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人民币市场化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它反映了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利率市场化是为了发挥利率的价格机制,使金融市场发挥作用,令资金优化配置,并以此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汇率还为市场化,长期的盯住美元的单一规则,某种程度上,加剧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积累了巨额外汇,并引发内部通胀。但汇率市场化要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循序渐进,否则贸然开放资本账户、实行汇率市场化,只会引发剧烈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拉美、东南亚都是前车之鉴。
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长所引致的客观需求,一方面是对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挑战。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其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在其逆差时只需印发美元即可,而其他国家在顺差时积累美元,以被日后逆差时使用,在逆差时则不得不利用各种政策进行痛苦的调整,很多时候还要以牺牲本国增长为代价。
目前的进展是,利率市场化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汇率市场化在逐渐调整,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香港等人民币连结算中心已经基本建立,今年来新增了多种货币与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尤其是卢布等两种一改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改用间接标价法,值得关注。
大致就是这样,我估计你是在校生要写小论文,目前主要的观点和比较共识的就是我说的这些,该引导的也就到这了,怎样研究和展开是你的本分,有问题再追问。
㈡ 既然中国的外汇没有市场化,那么为什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价会变化
没市场化并不是说强制结算汇率,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就如同在路上开车,可以左右变道,只要不开到路边田地里去就不管他。就如同保姆看孩子,可以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但不能跑远了,玩疯了,中国现在正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但一步一步走的很谨慎。完全放开怕刹不住车,管的太严无法融入到国际货币大家庭。因此一点一点的放手。总有一天会宣布完全放开的。
㈢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什么风险
92年的英镑,97年的泰铢,怎么死的?
通胀压力,黄金储备不足等都是大问题
㈣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为什么中国高层不同意
不是不同意,市场化是一个趋势,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任何改革都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要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国情和改革步伐一旦错位就会很麻烦的
㈤ 一直在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搞不清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汇率市场化
答:稳定了汇率,就能基本锁定进出口的成本。汇率的变动涉及到本国金融的稳定,如果汇率完全放开,会出现国际炒家利用该国的经济弱点而操纵该国货币,造成巨大的金融动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开放资本项目的原因吧。
同时,汇率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美国压迫中国让人民币升值,表面目的是减少中国出口对美国本土产业的冲击,但将来有可能为做空人民币埋下伏笔。
㈥ 人民币汇率如何实现市场化
让人民币和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就可以了。
如果要了解人民币汇率和历史趋势,可以进“机会007网”外汇栏目。
该网还可以看世界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历史走势。
㈦ 为什么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汇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并且自从史密斯协定以后,各个国家基本都采用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汇率的决定权一部分交给市场来做决定,当然央行还是会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里面
㈧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1、为什么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的必然趋势?
为了使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利率工具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目标,对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改革其他相关制度、优化资金配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那些进展?
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3、又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利率改革继续深化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与外部环境等尚有不完备之处,直接影响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
(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尚不完善。
(三)作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尚未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预算软约束,对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信号反应不敏感,加之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三角债”严重,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
㈨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利率定价权的改革。既往存贷利率均以央行基准利率为轴,存款利率封顶,贷款利率有底,对银行业实行完好的存贷差保护,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而这也是过去十年间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但是,随着今年7月农行正式上市,银行系统改革的主要目的已由改善资产负债表转向提高服务和竞争力,这使得“十二五规划”期间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监管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对于银行而言,如果继续保持3%左右的存贷差,将削弱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的激励。削弱存贷差保护,意味着将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从央行下放到各商业银行,促进商行间的竞争,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宏观审慎调控体系,维护竞争的秩序,帮助银行寻找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均衡点;
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人民币利率产品的多样化,增加利率产品的吸引力,进而言之即固定收益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只有利率市场产品多样化,异质化,才能降低企业进入固定收益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门槛。扩大直融比例是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将流动性导入到实体经济当中,而非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同时,对于银行自身而言,利率市场的扩大与深化有助于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在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中,不至于因目前分业经营的格局处于劣势地位;
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可相互借力。利率是国内资金的价格,汇率是国内利用国外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客观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看来即人民币的升值提出了要求,同时,发达的利率市场所提供的人民币产品也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足够的吸引力。结合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目前基础货币的发行由于贸易及资本渠道涌入的国外资产而呈现失控状态,此种情况下,如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对于信贷的控制,则会导致基础货币发行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最终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可以预料的是,如若央行按照“十二五规划期间,利率市场化会有明显进展。”的时间表推进改革,则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也将于同期稳步推进,人民币升值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