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价格会大涨吗
粮食价格直接关系到咱们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大家对粮食的价格都十分关注。
作为全国玉米主要供应区的东北玉米产量的大幅减少,势必会减少直接减少上国内玉米的总供应量,出于对产量和需求的考虑,社会上的资本投资家、规模玉米需求企业纷纷买涨玉米期货,从而导致近期的玉米市场价格的一路高歌猛涨。
3、受玉米种植规模面积减少因素的影响
而且玉米多年来一直处于总量丰收、库存较多的状态。我国对国内粮食的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在东北地区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和引导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适量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
2. 现在玉米现在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
天下粮仓网抄讯:今日(10月24日),河北秦皇岛抚宁骊骅收购新玉米价格1840元/吨。
今日(10月24日),河南焦作孟州河阳酒精厂收购本地粮和东北粮玉米价格2030元/吨。
今日(10月24日),吉林公主岭中粮黄龙及中粮生化三等玉米价格1710元/吨。
今日(10月24日),黑龙江绥化京粮龙江生物公司收购玉米潮粮价格1680元/吨。
了解更多点这里进入:玉米价格行情
3. 2016年玉米价格预测
据行业人士称,中国政府计划连续第二年调低国产玉米收购价格,旨在提振遭受危机的加工行业停滞的需求,消耗庞大的玉米库存。
中国玉米价格全球最贵,令国内加工行业难以维系。政府准备把2016/17年度玉米收购价格再下调10%,至每吨1800元,约合每吨282美元。此前政府已经宣布将2015/16年度(10月到次年9月)玉米收购价格调低1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加工商使用玉米生产饲料、甜味剂和乙醇等。玉米收购价下调也将影响高粱、玉米酒糟粕和大麦等饲粮需求。北京的分析师称,考虑到库存庞大,国内玉米价格仍远远高于进口成本,政府需要调低玉米价格。
行业人士表示,政府还可能向采购东北玉米的南方销区饲料加工商提供运费补贴。他们没有透露政府何时提供补贴。三位行业人士称,政府可能在明年初宣布新的收购价格。中国的玉米播种工作于3月份开始。
中国玉米价格下调有助于制约国内加工厂对海外玉米的需求,令国际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某国有智囊团的分析师称,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将会低于我们早先的预期,可能比上年减少50%甚至更多。
中国政府不得不逐步退出玉米收储项目,因为到明年4月份时,国内玉米库存可能激增至2亿吨,相当于中国全年的消费量。收储项目旨在保护农民收入,但是也导致过国产玉米价格高企,加工商和深加工商面临亏损。消息人士称,过去三年里多达60%的深加工产能关闭。
今年9月份中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调低玉米收购价格。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还获得收购国产玉米的补贴。这些措施有助于缩小国产玉米与进口玉米之间20%的价差,但是仍不足以消耗库存,或者鼓励饲料加工商以及甜味剂生产商等加大投资力度。
不过,至少一家公司已经从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受益。亚洲地区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的官员称,上周公司已经开始恢复闲置的玉米甜味剂和赖氨酸生产线。到11月底时,位于吉林的赖氨酸生产厂将开足马力生产,年产能达到50万吨。
但是养殖行业的需求低迷不振,可能制约提振诸多玉米加工企业的努力。一些家禽养殖户的存栏量正从疫情中恢复,中国生猪宰杀已经造成库存枯竭。中粮期货分析师称,玉米需求不会很快恢复到2012年创纪录的1.2亿吨。
4. 现在的玉米价格是多少为什么粮食价格下跌
我们这里的玉米价格为1.03元,前段时间为1.10元。
粮食价格下跌专,有很多原因,属主要是国际价格下跌,进口相对要便宜,因此而影响到国内价格。
另外,玉米的下游产品下跌,也是造成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
5. 2016年种玉米价格还能行吗
今年玉米临储价格首次下调,粮农面临丰收的烦恼。记者走进吉林敦化调查。
明年还种不种玉米
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积压,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政策调整,应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收割机隆隆作响。眼下,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收获的景象一如往年。不同的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确定为“国标三等”每斤1元,每斤降价0.12元。这将给农户带来多大影响,农民有啥期盼?忙碌的秋收背后,比往年多了几分不平静。
