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中国阿尔巴尼亚贷款

中国阿尔巴尼亚贷款

发布时间:2021-04-26 10:25:41

❶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倾力帮助

  1. 1952年,印度发生灾荒,我国先后以红十字会、全国总工会等4个群众团体的名义,两次各捐款20亿人民币。1953年8月,印度北部洪水泛滥成灾,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建议中央,我国援助印度10.5亿元人民币,当毛泽东主席了解到苏联捐赠了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亿)时,批示“款数似应增加至十五亿或廿亿人民币”,相关部门最后定为15亿元。

  2. 1956年6月,中国与柬埔寨签订关于经 济援助和实施经济技术援助的议定书。中国将在1956年和1957年,无偿赠予8亿柬元(折合800万英镑)的物资,由柬埔寨政府自由使用,中国政府不加任何监督和干涉。这是中国对外经 济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具体化,此后成为范本。

  3. 1962年1月13日,中国政府和老挝王国政府签订航空运输和修建公路协 定,中国负责修建云南孟腊至老挝丰沙里的公路。至1978年5月底,中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总队共七万余人,投入各种施工机械2250多台。如果将路基作业完成的3100多万石,筑成两米宽、三米高的石墙,可以环绕老挝一周。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为人民币31万余元,所有的修建费用都算作中国政府给予老挝王国政府无偿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中国同时派出2.1万人的高炮部队担负老挝的防空任务。

  4.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虽资金捉襟见肘,仍慷慨外援,援助最多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动100多万志愿军,开支战费7万亿元人民币(旧币)。1953年11月金日成访问中国,中朝签订经 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不仅将战时费用一笔勾销,又无偿赠送朝鲜8万亿元人民币(旧币)。

  5. 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一直未断,不断向朝提供物资援助。新华社报道:1970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石油15万吨,1972年增加到140万吨。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1974年2月破土动工,1976年1月输油管竣工,年输油能力为400万吨。

    http://news.163.com/09/0819/01/5H1RTMS500013KS0.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1973年以后这种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纠正。

❷ 中国所援助过的国家

1、朝鲜

1960年,中国供应朝鲜10万锭的棉纺设备,并供应其他项目。

1961年,中国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

1962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

1958年至1963年,这个中国最困难的时段, 中国以无息贷款方式为朝鲜承担了纺织厂、轴承厂、糖厂、热工仪表厂、继电器厂、电子管厂、无线电零件厂等29个成套项目。

2、蒙古

1956年,中国开始向蒙古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无偿援助蒙古1.5亿元人民币。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两笔长期低息贷款,由于蒙古缺乏技术力量,援助项目都采取“交钥匙”方式, 即中国包揽一切, 全部建成后把钥匙交给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发电厂、毛纺织厂、玻璃厂、造纸厂、砖瓦厂、蔬菜农场、养鸡场、医院、疗养院、6座桥梁等21个项目,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

3、阿尔巴尼亚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锁、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 从1954年起,中国向阿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给每人达4000多元(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农民干一天才8分钱)。

至1978年6月底,中国帮助阿兴建了钢铁、化肥、制碱、制酸、玻璃、铜加工、造纸、塑料、军工等新的工业部门,增建了电力、煤炭、石油、机械、轻工纺织、建材等工业企业和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共计承担了142个项目,其中建成的92个,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的23个。

为建设这些项目,中国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 中国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1公顷地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军援项目之繁、数量之大,也远超出阿实际需要。

60年代初,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 1960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0年以来,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2)中国阿尔巴尼亚贷款扩展阅读: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

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

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

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

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

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

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

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是指中国向受援国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受援国进行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中国在有关国家和地区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主动或应受灾国要求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现汇或派出救援人员,以减轻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国应对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紧急救援行动,并在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中国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

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

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援外志愿者

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债务减免

债务减免是指中国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到期政府债务。对于受援国对华政府债务,中国政府从不施加还款压力。

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贷款遇到困难时,中国政府一向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通过双边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

中国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

先后6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网


❸ 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阿尔巴尼亚,为何如今却成了欧洲最穷的国家

本身这个国家的资源就不是很丰富,家底本身就不丰厚,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的人却懒惰成风,只想着别国的援助,或者想通过不劳而获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样的国家不穷,天理都难容!

但是欧盟并不欢迎阿尔巴尼亚,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他们竟然想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财富,因为阿尔巴尼亚银行坏账率奇高,所以银行信用度很低,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就向地下钱庄贷款,地下钱庄资金需求量一大,就高息揽储,阿尔巴尼亚国民为了获得丰富的回报,恨不得排队存钱,谁也没有心思干活了。

但是地下钱庄有着很大的风险,在资金链破裂之后,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也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彻底陷入了贫困之中。

