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货币传导机制的传统的利率渠道
从希克斯于1937年提出IS—LM模型到现在,已有60年了。60年来,该模型一直是大多数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也一直是西方国家政策讨论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到现在依然如此。在这一模型中,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传导的。货币存量的增加将降低利率即借贷成本,借贷成本的降低增加厂商的投资支出和消费者对耐用品的消费支出。这样需求将增加,从而导致总产量和总收入的增加。这就是利率渠道。就是说,货币存量的变动将导致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又将引起投资的变动,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最终导致总产量的变动。因此,在IS—LM模型中利率渠道是主要的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强调真实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另外,人们通常认为,对支出有主要作用的是长期真实利率而非短期真实利率。但是,如果中央银行使得短期名义利率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短期以及长期债券的真实利率发生相应变化。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了短期名义利率,也就降低了短期真实利率,即使在理性预期的世界中也是如此。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预期假说指出,长期利率是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因此短期真实利率的降低将导致长期真实利率的降低。真实利率的降低导致企业固定投资、住宅投资、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库存投资的上升,所有这些又将导致总产量的上升。
对支出起作用的是真实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这一事实对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使名义利率在通货紧缩时期到达零限,货币政策依然有用。如果名义利率在零限上,货币扩张将提高预期价格水平从而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进而降低真实利率。真实利率的降低将使投资支出增加,从而导致总产量的增加。
这个机制说明,即使名义利率被货币当局降到零,货币政策可能依然有效。实际上,在货币主义者说明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处于流动性陷阱中,以及为什么在那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可能防止产量的急剧下降时,这个机制是一个关键要素。
泰勒考察了利率渠道,他认为有坚强的证据表明,利率对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有巨大影响,这使得货币的利率传导机制成为一个坚强的机制。对他的观点争论很大,因为许多研究者认为经验研究很难认定利率通过资本成本而发生的影响。这些研究者看到了利率渠道的经验失效,这就刺激了对其他传导机制的研究。
❷ 西方货币政策一般传导机制P→W→C→Y各代表什么意思
P:资产(股票)价格。
W:财富。
C:消费。
Y:总产出。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2)世界价格传导机制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❸ 货币传导机制的原理简介
货币传导机制包括5个步骤:
首先,联储采取措施增加银行准备金。
第二,银行准备金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多倍的支票存款收缩,从而减少货币供给。
第三,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会提高利率并紧缩信贷。
第四,在利率上升和财产减少的情况下,对利率敏感的支出(特别是投资)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最后,货币紧缩的压力将使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收入、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详细内容 。关于货币传导机制,在西方经济学界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各种观点强调不同因素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的利率渠道、其它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信贷渠道。
❹ 国际通货膨胀有哪些传递途径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效应主要指的就是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即通货膨胀通过国际传导引起的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由斯堪的纳维亚模型可以知道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三个途径
在斯堪的纳维亚模型中,假定一个国家为开放的小国经济.小国经济的含义是指:它没有能力左右和影响世界市场上的产品价格,而仅仅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小国经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开放部门,用E来表示,一个是非开放经济部门,即与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用S来表示.由于E部门与世界经济接轨管理比较先进所以开放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非开放性部门,记作λe > λs.根据该模型输入型通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假定汇率固定,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率等于世界通胀率,这是因为世界市场的价格上涨幅度多大,也会带动开放部门的物价上涨同样的幅度.以πe和πw来表示开放部门价格上涨率和世界通胀率的话,则有 πe= πw
(2) 开放部门的价格上涨之后,企业的利润增加,加上劳动生产率较高,工人将要求提高工资,开放部门的生产扩张也会促使工资提高.
(3) 此时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也要求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使得We=Ws.这是因为如果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非生产部门如果不提高工资水平将导致劳动力外流.
(4) 非生产部门的工资水平提高之后会导致该部门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该部门产品的价格上升.这种价格上升主要是由于劳动率较低部门的工资涨幅超过了其劳动生产率造成的.
