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石油进口价格大幅下降,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幅度是一样还是哪个比较快
是有对于国内影响较小。2014年原油100美元/桶到现在30美元/桶,跌幅达到70%,但是国内油价从最高6.8元跌倒5.8元,甚至不到20%。所以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国外大多数国家影响很大,他们国内汽油价格跟国际原油价格成正比。而汽油直接影响消费,所以其他国家而言,原油价格大跌,消费指数下跌更快与GDP。
B. 原油价格跟美国经济有关系
原油价格与美国经济的关系:
一、需要明确两点:
1、原油属于大宗产品,其价格以美元进行计价结算;
2、原油应该属于生产资料(当然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归于消费资料)
二、在“一”的前提条件下,美国经济向好,说明美国的各个生产部门对原油需求量会上升,会促使原油价格上涨(需求提升)
三、原油价格涨与跌与美国经济的好与坏,在短时间内,不存在必然关系。一些意外因素,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左右原油价格的决定因素。例如:原油减产,原油储备下降国家收购原油,美元突然成为避险货币,全球资金会涌向美元,造成美元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下跌,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向下掉头。
四、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市场机制较为健全,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在世界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经济数据作为其经济状况的指标,其变化以及好坏程度,对世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美国主要的经济数据:
就业报告: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公布前一个月的统计结果。
个人所得:每月的第四个星期。
消费者物价指数:每月第三个星期。
新屋开工率(HousingStart):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公布。
领先指针(LeadingIndicators):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美联储每隔6星期的星期二召开一次定息会议。
欧洲央行每隔4星期在美联储会议的下一星期的星期四召开一次会议,但其中一次为非定息会议。
C. 原油价格跟美国经济有关系
一、需要抄明确两点:1、原油属于大宗产品,其价格以美元进行计价结算;2、原油应该属于生产资料(当然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归于消费资料)
二、在“一”的前提条件下,美国经济向好,说明美国的各个生产部门对原油需求量会上升,会促使原油价格上涨(需求提升)
三、原油价格涨与跌与美国经济的好与坏,在短时间内,不存在必然关系。一些意外因素,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左右原油价格的决定因素。例如:原油减产,原油储备下降国家收购原油,美元突然成为避险货币,全球资金会涌向美元,造成美元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下跌,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向下掉头。
D. 为什么说石油价格一下降,美国经济就会繁荣
谁消耗石油多,石油降价,谁的经济就会有好转。消耗石油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本,油价便宜,成本就少,自然对经济就有利。因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耗国,油降价自然它得到的好处最大,所以对它的经济最有利,就反映出它的经济趋于好转。同样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中国经济也有利,也缓解了中国的经济。
E. 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对美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这些答案都对,也都不对。美国是世界的霸主,尤其是金融和资源的霸主。美元与石油之间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影响美元的因素很多,石油和资源只是其中的一两个。同时美国还掌握着金融市场的新闻发布权控制着信息的发放。这次所谓库存下降谁知道是真是假?美国利用金融杠杆在不断的操弄资源和其他货币的价格,为他的利益而服务。美元的价格对赌是外汇期货中最难的。因为它是由市场和美国行政部门及其马仔们共同操作的结果。
F. 美国GDP对原油有什么影响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原油的影响:
通常GDP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汇率趋强,原油价格就会趋弱。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多美元,而利空原油。
GDP高——》经济发展好——》利率上升——》原油价格下降
GDP低——》经济发展缓慢——》利率趋降——》原油价格趋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G. 原油价格上涨对美国经济影响
回答这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1)原油价格波动对供给侧的影响
油价波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直接的传导渠道就是供给冲击效应。供给冲击效应源于能源的要素比例论,即企业生产函数中能源(原油)必须以一定比例作为投入要素存在。能源生产要素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如炼油部门、化工生产部门是十分必要的。能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使部门产出的增长率放缓。同时也会相应地降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Rotemberg 和 Woodford(1996)的论文更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假定条件,研究了存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供给冲击效应,认为在存在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一方面会降低部门的产出和供给,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提高其成本加成后的价格,使产品价格比完全竞争性市场上升得更多。
(2)原油价格冲击对需求侧的影响
最新的实证研究(Lee 和 Ni,2002)证明,原油价格冲击来临时,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固然会受到上述的供给冲击效应的影响,但是非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特别是汽车制造部门、耐用品制造部门、建筑部门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度下降更可能导致产出的减少。这些非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关联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需求往往也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产出下降。学者们曾经一度认为供给侧的影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类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得到了数据的有力支撑。然而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需求侧的影响甚至开始超过供给侧的影响,这种变化可能是本文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原油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关系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
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原油价格冲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近年来经济体中的制造业比重逐年降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供给冲击效应逐渐减弱,同时消费者对汽车、耐用品和住房的需求趋于稳定,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均较低,2002年以来逐渐增加的全球的流动性又使得货币供应充足。这些因素使美国和日本经济没有受到高油价的明显影响,美国2007年经济放缓更多地是源于次贷危机而非油价冲击。
此间经济人士认为,由于每桶原油销售价格已经达到55美元的创纪录高位,且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预计明年美国的经济呈现“双高、一低”的局面,即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经济学家表示,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将会影响美国GDP1个百分点经济的增长,今年夏季美国石油每桶销售价格超过40美元,意味着50万个就业机会化为乌有。美国联邦主席格林斯潘此前曾经表示,此次能源价格飞涨对经济的影响似未超过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影响的程度,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此次能源价格对于经济的影响未及1981年能源危机的程度,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能源危机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中,而此次价格上涨大概影响美国经济0.75%的增长率,其程度远低于前两次的影响。全球经济必须通过提高能源勘探开发、生产的能力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应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但格林斯潘也警告,如果油价继续持续升高,更多的负面因素将会加深危机。
H. 为什么石油价格猛跌使美国经济下滑
苏联不是在里根在任期间解体的,是在他的下一任布什总统期间解体的,1991年底!