农民:每斤降价0.12元,去了成本不挣钱。政策“急刹车”,农民难承受
“看吧,这玉米全在棵上站着呢,先自然降水吧,含水量太高。”种粮大户阚宝富把记者领到地头说。
敦化市新立村农民阚宝富,经营着宝富家庭农场。今年,农场60公顷地全都种了玉米,预计能收700多吨。
“愁人啊!今年玉米价格低,连收粮的小贩都看不到,玉米不好卖啊。收回家,太湿,没地方存放,怕捂了;要是过几天下了大雪,更麻烦。”阚宝富说。
去年,阚宝富种了50多公顷玉米,纯收入30来万元。今年的玉米行情,让阚宝富怀念起去年卖粮的情景,“就坐在家里,一斤9毛8分钱,直接卖给上门收粮的经纪人,省心,运费啥也不管。”
而今年,阚宝富把粮先晾在地里,等着国储粮开库,就直接把粮送过去。他盘算着,国家收储价格还能高一些,卖粮也方便,一斤玉米的运费2分钱就够。往远点的加工企业送粮,一斤玉米的运费得5分钱。
“如今,在收粮企业的门口,卖粮的车都排成‘长龙’了,基本上排3天队才能卖出去。多等一天,按一吨粮20元给运粮车付费,80吨粮就是1600多元的开支啊。”阚宝富说。
秋收再忙,老阚也要时时关注玉米价格,“打开微信,就能看到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企业每天都会及时公布。”
“企业收购湿玉米的价已经掉到6毛4分钱啦。按照这个行情,去了种地的成本就不挣钱了。”阚宝富打开手机查看了一下当天的粮价。“目前,企业收购价太低,着急还贷款的农户,粮价多少也得卖了,着急用钱啊。”
阚宝富算了笔账:且不看农户玉米实际交易价格,按照国家临储价格的降幅,每斤玉米少收入0.12元,1公顷地能收12吨玉米,那就得减收2880元钱。
连续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农业生产,意义不容忽视。然而,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量越来越高,这个矛盾也日益凸显。
“临储政策调整咱理解,但能不能在下种前调。现在秋收了,踩脚‘急刹车’,农民有点受不了。”阚宝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粮农心声。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消息让阚宝富的心情能稍稍舒缓。为保证农民顺畅、方便卖粮,今年吉林省将于11月1日启动临储玉米政策,比去年提前了1个月。
政府:增加粮食代储点,加大技术设备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卖粮成本
“今年,吉林省改变往年分期分批开库方式,收购库一次性布设到位,全面启动。全省各地将尽量方便农民就近卖粮,减少运费支出。”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介绍说。
面对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库存积压等复杂形势,敦化市政府协调当地4个民营粮库,帮助中储粮增加代储点,保障粮食收购顺利,确保农民能够及时卖粮。目前,4个民营粮库可存储10万吨玉米。
眼下,粮价一天掉一个价,让农户顺利卖出好价钱,并不容易。敦化市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经营了703公顷土地,种了370多公顷玉米,4000来吨的产量,卖粮压力不小。
幸好,在敦化市农业局的协助下,鸿发现代生态农场适时抢收,将2000吨玉米顺利卖给了吉林市乙醇燃料公司。
“9月28日,市乙醇燃料公司开始收购湿粮。29日,农场开始收割,4天收了2000吨玉米,以最快速度卖给了企业,当时可是8毛3分钱一斤啊,现在掉到6毛多了。”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经理人庄文君说。
记者来到鸿发现代生态农场,大型收割机在远处的田里轰鸣作业。庄文君远远指过去:“苞米直接脱粒,其他的全部粉碎还田,40分钟收获一车,那就是40吨玉米啊。”
去年,鸿发现代生态农场收割玉米主要靠7台小机械,田里收割、卸到场地、用机械脱粒,再装车运输,耗费人手,成本高。“按照去年的方式,想收想卖都来不及。今年,市农业局给协调的进口大机械,帮我们抢收抢卖,脱粒后直接装车送到企业,这就一斤能省8分钱成本。”庄文君说。
“这个时期,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帮农户拓展销路;给予技术设备支持,降低农户卖粮和储量成本。”王涛说。
今年按规定,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2%国家不再收购。为此,吉林省各级农技干部,进村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做栅子、将粮食上楼子,杜绝“地趴粮”,保证粮食安全存放,尽可能增产不减收。
