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资金面料延续缓和态势

资金面料延续缓和态势

发布时间:2021-04-30 06:49:31

❶ 净回笼会改变资金面宽松的状况吗

据报道,12月6日,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仅等量对冲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净回笼资金2400亿元,为连续第四日净回笼。市场人士指出,资金面短期无虞,但机构应防患于未然。

交易员称,6日,虽然央行净回笼量较大,但早盘资金面仍较为宽松,大行及股份行均有隔夜和7天资金融出,融出机构类型增多,大部分机构融入需求在早盘就可得到满足,下午有减点隔夜资金供给,短期流动性仍延续宽松态势。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稳定发展!

❷ 跪求中日或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纺织品贸易摩擦案例!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高分跪求!

平衡双方利益——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国际贸易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其中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增长更是突飞猛进,但与此同时,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199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661亿美元,与1978 年相比增长12.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3%,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分别增长17.8倍和9.9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和13.4%, 中国对日出口增长快于日本对华出口。200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31.66亿美元,其中,对日出口416.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高于27.8%的全国出口增长水平。(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纺织、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纺织品及服装一直是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其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左右, 1992 年至 1993年这一比重曾一度接近30%。虽然从1996年起纺织品及服装位居机电产品之后名列第二位,但目前仍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在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中,对日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中日纺织品贸易50年代~60年代,以日本对华出口纺织面料为主。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向日本出口棉花等纺织原料,因此当时中日纺织品贸易是典型的制成品对原料的垂直分工。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动了自身的技术进步,中国的纺织品开始具有国际竞争力并进入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在中日纺织品贸易中不仅中国对日出口大幅度增加,而且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即从以出口原料为主逐步转向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仅次于香港的海外销售中场

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中增长较快的是服装出口,特别是2000年以来服装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而2000年以来在日本同样反响很大的中国对日纺织品出口其实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在对日纺织品出口中占份额最大的是棉织品,但对棉织品的统计表明,近年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表1)。2000年1 月~10月平均每月中国对日的棉织品出口量是4153.4万平方米,如果按这一月平均出口量计算,2000年全年的中国对日棉织品出口量是49840.8万平方米,比1999 年减少12.43%。

原因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两国在近年也出现了一些贸易摩擦。在日本方向,1995年初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曾在1995和1996年出现一个高潮,即1995年4 月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中国进口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 月又对中国进口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但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在日本人造棉织品工业联合会(棉工联)利日本纺纱协会等有关行业团体的压力下,通产省纤维产业审议会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要求限制进口的呼声逐渐高涨,自民党设立了纤维对策特别委员会讨论在WTO体制下实施限制进口紧急措施的可能性, 政府则准备对六种蔬菜和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

在中国方面,自1999年下半年起也开始运用国际上认可的方式——反倾销来处理中日贸易摩擦。1997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公布以来,中国已对5起反倾销案立案调查,其中对 3起已做出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对2 起做出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两起案件均涉及日本。

近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纺织工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10多年来,中国从日本等国进口了大量纺织机械设备,对纺织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产品质量迅速接近国际水平,受到日本消费者普遍欢迎。第二,日本国内成本上升,纺织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位居世界前列。与日本情况相反,尽管中国纺织业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产品中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对其竞争力有很大影响。统计显示,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62美元和0.43美元,分别居世界的最低和次低位置(表2 )。第三,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在1994年以前的日本对华投资中,纺织业曾占很大比重,分别是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项目的43. 7%和投资金额的16.8%。

日本纺织业大规模对华投资始于80年代,最初投资地大都集中在广东等华南地区,以后向华东和华北沿海地区扩散。从投资形式看,日本对中国纺织业投资的形式是以“三来一补”为主,由于产品外销型的日资企业80%可盈利,大大高于产品内销型的日资企业,因此大部分日资企业对华投资的动机是产品返销,而“三来一补”则是实现产品返销的有效投资形式。

从投资纺织业的工序来看,日本对华纺织业的投资迄今大都集中在下游产业,这些下游产业制成品大部分返销日本(表3、4)。90年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扩大到中游产业(如染色、面料的精加工等)和上游产业(如棉纺、毛纺、化纤等)。中国纺织业中小游产业的发展。为下游产业对日返销提供了原料保证,也取代了原来从日本进口部分纺织原料,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从服装的质量,增加了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进入21以纪后,日本的主要纺织企业如东丽、帝人、三菱REIYON和近藤纺织所,计划进一步增加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把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如聚酯长纤维、丙稀短纤维、棉线和棉纺织品转移到中国,中国仍将是日本纺织业对外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国家。

具有上述特征的日本对华投资结果反映在贸易上就是中日贸易中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的比重高。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加工贸易占中日贸易的56%(占对日出口的58.3%),以日资企业为主的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59%(占对日出口54.6%),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日贸易的比重要比其占中国外贸的比重高10多个百分点。可见,中日贸易大部分实际上已成为“日日贸易”。

由此可见,导致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增加不仅有中国的原因,也包括日本自身的原因。

多边+双边

1.中国加入WTO与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走势

中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虽然受益巨大, 但目前形成的中国对日本强劲出口势头将随着中国的“入世”而被削弱,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缓和。