❹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直到南斯拉夫1948年被从共产党情报局开除之前,阿尔巴尼亚的表现一直像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卫星国,铁托也一直想对阿尔巴尼亚党用铁腕迫使其整个国家加入南斯拉夫在德国于1944年下半年从科索沃撤退后,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占领该省并向阿尔巴尼亚人进行报复性屠杀。在二战之前南斯拉夫共产党支持将科索沃转交给阿尔巴尼亚,但是战后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政府坚持保留战前的边界。在南斯拉夫的压力下,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放弃了1943年的穆卡伊协定,同意战后科索沃重新回到南斯拉夫内。1945年1月,双方签署了科索沃作为一个自治省重新加盟南斯拉夫的条约。不久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第一个承认阿尔巴尼亚临时政府的国家。
1946年7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技术与经济协定,为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经济的一体化打下基础。这些协定与条约为协调两国经济计划、统一两国货币系统,建立共同定价体系和关税同盟提供了方便。南阿关系紧密到以至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成为了阿尔巴尼亚高中的必修课。南斯拉夫也和保加利亚签署了类似的友好条约。铁托元帅和保加利亚的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讨论计划建立一个包括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巴尔干联邦。南斯拉夫顾问充斥着阿尔巴尼亚政府机关和军队指挥机关。地拉那急需外援,大约2 000吨南斯拉夫的粮食帮助其撑过了饥荒。阿尔巴尼亚也在战后立即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收到了2600万美元,但在投资和发展上仍需仰赖南斯拉夫援助。
南斯拉夫政府很明显将对阿尔巴尼亚的投资看成是对南斯拉夫自己的未来投资,建立了进行采矿、铁路建设、石油和电力生产、以及外贸的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合资公司。南斯拉夫的投资帮助建设了在科尔彻(Korçë)的砂糖精炼厂、爱尔巴桑的食品加工厂、罗戈日内(Rrogonë)的麻布厂、弗洛勒(Vlorë)的罐头厂,以及地拉那的印刷厂,电话交换中心和纺织厂。南斯拉夫人还对阿尔巴尼亚产的铜和其他材料支付高于国际市场三倍的价格来支持阿尔巴尼亚经济。
但是当阿尔巴尼亚抱怨南斯拉夫廉价收购阿尔巴尼亚的原材料,通过合资股份公司剥削阿尔巴尼亚时,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关系还是降入了低谷。另外阿尔巴尼亚寻求投资基金来发展轻工业和石油精炼厂,而南斯拉夫要让阿尔巴尼亚集中于农业和原材料生产。阿尔巴尼亚经济计划员会的主席和霍查的盟友纳科·斯皮鲁(Nako Spiru)成了南斯拉夫对阿尔巴尼亚进行经济控制的主要批评者,其他阿尔巴尼亚党内的知识分子,通过佐泽和他的追随者试图将其撤职。
1947年南斯拉夫领导人策划了一场对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内的反南斯拉夫分子,包括霍查和斯皮鲁在内的全面的反击。五月,地拉那宣布以有叛国行为的罪名逮捕、审判和宣判了九名人民议会成员,他们都是公认的反南斯拉夫派。一个月后,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谴责霍查采取“独立”政策,教唆阿尔巴尼亚人民反对南斯拉夫。很明显是为了试图在阿尔巴尼亚党内换取支持,贝尔格莱德向地拉那追加了4 000万美元的等额贷款,相当于阿尔巴尼亚1947年国家预算的58%。一年之后,南斯拉夫的贷款几乎占到了国家预算的一半。但是斯皮鲁的计委提出了一个强调自力更生、轻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计划之后,双边关系还是在秋天恶化了。南斯拉夫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斯皮鲁在受到批评之后无法在阿尔巴尼亚党的领导层内赢得任何支持,自杀身亡。
当新兴的东欧国家没有邀请阿尔巴尼亚参加1947年9月的共产党情报局建立大会时,阿尔巴尼亚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无足轻重的地位一览无余。相反,南斯拉夫在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上代表阿尔巴尼亚发言。虽然苏联允诺给阿尔巴尼亚建立纺织厂、糖厂以及其他工厂和向阿尔巴尼亚提供农业和工业机械,斯大林还是告诉当时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密洛凡·德热拉斯,南斯拉夫应该“吞掉”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派一直执掌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决策权直到1948年。在二月和三月党的全体会议上,共产党领导人表决合并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经济和军事。说到底是个机会主义者的霍查甚至谴责斯皮鲁破坏阿南关系。在一个月后党的政治局会议上,佐泽提议向贝尔格莱德宣布阿尔巴尼亚为南斯拉夫的第七个加盟共和国。但在共产党情报局于6月28日将南斯拉夫开除之后,阿尔巴尼亚在对南斯拉夫政策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个动作确实将霍查从行刑队的枪口下救了出来,也确实将佐泽逼成了孤家寡人。三天之后,地拉那给南斯拉夫顾问们48小时时间离开阿尔巴尼亚,废除了与这个邻国所有的双边协定,发动了一场恶毒的反南斯拉夫突击宣传,将斯大林包装成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把霍查说成抵抗外来侵略的勇士,而铁托则成了帝国主义怪兽。
阿尔巴尼亚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卫星国,而1948年9月莫斯科开始对阿尔巴尼亚损失的南斯拉夫援助进行补偿。这个替代被证明对阿尔巴尼亚大有裨益,因为莫斯科比捉襟见肘的贝尔格莱德能提供的多得多。而苏联和阿尔巴尼亚没有共同边界也另阿尔巴尼亚政府高枕无忧,因为这样莫斯科更难向地拉那施加压力。在十一月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根据斯大林的建议由前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改名)第一次党代会上,霍查将国家灾难的指责矛头指向南斯拉夫和佐泽。霍查在十月解除了佐泽的内务部长职务,以谢胡取而代之。在1949年的秘密审讯之后,佐泽被处决。随之而来在阿尔巴尼亚的反铁托分子大清洗使党的31名中央委员中的14名和人民议会109名代表中的32名遭到整肃。劳动党总共开除了25%的党员。南斯拉夫用宣传战进行反击,废除了与阿尔巴尼亚的友好条约,在1950年从地拉那撤回了使馆。 阿尔巴尼亚和西方的关系在共产党政权1945年12月拒绝自由选举之后迅速降温。阿尔巴尼亚限制国内的美国和英国人员活动,指控他们在北部山区煽动反共叛乱。英国在4月宣布经不会向地拉那派遣外交使团;美国在11月撤回了使馆。美英两国都反对阿尔巴尼亚加入联合国。阿尔巴尼亚政府害怕在希腊内战中支持反共武装的美国和英国会支持希腊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的领土要求;当美国参议院在七月通过决议支持希腊的要求时形势更加火上浇油。
在阿尔巴尼亚宣布对阿尔巴尼亚本土和希腊的科孚岛之间的海峡拥有管辖权之后,1946年阿尔巴尼亚和英国之间爆发了一宗重要事件。英国向阿尔巴尼亚挑衅而派出四艘驱逐舰进入该海峡。其中两艘于1946年10月22日触雷,44名舰员死亡。英国向联合国和国际法院申诉,而后者在它建院以来第一次裁决中判决地拉那方面败诉。
