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双汇集团是做什么的:这公司上市没有员工待遇怎么样……
双汇集团是大型肉制品企业。旗下子公司双汇发展(000895)是上市企业。员工待遇要分地点,普通工人的收入只能说不算高,2000多元吧。高管人员的工资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里找到,董事长张俊杰年度报酬40万元,总经理龚红培50万元,副总经理张太喜74.17万元,副总经理潘广辉90万元,副总经理贺圣华40万元,监事乔海莉45万元。
求采纳
㈡ 双汇是不是A股
是A股,双汇发展 000895
当前价:63.50元跌幅:-0.78% 涨跌:-0.50
换手:0.39% 市盈:50.98,个人觉得虽然他是消费股但市盈率太高,就是高估了,然后他的双汇食品也老出问题,不建议持有,如果投资不如买白酒股,清了叫白酒浊了叫红酒黄了叫养生酒,有老鼠屎那是酒糟,问题少,政策也很少打压,不受大经济影响,其实就是酒精兑水,投入一定产出无限大,多好。
㈢ 双汇到底出了什么事谁可以详细的告诉我。
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那么瘦肉精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
一、“瘦肉精”的化学本质
瘦肉精的化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常用来防治哮喘、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当其应用剂量达到治疗量的5~10倍时,又具有能量重分配作用,可使肌肉合成增加,脂肪沉积减少,因此俗称为“瘦肉精”。在畜牧业生产中一些非法生产者将其作为一种生长促进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用以改善胴体的品质,同时也造成食品中瘦肉精的残留。所以,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毒品。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
二、生猪食用“瘦肉精”后的表现
1、猪毛色光亮,皮肤红润,喜睡不愿动,吊肚,臀部肌肉丰满紧绷,脂肪薄,有经验的肉贩用手抓捏臀部肌肉的厚度,即可判别该猪是否食用瘦肉精。有的猪背部肌肉丰满凹下成槽,驱赶时起身困难,气喘,个别跛行。
2、高温季节驱赶猪易发生应激反应,表现为猪行走困难,站立不稳,四肢发抖,全身肌肉震颤,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急促,很快就会死亡。
3、一般在临上市前20天在饲料或饮水中临时添加喂食,在库存饲料中检测难以发现,如喂食超过20天,猪会出现站立不稳,肌肉震颤等迹象。
4、宰后胴体肌肉颜色深红,肌肉饱满、结实、不易渗出液体,皮薄,脂肪较少。而未食用“瘦肉精”的猪肉相对色淡,脂肪较厚、肌肉切面容易渗出液体,由于肉贩误导,消费者不会区分的话,就很容易买到不健康的猪肉,一些不法肉贩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农户喂食,否则压级压价,甚至不予收购,导致该毒品在生猪养殖环节中蔓延。
三、瘦肉精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瘦肉精的化学结构稳定,在体内不会破坏分解,以原形排出体外。研究显示瘦肉精完全能耐受100℃高温,要经126℃油煎5分钟才会破坏减半。因此常规烹调对肉食品残留的瘦肉精起不到破坏作用。如果生猪在屠宰前没有足够休停时间(一般停药28天以上),则在肌肉和内脏器官有较高浓度的药物残留。人食用后重者出现心慌、肌肉震颤、头疼、神经过敏等症状;轻者感觉不明显,但长期食用可致“慢性中毒”,引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四、瘦肉精的检测
“瘦肉精”在组织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测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现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所需仪器设备:酶标读数仪、离心机、震荡器、微量移液器。所需试剂和材料均由试剂盒厂商提供。检测结果小于1.0ng/ml时可判为未检出,大于时判为检出。此结果应根据需要与否而决定是否进行定量确证。
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咱老百姓的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大事。与前些年社会普遍关注的“注水肉”问题相比,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的伤害更直接,又因其在肉的外观上不易辨别,故这种形式的伤害也更具隐蔽性,也更厉害。
㈣ 双汇发展股票什么时候上市
双汇发展,股票代码000859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双汇路1号双汇大厦。