第一,贸易环境变化的程度及其利弊,除了取决于多边协议外,还取决于双边协议的条款。根据WTO《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TC),WTO 成员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自2005年1月1日起不再受配额限制,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完全回归到自由贸易。但根据美方公布的中美WTO协议,在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 美国仍对超出一定增长率的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保留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权利。而另根据 WTO 非歧视原则,一成员国向任何一成员国所做出的让步均适用于所有其它成员国。因此,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出市场空间, 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

第二,纺织品及服装配额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虽然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但客观上又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即保障了发展中国家有向发达国家稳定出口其纺织品的机会。配额的取消使发展中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受到东盟、东欧国家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强有力挑战。

第三,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企业平均规模小、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档次低、出口服装所需面料大量依赖进口、纺织品流通体制和进出口体制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 WTO,纺织行业不仅要实施关税减让,而且将面临进口纺织品的冲击。另外, 2000 年11月,中国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已经修改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取消了这些法律原有的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和出口业绩条款,在华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已大大前进了一步。可以预见,今后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动机中产品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的比重会日趋增大。因此,外资企业将与中国国内企业形成正面竞争,中国纺织业将面临多重冲击。

第四,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过去优先分配给国有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外资企业被排斥在外。近年,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已多次向中方提出,要求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外资企业将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出口配额向外资企业开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届时,外资纺织品及服装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将增加,这样有助于减轻目前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压力。另外,中国外贸正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如果这一战略实施顺利,也将减少对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

2.中国加入WTO对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影响

WTO主张各成员国实行贸易自由化,逐步开放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 但也重视市场开放后可能对成员带来的负面冲击,允许成员根据WTO的保障机制, 实施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和反倾销措施以对本国产业实行合理与适当的保护。为防止成员滥用这些措施,WTO 对商品进口与本国产业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取证、证据审核和调查程序都做了严格规定。另一方面,WTO 也规定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对那些因该保障措施的实施而受不利影响的成员提供充分补偿。如果两成员未能就贸易补偿达成协议,那么受影响的成员可采取报复措施(也即交叉报复, cross retaliation)。WTO允许成员实施保障措施和报复措施并不是鼓励成员之间打贸易战,而是促使世界贸易更健康地发展。为应付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WTO 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DSB),规定了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WTO鼓励各成员在遇到争端时,尽量采用这一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但同时也鼓励争议双方尽量采取友好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中日过去的贸易摩擦均是靠双方友好协商解决的。比如,1995年和1996年日本曾两次对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实施紧急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艰苦的磋商和双方的让步,终于都以日本放弃限制而告终。中国外贸管理部门也从规范出口秩序和考虑日方要求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出口管理方法。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处理今后的中日贸易摩擦积累了经验。中国加入WTO 使中国可以在世界经济组织中获得一个进行争辩的讲台,可以使中国增加一种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可以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双边的贸易摩擦,但中国不会排斥友好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

互谅互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的中日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摩擦作如下认识。

根据历年中国对日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统计数字,2000年以来中国服装对日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纺织品对日出口并没有出现这一态势。

近年中国纺织品从服装对日出口的增长,是中国增加竞争力的结果,也是日本国内对此需求增加和日本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日本周边国家的崛起和日本国内结构性问题引起的高成本,可能是日本纺织工业面临困难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见,日本以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内产业生存为由,实施设限调查或单边进口限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由于中国将实施降低关税,在华外资企业将获得国民待遇和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 又由于发达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限额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 因此中国加入 WTO以后,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日出口可能不会大幅度增长。

中国加入WTO将使中日贸易摩擦得到更理性和更顺利的解决

总之,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当事国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富有诚意的努力。今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只要双方互谅互让,并遵守WTO规则, 中日贸易摩擦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❸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一改持续下降态势表明了什么

固定资抄产投资重回增长轨道,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宏观经济在基本面上有所改善,表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战略开始显现出效果,另外重大国家战略也在持续稳定推进中。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当地固定资产投资的改善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央行定向降准与趋紧的信用政策有所缓解,社会融资流通性有所提高,为固定资产投资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2、当地政府财政情况有所改善。比如当地政府性基金支持,2018年我国下达专项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完成地方债发行,推动我国基建项目进入开工高峰期;比如准财政资金,PSL趋势较为乐观,政策性金融债、专项建设债等政策性银行的债券资金也可推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的提升;
3、PPP审批的放宽,自2018年8月以来我国PPP审批速度明显加快,PPP大型项目合规化的加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上升。

❹ 资金紧势缓和,投资情绪改善

盘面观察

周二沪深两市向上修复,成交金额9000亿元。盘面上,休闲服务、汽车、电气设备、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而银行,交运回调。截至收盘,沪指涨0.81%报3533.68点,深成指涨2.07%报15335.66点,创业板指涨2.17%报3228.7点。北向资金净流入32.81亿元,连续三天净流入。

后市展望

今日央行开展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780亿元,市场资金面紧势缓和,A股投资情绪得到修复。截至1月31日,已有2393家公司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已公布业绩的公司家数占比超过一半。从行业盈利增速角度看,化工、有色、机械、军工四季度盈利增速居前,环比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从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概率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子、计算机等行业。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下降1.5个百分点至51.5,为2020年7月以来最低。国内经济短期受局部疫情影响,但总体复苏进程仍较为稳定,央行近期“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的表态有助于缓解市场对未来流动性大幅收紧的担忧,再加上两会前政策面整体偏积极,市场经过1月末调整后存在温和修复的基础。