1946年之后美国和英国开始实施一项精心布置的计划,以支持阿国内的反共和保皇派武装来推翻阿尔巴尼亚的共产党政权。至1949年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都在和佐格一世与他的私人卫队的山民们合作。他们招募阿尔巴尼亚难民和埃及、意大利和希腊的流亡者;在塞浦路斯、马耳他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进行训练,之后让他们渗透入阿尔巴尼亚。在英国情报部门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之间担任联络员的苏联双重间谍金·菲尔比向莫斯科传递了渗透行动的情报,300名渗透人员在安全部门手下丧生。
在一连串的破坏行动,包括已失败的渗透行动和1951年3月地拉那苏联大使馆炸弹袭击之后,阿尔巴尼亚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内部安全措施。在1952年9月,议会通过一项新的刑法,要求将所有在11岁以上的被判有阴谋叛国、破坏国家财产,或进行经济破坏罪的罪犯处以死刑。 1948年阿尔巴尼亚在和南斯拉夫决裂之后转而仰仗苏联的援助。1948年2月,阿尔巴尼亚获得了共产党阵营的经济计划合作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成员资格。地拉那马上签订了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苏联的贸易协定。苏联和东欧的技术顾问常驻阿尔巴尼亚,苏联还向阿尔巴尼亚派遣军事顾问,在萨赞岛上建立了潜艇基地。在苏南关系破裂之后,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是苏联能够向希腊的共产党武装战斗提供军事物资的唯一通道。而阿尔巴尼亚向苏联提供的这一点小小的战略价值,也在核武器技术进步之后日益萎缩。
为了急于向斯大林表忠心,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实施了新的斯大林式的经济制度。1949年阿尔巴尼亚采用了苏联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国有企业从本身的盈利中直接向国库上缴利润,只留下批准用于自我投资和其他目的的部分。1951年阿尔巴尼亚政府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开发该国的石油、铬铁矿石、铜、镍、沥青和煤炭资源,扩大电力生产,扩充电网,提高农业产量,改善交通。1955年政府在劳动党二大之后开始实施一项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计划和一场强制性的农庄集体化运动。当时,私人农庄的农业产量仍然占阿尔巴尼亚全国的87%,但至1960年集体或国有农庄已经将其取而代之。
苏阿关系在约瑟夫·斯大林活着的最后几年里一直如胶似漆,虽然事实上阿尔巴尼亚是苏联的一个经济上的负担。阿尔巴尼亚1949、1950和1951年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和欧洲苏联集团国家开展,其中仅和苏联的贸易就占一半以上。苏联和它的卫星国一起长期以无偿援助款平衡阿尔巴尼亚的国际收支赤字。
虽然远远落后于西方水平,但在1950年代前期阿尔巴尼亚一百二十万国民的卫生与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时期阿尔巴尼亚医生的数量上升了三分之一,达到了150人(虽然医生/病人比例按照大多数标准仍然是无法接受的),国家开办了新的医疗培训机构。病床的数量由1945年的1765张增加到了1953年的5500张。更好的卫生和居住条件使阿尔巴尼亚吓人的婴儿死亡率从1945年每千人死亡112.2人下降到了1953年的每千人99.5死亡99.5人。被认为是宣传共产主义以及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必须的学术和技术干部的工具的教育系统也得到显著改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数量从1945至1950年增长了一倍。文盲率从1946年的85%下降到了1950年的31%。苏联为阿尔巴尼亚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并提供专家和学习设施来改善阿尔巴尼亚的教学条件。地拉那国立大学(现为地拉那大学)于1957年建立,阿尔巴尼亚科学院15年后建立。但是除掉这些成就,阿尔巴尼亚教育仍在受到钳制自由思想的限制所苦。例如,教学机构对于课程、教学方法和管理的很少有发言权。
斯大林死于1953年3月,很明显是害怕苏联领导人的去世可能会助长阿尔巴尼亚党内各级反对派,霍查和谢胡都没有冒险去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苏联之后开始重新接近仇敌南斯拉夫的行为让两位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怀恨在心。地拉那立即受到莫斯科的压力,要求复制苏联式的集体领导模式。1953年7月霍查将外交和国防部长职位交给了忠心的部下,但是他直到1954年谢胡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理之前仍然保留着党的最高职务和总理职位。苏联的回应是将两国之家的外交关系提升到大使级,来提高阿尔巴尼亚领导层的信心。
虽然开始时有些热情的表现,霍查和谢胡并不信任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与“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纲领,因为它表达了南斯拉夫可能再一次尝试控制阿尔巴尼亚的威胁。莫斯科可能喜欢不那么教条的领导人的姿态也给霍查和谢胡敲响了警钟。地拉那和贝尔格莱德在1953年12月修复了关系,但霍查拒绝了赫鲁晓夫一再提出的给亲南斯拉夫的佐泽平反,以向南示好的呼吁。二人相反加紧了对阿尔巴尼亚国内生活的控制,继续与南斯拉夫的宣传战。1955年阿尔巴尼亚成为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创始会员,这是该国有史以来参加的唯一一个军事同盟。虽然该条约规定了阿尔巴尼亚第一次获得的其他共产党国家保卫其边界的保证,但它并没有减轻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对南斯拉夫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霍查与谢胡不停敲打阿尔巴尼亚人深埋心底的对南斯拉夫的恐惧神经,以在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他的“秘密报告”中批判斯大林的罪恶之后的融冰期内继续保持权力。霍查维护了斯大林,批判铁托分子的异端邪说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困难迭出,包括1956年波兰的骚乱和匈牙利的暴动。霍查不留情面地清洗了有亲苏联和亲南斯拉夫倾向的党内温和派,但是在1957年访问莫斯科之后降低了批评南斯拉夫的调门,在那里他赢得了1亿零500万美元的贷款减免和约780万美元的附加食品援助。但到1958年,霍查又一次批评起铁托的“法西斯主义”和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种族灭绝”。他还抱怨经互会的东欧经济一体化计划令阿尔巴尼亚生产农产品和矿石而不是着重于重工业发展。1959年在一次对阿的12天访问中,赫鲁晓夫不停地试图说服霍查和谢胡阿尔巴尼亚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社会主义的“果园”。
在苏联和中国代表在1961年10月苏共二十大上在阿尔巴尼亚问题上额外的的尖锐交锋中,赫鲁晓夫严厉批评了阿尔巴尼亚处决一名亲苏的阿尔巴尼亚政治局重要领导人,苏联最后于12月与阿尔巴尼亚断绝了外交关系。莫斯科随后从阿撤回了所有的苏联经济顾问和技师,包括前来建设文化宫的在内,停止了向阿尔巴尼亚运送物资供应和已经启用的设备的零配件。另外,苏联继续拆除萨赞岛上的海军基地,该过程在苏阿关系破裂之前已经开始。
