股东占的商誉=上述商誉总额*少数股东比例。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⑸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分录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发生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等科目。

(三)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企业收回贷款时,应结转该项贷款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5)贷款减值损失的计量时应注意扩展阅读

银行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期末该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计算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重要贷款,银行应逐项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各项重要贷款的原始实际利率折现,如某项贷款的利率是变动利率则按依合同确定的当前实际利率折现;下同)。

(二)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非重要贷款,银行可逐项也可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贷款,无论其是否属于重要贷款,均应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进行组合,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

如对该组合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应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单项或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不应再包括在此类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⑹ 关于贷款减值的帐务处理,以一例说明

我的理解是:存货、应收帐款发生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之所以这样计提减值损失,是因为它们用的是账面余额确认的减值(所谓账面余额是没有扣除减值的金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坏账准备),而贷款确认减值时用的是摊余成本,也就是我们说的账面价值,因此,现在确认的这30万元减值损失是新增的,而不是累计的。这个是我的个人理解,有错误的地方,请帮我修正。谢谢

⑺ 贷款—已减值 这个科目是什么意思。在确定贷款减值损失的时候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新增了一个科目,贷款——已减值 是用来反映在资产中有多少是发生了减值的,这是一个明细科目。在金融资产中,确认减值损失:未来的现金流量低于计提减值准备前的摊余成本,差额要确认贷款损失准备。贷款减值后,贷款下设所有的明细账都需要转入一个新的明细账“贷款——已减值”。这是确认减值损失和减值实际发生的区别.
找的其他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⑻ 贷款减值测算是什么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建立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并规定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可上下浮动20%。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别采用单笔减值测试和组合减值测试方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单笔减值测试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逐笔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并依据测算结果计提减值准备。组合减值测试,是银行通过运用迁徙矩阵模型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贷款作为整体,在对贷款评级的变动及损失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贷款组合计提减值准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计提减值准备时仍然借助贷款五级分类。首先,银行将贷款分为公司类、零售类、信用卡类。对于公司类贷款中的正常、关注类贷款,银行通过计算贷款向次级类迁徙的比例作为贷款违约率,再乘以次级类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作为预期损失率,按此比率计算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次级、可疑类贷款,其中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上的贷款采取单笔测试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下的次级、可疑类贷款,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各自单笔评估计提准备金的加权平均比例,分别计提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损失类贷款按100%比例计提全额准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确定单笔重大贷款的标准上存在差异,有的银行以1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以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将所有对公贷款作为单笔重大贷款,有的银行则没有对重大贷款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对于零售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商业银行将贷款分为不同的组合,通过迁徙矩阵模型,测算出贷款预期损失的方法组合计提减值准备。商业银行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每类贷款从当前五级分类迁徙到损失类过程中在每个等级向下一级的迁徙率,从当前五级分类等级迁徙到损失类的所有向下一级迁徙率的乘积即为违约率(PD)。然后,银行通过计算每个类别贷款迁徙到损失类贷款后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得出每类贷款的损失率(LGD)。最后,银行通过每类贷款余额乘以违约率和损失率得出贷款减值准备。组合减值准备计提所需的违约率、损失率等数据都依赖于银行历史经验数据,这些经验数据主要依赖于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对同类贷款实际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

⑼ 贷款和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时,如何计算出减值损失金额

嗯,你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在会计的计量属性那一章里你应该看过计量属性就五种,没有摊余成本这个计量属性,所以它很可能是历史成本属性,也就是说它是用来表示账面价值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是用摊余成本和可回收金额孰低来比较减值额啦,也就是说这里的账面就是摊余成本~希望对你有帮助啦!

⑽ 银行应如何计提贷款准备损失金

按照要求抄,企业的应收帐袭款也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这是因为应收帐款为已完成义务,但未收到相应销售款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未来能不能收回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并且会对企业的经营发生重大影响,为了避免报表反映的情况与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产生太大的差异性,造成判断失误,因此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这部分说白了就是要从你资产里面减去,视同发生风险应收帐款无法回收的情况。

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是同样道理:银行发放的贷款也有可能无法回收,现在报表的情况并不能如实反映未来的全部情况,为了减少偏差,按照概率及相关规定,事先做好损失准备。

阅读全文

与贷款减值损失的计量时应注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行保理融资 浏览:500
小白理财课程 浏览:634
华夏最新理财产品 浏览:318
融资租赁大连 浏览:908
信托电子书 浏览:302
信托要交税吗 浏览:36
纸质黄金价格走势根据什么 浏览:534
68加信托 浏览:639
人民币可以直接炒外汇吗 浏览:485
信托行业整顿 浏览:711
沥青期货暴涨 浏览:706
上海先锋融资租赁 浏览:973
自行车信托 浏览:340
股权回购信托 浏览:160
渝信贰号信托 浏览:37
绿地信托 浏览:310
深惠信托 浏览:816
香港私募基金哪个好 浏览:968
信托牌照发放 浏览:426
非法信托有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