操作策略

资金面趋紧态势缓和,投资者情绪如期修复。年初股市流动性仍处于较为充裕的阶段,资金面及政策扰动对短期市场压力基本消化,但分化和行业轮动加快,维持震荡整理走势观点。短期策略多关注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和年度业绩预增良好标的。

 

【首席投资顾问 陈达,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10020】


❺ 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如何更好的理财

买债券型基金,另外过一段时间可以选择做空黄金,追多不是好的选择,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最近不断冲高是因为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危机愈演愈烈,一旦危机得以缓解,黄金必然下跌。

❻ 央行将怎样力保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6月28日发布公告称,为稳定半年末资金面,人民银行于2018年6月2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55%。鉴于当日有1800亿元到期,据此,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为1000亿元,为连续第4日净回笼。

货币政策灵活性显著增强

央行28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总第81次)例会于6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加强形势预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主动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特征明显。在陈冀看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有其必要性。因为当前企业部门的信用风险上升,主要原因是之前的金融去杠杆造成的,很多企业在表外融资资金成本比较高,但现在表外的渠道无法融资,企业过去表外的融资到期,但在表内信贷由于资信等级不够,而借不到相应的贷款,就会出现信用风险。另外,包括之前很多企业发债,到兑付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兑付,也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陈冀表示,为了防止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的扩大化,现在央行强调定向放松,保证释放的流动性尽量流向企业部门,来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

王青表示,从资金面来看,当前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有所微调,但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同时支持新动能培育和保就业、促转型,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近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持续下行、迭创历史新低,M2增速也处于历史低附近。这些数据表明,前期多种政策工具的运用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主基调。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使用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PSL、定向降准(置换MLF)、MLF抵押品扩容等货币政策工具,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总基调仍保持中性稳健,但灵活性有所增强是最为显著的变化。

鄂志寰认为,今年以来,央行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灵活度。货币政策的灵活度体现在央行对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货币工具,例如为增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央行实施定向降准;为支持绿色金融,央行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MLF担保品范围。由于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针对特定领域,因此这并非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其目的在于通过差异化货币政策调整市场的流动性结构。相信未来货币政策仍然是延续稳定中性的基调。

陈冀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央行的调控方向,即结构性的调整,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和搭配,来引导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去做好金融的支持,而不是将增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或者是流向目前调控的房地产市场,体现了脱虚向实的策略。

王青表示,上半年以来,伴随着金融严监管不断加码,主要金融数据持续下行,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近期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总需求偏弱,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速均创多年新低,GDP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为此,监管层在推进资管新规落地,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宽松,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政策灵活性,呈现出“严监管、紧信用、稳货币”的特征。

