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统计局回应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肉价是不是降不下去了
统计局回应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猪肉的价格到底能不能降下去了,这是很多普通百姓所关心的问题,因为现在猪肉的价格很高,如果长期是这个价格的话,那现在的生活成本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加。
慢慢的人们也会寻找一些替代品来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比如说人们之前一直吃猪肉,有传统口味的原因,也有价格的原因,猪肉10块钱多一点的价格大家都能接受的起,但是羊肉牛肉可能动辄就是三四十块钱,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猪肉也涨到这个价格了,那人们可能就会选择牛肉或者羊肉来代替猪肉,这样对猪肉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
『贰』 猪肉价格走低,会持续多久
春节以来,猪肉的价格一路下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价格系统最新数据显示,从4月2号截止到5月21号,平均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公斤20.78元,同比跌幅达到22.3%,全国25个省份的猪肉价格都出现了下跌,生猪的出栏价格也已跌到了近两年来的一个最低点。
5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请来了,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财经评论员张鸿,一起来聊一聊,生猪价格下跌原因和未来价格走势。
央评说
生猪出栏价创23个月新低 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在石家庄市的各大超市,猪肉已成为打折促销吸引客流的主打产品之一,原来价格在每斤20元左右的精瘦肉,现在已经降到16元以下。
河北石家庄市民:特别,比这15.9还要便宜有一阵,猪降到这个价格,一般是比较少见的。
从全年猪肉市场的销售规律来看,每年春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也随之下滑,等到5月肉价又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但今年猪肉价格却持续走低。
张建国(河北石家庄永辉超市猪肉销售员):带皮前尖是9.98块,现在是7.99块一斤,这个是后尖,后尖促销价9.98块,咱们原来的价格大约是11.98块左右,全国整体的趋势,猪肉的价格都在下降。
针对猪肉价格的变化,再看看记者5月初在北京新发地做的采访,一些商户说,春节后价格一路下跌,4月上旬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中下旬继续缓慢下降。
北京猪肉商户:肘子、排骨落得最多,这肘子相比春节前13、14,现在才9块钱左右,排骨春节前16的,现在也就12。
北京猪肉商户:现在还是属于淡季,今年同期比去年便宜了不少。
今年4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每斤9.1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67%,另外今年4月份市场日均上市量为1780.5头,无论环比还是同比均出现明显的增加。
刘通(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同比之所以下降这么大,和这个毛猪的供应状况得到比较好的恢复有直接的关系,今年4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点多,也就说毛猪的供应正在由偏紧向宽松转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8.1%,来自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69元每公斤,比昨天下降0.2%,此外数据显示,多地生猪出栏价格创23个月来的低点。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每年春节后,猪肉的消费是进入到一个淡季,但是进入到5月份可能会出现一个季节性的上涨,但是今年这个价格却是在持续走低的,为什么?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历史规律来讲,这是一个误区,一般情况之下,猪价最低点出现在二季度,而不是说一定出现在5月份。
从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猪肉产量是同比增了0.2,另外从进出口来看,我们一季度猪肉进口同比是增了21%,所以从供给来看,我们供给是较去年同期是明显增加了,而同时一般的二季度都属于这个消费的低谷,而且目前整个消费来看,也处于一个比较疲软的状态,在供给增加,而我们整个消费比较疲软的情况之下,就出现了我们当前猪价在2月开始连续16周的一个持续下跌,未来猪价怎么走,并不说它在5月份,它一定是在低点,还要看它供需形势怎么变化。
张鸿(财经评论员):可能比如五一有一个小长假,然后端午节正好在这有一个吃肉粽子的可能有这样一个需求,但是我们这仅仅从需求端来看,没有那么旺盛,比如说和春节相比或者和国庆相比,可能没有那么旺盛,但是供应太旺盛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咱们在关心反过来的数据。涨的太猛了,去年的高点是6月份,所以5月份正是在上升的势头当中,所以其实等于那个价格的信号在号召大家赶紧来养猪,然后到今年其实从今年初开始,其实这个产能就已经在逐渐的释放,所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产能在不断的过剩这样一个过程。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猪周期客观来讲,它是本身就存在的,猪周期,它主要是受生猪本身它整个生长特性的影响,另外还受国内的需求、供应综合因素的影响,在2007年之前,我们整个猪周期一般时间是3年左右,从2007年以后,我们不断受国内整个生猪供求的影响,国际市场,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大量的猪肉进口对我们国内的。