阿尔巴尼亚脱离苏联给本国经济造成重创。半数进出口是为苏联的供应和市场量身定做,所以当地拉那和莫斯科的关系急转直下,中国又无能力把保证的设备和机器按时运到时,阿尔巴尼亚的对外贸易几近崩溃。阿尔巴尼亚企业低下的生产率、漏洞百出的计划、低劣的工艺与低效的管理在苏联和东欧的援助和顾问撤回时显现无遗。1962年,阿尔巴尼亚政府实施了一项节约计划,号召人民节省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放弃不必要的投资项目。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霍查欢呼雀跃。苏联的新领导层向地拉那示好。但是不久之后就发现,苏联的新领导人明显不打算改变对阿尔巴尼亚的基本政策,双边关系没有好转。地拉那的继续宣传苏联官僚是“奸诈的修正主义者”和“共产主义的叛徒”。1964年,霍查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和解的方式是后者向阿尔巴尼亚道歉并且赔偿强加于阿的损失。苏阿关系在1968年华约组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见布拉格之春)时到达了新的最低点,阿尔巴尼亚以正式退出华约作为回应。 1949年11月23日,阿中两国建交。
阿尔巴尼亚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密切,毛泽东称颂阿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称赞霍查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英勇战士”,阿获得了中国的大量无偿援助。作为报偿,阿尔巴尼亚一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提案的主要国家。
阿尔巴尼亚在中苏论战中扮演了远远超出其大小和在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地位的角色。1958年阿尔巴尼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莫斯科在和平共处、反斯大林主义,以及南斯拉夫通过在经济生活中下放权力实行的“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上针锋相对。苏联、其他东欧国家和中国都向阿尔巴尼亚给予了大量援助。苏联领导人还许诺在地拉那建一座大型的文化宫作为苏联人民对阿尔巴尼亚的“热爱和友谊”的象征。但即使有这种姿态,地拉那仍对莫斯科的对阿经济政策不满。很明显霍查与谢胡已经在1960年五月或六月决定了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的支持感到放心,并且在中苏之间爆发论战的时候公开表示站在中国一边。拉米兹·阿利雅当时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与霍查的意识形态问题顾问,在此次论战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中苏分歧在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大会上公之于世,赫鲁晓夫试图在此次会议上为谴责北京而辩护。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是唯一支持中国的欧洲代表团。苏联立即在1960年组织了一场要霍查和谢胡下台的运动作为报复。莫斯科在旱灾时削减了承诺交付给阿尔巴尼亚的谷物,地拉那的苏联大使公然鼓励劳动党内的亲苏派公开反对该党的亲华立场。莫斯科还明显参与了一项劳动党内以武力推翻霍查和谢胡的阴谋计划。但是两位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牢牢控制着党的机构、军队和谢胡的秘密警察——阿尔巴尼亚国家安全理事会(rejtorija e Sigurimit të Shtetit--国安会),消除这种威胁易如反掌。五名亲苏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随后被审讯与处决。中国立即开始补充苏联方面取消的面粉供应,虽然它也面临着外币紧缺和经济困难。
阿尔巴尼亚在1960年11月莫斯科世界81国共产党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攻击苏联在国际共运中的领导地位时又一次支持中国。霍查狠批赫鲁晓夫支持希腊对阿南部的领土要求,在劳动党和军队内散布不和,动用经济手段进行讹诈。“苏联的老鼠也能吃个饱时阿尔巴尼亚人民却食不果腹”,霍查在说到苏联延迟谷物供应时谴责道。忠于莫斯科的共产党领导人将霍查的表演形容成“流氓般的”和“幼稚的”,这番讲话也消除了一切莫斯科与地拉那之间达成协议的可能。接下来的整个一年,阿尔巴尼亚都在充当共产党中国的代理人。亲苏联的共产党不愿直接和中国对抗,而通过批判阿尔巴尼亚来批评北京。共产党中国则在自己的位置上频繁对阿尔巴尼亚的反苏联与反南斯拉夫抨击言论给予肯定,地拉那称后者是“社会主义地狱”。
霍查与谢胡在劳动党1961年2月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继续他们反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的长篇大论。在此次会议上,阿尔巴尼亚政府公布了该国第三个五年计划大纲,将所有投资的54%分派到工业上,以此拒绝了赫鲁晓夫希望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主营农产品生产国的打算。莫斯科以取消对阿援助计划和掐断资金渠道来回应,但中国又一次伸出援手。共产党中国再次补偿了阿尔巴尼亚失去的苏联经济援助,提供了约90%的零配件、食品和其他苏联承诺给予的货品。北京给阿尔巴尼亚的贷款条件比莫斯科更优厚,而且,中国的技术员不像苏联顾问们那样,而是与阿尔巴尼亚的工人保持相同的低工资和住房条件。中国还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一台大功率广播电台,地拉那用来给斯大林、霍查和毛泽东大唱了几十年赞歌。对阿尔巴尼亚来说,它为中国提供了一块欧洲阵地,充当了共产党中国在联合国主要的传声筒。令阿尔巴尼亚泄气的是,中国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远不如苏联的货品和顾问经验丰富。讽刺的是,语言障碍甚至迫使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技术人员用俄语互相交流。阿尔巴尼亚再也不参加华约的活动和实施经互会的协定。但是其他东欧共产党国家并没有与阿尔巴尼亚中断外交与贸易往来。1964年,阿尔巴尼亚甚至占领了空无一人的地拉那苏联大使馆,阿尔巴尼亚工人自力更生地加紧建设文化宫。
阿中关系在1970年前已经沉滞下来,当这个亚洲大国在1970年代早期开始走出孤立时,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对他们向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做出的承诺进行重新评估。作为回应,地拉那开始扩大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阿尔巴尼亚与法国、意大利和新近独立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展开了贸易谈判。1971年实现了与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关系正常化。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深恶痛绝,报纸和广播对理查德·尼克松对北京的访问闭口不提。阿尔巴尼亚积极地减少对共产党中国的依赖,分散贸易,特别是与西欧发展外交和文化交流。但是阿尔巴尼亚避不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还是唯一拒绝参加1975年7月赫尔辛基会议的欧洲国家。1976年毛死后不久,霍查开始批评新的领导人以及北京对美国和西欧的实用主义政策。中国的回应是1977年邀请铁托访问北京以及1978年中止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计划。

