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即存货周转率次数)有两种不同计价基础的计算方式。
1、成本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
2、收入基础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收入与存货平均余额间的比率,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
(1)存货占营运资金比率扩展阅读:
特点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顺利,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
存货周转率的变动主要是“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金额变动引起,所以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当中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反映其与“计价和分摊”有关的认定。
Ⅱ 财务管理 营运资金存货周转率怎么计算
营运资金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 / (平均流动资产 — 平局流动负债)
Ⅲ 营运资金是什么
营运资金亦称“运用资金”。国外称为营运资本。是合营企业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净额,即企业在经营中可供运用、周转的流动资金净额。
由于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因此,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化,都会引起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化。如流动负债不变,流动资产的增加就意味着营运资金的增加; 流动资产的减少就意味着营运资金的减少。
如流动资产不变,流动负债增加,就意味着营运资金的减少; 流动负债减少就意味着营运资金增 加。在两者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只有两者抵销后的净额才是营运资金的增减净额。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方涉及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类科目,而另一方涉及非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负债类科目 (如长期负债、长期投资、资本、固定资产等)的经济业务才会使营运资金发生增减。
双方都涉及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类科目的经济业务,即发生在营运资金内部项目间的业务,不会使营运资金发生增减。
(3)存货占营运资金比率扩展阅读:
营运资金的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Ⅳ 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的计算和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反映每单位(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表明企业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来偿还短期债务,企业可变现的资产较大,债权人的风险越小。但过高的流动比率并非是好现象,因为流动比率过高,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偿债有保证,但从企业角度看,企业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资金过多(特别是存货和应收账款过多,流动比率就越高),则说明企业未能有效利用资金,就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的同时,还应分析流动资产的结构,流动负债的结构,流动资金的周转情况及现金流量情况。经验表明,流动比率维持在2比较合适。但对流动比率的分析还应结合行业特点,因为行业性质不同,流动比率的实际标准就不同。所以,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和不具备变现能力的待摊费用与预付账款扣除,而仅包括变现能力较强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部分。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维持在1比较合适,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1元变现能力较强的速动资产进行偿还,短期偿债能力就得到保证。速动比率过高过低都不易,过低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风险较大,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的资金过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3.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参考性指标。现金类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的余额。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因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存在坏账和不能收回的可能,所以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的余额最能反映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过高的现金比率表明企业未能合理利用流动负债。因为一般企业不能有过多的货币资金和短期证券,否则会削弱资金的有效利用,使企业失去获利机会。
Ⅳ 什么是存货周期转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售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所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的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1.流动比率 为1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2.资产负债比率 不超过50%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3.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Ⅵ 营运资本的配置比率
“营运资本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广义营运资本的意义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这个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状况时使用。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由于净营运资本被视为可作为企业非流动资产投资和用于清偿非流动负债的资金来源,所以,狭义的流动资本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因此,企业营运资本的持有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
广义营运资本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它包括了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是由企业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帐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所构成的。相对而言,狭义营运资本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只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此差额的确定,完全要视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而定,它是判断和分析企业资金运作状况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财务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而营运资本的配置比率就是指营运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和起所发挥作用的比率。
Ⅶ 营运资金需求量的计算公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
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是:(1)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2)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3)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在这种模式下,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
(二)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是将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原理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其着眼点也是现金相关成本之和最低。
运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是以下列假设为前提的:(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3)现金的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如果这些条件基本得到满足,企业便可以利用存货模式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这里所说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当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现金管理的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为:
Q=2TF/K
式中,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每次证券变现的数量);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最佳现金管理总成本(TC)=2TFK
那本书我有,我也在国外学的……回去帮你翻翻,如果我记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