另外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水平占到44%,随着规模化水平提高,另外还有猪肉进口,最近这两年我们整个环保政策,都对我们整个猪周期有一个显著的影响,从现在来看,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猪周期是明显拉长了,从过去的2—3年,到现在的5—7年。
张鸿(财经评论员):我们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猪肉单单有一个周期,其他的肉周期没那么明显,或者说猪肉的波峰波谷的幅度那么大。
猪特殊的繁殖,我们如果说从金融的角度来说,猪肉它有一个特殊的杠杆,猪,它一年两窝,一窝现在大概能产12个左右,所以也就意味着咱从生存率,它活下来的这个角度,因为生存率也不是那么高,一般来说,一个养殖户如果今年看着这价格好,他决定多养一头猪,意味着明年的供应将多出来将近20倍。起码十几倍的杠杆,所以今年比如说他看有点赔钱了,他少养一只,意味着明年这一年的过程当中,他要减少十几头猪的供应,所以这个杠杆可能加上散户比较多,所以他自己一决定一减少,他的波峰波谷就会加大,再加上刚才他说进口,其实进口猪肉,大家很多人知道,进口猪肉去年是160万吨的进口量,这个其实是,虽然总量上和我们这个还是有差距,但是他确实是影响到我们整个猪肉的价格。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我还看到一种说法,说因为去年行情特别好,很多养殖户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是人为的主观上推迟了出栏的时间,打破了市场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供求的规律,会不会有这样的因素存在?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很多地方,由于从饲料转换率来看,虽然说你猪越大,你后期投入的饲料成本越高,但是由于去年猪价比较高,所以大量的养殖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养殖利润,他推迟出栏,另外我们在生产第一线也看到有些特别有趣的情况,有些养殖户说,因为他一头仔猪可以卖到700、800块钱,所以他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他在产房里边装了新的设备,产床,然后还铺了地暖和空调。
生猪市场主要还是靠市场来驱动,在每头猪这么高的养殖水平之下,养殖户肯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大量的精力、人力去赚取更多的利润,我觉得这是市场推动。
张鸿(财经评论员):其实养殖户还没有到他们正常年的那种平均的利润水平,还是高于他正常年的,所以可能这个趋势,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停止。再加上刚才我说咱们中国养殖户基本上是散户,刚才说百分之四十四点几的那个数字,其实就是大户比例,散户是占多数的,但是你像比如说发达国家,他们可能规模以上的这种养殖户就会占多数,尤其是企业,他其实是一个,在我们看来养猪其实是个农业,但在他们养猪其实是个工业,所以他们是个工业化的,他相对来说,他应对这种危机,包括对信息接下来的一个反应,相对来说要理性的多。
生猪养殖户:低迷行情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石家庄平山县裕农养殖公司年出栏生猪两万头,去年猪价高位运行,给公司带来了高额利润,在养猪行业干了20多年的化世鹏把去年叫做金猪年。
化世鹏(河北平山县裕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的时候,在5、6月份的时候生猪出栏的一市斤10.8元,一头猪盈利不低于1000块钱,利润率会达到50%以上。
去年猪价之所以会大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全国20多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启动猪场拆迁情况,生猪存栏量减少,直接刺激了养殖户抢购仔猪,去年6月石家庄一头30斤的仔猪,价格飙升到1100元。
朱德富(河北善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30斤重一头猪能挣多少钱,大概在800—900块钱,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由于去年下半年养猪收益大幅提升,一些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加大生猪补栏量,一些中小散户也在跟进,从而在今年春节后把猪肉价格从高点一路拉低。
化世鹏(河北平山县裕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现在有一些大集团快速地扩张,它的产能会在2018年之后会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更会拉长猪周期。
部分业内人士预计,猪肉价格低迷的态势可能持续2—3年。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持续低迷的态势会持续2—3年,这次的猪周期会延长,真的吗?这样的延长对于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随着我们整个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来说后期我们整个产能的恢复水平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