❼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趋势

2010年11月19日央行发布,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预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月内央行第二次上调,今朝存款预备金率已经处于历史最高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暗示,中国将继续连连系理的行动性供给和银行系统行动性,慎密亲密关注物价走势,矫捷运用传统货泉政策,同时,考虑引进新的政策工具。
加息10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2月18日宣布,从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以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第二次上调,这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仅仅36天。1月底,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71.23万亿,以此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大致锁定商业银行资金逾3500亿元。
在近日出炉的10月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中,除了超预期的CPI和PPI,M2(广义货币供给量)和新增贷款均创下新高。通胀的高企和行动性的泛滥势头配合榨取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抉择信念。
当前形势下,央行调控的标的目标会是什么?一些机构、学者和官员觉得,经由过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对加息手段的利用很是稳重,因为加息会损害实体经济,对于通胀的手段也不太适合。”北京市平谷区金融办主任刘腾说。
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仍然是央行首选,胡晓炼暗示,“上调存款预备金率是央行在治理行动性方面所采纳的法子,也剖明中国会继续连连系理的行动性供给和银行系统行动性。此后我们还将慎密亲密关注物价的走势,继续有用矫捷运用传统的货泉政策。”例如,为增强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央行常规的公开市场独霸几回。央行10月21日上调了3月期央票利率20.22基点,1年期、3年期央票利率随后也上调20基点摆布。
此外,经济学家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指出,外汇占款成为M2高企的首要推手。据悉,10月外汇贷款增添59亿美元,当月外汇存款增添33亿美元。截至10月末,外汇贷存比为184%,依旧处于高位。在外汇大量流进情况下,央行不得不回笼大量货币,经由过程对冲来节制过多的货币。 再度加息
央行决定年内第四次统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份中国近三年来的首度加息,就是伴随着央行要求六大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来。另外,央行在10月9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提高了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基于以上种种举措,市场猜测,今日公布的CPI增幅可能超过4%,央行也将在年内再度加息。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10月份CPI增幅可能向上冲破4%到4.2%,这样一来,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就很大。”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则预测,除10月CPI持续上涨,11月、12月CPI增幅也将维持在3%以上。在他看来,央行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而不是11月。“全年CPI破3%已无悬念,不过,决策层对于加息与否仍需进一步观察:一方面观察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另一方面观察国际经济的走势。”
但渣打银行指出,未来决策当局面临的一个风险是,如果未来6个月经济迅速放缓,加息作为一种调控资产价格的政策工具可能被认为力度过大。
不过渣打银行也认同第四季度央行再次加息的说法。
“未来几个月经济可能逐步放缓,但这不足以影响到当局将抑制房产泡沫作为首要任务的方针。货币决策部门已将利率政策与房地产问题战略性地挂钩,而决策当局将会以提高利率和出台更多房地产调控措施来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涨势。”
无论是通胀的不断高涨,还是房地产调控的需要,都在预示着加息的必要,然而一旦再度加息,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差的进一步扩大将加剧已日显严峻的热钱流入态势。
“防通胀和防热钱,是中国当局面临的两难。一旦无法有效阻挡热钱流入,在中国大肆炒作农产品等商品,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潘正彦指出。
不过,鲁政委认为,中美利差的扩大并非热钱流入的主因,“今年以来,中美利差一直是稳定的,但4-6月国际资本是流出的,外汇占款从此前的2000多亿元一直下降到1100亿元;而7-9月份外汇占款则逐月增加,从1700亿元迅速增加到接近3000亿元。在前后的反差之间,惟一发生变化的是6月19日人民币汇改重启。它点燃了市场的升值预期,造成国际资本流入速度加快。因此,国际热钱流入的主要动力,是升值预期而非加息。”
鲁政委认为,如果加息后,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放缓,即加息带来的升值预期弱化,反倒有助于抑制热钱的流入。渣打银行表示,在美联储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形势下,且明年可能还会推出更多宽松政策的预期下,中国央行愿意加息的幅度有限。“不过,在担忧更多热钱流入前,央行还有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渣打进一步预测,明年上半年央行仍会有两次加息举动,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第5次上调存准率
调整介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靴子如期而至。央行2010年11月10日晚间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冻结资金超过3000亿元。
调整影响
此次调整,央行不再对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调整完成后,加上今年10月份对6家银行采取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8%,创造了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历史纪录,但该比例到12月15日期满。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与历史纪录持平。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5%,个别银行达到16%。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1.5%。
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1%。
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0.5%。
央行宣布,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以来央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2月24日今年第一次正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近三个月。
6月14日下午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21.5%。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对新浪财经表示,存款准备金上调的空间不是很大了,预计今年下半年还会上调两到三次,可能会止于22.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这已经给决策层提供了经济滞涨的预警信号。
2011年上半年,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维持着每月调整一次,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的频率。李慧勇认为,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密集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的上调空间不是很大,上调频率将会有所下降。
存款准备金率5月18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连续第11次,也是今年(2011)年内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一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历史高位。据估算,此举将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近3700亿元。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存款准备金仍有很大的上调空间。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上限。
专家指出,在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攀升至近年新高的大背景下,通过回收流动性进而调控不断走高的物价指数,也是央行继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凸显当前中国通胀压力仍在不断凝聚。
据港媒报道,央行2011年4月11日发布通知,将对中国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工商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建设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农业银行(行情,资讯,评论)这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行情,资讯,评论)、民生银行(行情,资讯,评论)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均上调0.5%。据初步估算,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冻结资金1680亿元左右。
目前,央行已经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5月12日的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1%。
中国人民银行30日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近3年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首次走出“上调”区间。
中国上一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12月25日。此后,中国货币政策在2010年由“宽松”走向“稳健”,央行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2011年就密集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为2012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来自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分析认为,此前中国已有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这已释放出一定政策信号,即中国央行将采取行动,缓解当前货币市场资金偏紧的状况。
主要原因
央行此次上调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或许与9月新增贷款有关。消息人士称,「9月新增信贷可能在6500亿-7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虽然月末被压下来点,但还是比央行预期的目标要高。」对于这则消息,央行未作公开表态。
但是也有分析师认为,此举是和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回升有关。
市场反应
无碍流动性
在股市上,昨日银行股全线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深发展A,涨4.76%,涨幅最少的是农业银行,涨1.12%。有分析指,从短线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金融、地产的利空很大部分上将会在资源类个股维持强势的境遇下逐渐得到消化。
据业内人士测算,本次准备金率临时调整后,所冻结资金规模将在1800亿至1900亿元之间。但是,这并不会影响目前的流动性。
本周公开市场将迎来四季度最大单周到期释放资金量,解禁规模高达到2950亿元,占到本月到期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即使央行在本周通过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冻结1900亿元流动性,本周公开市场还是「富余」出1000亿元资金。
资金情况
11日,中国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上一交易日小幅上涨6.5BP至1.955%。
上海一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节后资金回流银行至资金利率下跌。未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情况受信贷控制仍将处于偏宽松状态,10月银行间资金面料将宽松。
措施看法
周一两市总成交金额一举超过4300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成交水平相比增幅近50%,创出了今年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周一央行上调工行、中行等6 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意味着短线指数存在展开技术性调整行情的可能性。中金分析称,股指短线存在技术性调整的可能性,但阶段性上涨趋势不变,建议继续投资重点不受中国宏观政策面打压的周期性股票。
该行表示,就总体趋势而言,股指阶段性上涨格局不会改变,建议逢短线股指振荡过程中,继续增持不受宏观政策面打压的具备高贝塔特征的周期性股票,即继续看好有色金属板块、煤炭板块、保险板块、券商板块、农业板块、石油化工板块、交运服务板块、汽车板块等品种。
该行预计,即将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有望再度超出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三季报信息披露工作即将于本周正式拉开序幕等因素,都将有望对当前股指上涨行情构成正面刺激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认为,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逐渐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个货币现象。而在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背后确实具有比较明显的货币因素。
根据殷剑峰的观察,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其间二者走势的时滞大约在半年至一年间。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
对于货币工具今后的使用情况,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表示,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是当前货币环境适当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位于历史高位,但上调没有上限要求,当前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短期中观面潜在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周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下汇改以来新高6.6732,这可能对民航运输板块等人民币升值受益品种短期走势形成正面刺激。
(2)11 日宝钢股份(600019)出台了11 月钢材价格政策,其中热轧、冷轧、宽厚板、电镀锌、镀铝锌等大部分钢材品种维持原价,但部分品种上涨100-200 元/吨,对钢铁板块短期走势构成潜在利好。
(3)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进一步规范、引导借壳上市活动。要统筹协调退市机制和ST 制度改革,在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业务独立、诚信良好、经营稳
定和持续经营记录等方面执行IPO趋同标准,要求拟借壳资产(业务)持续两年盈利,这可能对绩差重组类公司股票走势带来压力。
(4)工信部11 日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与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政策》大幅提高了轮胎产业的进入门槛,同时要求到2015 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有利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品结构调整,对轮胎板块走势有望构成正面刺激。 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此次为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央行年内首次降息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据媒体报道,务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常议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
表格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分别高达21%和17.5%的历史高位。
以下为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单位:百分点) 45 2012年5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
(中小型金融机构)17% 20% -0.5 16.5% 44 2012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
(中小型金融机构)17.5% 20.50% -0.5 17.00% -0.5 43 2011年12月5日 (大型金融机构)21.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8.00% 21.00% -0.5 17.50% -0.5 42 2011年6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7.50% 21.5% 0.5 18.0% 0.5 41 2011年5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20.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7.0% 21.00% 0.5 17.50% 0.5 40 2011年4月21日 (大型金融机构)20%
(中小型金融机构)16.50% 20.50% 0.5 17.00% 0.5 39 2011年3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9.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6% 20.00% 0.5 16.50% 0.5 38 2011年2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19.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5.50% 19.50% 0.5 16.00% 0.5 37 2011年1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5.00% 19.00% 0.5 15.50% 0.5 36 2010年12月20日 (大型金融机构)18.00%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8.50% 0.5 15.00% 0.5 35 2010年11月29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4.00% 18.00% 0.5 14.50% 0.5 34 2010年11月16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3.50% 17.50% 0.5 14.00% 0.5 33 2010年5月10日 (大型金融机构)16.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3.50% 17.00% 0.5 不调整 - 32 2010年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3.50% 16.50% 0.5 不调整 - 31 2010年1月18日 (大型金融机构)15.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3.50% 16.00% 0.5 不调整 - 30 2008年12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4.00% 15.50% -0.5 13.50% -0.5 29 2008年12月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型金融机构)16.00% 16.00% -1 14.00% -2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16.00% -0.5 27 2008年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16.50% -1 26 2008年6月7日 16.50% 17.50% 1 25 2008年5月20日 16% 16.50% 0.5 24 2008年4月25日 15.50% 16% 0.5 23 2008年3月18日 15% 15.50% 0.5 22 2008年1月25日 14.50% 15% 0.5 21 2007年12月25日 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 13% 13.50% 0.5 19 2007年10月25日 12.50% 13% 0.5 18 2007年9月25日 12% 12.50% 0.5 17 2007年8月15日 11.50% 12% 0.5 16 2007年6月5日 11% 11.50% 0.5 15 2007年5月15日 10.50% 11% 0.5 14 2007年4月16日 10% 10.50% 0.5 13 2007年2月25日 9.50% 10% 0.5 12 2007年1月15日 9% 9.50% 0.5 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 10 2006年8月15日 8% 8.50% 0.5 9 2006年7月5日 7.50% 8% 0.5 8 2004年4月25日 7% 7.50% 0.5 7 2003年9月21日 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5 1998年3月21日 13% 8% -5 4 1988年9月 12% 13% 1 3 1987年 10% 12% 2 2 1985年 ① - - 1 1984年 ② - - 注:①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②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❽ 熟悉面料行业的进,关于渠道问题