❺ 阿尔巴尼亚欠中国的贷款还了吗

还不了。该国喜欢赖账,本身就没有偿还的想法。

❻ 曾经“好兄弟”阿尔巴尼亚,为何如今混成欧洲最穷国

对于欧洲,我们就会想到悠闲富足的欧洲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社会福利好等等。诚然,欧洲确实有很多发达国家,但不是全部,就像皇帝也有几个穷亲戚一样,有的国家穷得甚至与东南亚的小国也无法比拟,这就是阿尔巴尼亚。

说到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今天的年轻人所知甚少,但是我们的祖父辈们肯定对这个国家甚是熟悉,那为什么曾经的“同志”和“兄弟”变成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即使经济处于逐渐崩溃的边缘,这个国家却发生了疯狂的利率战争,甚至政府也卷入其中。这个梦一直持续到1997年,直到地下银行最终宣布破产,传销行动完全摧毁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

自那时以来,它在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中永远排名第一,而所有这些罪孽的根源都在于它自己。其实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眼高手低,不走正道,阿尔巴尼亚沦落成欧洲最穷国家,完全是做自受。当梦醒来,就是要面对现实的时候。

❼ 传销真的会毁了一个国家吗

传销真的会毁掉一个国家,如果不加以管制就会出现这种后果,就像阿尔巴尼亚在这个国家一样,这个国家就是被传销毁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陌生的国度,不少人还会把它和阿尔及利亚弄混。而对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最不发达国家”,也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山地小国。

夸张的收益率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不少人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卖掉自己居住的土地和房屋,将钱送入集资公司。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传销所骗,这样可能会毁掉一个国家!

