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的人民币来资金不同于在源国内流通的人民币资金,而且跨境的人民币资金一般都是流向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其实也就等同于外汇,应该与国内执行的外汇管理政策保持一致,否则极易出现监管套利。
人民币跨境结算应该视同外汇管理,因为只要到了离岸市场就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尤其是在个人人民币跨境问题上放开口子,外汇管理的效果就会大大弱化。
『贰』 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自由兑换之间有什么关系
主体不一样。跨境结算是基础,自由兑换是目标。
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是银行间的结算,自由兑换是资本体系内按需自由兑换。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商业银行在央行规定政策范围内,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一种国际结算方式。
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
『叁』 银行怎样营销跨境人民币业务
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背景己经基本完善,从最前沿的政策趋势来分析,笔者认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围绕循环机制的完善,人民币定价及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展开。
1.循环机制的完善。
人民币要国际化,第一步必然是人民币的输出。但是,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后,一旦发现所持有的人民币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对应的金融产品医乏,其对人民币结算的热情将大大降低。因此,提高境外交易对手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是重中之重,而改善人民币循环机制正是与之对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人民币循环机制包括回流机制及外循环两个方面:
2011年,在试点推出两年后,当境外人民币累计到一定体量后,要求扩大人民币回流的呼声越来越高。2011年年中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标志着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业务的正式开闸,FDI的推出是人民币继货物贸易项下出口后最主要的人民币资金回流通道,2012年全国实现人民币FDI2500亿元。此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的推出等都为人民币资金回流提供了新的途径。
除“回流”外,人民币“外循环”也非常重要。所谓“外循环”,即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的运用,加强外循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扩宽离岸市场的金融产品,其二是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数量。下阶段跨境人民币外循环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人民币的海外路演、推广;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大引进国外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和其所属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使人民币资产成为其管理的重要产品,形成规模较大且长期持续的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强了对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意愿,将更多离岸人民币资金留在境外,而不必急于回流内地。
2.人民币定价。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就是金融定价权,借助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相对齐备的要素市场,人民币定价并非梦想。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未来发展也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1月起我国海关首次增加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月度进出口数据公布,相比原先统一采用美元计价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相信随着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人民币跨境相关的融资、担保、直投、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关联产品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对境外金融市场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定价也将更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中心的确立,反过来也促使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好地发展。
3.人民币自由可兑换。
从我国情况看,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新的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条件更趋成熟。央行现阶段推出的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创新,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闸均将资本项目开放向前推进了一步,而本币资本项目跨境业务本身是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重要内容。因此,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己进入既定议程,其未来可兑换的发展趋势不会轻易改变,而作为其主要载体的跨境人民币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肆』 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自由兑换之间的关系
主题不一样。
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是银行间的结算,自由兑换是资本体系内按需自由兑换。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商业银行在央行规定政策范围内,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一种国际结算方式。
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
『伍』 央行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和外汇局的试点牌照有什么不同
贸易范围不同来
央行的跨境人民币源支付范围大点,货物类和服务类都允许
外汇局的话范围很小,基本就限定于留学旅游类的
目前国内市场也相应成立了一些相关的提供人民币跨境服务的公司,大多数都是持有央行发布的牌照的,比如贸速通商业服务有限公司,就是持有央行牌照的
『陆』 人民币国际结算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什么区别吗
理论抄上人民币国际结算袭包括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结算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就是说除了对中国的贸易,另外两个第三方国家进行贸易也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是指国内的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与国外的进出口企业进行结算。
但由于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刚刚起步,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仅限于对中国的贸易,所以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结算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操作层面上没有什么区别。
『柒』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需要注意的方面和手续流程是什么
【操作流程】
1.准备相关资料。主要包括:(1)企业信息专情况表;(2)营业执照副本;(3)组织属机构代码证;(4)人民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提出业务申请。将上述资料提交银行。
3.完成信息激活。银行复核通过后,留存企业信息表等资料,在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中激活企业信息。
『捌』 我想了解中国银行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申报
信息申报原则:
1、按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申报,与目前所办理的个人外币国际汇款规则无异。2、按照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报送流程的通知》(银办发[2013] 188 号)规定,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境内个人人民币跨境收支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您详询中行当地经办网点。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玖』 什么叫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
2011年,中国政府又公布了多项措施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推出和香港上市股票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至全国;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初始总配额为人民币200亿元人民币(31亿美元);增加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数额,进一步发展点心债券市场;支持香港参与内地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增强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支持香港企业在内地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这些措施实际上是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措施,会进一步便利香港和内地的双向投资,但在没有解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不对称”这个根本原因的情况下,打开香港和内地资金流动的通道,也相当于打开了内地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通道,在国际金融环境动荡的环境中,外围市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香港和内地市场的稳定。所以,我们应该超越人民币国际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举措可能给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不等同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项核心内容。在两年时间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了从“冷”到“热”的发展阶段,结算总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0%左右,香港人民币存款超过了6000 亿元,并且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公开上市发行、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等多层次金融产品市场。但是,这两项实验表现出三对明显的不对称性,一是人民币进口、出口结算出现严重不平衡,进口占绝对比重;二是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非常有限;三是香港人民币债券的供给必然大于人民币债券的需求。这三对“不对称”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过度依赖,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不成熟的,如果人民币趋势发生逆转,非居民就有可能出现抛售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有可能遭遇挫折。2011年9月中旬以来,香港出现的抛售人民币、人民币贬值现象也印证了这一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验仍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不对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存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序问题也是造成“不对称”的重要原因。此外,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的分割也是造成人民币“双重价格”(双重利率和汇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短期资本出于套利和套汇的目的在两地流动,不仅影响内地的金融稳定,也影响香港的金融稳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攻略就没有达到服务于实体经济,便利贸易和投资,分散外汇储备资产风险的目的。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基本可兑换,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的结果。当前,各界争持的焦点是人民币何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表,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等同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起航,但这是一次非常遥远的航行,没有终点。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且货币国际化的地位一直是建设和维持的过程。英镑、美元、欧元是公认的国际化货币,它们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而且它们当前也面临保持国际货币地位的考验。关于货币的可兑换性期限,这些典型的本币化的国家并没有确立过时间表。中国曾经在1996年实现人民币实行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后,提出了在2000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认识到,有效的资本管制是避免危机的防火墙。但中国并没有就此停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资本流动有关的金融服务协议的签订成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催化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机制的运行就是一个例子。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不需要在外在的压力下继续开放资本账户,任何国际组织都没有精确的资本账户开放的定义,中国面临的长远和艰巨的任务是深化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文章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