哎呀妈呀,这个问题问的.我看只能我来回答你了。
我回答问题的思路是:找对人,说对话,办对事
1、产品因素的影响。
首先渠道的经销商的实力不同,各个细分市场的渠道经销商的实力也是有区别的。优秀的经销商肯定拿的都是好产品,这个是不用置疑的。所以产品好坏直接影响你和经销商的合作。
产品供货稳定上,还有货源上,都牵涉到你跟经销商合作得愉快不愉快。
产品定位上,你是专业还是广泛,那你选择的经销商也有不同,如果仔细追究起来的话,可以写一本书。
2、面料的用户对渠道的选择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也很广泛,你不同的面料,应用的渠道是不一样的。比如,应用在服装上的面料跟应用在沙发坐垫上的面料是不同的。所以你选择的渠道经销商也应该不同。有的经销商在服装上有优势,但是在沙发渠道上,他就不行了。你要分析你的面料所处的市场的水平,一句话,孙子兵法:知己知彼。
3、企业自身的因素,那就是人品了。企业不讲信用,企业不会宣传,为什么与别的企业合作那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和你这个企业合作那么多问题,那就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点明白的。反正还是要靠前期的多沟通。双方的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发展大计的。

❾ 纺织面料知识

纺织知识集锦1

哔叽、啥味呢、华达呢:都为2/2右斜纹组织,但经纬密配置不同,华达呢经纬比大约2:1,哔叽为1:1,啥味呢经密比纬密大10%--20%,因此斜纹的纹路倾斜角华达呢为63度左右,哔叽为45度,啥味呢为50度左右。卡其纹路细密、清晰,质地紧密而厚实、挺括,耐用。华达呢手感厚实而松软,富有光泽。哔叽质地松软、纹路清晰,悬垂性好