❽ 阿尔巴尼亚的治安怎样啊乱不乱中国人去了受不受保护啊

正式国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拼音:ā ěr bā ní yà
阿尔巴尼亚语:Shqipēria
首都:地拉那
语 言:阿尔巴尼亚语为官方用语。
国家政要:总统巴米尔·托皮(Bamir Topi),2007年7月当选,同年7月宣誓就职 ;总理萨利·贝里沙 ,2005年9月任职。
主要城市:科尔察、斯库台、都拉斯和费里。
货币单位:列克。
位 置:面积为28748平方公里。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塞尔维亚(南斯拉夫),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472公里。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面 积:28,784平方公里(11,100平方英里)。
人口:约313.4万(1992年)。主要民族是阿尔巴尼亚族(98%),希腊族(1.8%),马其顿族(0.1%),其余有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等(0.1%)。全国通用阿尔巴尼亚语。信奉伊斯兰教(70%)、希腊东正教(20%)和罗马天主教(10%)。
首都地拉那(Tirana)。境内多山,地中海气候。工业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世界主要铬矿石生产国之一。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是如何决裂的】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后结成的亲密关系,在70年代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后,到了1978年底终于彻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尔巴尼亚中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贸易、文教、科技关系,仅仅保留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阿关系这种“冬眠”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3年。这其中,有多少秘密,多少启示?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来华。在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当时考虑到兄弟国家对此可能产生误解,所以中国总理周恩来除了向其他兄弟国家的领导人通报有关情况、作解释外,很快就约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尔巴尼亚大使说要回国作汇报。
阿大使回国汇报后返回北京时带回了霍查签署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给毛泽东主席的信递交给周总理。信中对中国调整对美国政策表示强烈不满,认为中国的决定“突然”,指责中国没有同阿尔巴尼亚“预先磋商”。说“在共产主义历史上,有过同敌人进行各级会谈的很多例子,但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不可能重现,因为那是在不同的条件、时间和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信中说:“你们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决定是不正确的、不受欢迎的,我们不赞成、不支持你们这一决定。”信件详细阐明了阿劳动党反对的理由,认为中国的作法“在原则上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中阿之间出现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毛泽东主席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坚决反对这一理论,认为“三个世界理论是宣扬和推行种族主义,要统治全世界,奴役全人类,是反革命和沙文主义的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机会主义的变种”,是“反马列主义的”。阿对中国发展同罗马尼亚的往来,以及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和邀请铁托访华,也表示极其不满,对中国进行攻击。这些使已出现严重政治分歧的中阿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在1976年以前,阿尔巴尼亚除对尼克松访华问题正式表示过不同意见外,在同中方的接触来往中都避免提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强调双方的团结。1971年11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邀请中*共派代表团参加。中*共根据当时国际共运状况改变派代表团参加兄弟党代表大会的做法。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对中*共的决定表示“不可理解”。1974年初,阿劳动党中央提出拟派谢胡率党政代表团访华。中方估计可能是要谈阿尔巴尼亚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援助问题,由于中国的五年计划尚未制定,难以洽谈,故予婉拒。对此,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表示不满,怀疑中国改变了政策。为了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中国于当年11月派姚文元率党政代表团去阿参加阿尔巴尼亚解放30周年庆祝活动。姚文元对中国未能接待谢胡作了解释,并表示欢迎阿派代表团到中国洽谈经济合作问题。之后,中方又多次表示欢迎谢胡访华,但谢胡一直未成行。
1975年以前,中国国庆,阿方除举行庆祝集会外,一般都由霍查率阿劳动党全体政治局委员出席中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阿尔巴尼亚的国庆,中国也隆重庆祝,先由周恩来总理后由叶剑英为首的多名中*共政治局委员出席阿尔巴尼亚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中国访阿的团组,霍查或谢胡一般都会会见。阿来华访问的代表团,周总理一般都接见。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以阿尔巴尼亚为首的23国关于中国席位问题的提案。
霍查、列希(阿尔巴尼亚国民议会主席)、谢胡致电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祝贺。阿尔巴尼亚政府决定派他们认为“最好的外交官之一”马利列重返联合国工作,以便对新参加联合国事务的中国代表团提供必要的帮助。谢胡对正在阿访问的以方毅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说:中国同志在这方面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将全力以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阿尔巴尼亚是出了大力的。
总之,在中阿两国之间分歧不断加深和扩大的情况下,双方都还愿意保持友好关系,所以,政治关系方面基本上保持正常,但是,中阿高层来往减少,热情也呈下降趋势。虽说中阿之间的政治温度呈下降趋势,中国仍继续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援助。1970年8月,阿派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凯莱奇率领阿尔巴尼亚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商谈阿尔巴尼亚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年)中国向阿提供经济援助问题,其提出的经济要求共计为32亿人民币。中国根据阿实际需要和中国的可能,决定提供长期无息19.5亿人民币。同时中阿还签订了为期五年的长期贸易协定。阿方要求中国更多地接受阿尔巴尼亚的香烟、烟叶、成衣等,中方也同意了。阿方对此次谈判结果十分满意。谢胡11月3日写信给周总理说:“我们再次热烈地感谢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慷慨援助和对阿尔巴尼亚一贯所持的国际主义和兄弟般的态度。”
1974年10月,谢胡写信给周总理,提出了阿尔巴尼亚第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期间对中国的经援要求。阿要求中国提供新贷款,在贷款项目下提供成套设备20个项目,一般物资98项,另外要求提供现汇贷款5000万美元。以上三项共约值50亿人民币。1975年6月阿尔巴尼亚派部长会议副主席查尔查尼为首的政府经济代表团来华商谈。中国认为过去对阿援助已经不少,这次阿方要求援助的数量过大,不仅中国力不从心,很难满足要求,也不利于阿尔巴尼亚自力更生地发展国民经济;另外认为阿方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自力更生能力,所以决定少给一些援助。在周总理会见代表团的谈话时强调中阿双方应实事求是。李先念、李强、方毅等与代表团进行多次会谈。
中方向阿提供的援助与阿方的要求之间差距较大。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派人回国请示,后查尔查尼以阿党中央名义宣称:对中国突然地严重减少对阿援助“很不理解”、“很不满意”、“严重不安”,坚持要求增加贷款,还提出延期偿还需1976―1980年应偿还的贷款。李先念对中方这次提供的援助作了解释,除同意延期偿还贷款外,在其他方面没作出大的让步。阿要求提供石油专项贷款和派人勘探石油,中方没同意。在7月30日双方签订的中国向阿提供的贷款协定中,中方提出的数额为10亿元人民币。在这次谈判中两国还签订了1976―1980年长期贸易协定。五年贸易额规定为1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各5亿元人民币。阿方还一再要求中方提供粮、油,中方坚持未供;而中方需要的原油、沥青,阿方也未给。
对这次谈判的结果,阿方很不满意,代表团团长表示“无法理解”,说在美帝苏修对阿尔巴尼亚封锁和侵略、国内阶级敌人颠覆破坏的时刻,中国减少援助,使阿处于极为严重局面,表示“遗憾”。阿代表团回国后未像过去那样宣传。过去每谈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援助后,代表团回到国内同中国使馆人员见面时都要宣传中国给阿的巨大援助,中国使馆外交官到机场迎接代表团时,首先是大谈在北京谈判的成果,会向中国表示兄弟般的谢意,会感谢中国给了阿尔巴尼亚巨大的国际主义援助等。此次代表团回到地拉那机场时,见到中国外交官迎接,根本不提在北京谈判的事情,更没有感谢一类的话。代表团回国后不久,在阿尔巴尼亚的半山坡上刷出了红色大标语,内容是:阿尔巴尼亚人民绝不会在外来经济压力下低头,阿尔巴尼亚绝不会在外来经济压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帜。这很清楚指的就是中国,因在那个时期,不可能也不会指美国和苏联,因为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经济方面的关系。从此以后,中阿之间在各方面降了温,阿当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国国庆及八一建军节招待会的规格。
中国未能满足阿尔巴尼亚对外经援、军援的庞大要求,成为后来中阿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百废待兴,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要求无法全部满足,也无法及时满足,阿不但不体谅中国的困难,反而把不能满足对它的援助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击中国。
到1978年,阿尔巴尼亚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强加于人,拒绝协商解决问题,两国关系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此时正值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邓小平复出后,在外交领域,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果断地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