但是由于里根的一些政策使得苏联经济遭到重创,所以说和他有一定的关系!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石油价格扶摇直上时,苏联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收益增长了280%,出口量增长了22%,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对苏联经济的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石油价格每桶增加1美元,就意味着克里姆林宫获得大约10亿美元的额外硬通货,反之石油价格下降意味着收入减少。另外,与其他石油生产国不同的是,苏联将不能通过增加产量来增加收入,因为苏联的石油生产能力早已达到极限了。
而美国却是石油进口大国,美国一年要花费近2000亿美元购买石油,对于美国经济来讲最适宜的石油价格是每桶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价格是34美元,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降至每桶20美元,将使美国的经济成本每年下降700亿美元,它意味着现有国民生产总值的1%将转化为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并且,美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将明显好转。降低石油价格既可重创苏联,又可增加自己收益,何乐不为!
沙特阿拉伯十分担心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对沙特形成了包围,出于共同利益考虑,于是,美国人和沙特人坐到了一起。因为沙特的石油产量占欧佩克产量的40%,与其他石油生产国不同的是,沙特能够迅速动用石油储量。
最后美沙谈判的结果是:里根告诉法赫德国王:“沙特的主要敌人是利比亚、伊朗和苏联,他们都是高油价的主要受益者,而低油价则使沙特和美国获得极大好处;有美国这位山姆大叔做靠山,沙特不用再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美国提供沙特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其他先进武器,并提供军事保护;沙特开始扩大石油产量。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大臣还说服英国同时增加其在北海的石油产量。结果在1985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猛跌,苏联当年的石油收益下降了近一半,并且由于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是平行的,因此苏联当年出口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了数十亿美元。
而军火是苏联继能源出口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以往大部分是出口中东国家换取石油,在石油生意红火的70年代,苏联出售给中东国家的军火增长了五倍。但85年以后,由于油价猛跌,使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50%,所以苏联的军火销售量也减少了20%。
此外,世界油价的猛跌,还使苏联从西方进口的商品突然变得极其昂贵。1986年苏联从西德进口一台特定的设备所需的石油出口额比一年前多出五倍。
所以,美国、沙特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是,油价在苏联解体前的十年内持续下跌,并且因为天然气的价格因为挂靠石油的价格,所以也往下跌,而里根任总统的时间刚好是1981-1989年。这就是美国搞垮苏联的大策划之二。
另一个大策划是以波兰为突破口制裁苏联。1981年12月29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发表的一项声明宣布,鉴于苏联对波兰的事态发展负有重大的和直接的责任,美国决定立即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
在冷战期间,属于苏联集团的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但经济发展之后,国民强烈的反苏心理和西方国家的渗透,导致波兰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动荡的国家。
由莱赫·瓦文萨领导的波兰团结工会,成立于1980年,得到梵蒂冈与西方国家的支持。之后的两年,团结工会领导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波兰出现了要脱离苏联集团的迹象。莫斯科担心波兰事态发展失控,于1981年9月在波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华约军事演习,向波兰民众显示威力。
波兰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在1981年12月12日晚实行了军事管制,一夜之间将团结工会领导人一网打尽。两周之后,里根以苏联支持波兰政府军管为由,在12月29日对苏联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停止签发和延长向苏联出口电子设备、电脑和其他高级技术器材的许可证,推迟出售粮食的谈判,暂停签订新的美苏海运协定的谈判,停止苏联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美国等等。苏联抗议美国的行动,美苏关系恶化,冷战出现了新的高潮。
I. 2008美国经济GDP为何上升,2009年才下降,麻烦详细点
2008年的次贷危机首先影响的是金融市场,对于金融市场的冲击式巨大的,包括小摩在内的一些投行倒闭,大摩改为金融综合集团。但是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延迟。比如,银行这时候惜贷,对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开始减少,经济的下行压力开始增大。同时,现代经济很大的程度上是信心经济,人民预期将来的经济形势会比较差,这是会减少消费,对于消费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这时候,实体经济就开始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