连裤袜:panty hose

摩擦轧光整理:friction finish

轧光整理:calender finish

起绒整理:fleece finish

阻燃整理:flame retardant finish

柔软整理:mellow finish

拒水整理:涂层织物因表面覆有连续薄膜,所以不透气,穿着上会有闷湿的缺点。而拒水整理是透气的防水整理,其基本原理是改变纤维的表面性质,使它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从而获得拒水功能,但纤维纱线间的孔隙依然存在,不会妨碍透气。

煮呢:主要用于精纺毛织物整理,主要是为了使织物尺寸稳定,并改善手感。

缩呢:是粗纺毛织物基本加工过程之一,目的是使织物经纬向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在织物表面产生一层绒毛,并使织物厚度增加,手感更为柔软,保暖性更好。

剪毛:剪毛是精纺和粗纺毛织物都要经过的浇灌能够工序,目的是使精纺织物呢面光洁,织纹清晰,光泽增强;使粗纺织物绒面平整,手感柔软。

刷毛:织物在剪毛前后均需经过刷毛。剪毛前刷毛,目的是除去织物表面和散纤维的杂质,并使纤维尖端竖立,以利于剪毛;剪毛后刷毛是为了去除剪下的短纤维屑和绒球,并梳理绒毛,改善织物外观。

蒸呢:利用羊毛在湿热条件下的定性作用,用蒸气处理织物,使之尺寸稳定,呢面平整,光泽自然,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

落针,停经片:drop wire

SCY:(single covered yarn)单包覆纱 以一条硬纱缠绕于弹性纱外层。

DCY:(double covered yarn)双包覆纱 以两条相反方向的硬纱上下两层缠绕于弹性纱外层。

染整包括了练、漂、染、印、整,仅从染色来说,尼龙纤维含有一定量的均聚物,容易出现色柳现象,要加强染前处理,使用合适的碱剂和表面活性剂煮练,把低分子量的均聚物尽可能地除尽。

染色:dyeing 涂层:coveringcoating, 复合:compoundcomposite 印花:printing 贴合:laminate 磨毛:sanding 压光:cirecalender softening and antistatic agents 柔软及抗静电剂 water and oil-repellent agents 防水防油整理剂 insect-resist agents 防虫剂 thickeners 增稠剂 crosslinking agents 交联剂 emulsifiers 乳化剂 direct dyestuffs 直接染料 reactive dyeings 活性染料 disperse dyestuffs 分散染料 quickwash shrinkage tester 快速洗水缩水试验机 washing fastness tester 水洗牢度机 martindate aorasion tester 耐磨损测试机 universal strength tester 万能强力测试机 light fastness tester 日晒牢度仪 hank drier 绞纱烘燥机 liquid-flow hank dyeing machine 液流式绞纱染色机 normal temperature oscillating dyeing machine 常温振荡试样机 sparging(jet) dyeing machine 喷射式染色机 high temperature overflow dyeing machine 高温溢流染色机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yarn dyeing machine 高温高压染纱机 atmospheric overflow dyeing machine 常温溢流染色机 rope impregnating mangle 绳状浸染机

resin finishing 树脂整理starch finishing 上浆

丝光:属于后整理中的一道工序,应用于棉纤维制品,是使用浓碱性的丝光剂将棉纤维从扁平、扭曲的带状形态变成圆形的有光泽、强力好,且易吸收染料的状态,可增强织物尺寸稳定性和耐久光泽,改善强力,提高吸附染料的性能。

转移印花:tropical print先用印刷方法将颜料印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再通过高温(在纸背上加热加压)把颜色转移到织物上,一般用于化纤面料,特点是颜色鲜艳,层次细腻,花型逼真,艺术性强,但该工艺目前只适用于涤纶等少数合成纤维。

转移印花工艺简单,投资小,生产灵活。

套染:通常指为了达到同色效果(不同的成分)而进行的两次以上的染色过程。通常用于成衣后处理。

双染:和单染相对应,一般指两种不同成分的被染物分两次染色,可以是同色,也可以不同色。多用于混纺面料染色。

分散染料: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因的非离子型染料,染料的细小微粒能够在分散剂存在下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从而进入吸水性很小的地拉那纤维内部达到染色目的,一般适用于染涤纶纤维。

去光:化学纤维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光泽,但很多织品并不要求具有强光,所以要进行去光处理。去光是在纺丝液中加入适量的去光剂(高度分散性的粉末),破坏纤维表面,使纤维表面产生对光线的不规律反射以达到去光的目的。常用的去光剂是二氧化钛粉末。一般用量为0。5%--2%,调整其用量可得到光泽不同的纤维。

纺织知识集锦2

异形纤维:是通过纤维断面形状的改变来改善其物理机械性能,如三角形结构可增加纤维光泽,使织物具有丝绸光泽;三叶或者五叶形结构蓬松手感好,保暖性好,透气性好,不易起球;中空形结构纤维质轻,其保暖性好。

熔融纺丝:将高分子聚合物加热熔融成为一定粘度的纺丝熔体,利用纺丝泵连续均匀地挤压到喷丝头,通过喷丝头的细孔压出成为细丝流,然后在空气或水中使其降温凝固,通过牵伸成丝。(锦纶,涤纶,丙纶)