❾ 邓小平为什么要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1949年11月23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后,差不多整个50年代就是两国关系的“春季”。50年代的中后期和60年
代,中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斗争中互相支持。这时期堪称两国关系的“夏季”。

然而,阿主要领导人很敏感。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赴越南参加胡志明的葬礼,途经北京,周总理和他在首都机场会晤。阿尔巴尼亚表现反感,为此,在出席我们建国20周年庆典上,他们还特意降低了规格。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也引起了阿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其报刊对此发表了一系列极不友好的文章。

阿攻击我内外政策

1975年,我作为使馆参赞到阿工作。自1976年11月阿劳动党七大以来,其主要领导人公开攻击中国内外政策。尤其是那位“一号”领导人,屡次攻击中国领导人是马列主义的“叛徒”。我国如何对待呢?两句话,8个字:骂不还口,置之不理。
那位“一号”领导人还曾把他们的党内斗争同周总理连在一起,胡说周总理给巴卢库施加压力,从而使巴卢库这个“反党集团”在周恩来的“修正主义路线”面前屈服了。这简直是胡编乱造。1972年冬,在巴卢库(时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再次率军事代表团访华时,周总理和他长谈,是我现场做的翻译。阿方提出庞大军事要求的单子:用已有的和争取从中方要到手的500辆甚至更多的坦克,部署在亚得里亚海滨,建筑一条对付以美帝为首的北约和苏修为首的华约的“钢铁长城”。周总理指出,仗不能这么打,就是按照你提的要求给你500辆坦克,你也不一定打得过人家。阿方还“提供”他们获得的最新情报:美、苏要抢先武装夺取阿尔巴尼亚,所以阿方要中国给它如此大的军援。周总理指出,阿尔巴尼亚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万一要打,也只能打运动战。周总理最后说:“现在还看不出美、苏都要抢先武装夺取阿尔巴尼亚。”
周总理的这番坦诚的讲话很有说服力,怎么被歪曲成“向巴卢库施压”呢?阿高级领导层在肉体上消灭“巴卢库军事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的同时,还公开胡说巴卢库的修正主义路线“通向遥远的地方”,意指中国。

对阿援助:断!撤!停!

到了70年代中期,随着中阿关系的继续恶化,对阿方要求的援助,中国当然不能再那么慷慨答应了。阿方就故意对我国的供货、派专家等问题不断挑剔,接二连三地对中方有意责难和无理挑衅。

1978年7月7日,中国政府照会阿政府,被迫停止经济、军事援助,接回援建工程的技术人员。1978年9月,阿宣布废除中阿轮船股份公司的协定,解散该公司,中断了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我个人非常拥护邓小平斩钉截铁的态度:断!撤!停!这就是对阿断援助,撤专家,停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对阿援助太多太多,这个大包袱越背越重。我方当时有人主张对阿尔巴尼亚减少援助,而不是全撤。幸好没有这样做!我们要是真的只是减少援助,他们还会拖住我们,还得不断地骂,使我们陷入被动。

断援后,阿方也不再找我们“抗议”了,中国多年提供的贷款,阿当然不会还,就只能记在账上了。至此,中阿关系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冬天”。