期盼: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推动结构调整,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今年,敦化市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4万公顷,突破了9.5万公顷,成为当地第一大作物。“前期测产来看,全市粮食产量将突破100万吨。”敦化市农业局副局长国长振说。在庄文君看来,最直接的感受是,一公顷地玉米比去年多打了400来斤。
敦化迎来了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而作为吉林省大豆主产区,敦化大豆种植面积却不断减少。2014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约15万公顷,占全省一半左右,2015年仅有9万多公顷。
敦化大豆因非转基因、高蛋白而闻名,出口量占全国60%。作为东北地区大豆集散地,敦化大豆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16家,就地加工不成问题。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玉米当地转化能力非常弱,属于原粮输出地。“遭遇价格下跌,敦化玉米销售压力巨大。”国长振说。
临储政策执行了7年,玉米价格7连增,也让玉米和大豆之间的效益差距拉大。庄文君介绍说,“一公顷地,可产10多吨玉米,黄豆最高3吨,收入至少差3000元。”
“一头是国产大豆产量降到了预警线,一头是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在国长振看来,这次玉米临储政策的变化,也让敦化感觉到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应该推广粮豆轮作,回归大豆主产业。”
明年还种不种玉米?
“今年玉米行情不好,明年就搞点多种经营呗,以玉米为主,再种点白瓜子啥的,来年夏天就收获,省地力,能挣钱。”阚宝富说,大豆的效益终究让他有顾虑。
种了这么多年玉米,阚宝富觉得,玉米价格单靠政策肯定不行,但如果直接砍掉政策,完全由市场定价,暂时也行不通。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调整,应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出台一些保护农民利益的配套措施,让玉米价格逐步回归市场。
国长振认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需要对粮农进行精准补贴,希望国家拿出政策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整合政策和资金,区域性集中投放。要不就成了撒胡椒面,星星点点,没味道。”国长振说,目前国家农业补贴多,加起来看额度不小,国家惠农力度很大,但是各项补贴分散发,在农民那里就解决不了啥问题。
6. 玉米价格还会涨吗2016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借鉴:
10月是丰收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农民脸上也是幸福的笑容。但是,今年却似乎没有那么多丰收的味道。
十一假期,小编回家帮着父母收玉米了。小编是山东的,爸妈辛辛苦苦种了6亩玉米。今年天气很旱,收成并不好,跟收成相比,更让爸妈担忧的是玉米的价格。
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月,玉米的价格会有所回落吗?
玉米价格再回到1元以上,那简直是奢望,不可能了!为什么呢?
一、种植面积大,积粮多。
所有的产品,价格跟供需都有很大关系。那么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扩大,库存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供应玉米多,那么玉米的需求呢?玉米主要是以饲料的深加工,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下滑,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逐渐走低,生猪的出产量也在创出新低,当养猪的人少了,用的饲料自然就少了,那么对于玉米的需求则是自然下降的,这个也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一方面原因,是经济下滑引发的下游需求减少,从而对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国外粮食的冲击
国家取消了对农产品价格的保护,进口粮食大量涌入我国。而这些粮食的价格却是6毛钱一斤,非常低。我国的玉米根本没有了优势,只能将价格下调,跟国外粮食价格差不多。
根据农医生预测:未来玉米的价格,实在很难再回落,1.2元一斤成为了永远的珠穆朗玛峰。玉米价格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期。今年玉米价格还有可能会涨吗?
一、9-10月,玉米第一轮下跌期。
这个时候,大量的秋粮上市,价格肯定会受到影响。听说,收割早几天和晚几天的,价格差了两三毛,越早卖的,价格相对好点。但大部分的农民,还是舍不得低价卖的,毕竟是自己一把把汗种起来的!