另外,很多大型的养殖企业,比如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进行行业的一个纵向整合,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进入这个养殖,生猪养殖之后,带动了整个生猪的规模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稳定我们生产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稳定的生产可以有利于猪价稳定的发展,所以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提高,后期整个猪周期的时间会明显延长。
张鸿(财经评论员):因为现在正好是在往下跌的过程当中,所以很多养殖户说,这个还会延长,但是其实延长它,我们希望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它延长以后,它的幅度没有那么大,只不过周期被拉长了,这个周期拉长,其实是依靠于我们整个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规模化水平、集约化水平提高,才能带来整个的周期的这种相对的拉长。
但是现在还是散户占主要的角色,所以可能还没那么乐观。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觉得延长并不代表说我们后期会一直保持亏损,因为波动是市场的必然规律,那么只能说,我们后期整个延长,时间延长,但是不影响我们整个养殖户在市场获取合理的利润。现在应该在10%左右净利润,严格地说,现在属于养猪效益回归正常的利润区间。
张鸿(财经评论员):过去合理的一般是一头猪200块钱,按现在这个价格,我看他们算说,现在这个价格一头猪还能挣400、500块钱。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大家会担心,现在是不真的进入了这样一个下行的通道,会持续多久,能跌到什么样一个状况。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觉得养殖户比较担心的,就说目前这种持续下跌的情况会不会一直延续到三季度,从我们对目前整个供需的判断来看,我觉得在6月底、7月初左右会止跌企稳,在三季度有可能会有一个小幅的回升,但鉴于目前我们整个生猪产处于比较稳定的恢复状态,后期猪价的回升,空间有限,所以对养殖户来说,还是理性的对待市场。
张鸿(财经评论员):长期的趋势,其实现在进入到一个下降的趋势当中,他说的那个,按股市来讲,那就是一个小的波动。在下行通道里面,这个通道可能一旦形成了,你很难改变。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因为目前受生猪环保政策的影响,现在整个生猪产能恢复还处于比较温和的状态,不会重复像2008年和2011年那种大涨大跌,产能快速扩张那种情况,所以按照目前这种产能恢复水平来说,不会出现价格的持续下跌,养殖户最近几年应该说相对来说会保持一个相对的盈利水平。
张鸿(财经评论员):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它当做一个投资,刚才我用股票的术语的话,其实我们也有一个逻辑叫它涨的多狠,跌下来可能就差不多。因为去年确实是涨幅太疯了,有史以来,大家赚的最开心的,可能接下来,其实大家要防范,我并不说一定会到那样,但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养殖户,还是企业,其实要防范说会不会出现一个暴跌。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大家希望这个市场能稳,接下来如果能让它稳,我们给养殖户应该有什么样的建议,政府应该在这里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政府他应该及时的公布像生猪的生产信息、价格信息以及一些政策信息,给养殖户足够的生产和消费的一些信息,对于养殖户来说,我觉得首先他做的最重要一点,理性的安排生产,不要像去年一样。
另外,在我们目前已经确定的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我们养殖户最主要的还要通过提升他的养殖技术水平,提升仔猪的存活率,然后防止疫病的传播,及时锁定利润,我觉得这是需要养殖户需要做的,把自己能赚的先拿到手再说。
张鸿(财经评论员):如果我们要彻底拜托这么大的猪周期的波幅的话,可能还需要我们在集约化、规模化的上面。因为你要求一个散户,他在这种时候要特别理性,其实这个特别难,另外你刚才提到政府这个角度,政府其实我们一直在,他们亏损的时候,他们政府有补贴,价格到底的时候,我们有补贴,但是其实这么多年来,这个也是有讨论的,我们政府的这种,比如能繁母猪补贴的点或者说我们政府支持的时间点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市场派看来,可能价格其实是一个最好的信号,当它价格高的时候,那就一定是养的会多,然后价格到低的时候,你那个时候开始等于你开始补贴的时候,其实是不是已经有点晚了?反而造成了下一波,可能会使下一波的波峰来的更猛烈。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一些补贴政策来看,刚刚说了,政策补贴它的实施效果是一个滞后性的,所以我觉得像生猪市场,尤其像发达国家,它更多的还是让市场去调节整个供需,对于政府来说,他肯定有他调控责任在里边,像发达国家以及我们国家都通过收储或者增大进口、减少进口来调节市场,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从政府的角度,通过宏观的调控它的供需来调节市场。避免一些人为的政策去干扰市场,由于滞后的原因,导致它涨跌过快。
