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降低准备金率与降息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1、有利于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从而进一步完善版我国的金融市权场体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自有的可贷资金量,降低资金成本。有助于其“自筹资金、自求平衡、自主发展”的目标的实现,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能充分调动其大力吸收社会存款的积极性,增加信贷资金来源,更有效地灵活地支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2、适应了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机制的要求。因此,这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的立足点,就是强化存款准备金的运作机制,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功能。
3、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基础货币供应制度的改革。进而实现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降息的影响:
1、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2、一般来说,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
3、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使经济逐渐变热。
⑵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什么意思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央行存储的准备金就可以减少,那么,可以放贷的资金就增多,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在经济比较宽松的时候采取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条件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刺激贷款,刺激经济增长。
对老百姓的影响:
1、办个人房贷消贷更容易
2、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
3、债券产品迎来行情
4、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
(2)降低贷款准备金率扩展阅读:
一、下调举措
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下调0.27%。
这是2008年以来,央行第二次调降“双率”,上一次作出类似决定的时间是在9月15日。与9月下调“双率”的做法不同,央行此次不仅将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27个百分点,还对定期存款利率作出相应调整。
调整后,1年期的存款利率由之前的4.14%下调为3.87%。活期存款的利率则保持不变。1年期贷款利率由之前的7.2%下调至6.93%。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全面下调了0.5个百分点,而不是采取之前的“仅对中小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的做法。
二、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出现转向,对于央行的此次调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措施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执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
鲁政委认为利率下调速度之快超出市场想象。央行上一次下调“双率”是在2008年的9月份,距离现在也就1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前部分机构认为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贷款利率的可能会在12月份左右。他认为,央行的快速反应能力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⑶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会下降不
暂时不会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我国的CPI刚有所回落,10月份为5.5%,就急于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1.与经济发展回落相关: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贷款利率不会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3.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下,经济社会已逐渐适应了,这次下调,有些试探性,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乎?
以下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经济学家认为,准备金率的下调将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1.意在释放流动性
“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准备金率实际水平较高、外汇占款减少等导致了银行流动性偏紧,以致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了制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为应对通胀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一定程度上带来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普遍趋紧的局面。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均处于近年来的低点。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认为,中国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与预期相比有所不足,这是迫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的直接原因。
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释放流动性4000多亿元。
2.传递稳增长信号
“在这样一个外需不稳、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趋弱的关键节点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释放出稳增长的信号。”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正在加大。目前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同时汇丰银行日前公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32个月以来最低,折射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此外,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从9月份开始,我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
“在欧美经济动荡所造成的中国外汇占款减少、通胀水平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甚至民间借贷资金链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想抓住这一时机,下调一直处在高位的准备金率,同时达到释放流动性的效果。”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
就在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的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宣布,从12月1日起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上调3分钱。居民用电价格暂不上调。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发改委上调电价,很显然这是一组政策组合拳。在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减缓的背景下,通过适度放松货币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我国控通胀的政策基调已经悄然转向保增长。”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认为。
3.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有待观察
对于此次下调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专家们普遍持谨慎态度。
“不能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10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净流失,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以及其先收后支的特点亦使部分银行出现存款的阶段性减少,因此央行下调准备金率,这只是流动性的对冲政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判断,考虑到物价尚在高位、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政策仍需保持稳健。庄健也认为,相比于此前趋紧的货币环境,此次下调只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微调的体现,政策是否全面转向还有待观察。
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目前国内准备金率指标偏高,准备金率的下调是技术性下调。以过去10年的平均货币指标看,中国货币环境正常化其实才刚刚开始。(http://news.qq.com/a/20111130/001557.htm)
⑷ 请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对银行的影响
降准实际上是减少了银行存到人行的资金,也就增加了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量,当内然对于银行的容盈利是有帮助的。
降息需要分对称降息和不对称降息,对称降息也就是存、贷款利息降低同样的百分比“如0.25个百分点”,理论上对银行本身的盈利状况没有影响(实际上就变数多了);不对称降息(本次采用的)是贷款利率降低略大于存款利率,且存款利率的降低是指导性的,现在银行面临吸储困难,绝大部分银行都采用了存款利率的上限来吸引客户的存款。
也就是说,贷款利率降下来了,但存款利率不仅没有降低,还可能有所增加,它会直接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
⑸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是个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相反,便会增加可贷资金。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⑹ 调低银行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有何影响
调低银行准备金率,是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银行信贷规模,增加市场经济的投资。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放松。准备金率下调,各银行可用资金增多,可以更多的贷款给企业,投资商,这对于经济是一个利好的信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央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三大法宝。
⑺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贷款利率会降吗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房贷利率没有关系。
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是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只有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房贷利率才会下调。单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只能促进商业银行投放贷款,增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并不能直接带来房货利率的下降。
另外,住房贷款一般都是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货款,中长期贷款的利率一年一订。现在下调货款利率,只对新发放贷款有好处,对于以前发放的贷款,并不能马上下调,需要看一年后的利率水平,才决定是否下调利率。
⑻ 一个银行减少贷款量来恢复准备金率 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1、准备金率指的是存款准备金率,不是贷款;
2、准备金率是央行定的,银行无法进行内所谓的恢复、调整容;
3、减少贷款量并不影响准备金率,而是压缩了存贷比。积极拓展存款也是异曲同工;
4、一个银行减少贷款量,是因为存贷比超标了,这通常不会是个体行为,而会涉及到整个金融环境,一般来说,很多银行也会有同样的做法,对于某些拥有庞大存款规模的银行来说,例如建行和工行,他们会乘机拓展、争夺正在压缩贷款的银行的客户。
⑼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什么提高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举例: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存款准备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资产规模,或收缩贷款、减少投资、出售债权以适应被压缩的可用资金规模。
中央银行通过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伸缩,以达到稳定通货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一项有效工具。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⑽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存款存入人民银行的比率,也就是银行的头寸资金,这部分崁金不能用于放款,用于支付存款的流动性,他是根据银行所有存款余额的比例算的,央行都有固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定制的存贷款基本利率,各家银行只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调和降低存贷款利率,而且上调和降低都有一定的比率,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意味着国家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的流动量,刺激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