二、11月份,玉米第二轮下跌期。
这个时候,据说是黑龙江和辽宁玉米入关,造成的第二轮冲击。前段时间曝出新闻,东北四省的玉米补贴价格,一吨大概在246-328之间,补贴是有了,但售价更低了,农民本身没有得到实惠,还有越种越亏的感觉!
三、春节前后,玉米第三轮下跌期。
这个时候,基本是进口玉米的冲击了。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价格差距越来越小了,已经从八百变成了三百左右,国外是一个人能种几百亩地,国内一个农民只有几亩地,农民种玉米,只有辛苦,已经没有利润了!
对此,我们要疯了!
玉米进入下跌模式,价格跌回十年前,娶媳妇的价格能跌回十年前吗?
养孩子的成本,生活的成本能跌回十年前吗?
买房子的价能跌回十年前吗?
为什么,很多东西都在涨,只有玉米在下跌?
社员网分析师建议:今年的玉米,价格估计在七八毛,五六毛之间,要么趁早卖,要么就硬撑到明年收秋前!指望种地挣钱的,还是趁早收了这份心!
7. 目前玉米价格是多少宿州地区
2016年玉米价格市场行情走势分析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2015年10月19日来源:玉米价格信息网标签:2016年玉米价格预测,最新专家分析玉米行情玉米(来源于网络)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眼下秋粮收获临近尾声,今年又是一个丰产之年,往年这个时候期货市场开始炒作收储托市价格,但今年却一反常态,玉米等农作物的价格连连下挫,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已创出年内新低每吨1760元。原来,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近日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新农作物上市后最大的去向是国家收储,冠通期货指出,国家收储价格下滑10%将至少带动新粮价格下滑10%,这导致了农户种植效益下降。山东种粮大户荆茂祥就面临丰产但不丰收的窘境,他透露自己2000多亩秋玉米丰收了,产量较往年每亩增产200斤以上,亩产达到1300斤左右,老荆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年一斤玉米能卖一块多,但是现在玉米价格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荆茂祥测算,今年玉米一亩地少卖200多元,全年统算起来,2040亩地少收入40多万元。目前,荆茂祥们还在等待收购的执行,而就在他们等待观望之时,国际农产品却依然大摇大摆流行于市,这是因为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难进难出仓满为患价格下跌让农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上供应过剩的格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了仓储难题。秋粮收购高峰已经来临,目前产粮区正做着腾仓并库的准备,临储农产品也在加紧拍卖抛售。然而,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其实,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1.88万吨。经过近两年的拍卖,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在玉米之外,其他农产品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临储早籼稻拍卖周期中,每周进行一次拍卖,每周投放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是成交并不理想,流拍现象居多,除了与进口大米配额挂钩的那次拍卖成交比较活跃,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并且成交率非常低,其余全是流拍。市场人士指出,大量农产品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也会造成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对此隐忧,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通知》还指出,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由于调销不畅,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也对媒体透露:“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库存不减进口不辍为何出现“储粮难拍卖、库存粮满仓、新粮难入仓”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收储是敞开收购,一些品质不高的农产品流入国库,但出库抛售时,下游消费企业却因此不愿买单,情愿用进口农产品原料。”2015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其中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2014/2015年度以来,中国累计进口玉米535万吨,同比增长64%;累计进口高粱达909万吨,同比增长175%;累计进口大麦856万吨,同比增长107%。2015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小麦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下游企业也倾向于采购低价进口农产品,这样就导致储粮难拍卖,甚至新粮难入仓。“中国进口的大头是大豆,大豆主要满足谷内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日益增加的需求。近年来谷物进口也有所增长,其中用于酿酒和饲料的大麦、高粱占比较高。这是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缺口所致。”