干法纺丝:利用易挥发的溶剂对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溶解,制成适于纺丝的粘稠液。将纺丝粘液从喷丝头压出形成细丝流,通过热空气套筒使细丝流中的溶剂迅速挥发而凝固,通过牵伸成丝。(氯纶,腈纶,维纶,醋纤)

湿法纺丝:将成纤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纺丝溶液,由喷丝头喷出形成粘液细丝流,使它进入凝固液中,由于粘液细丝流内的溶剂扩散以及凝固剂向粘液细丝流中渗透,使细丝流凝固成纤维。

湿法纺丝的特点是喷丝头孔数多,但纺丝速度慢,适合纺制短纤维,而干法纺丝适合纺制长丝。通常同品种化学纤维利用干法纺丝较湿法纺丝所得纤维结构均匀,质量较好。

针织可以分为纬编和经编。纬编:用一根或多根纱线沿着布面的横向(纬向)顺序成圈。

经编:用多根纱线同时沿着布面的纵向(经向)顺序成圈。请注意两者定义,纬编针织品

最少用一根纱线就可以形成,但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采用多根纱线进行编织的。而经编针织品只用一根纱线是不能形成织物的,只能形成一根线圈构成的链状物(编链)。

所有的纬编织物都可以沿逆编织方向脱散成纱线,而经编织物基本上不能。经编织物不能用手工编织。

经编织物分为两大类,一为Raschel织物,主要特征是花型较大,布面粗疏,孔眼多,主要做装饰织物。二为Tricot织物,布面细密,花色少,但产量很高,主要用做包覆织物和印花布,这类织物多用化纤长丝,否则生产效率极低。

EXP:出口 IMP:进口

T/T:(Telegraphic transfer)电汇

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

D/A:(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

C.O:(certificate of origin)一般原产地证

S/M:(shipping marks)装船标记

P/L:(packing list)装箱单,明细表。

S.S:(steamship) 船运

C/D:(customs declaration)报关单

C/O:(certificate of origin)产地证明书

聚氨酯弹性纤维作为高档的纺织材料,是合成纤维中制造技术复杂、产品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材料。目前,氨纶纺丝方法有溶液干法纺丝、溶液湿法纺丝和反应法纺丝三种。但由于这些方法设备投资大、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纺速底、生产成本高以及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氨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一种产品质量稳定、投资小、成本低、无溶剂、无污染的氨纶熔纺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各生产商的高度重视,且已有许多厂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和开发。

POY:Preoriented yarn /partially oriented yarn 预取向丝。 当高速纺丝的速度为3000-3600m/min可制得预取向丝。在高卷饶速度下,纤维产生一定的取向度,结构比较稳定。

DTY::Draw texturing yarn 拉伸变形丝。 也称为涤纶低弹丝,是在一台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

FDY:Fully drawn yarn 全拉伸丝。与生产过程无关,但现在广为流传,将它做为纺丝拉伸一步法工艺的代号,可采用低速纺丝、高速拉伸卷绕,两道工序在一台纺丝拉伸联合机上完成,此生产线生产成本低,且成品质量稳定,毛丝断头少,染色均匀性好。

DTY纤维是卷曲的,POY和FDY纤维是直的,而FDY的强力比较好,POY强力差一点。

纺织知识集锦3

印花

转移印花:tropical print先用印刷方法将颜料印在纸上,制成转移印花纸,再通过高温(在纸背上加热加压)把颜色转移到织物上,一般用于化纤面料,特点是颜色鲜艳,层次细腻,花型逼真,艺术性强,但该工艺目前只适用于涤纶等少数合成纤维。

转移印花工艺简单,投资小,生产灵活。

套染:通常指为了达到同色效果(不同的成分)而进行的两次以上的染色过程。通常用于成衣后处理。

双染:和单染相对应,一般指两种不同成分的被染物分两次染色,可以是同色,也可以不同色。多用于混纺面料染色。

分散染料: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因的非离子型染料,染料的细小微粒能够在分散剂存在下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从而进入吸水性很小的地拉那纤维内部达到染色目的,一般适用于染涤纶纤维。

去光:化学纤维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光泽,但很多织品并不要求具有强光,所以要进行去光处理。去光是在纺丝液中加入适量的去光剂(高度分散性的粉末),破坏纤维表面,使纤维表面产生对光线的不规律反射以达到去光的目的。常用的去光剂是二氧化钛粉末。一般用量为0。5%--2%,调整其用量可得到光泽不同的纤维。

拔染印花:wash out colors(拔染)discharge print(拔染印花) 选用不耐拔染剂的染料染地色,烘干后,用含有拔染剂或同时含有耐拔染剂的花色染料印浆印花,后处理时,印花处地色染料被破坏而消色,形成色地上的白色花纹或因花色染料上染形成的彩色花纹。又称拔白或色拔。

减量印花:该工艺利用交织或混纺织物中不同纤维的耐化学腐蚀性质差异,通过印花方法施加烧拔剂在织物局部去除其中一种纤维,保留其他纤维而形成半透明花纹。又叫烧拔印花或烂花印花。

皱缩印花:利用印花方法在织物上局部施加能使纤维膨胀或收缩的化学品,通过适当处理,使印花部位纤维和非印花部位纤维产生膨化或收缩的差异,从而获得表面有规律凹凸花型的产品。如用烧碱作膨化剂的纯棉印花泡泡纱。又叫凹凸印花。