双汇集团旗下有专{双属汇发展,双汇实业,双汇冷鲜肉,双汇火腿肠,双汇调料,河双汇物流}。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15日,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8]20号"文批准,由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1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1998]235号"文批准,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9月16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格6.24元,首日开盘价12.80元。发行后本公司注册资本为17,300万元。2015年6月17日市场收盘价22.5元。
双汇集团2006年4月29号被高盛集团并购,2010年11月 双汇集团成功推进整体上市,2011年3月15号被央视315特别行动曝光廋肉精事件,2013年双汇发展控股股东万洲国际,以高达71.2亿美元宣布收购美国猪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2014年8月5日 ,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㈤ 双汇是不是中国的好像是外企全资收购的,以前双汇管理是很严格,但最近这几却实做的很差
双汇在2006年4月被美国高盛风投收购高盛持股60%,等于现在的老板是美国人.知不知道双内汇为什么上市?因为美容国人在03年就跟双汇提出收购的问题了,其实以双汇的实力根本不需要上市的,一般都是实力不足的企业才会上市圈钱,双汇上市正是因为外资的介入,外资就是在借双汇的品牌圈钱,开出的条件优厚,双汇的老总万隆肯定会答应,所以双汇上市以后已经不是再做市场而是在做股市了,那么只要产品好卖,加什么都不重要了,最主要公关搞好了,那就万事OK.这次估计会有好多官员下马了.
火腿肠这东西说白了确实没什么营养,他的主要原料是:肉3%--4%,卡啦胶0.5%,淀粉51%,食盐2%,
聚磷酸盐0.2%,大豆蛋白10%,哑硝酸钠0.02%,味精0.3%,香辛料0.8%-1%,异VC钠0.03%,冰片25%
砂糖1%-3%,你看他的配料淀粉和香精占了大半还有营养吗?????
㈥ 双汇发展股票从四十一下跌到十九块怎么回事
是进行了除权除息。
当一家上市公司宣布送股或配股时,在红股尚未分配,配股尚未配股之前,该股票被称为含权股票。要办理除权手续的股份公司先要报主管机关核定,在准予除权后,该公司即可确定股权登记基准日和除权基准日。凡在股权登记日拥有该股票的股东,就享有领取或认购股权的权利,即可参加分红或配股。
除权日(一般为股权登记日的次交易日)确定后,在除权当天,交易所会依据分红的不同在股票简称上进行提示,在股票名称前加XR为除权,除权当天会出现除权报价,除权报价的计算会因分红或有偿配股而不同,其全面的公式如下:
除权价=(除权前一日收盘价+配股价*配股率-每股派息)/(1+配股比率+送股比率)
除权日的开盘价不一定等于除权价,除权价仅是除权日开盘价的一个参考价格。 当实际开盘价高于这一理论价格时,就称为填权,在册股东即可获利;反之实际开盘价低于这一理论价格时,就称为贴权,填权和贴权是股票除权后的两种可能,它与整个市场的状况、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送配的比例等多种因素有关,并没有确定的规律可循,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送配以后除权,其单位价格下降,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上升的空间也相对增加。不过,这并不能让上市公司任意送配,它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国家有关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㈦ 谁知道双汇的资产是多少
仅从目前的经营业绩看,我们预计双汇发展07、08年EPS分别为0.91、1.17元,估值基本合理,是比较安全的投资品种。分析认为集团资产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大,这种预期将是推动公司价格上涨的短期动力,打开上升的空间。低风险,并存在较大高收益的可能。
㈧ 双汇发展上市的发行价是多少
双汇是借壳上市的,上市首日开盘价是54.43.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专食品集团,在全国18个省属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装、双汇物流、双汇养殖、双汇药业、双汇软件等.
㈨ 双汇王中王是哪一年开发的
1998年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双汇王中王发展为无淀粉肠和优质火腿肠这两种。
㈩ 双汇发展今天10点多瞬间突然打到跌停价,之后迅速弹起,收盘时又跌了5%,是不是主力出货了
看看今天的这个新闻。
叶檀:高盛减持双汇不明不白 信息需公开透明
上市公司高管MBO能否说个清清楚楚?就因为高管的曲线MBO,投资者就得被蒙在鼓里两年多?双汇的利益就此从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手里流向了高盛与鼎辉?