李国祥说,“不过,对于部分农产品的库存粮满仓,进口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供求格局失衡才是。”以玉米为例,目前,中国玉米进口实行进口配置制度,进口配额每年维持在720万吨,占2015年国内消费量的比重为4.36%,而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出口量非常小。“因此,中国玉米进出口对国内供需的影响较小,玉米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李国祥说。从供给上看,国内玉米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维持在6%左右,供给压力剧增。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将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测值下调至2.29亿吨,较早先预测值调低300万吨。不过调低后的玉米产量仍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上年产量增长6.2%。从需求上看,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持续低迷。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猪存栏连续9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4%,能繁母猪连续22个月下降,比前4年平均水平低19.4%。深加工方面,6月以来,加工行业亏损情况不断扩大,近日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大成生化被曝拖欠农民粮款上亿,频临破产,后由吉林省政府接盘。整个产业来看,企业淀粉加工亏损在每吨350至400元,行业的开工率只有50%左右。倒逼政策改革价格是调节供需平衡的关键,但是在政策干预下,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了。由于临储政策的保护,玉米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1元左右,即使玉米年年丰收,国内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农户也意识不到过剩的市场关系,良好的种植效益不断刺激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全国玉米产量逐年上升,打破了以往玉米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的结构,造成了供需过剩、国储库存高企等问题。市场人士指出,现在国货入库已经出现困难,未来国货入市能否竞争得过洋货仍是个问号。如何在价格、质量上获得优势,还需政策的改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库存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被称为粮食安全系数,而中国2014年玉米产量达到2.16亿吨,2014年新增库存量高达5600万吨,占我国每年消费量的35%,2014年总库存为1.4亿吨,年末库存消费量比高达84.86%。按此比例,有很大调整空间。李国祥说:“自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储备收购切实维护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强农惠农政策、种植收益提高而水涨船高。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政策的干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供求关系,并不能完全改变供求关系,此次玉米临储价格大调,恰是透露出高价托底的临时收储政策走到了十字路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从2004年起相继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起在东北等四省区实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连续7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稻谷和小麦两个品种7年累计提价幅度分别达96%、69%。受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支撑影响,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持续攀高,逐步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这种两头挤压的状况,使得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从长远看,必须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同时,引导促进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李国祥建议,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大豆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明年大豆和玉米种植结构不会出现明显变化,美国农业部就是利用补贴政策来调节农民种植品种的切换,如果大豆产量过高,下一年大豆种植补贴会对应减产需求而相应减少。”他进一步说。其实政策变化已经开始,此前国内棉花、大豆、油菜籽的临储保护政策已经取消,换了一种方式补贴农民。对于玉米种植来说,这将是趋势。另外,今年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为历年来最严,色变粒按不完善粒归属;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过2%的不能进入临储收购,收购门槛的提升预示着未来优质农产品才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低劣品质的农产品将进入市场竞争中自行淘汰。”李国祥说。