平网印花:印花模具是固定在方形架上并具有镂空花纹的涤纶或锦纶筛网(花版)。花版上花纹处可以透过色浆,无花纹处则以高分子膜层封闭网眼。印花时,花版紧压织物,花版上盛色浆,用刮刀往复刮压,使色浆透过花纹到达织物表面。平网印花生产效益低,但适应性广,应用灵活,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圆网印花:印花模具是具有镂空花纹的圆筒状镍皮筛网,按一定顺序安装在循环运行的橡胶导带上方,并能与导带同步转动。印花时,色浆输入网内,贮留在网底,圆网随导带转动时,紧压在网底的刮刀与花网发生相对刮压,色浆透过网上花纹到达织物表面。

圆网印花属于连续加工,生产效率高,兼具滚筒和平网印花的优点,但是在花纹精细度和印花色泽浓艳度上还有一定局限性。

直接印花是用染料调制成色浆直接印在白色或浅色织物上形成花纹图案,工艺简单,成本低,应用最多。

喷墨印花:busy print

扎染:tie dye

段染:space dye

颜料染色:pigment dye

颜料印花:pigment print 又叫涂料印花,由于颜料是非水溶性着色物质,对纤维无亲和力,其着色须靠能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粘着剂)的包覆和对纤维的粘着作用来实现。颜料印花可用于任何纤维纺织品的加工,在混纺、交织物的印花上更具有优越性,且工艺简单、色谱较广,花形轮廓清晰,但手感不佳,摩擦牢度不高。

纺织知识集锦4

直接染料:direct 水溶性阴离子染料,直接上染几乎所有天然纤维及再生纤维:粘胶,天丝。

在粘胶纤维上有较高上染率和一定牢度,应用较多。

酸性染料:acid 水溶性阴离子染料,不能上染纤维素纤维,可以染蛋白质纤维:毛、丝和锦纶。

活性染料:reaction 水溶性阴离子染料,主要染棉纤维。色谱广,色泽艳,成本低。

还原染料:vat 非水溶性染料,主要用于棉布的深色染色。色谱齐全,色泽较艳,牢度优良,是印花的高档染料。

阳离子染料:cationic 晴纶专用,也可在一定限度内用于蛋白质纤维,但牢度不好。

分散染料:disperse 涤纶和其他所有疏水性合成纤维的首选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naphthol 又叫纳夫妥染料,主要用于棉布,以大红色为主。

酵素洗:Enzyme wash

Seco-tex:力丽生产的一种吸湿排汗纱线的商品名。

双染(two tone):T/CD(T:polyeaterCD:cationic dyesCD是涤纶的一种。T:50%,CD:50%,两者交织),此面料染色时,因为CD可用分散性染料或盐基性染料染色,而T只接受分散性染料,盐基性染料对T没有反应。所以在T/CD面料的染缸中加入分散性和盐基性两种染料染色,从而出现双色。

全收缩率:指变形丝受热后的全部收缩百分比,它关系到制成织物的幅度。

全卷缩率:表示常温中变形丝的卷缩量及受热后产生的卷缩量之和。

PTT:全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染色可在120度常温常压染,环保,很多性能优于锦纶,主要方向是取代锦纶,不过还不是很成熟。

常用纤维的特征:

棉纤维:细而柔软,短纤维,长短不一。

麻:粗硬,手感硬爽,淡黄色,很难区分出单根纤维。

毛:比棉纤维粗而长,长度在60-120mm。手感丰满、富有弹性,纤维卷曲,呈乳白色。

蚕丝:长而均匀的长纤维,细度纤细,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丝鸣感。色呈极淡黄色。一粒茧的丝长为:600-1200mm。

有光人造丝:白色有刺眼的光泽,手感柔软,但不及蚕丝清爽,有丝鸣感,湿强大大低于干强。

涤纶:爽而挺,强力大,弹性较好,不易变形。

锦纶:有蜡光,强力大,弹性好,较涤纶易变形。

常用织物的特征:

丝织物:绸面明亮,柔和,色泽鲜艳,细薄飘逸。

棉织物:具有天然棉的光泽,柔软但不光滑,坯布布面还有棉籽屑等细小杂质。

毛织物:精纺呢绒类呢面光洁平整,织纹清晰,光泽柔和,富有身骨,弹性好,手感糯滑;

粗纺则呢面丰厚,紧密柔软,弹性好,有膘光。

麻织物:硬而爽。

涤纶织物:手感挺爽,弹性好,不易起皱,在阳光下有闪光。

锦纶织物:手感比涤纶糯滑,但比涤纶易起皱。 是这些么?嘿嘿。

阅读全文

与资金面料延续缓和态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害死人 浏览:201
期货资管业 浏览:576
期货参考盘 浏览:122
理财产品演讲稿 浏览:764
叶适理财 浏览:434
2019年5月2日港币兑人民币汇率 浏览:350
贵金属原油平台排行 浏览:843
股票支付方式 浏览:522
融资公众 浏览:26
京东贷款买车比4s店贵 浏览:689
综合管廊融资 浏览:498
b股有哪些股票 浏览:698
上海世贵贵金属有限公司 浏览:349
德宽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311
落地房抵押贷款 浏览:76
2016年韩币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856
天齐锂业股票吧 浏览:460
股票前面带s 浏览:732
北京鼎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325
转让1亿融资租赁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