12月14日,双汇发展(000895)发布了一则迟到两年、澄而不清的公告,确认战略投资者高盛曾在2007年大幅减持股份,高盛与鼎辉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而在笔者看来,高盛的撤退似乎是一出精心谋划的好戏。
双汇高管MBO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006年3月3日,双汇集团国有产权挂牌出让;5月12日,漯河市国资委与罗特克斯公司签约,将持有的双汇股权以20亿元出售给高盛、鼎晖投资旗下的合资公司罗特克斯公司。当时,高盛在罗特克斯中占股51%,鼎晖占股49%。
时间再倒推3年,2003年6月13日,双汇集团与海宇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将其持有的8559.25万股(占总股本25%),以每股4.70元的价格转让给海宇投资,海宇以4.0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成为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就有媒体调查了海宇的主要股东,其中有人与双汇发展的高管完全同名。
如果说海宇与双汇高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此前的海汇则是明火执仗式的。成立于2002年的海汇投资十几家公司,大都与肉类加工、调味品、物流等相关,收益不菲。而后海汇在2004年关闭,原因据说是双汇高管持股过于惹眼——其50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双汇高管,包括了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副董事长李冠军等,职位最低的也是双汇各地分公司的经理,第一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为万隆。
国有股的退出,不能由海宇等公司直接接盘,由高盛与鼎辉暗渡陈仓是上佳之选。而高盛扮演了过桥投资者的形象,在入主双汇后的2007年10月8日,高盛将其所持罗特克斯的股份由51%降至46%,鼎晖在罗特克斯中的股份则由49%变为54%,鼎晖变成了双汇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成为大股东。
高盛不是活雷锋,他们寄托在双汇的盈利前景上,通过双汇高管急于MBO的心态,以“吃光式分红”的做法,获得了高额回报。从2003年到2008年,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262.28%和160.46%,但同期其总资产和股权权益仅分别为43.50%和38.47%。原因就是“吃光式分红”,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4年分红超过利润的60%,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
上述现象让人怀疑是否有对赌协议,通过利润增长获得股价增值,通过高分红获得真金白银。
高盛与鼎辉所获不菲,相关统计显示,高盛与鼎晖入主双汇的3年多时间里,仅分红就拿到了6.86亿现金。总体而言,高盛通过双汇集团以及罗特克斯持有双汇发展23%左右的股份,通过分红,通过股权转让,大约赚取了15亿元人民币的利润。这对于高盛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对于万千中国人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迟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发布澄清公告,确认了战略投资者高盛曾在2007年大幅减持股份。但表明,只是境外高盛和鼎晖投资对ShineB的共同管理和控制关系不因上述股权转让发生变化。也许双汇是想说明,此次转让根本不关国内投资者的事,所以用不着公告?人们有理由怀疑,是否还有什么地下条款没有披露?未来双汇最可能的路径是不是走境外上市之路,以最终完成股权转让,鼎辉在站最后一班岗?
双汇的案例让人感慨,为了曲线MBO,境内投资者利益流失,国有资产低价出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MBO受到了制度与舆论的围追堵截,大量的交易在地下暗渡陈仓,最终国内投资者支付了更高的成本。双汇发展隐瞒高盛大幅减持,显然是在重大事项上隐瞒了投资者,对于投资者的判断有所损害。纵观双汇曲线MBO事件,双汇高管与境外投资者获利,惟一受损的是A股市场的投资者,他们信息不通,所持有公司资产与收益大幅下降。
笔者并不反对MBO,只要信息公开透明,只要过程合法合规,只要投资者投票支持。但制度的扭曲导致了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极度扭曲,最终市场付出了失信与失财的双重代价。据报道,12月16日,河南证监局上市处负责人表示已关注双汇涉嫌 “瞒报”高盛减持事件,“关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