8. 今年玉米价格能降到多少
今年国内玉米价格预计增长 大连商品交易所近日组织考察团,分赴华北和东北各地,考察农民、加工企业的生产情况和销售行情,考察团在调研基础上分析认为,今年玉米产量预计稳增,价格较去年会有所提高。 河北玉米产量有望增加 记者了解到,大商所华北考察团在河北证监局期货处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走访了藁城永安国家粮食储备库和赵县兴柏淀粉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石家庄地区玉米生产、消费、仓储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走访过程中,考察团从河北省农业厅的调查报告中了解到,河北省2007/08年度播种面积为4924万亩,产量1421.8万吨,播种面积约占全国10%,消费1165万吨,产销均排名全国第四;2008/09年度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种植条件适宜,长势良好。玉米出苗整齐度略高于去年,种植密度趋于合理。今年玉米播种受到小麦收割时期长时间降雨影响略晚于去年,农户治理病虫害早于往年,因此受病虫害影响较小,如果后期天气无异常情况估计产量略高于去年。 藁城市农业局彭局长对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生长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藁城市属县级市单位,种植情况在石家庄有代表性,当地玉米产量占石家庄产量的10%。该市总耕地面积8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50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地区主要种植品种为浚单20(占玉米总播种面积60%)和郑单 958(占20%)。浚单20的单产较高使藁城的单产成为河北地区单产较高的地区(最高单产为1400斤/亩)。今年由于苗期下雨,没有堆苗期,玉米抗倒伏能力较差。8月10日左右玉米授粉基本结束,今年授粉期内受雨水影响,籽粒灌浆少,9月底玉米上市前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若温度不足则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目前还无法对实际产量做出预测,但总体上预计今年产量略高于去年的26万吨,将达到27万吨左右。该地区今年玉米种植成本较去年有所增加,每亩约增加40~50元。主要增加成本在于肥料的使用,由去年的80元/亩增加到今年的115元/亩。每亩每年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的种植成本为547元(玉米的种植成本约占30%)。国家政策性的种子补贴为4.3元/斤,综合直补107元/亩。生长期内雨水充足,为农民节省了灌溉费用将降低生产成本。 玉米消费将增 山东德州玉米价格也是全国玉米价格走向的风向标之一。德州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就近期该地区农产品市场情况向考察团进行了分析,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后,近期玉米价格受宏观调控的冲击减弱,价格已经企稳。目前二等玉米现货出库价格在1650~1690元/吨,低于去年同期的 1760~1800元/吨。小型贸易商收购价格在1600~1640元/吨不等,该地区去年9月底时玉米价格曾一度达到过1980元/吨的水平。 德州粮食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农民手中几乎没有可供销售的玉米,玉米库存主要集中在粮库和大型贸易商(含外资)手中,中粮、益海等粮油企业玉米库存量约2亿斤。由于不看好今年9月玉米价格,各级粮贩纷纷抛售手中余粮,目前他们也处于无货状态。今年玉米种植成本比去年增加150元/亩,主要是化肥价格上涨。该地区玉米和小麦的综合成本为700元/亩。预计今年开秤价格将高于去年。 消费需求方面,德州的淀粉加工企业年实际消耗玉米100万吨,工业用酒精年消耗玉米55万吨,饲料业年消耗玉米45万吨,合计共 200万吨。今年的玉米加工能力增加了1/3左右,主要是淀粉加工企业扩产,但由于开工不足,本地产量基本能满足本地消费。本地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达到80%左右的较高水平;近年养牛业有一定的增长,玉米使用量增加较快。奥运期间,淀粉、饲料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预计奥运以后,电力供应将逐步恢复,淀粉生产量一定会增加,而玉米的消费量也将随之增加。 饲料用玉米需求稳中有升 结束了对河北、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考察之后,考察团开始对玉米消费“大户”饲料企业的情况进行走访了解,首先来到山东省大型饲料企业寿光中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该公司每天收购300~500吨玉米,大部分玉米来自山东和河北,少部分来自东北。今年由于河北玉米库存充足,东北玉米价格没有优势进入山东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目前当地小麦价格为0.865元?M斤低于玉米的0.875元?M斤,公司继续用部分小麦来替代玉米。其中鸡饲料替代比例约 10%~15%,鸭饲料替代比例约20%~40%,另外市场上猪饲料替代比率约在30%~40%。目前饲料公司库存一般在10~15天左右,最多存放1个月的库存。负责人表示,市场上玉米货源充足保证生产不成问题,并不急于增加库存。 在谈到饲料销售情况时,负责人表示,中慧饲料属于集团企业,集团下有22个养鸡场,另外还有8个在建,目前每个鸡场存栏在10 万~15万只左右,由于利润不是很高,目前存栏数量只能达到设计养殖量的2/3。从近期市场情况看,鸡饲料需求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鸭饲料呈下滑趋势,而猪饲料