三个途径
1, 价格途径,可以概括为国外价格水平上涨—> 小国开放部门价格水平上涨—>小国开放部门工资水平上涨—>小国非开放部门工资水平上涨—>小国非开放部门价格水平上涨—>小国整体价格水平上涨.这里只是以小国为例,通过石油价格上涨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国也会被输入通胀.
2, 需求途径.在外部经济体或者国外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国外的需求会通过对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加来释放,外部大量的进口需求拉动下会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从而和国际市场水平趋于一致.
3, 汇率途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其货币贬值,相对而言本国货币会有升值的趋向.为了维护本国汇率稳定,本国央行会增加货币供给量,这样会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❺ 西方货币政策一般传导机制“P→W→C→Y”各代表什么意思
P:资产(股票)价格
W:财富
C:消费
Y:总产出
❻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用什么方法阻止
其实,我本人并不认同本次我国通胀是国际传导导致的,不过我不啰嗦哪些,只回答你问的。我们国家目前是国际化潮流中国际贸易这个现代体系的非常大的一个受益者,你在受益的同时,肯定要承受你不喜欢的一些东西,而这不喜欢的东西就包括通胀的国际传导,你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越高,这种传导机制对你的影响越大,那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非常非常高,因此,通胀的国际传导机制是不可避免的,也没办法阻止,因为国际贸易一个基本条件是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我们对资本这一块管制很严,但商品这一块是没有办法的,因此在目前无法阻止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传导机制对我国经济的伤害性尽可能的降为最低,这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这里面就要求国家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综合手段来进行调解。
❼ 什么是西方货币传导理论
关于货币传导机制,在西方经济学界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各种观点强调不同因素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的利率渠道、 其它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信贷渠道。 ;一、传统的利率渠道 从 希克斯 于1937年提出 IS—LM模型 到现在,已有60年了。 60年来, 该模型一直是大多数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 也一直是西方国家政策讨论中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到现在依然如此。 在这一模型中, 货币政策 是通过 利率 的变化来传导的。 货币存量的增加将降低利率即借贷成本, 借贷成本的降低增加厂商的投资支出和消费者对 耐用品 的消费支出。 这样需求将增加,从而导致总产量和总收入的增加。 这就是利率渠道。就是说,货币存量的变动将导致利率的变动, 而利率的变动又将引起 投资 的变动,从而引起 总需求 的变动, 最终导致总产量的变动。因此,在 IS—LM模型 中利率渠道是主要 的货币传导机制。
❽ 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和途径论述题
上搜狐查,或者到专门的科学网上去看。
❾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作用经济,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各经济学派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如Mishkin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利率渠道、货币渠道、信贷渠道等。在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下,传导过程为中央银行一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这里,商业银行处于关键地位,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作用于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中央银行一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企业(居民)这样一种崭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新的传导机制下,资本市场处于中介地位,资产价格是关键变量。由于资本市场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迅速做出反应,并通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消费与投资行为。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新的传导机制的政策时滞较短,政策传导效率较高,政策效应亦较显著。但是,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增加,又使得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更为多样化、间接化,有可能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左,致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具有不可测控性。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以信贷传导为主,汇率、利率等传导途径为补充,资产价格在传导体制中的地位不显著。也就是说,资产价格渠道的出现并没有显著改变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我国企业普遍倾向于进入股市募集资金,对其他的资产形式(比如债券)不感冒。但同时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并没有用于实体经济,无法形成投资需求
为支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需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这是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应微观基础的必要手段。进行分配体制改革我们应该缩小地区差距,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比重,普及金融知识,加大投资工具的宣传力度,提高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从而使资产价格更能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
❿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ction mechanism)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 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10)世界价格传导机制扩展阅读: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二是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三是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货膨胀以外,还有一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因素。
这个限度的确定,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另外,传统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