注:文中“一号”指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恩维尔·霍查

❿ 中国向哪里提供过帮助,是帮助什么的

一九七六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其中人均gdp超过中国的有92个国家。七六年后中国政府大幅度减少了对外援助,提倡合作互利。建国后最早的对外援助是在五四年,中国向外蒙古8200名工人,帮助蒙古建学校、医院、疗养院、专家招待所、热电站、玻璃厂、造纸厂、养鸡场等,甚至修复古庙。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五六年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至五九年中国无偿援助蒙古1.6亿卢布。出工和物资折合黄金800万两,折合当时原油价格3亿桶。“一五”期间,援助最多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五O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动100多万志愿军,开支战费7万亿元人民币(旧币)。五三年,中朝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不仅将战时费用一笔勾销,又无偿赠送朝鲜8万亿元人民币(旧币)。抗美援朝战争中,五O年中国拿出大量的作战物资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军,五O至五四年,共向越南政府提供1.67万亿人民币的援助,并表示,越南要求中国援助的军事物资,均可予以解决,奠边府战役,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提供战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弹药、通信设备、粮食、医药等。五五年援助越南修复铁路、恢复邮政电信、修复公路及航运、水利,援助煤矿、水泥厂、纱厂、发电厂等,并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无偿赠送越南8亿元人民币、援助3万吨大米,以及300吨面粉、5吨葡萄干、1130箱酒及粉条、香烟、中成药、医疗器械等;还有电炉、轮船、电话机、卡尺、灯泡;农业援助项目从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到建兽医院、家畜防疫药剂制造厂、火柴厂、加固水坝等,还包括10个碾米厂、两个汽油库。五六年,对越援助大幅上升,五九年向越南提供人民币3亿元的长期贷款和1亿元的无偿援助。五六年,中国无偿赠予柬埔寨8亿柬元(折合800万英镑)的物资。六O年,援助几内亚一万吨大米,援助刚果5000吨至一万吨小麦和大米。向埃及等国派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中国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是坦赞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中方59人牺牲。工程接近尾声时,铁轨告急,中国二话不说,将本国急需的铁轨运去,保证了按时完工。这样倾其所有的例子几乎遍及受援国。中国曾无偿为非洲国家建造了20多座体育场馆。截止六O年,中国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给了越南、蒙古、朝鲜。截至六六年,中国援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一五”计划中的援外占国家基建投资的1/10。六二年,中国负责修建云南孟腊至老挝丰沙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为人民币31万余元,所有的修建费用都算作中国政府给予老挝王国政府无偿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中国同时派出2.1万人的高炮部队担负老挝的防空任务。六二年初,中国承诺对外援助69亿多元人民币,主要是越南、朝鲜、蒙古、阿尔巴尼亚,其次是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尔、埃及、马里、叙利亚、索马里等亚非拉国家。六一年,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六二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六二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商,中国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武器。六五年中国先后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和后勤部队共计32万人,最高年份高达17万人。七O年中国军队奉命全部撤回国内,1442位烈士的遗骸至今仍留在越南。七一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无偿援助协议共7笔,援助数额达36.1亿元人民币。还同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签订了援外协议,总额度为74.25亿元人民币,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任务最重的一年。对外援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8月,越南北方发生特大水灾,危及数十万人。中国紧急调动飞机和火车,运送救灾物资到越南。9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1972年中国向越南提供经济、军事物资援助协定,确定中国无偿援助越南27.98亿元人民币。七二年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51.49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签订1973年中国对越南13项无偿援助的协定,援助价值21.07亿元人民币。七三年中越南签署7笔包括一般物资、军事装备、成套项目和现汇在内的无偿援助协定,折合人民币25.39亿元人民币,加上同其他国家签订的援助协定,1973年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达到57.98亿,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2%,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七四年中国又签署了给予越南无偿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协定。七五年,越南南方解放,中国援建越南的鱼雷快艇修理厂、轻重机械厂、高射机枪厂及枪厂的扩建等工程还在继续,中越两国政府签署中国向越南提供无息贷款的协定和1976年中国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资的议定书。六八年前,中国生产的63式电台3000余部,绝大多数支援了越南,自己仅留下少数样机。六八年,越南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国已停止生产这种型号,把库存全部给了越南。七一至七二年,越南更是把中国当成了免费武器库,提出要1000架飞机,3个营的红旗二号地空导弹地面设备及导弹180枚(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都是从苏联进口的,中国自己还没有这么多),警戒雷达2部,水陆坦克20辆,舟桥2套,大口径加农炮204门,炮弹4.5万发。这张清单完全超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截至七八年,中国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各种物质折价200多亿美元。包括轻重武器、弹药和军需品,450个成套设备项目,346亿米棉布,3.5万辆汽车,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亿美元的现汇。这些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中国对外援助的另一个大户是阿尔巴尼亚。六O年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六O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从1954年起,中国政府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而当时中国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国还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中国帮阿建设纺织厂,而阿自己不种棉花,要中国用外汇替它买。织成布做成衣服,没地方卖,反过来卖给中国。中国援建了化肥厂,但阿方不放心中国的主机,提出要意大利的主机,结果意大利主机使用不长时间就坏了,又要中国用外汇买意大利的备件。优质钢材中国自己都极少,而阿方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电线杆,优质钢板铺厂房地面,甚至铺路。中国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高标号水泥,援助给阿,而阿方竟用来建烈士墓——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了1万多座纪念碑。七O年中国援阿19.5亿元人民币的长期低息贷款。七四年中国贷款给阿尔巴尼亚10亿元人民币。七五年中阿签订长期无息贷款等议定书。七六年邓小平复出后,在外交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结束中阿的畸形关系。直到八三年,中阿两国才逐步恢复正常的国家关系。七O年至七六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0.15亿美元。六五年,周恩来对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说:在我们“三五”计划期间,除已经提供的6000万美元外,我们将继续向你们提供援助。六六年中巴签订无偿军事援助议定书。仅此一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4笔无偿援助已经达到1.8亿元人民币。六七年,中国再次无偿援助巴基斯坦1亿元人民币。七O年,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说,“四五”计划安排的对外经济援助太少,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很不够,要由原定的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亿元人民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一直未断,不断向朝提供物资援助。新华社报道:七O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石油15万吨,七二年增加到140万吨。七年 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七四年2月破土动工,七六年1月输油管竣工,年输油能力为400万吨。七五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压缩和调整我国对外援助支出的文件。我国对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到七二年、七三年、七四年上升到6.7%、7.2%、6.3%,超过了国力所能负担的程度。中共中央决定,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外援助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由“四五”时期的预计6.5%降至5%以内。对外援助总额基本维持“四五”水平,大约平均每年50亿元人民币。七O年到七六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七O年代后,又同31个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七O年代,我国先后同智利、秘鲁、牙买加、圭亚那等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定。七五年8月18日,中柬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协议规定,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价值6亿元人民币的一般物资和成套项目的无偿援助。七六年2月10日,签订中国向柬埔寨提供无偿军事援助协定,援助额折合人民币2.26亿元。七六年中国对外援助为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7%,比上年降低1.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被当作中国支援世界革命,越援越多。一些受援国从工农业、军事设施到日用品什么都要,还有些援助国伸手要外汇还债。六二年,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就说过:国际义务必须承担。

阅读全文

与中国阿尔巴尼亚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避险情绪 浏览:309
贵金属k线图基础知识及k线图图解 浏览:313
保险理财论文 浏览:445
外汇还行吗 浏览:165
贵金属交易普通委托 浏览:528
股票潜龙出水 浏览:209
定向信托产品 浏览:126
格力公司放贷款及垫款 浏览:850
优选金融信托 浏览:831
安信信托未兑付产品 浏览:924
信托牌照数量 浏览:693
精硕融资 浏览:68
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浏览:419
中孚国际外汇招商 浏览:667
短期融资承销 浏览:886
贷款抵押钥匙可以吗 浏览:679
海诚信托 浏览:535
华鹏信托 浏览:104
信托在农村土地流转 浏览:238
股票桂林油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