9. 2016年玉米价格
本周二开始临储玉米拍卖继续,这也是陈粮拍卖的第三次拍卖,此次拍卖投放量较之前两周增加了一倍,拍卖也分两天进行,而从首日成交情况来看,72.89%的成交率以及2000元/吨的最高成交价反映出市场抢购的热情仍在升温,抢粮热情高涨。可以说当下玉米市场整体供应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此次增量投放是否能够有效缓解玉米市场的供给压力,以解燃眉之急呢?笔者认为,本周拍卖增加投放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加工企业的供给压力,而作为玉米最为主要的需求终端---饲料加工企业的整体需求,陈粮的拍卖无异于画饼充饥,饮鸩止渴。
众所周知,玉米市场最为主要的需求终端就是饲料加工企业以及玉米深加工企业,从近几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来看,在近两年进口谷物包括高粱和大麦的大规模替代之下,饲料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仍在1.05-1.1亿吨左右,而深加工企业的需求量在近两年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其6000-6500万吨的用量依然难以与饲料用玉米数量相比拟.而正是因为如此,饲料企业对于玉米需求用量仍然是最大头。那么我们回到上面所说的政策粮拍卖,目前政策玉米拍卖其投放的仍然是2012年的陈化粮,还包括一些简易存储的玉米。而这些玉米基本上只能供深加工企业使用,尤其像生产乙醇的企业等等。由于其指标上的缺陷使得饲料企业基本上无法将这些玉米投入到生产当中,使得绝大多数的饲料企业对于当下的政策粮拍卖只能是望梅止渴,作壁上观。
从近期拍卖的投放量以及成交率来看,目前国家2012年的储备玉米数量虽然在斤半数的成交率之下快速下降,去库存的效率相对较高,但是从本周翻倍投放来看,短期内政策粮拍卖仍将是以陈粮为主。在陈粮大规模去库存完成之前,饲料企业所期待的2013年尤其是2014年的“好玉米”短期内恐怕难以投放到市场当中。如果政策粮拍卖真的如笔者预测的短期内优质玉米大规模投放无望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复制2014年玉米走势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
那么我们来对于当下玉米市场和2014年同期的玉米市场来做一对比,不难发生,这两年的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看供应,2014年其临储玉米的收购量为6919万吨,其收购量首次出现大规模的增长,使得在临储收购结束之后,市场粮源供给在二季度以及三季度出现了阶段性供应紧张;而反观今年,临储收购达到了创天量的1.25亿吨,其收购规模已经超过了全国玉米产量的半壁江山,东北玉米可以说是被收购殆尽,市场上的余粮寥寥无几,而华北产区虽然没有政策粮收购,但是在东北玉米市场失去了对全国的供给能力之后,华北产区拿到了接力棒,其开始承担了全国玉米供给的任务,正是因为如此,当下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较2014年有过而无不及,虽说近期有政策粮作为补给,但是其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杯水车薪。再来对比下需求企业的库存情况,2014年同期饲料企业由于前期政策粮收购阶段选择了观望,没有建立库存的欲望,使得在进入三季度之后库存岌岌可危,进而引发了当时的抢粮,进而直接将玉米价格送到2800元/吨的制高点。反观今年,饲料企业由于对政策的期待,迟迟不建立库存,其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虽说原因不同,但是其结果却是与2014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饲料企业都是低库存。
综上所述,当下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环境与2014年非常相似,而政策粮拍卖目前看来短期内仍将以陈粮为主,饲料用玉米缺口已经开始凸显。如果饲料用玉米尤其是优质玉米在短期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那么玉米价格尤其是优质玉米价格复制2014年的走势真的会大概率实现。
10. 今年的玉米价格能达到多少
前提: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行情,但是可以大致推算最高价格。
今年的玉米价格可回能最高达到0.93元/斤,总体情答况不乐观。
理由及参考:
湖北玉米价格:
湖北武汉水分15%以内东北产玉米到站价2360元/吨。
湖南玉米价格:
湖南长沙水分15%以内东北新粮到站价格2380元/吨
四川玉米价格:
四川成都水分15%西北玉米到站价2080元/吨。
重庆玉米价格:
重庆水分15%西北玉米到站价2100元/吨。
云南玉米价格:
云南昆明水分15%以内东北玉米到站价格2320元/吨。
河北玉米价格:
河北石家庄水分15%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1900-1930元/吨。
2015年,9~10月,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价格回落至合理区间,整体跌幅达8.27%。
随着新季玉米陆续上市,玉米临储拍卖成交量价不断降低,9月份春玉米上市小幅缓解了玉米市场需求,玉米价格涨幅放缓,国内玉米价格整体震荡趋稳。10月份东北产区玉米陆续大量上市,贸易主体整体购销更加谨慎,深加工企业多为随采随用,下游养殖业再次遇冷,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仍处弱势,下游需求同比减少,随着玉米上市量的增加,深加工企业不断下调玉米收购价格,产区玉米价格一路下行至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