张鸿(财经评论员):猪肉的需求,长期来看,不能说它需求一定会降低,但是它需求在你的比如肉食里边的占比应该是下降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这种要求的增多,再加上中国这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能对猪肉的需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个趋势的研究,应该是下降的。
『叁』 猪价大面积持续下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会跌到10块钱一斤吗
一、猪肉是每家最长吃的肉类。
二、猪肉的价格可能永远都回不到十块钱一斤。
三、猪肉的价格可能会一点点的往下跌,一天一个价格。
猪肉作为最普遍的肉类,它还是不会下跌太多的,对于养猪人来说,猪肉下跌这是他们是会赔本的,所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有风险的 ,猪肉的价格下跌不会太多的,永远都不会下跌到十块钱一斤的,那样的话猪肉就不值钱了 ,猪肉是普遍家庭的必备肉品,平常买猪肉的人也是很多的 。
『肆』 猪价跌回原形,断崖式下跌的猪价有望反弹吗
猪价跌回原形,断崖式下跌的猪价应该不会反弹。
我国是生猪的生产和需求大国,一年可消费5500万吨猪肉,但受非瘟的影响,生猪的产量持续低迷下滑,为了鼓励人们养猪,很多人也走上了养猪创业之路,那些外出的农民纷纷加入到养猪行业中,从而享受猪价上涨的红利,一头猪的利润高达2000元,足以见得其收益有多高。
到了8月中旬过后,因不少地方降雨赶来,猪企的挺价惜售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也带动了猪价的持续上涨,但到了近期,随着终端的消费需求低迷,屠企自然有压价的心态,而近期的天气变好,屠企的收购难度降低,北方不少养殖户都在积极出售,如此一来市场自然也就进入了压价阶段,随着大猪场的挺价心态崩溃,如今的降价情绪更高,养猪户的恐慌心态增加,跌幅也在持续加大。
不过随着节日的提振因素降低,9月底猪价可能会下跌,而到了10月份后跌幅会更明显一些,有专家认为,今年的12月份,猪价有望降低到15-16元/斤,到时候猪肉价格跌到20元的概率增加,等到了明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应该会跌到15元,大家怎么看呢?
『伍』 2020年1月2日今日全国生猪涨跌表
生猪价格表是按具体省份名称公布的,在这里无法展示,您可以到《猪价格网》查看某地价格表内。2019年4月28日据猪价格容网统计全国外三元均价为15.11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4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47元/公斤。今日猪价涨幅维持在0.01-0.60元/公斤,跌幅维持在0.01-0.12元/公斤。纵观全国,今日全国上涨势头持续,但下跌区域略有增多,其中安徽、福建、江苏、河南、湖南、北京、海南、辽宁下跌,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或持平。今日最高猪价:上海市外三元均价为17.00元/公斤。今日最低猪价:新疆外三元均价为11.52元/公斤。
『陆』 生猪产能没恢复,市场明明缺猪,为何近期猪价持续下跌
今年最昂贵的农产品是猪肉。年初,猪肉价格仍为每斤6-7元,猪肉价格超过10元。但是在八月和十月举行两次会议后,现在国内猪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斤19元,猪肉已经涨到了每斤30元以上。在短短几个月内,猪肉价格翻了一番。如此高的价格上涨在最近几十年没有发生。
猪肉不能在市场上出售。为什么价格这么高?最后卖猪肉并不理想,因此屠宰场的开工率很低。为了赚钱和卖猪肉,您需要降低价格。屠宰公司降低价格的愿望加深了,与此同时,养猪户不愿出售,生猪越多,生猪越大,屠宰公司就越不喜欢。看到生猪价格下跌,养猪户渴望再次出售它,并且恶性循环使生猪价格下降。但是,不必担心养猪户。这次猪价下跌是暂时的。市场上仍然有生猪短缺,但是这个缺口仍然很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填补。随着年末年初,春节,春节的到来,猪肉消费量增加,经过这段时期的震荡调整,生猪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柒』 现在生猪价格为什么下跌
生猪和猪肉价格目前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财政部的数据表明国家用于扶持发展养猪生产的资金投入达到150余亿元,资金支持几乎覆盖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母猪补贴、良种补贴、保险补贴、发展规模养殖补贴、治理养猪环境补贴、免疫补贴等,免征养殖(猪)企业所得税、明确发展规模养殖(猪)用地政策等,政府的扶持力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但应该看到,自2008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截止八月末,全国平均及价格分别达每千克1.79元和4.40元,年内平均分别上涨1.56%和3.50%,不仅饲料价格上涨,几乎所有生产成本因素都不同幅度上涨。出栏猪成本普遍在12元/千克甚至以上,猪粮比价已经从传统的1:5.5增长到1:6.3左右,养猪生产的盈利能力已经减弱,市场风险(供过于求)在逐渐加大。养猪生产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下滑,由于饲料原料涨价、猪无名高热和蓝耳病等影响,导致生猪出现新的周期性波动,猪贱伤农。在分析研究2007年以来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时,通常都认为,占我国生猪出栏数量约60%的散户饲养由于无法抵御2006年市场价格的冲击而退出了,因此造成了市场供应数量减少。同时也有相当多数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员、专家都认为,农村散户饲养是扩大疫病传播、导致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散户饲养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等原因。农业部2008年6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6.9%,出栏增长17.6%。导致2007年至今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在高价位上徘徊,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2006年发生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引起中大猪以及母猪死亡,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养猪生产的整体水平下降,导致生猪出栏数量减少,发展养猪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发展养猪生产必须对猪病保持高度警觉,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当前猪病流行相对比较平缓,但是潜在的危害,特别是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远没有消除。现代养猪业必须是可控的,控制的难点在于机体自身免疫水平降低、多病原感染等。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是猪场经营管理的根本。我们对全国养猪生产及价格动态监测项目周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统计样本中的181家种猪场2007年基础母猪存栏数较2006年上升30.91%,假设基础母猪和仔猪、育肥猪的数量关系不变,这种增长将直接转化为2008年的猪肉供给的增长。我们估计2007年基础母猪(能繁母猪)较2006年增长在30%以上。我们把能拿到的全国48个种猪养殖企业的基础母猪存栏数量和育肥猪价格变化数据来分析,同农业部主管领导的公开发表数据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基础母猪是猪肉供给的发动机,在8-12个月的间隔内,是猪肉价格变化的领先指标。因此,我们也应该相信有关领导现在开始建议防范明年生猪放量过大,带来价格大幅下降的观点。8月5日媒体的一则消息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媒体称:高盛斥2亿~3亿美元的巨资,在我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10余家养猪场。同时,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某养猪场30%的股份,并有意亟需投资6000万美元在天津的某农业集团。经调查,是总部设在江西的艾格菲国际公司在境外募集资金后,先后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猪场,并不是高盛等国际投行的行为。
『捌』 生猪价格开始下跌,是不是猪肉价格也会下跌呢
进入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开始持续震荡回落之中,由于年后市场猪肉消费疲软不振,叠加养猪端集中抛售的增多,市场生猪价格一度从2月初高峰时期的36.52元/公斤,跌到了2月底的27.6元/公斤,外三元生猪均价阶段性大跌了9.34元/公斤。
猪肉价格因此也出现了不小的回落,不少地方猪肉价格直接跌入了“2时代”。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日,市场白条猪肉批发价格降到了38.94元/公斤,和月初高峰的47.64元/公斤相比,累计下跌了8.7元/公斤!可以看出,猪肉批发价格基本上和毛猪价格回落保持一致。不过由于下游市场肉贩和经销商的抗价支撑,南方地区猪肉零售价格还在25~26元/斤高位。
3、养殖端抛售声再起。一边是生猪价格的大幅跳水,一边是饲料,玉米豆粕猪仔的成本上涨,加上猪瘟疫病的复发再现,养殖户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了。看着猪价反弹上涨基本无望,为了避免损失加大,一些养猪户加快了手里生猪的出栏进度。从近期的出栏生猪体重下降来看,市场已经有了抛售的迹象,倘若猪肉消费没有增长好转,那么猪价大跌也会随之而来。
3月猪价要跌破14元?整体来看,目前生猪的不利因素较多,猪价短期内下跌的风险依然存在,不排除阶段性猪价会再次跌破14元大关的可能。不过受限于养殖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养殖风险的与日攀升,猪价一旦跌破成本,势必会引发养殖端的拼命抗价。加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市场抛售风波,可达标的出栏生猪已经不多,后期市场猪源供给也会再次偏紧。
『玖』 生猪价格为何下跌
10月4日起,我国的猪价持续大跳水,连续下降了8天,主要是受猪肉消费疲软、压栏猪恐慌性出栏、畜禽产品供给回升、进口猪肉大增等因素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由于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提高了养猪户的积极性,大量农民进入养猪市场
大中型养殖场也开始扩大养猪规模,增加生猪存栏数量。更关键的是,各路游资也纷纷进入养猪业这里面既有万科这样的房产开发商,也有互联网企业。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0%以上的水平。目前,又恰逢国庆长假,大量养殖户将大量生猪供应市场,猪肉价格自然要回落。
2、国家投放了大量的储备猪肉,平抑了国内猪肉的价格
节前(9月29日),华储网出库投放竞价交易中央储备冻猪肉1万吨,这是今年以来的第35次投放,这对猪肉价格进行了有效的压制。另据海关总署10月1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大豆、肉类进口增长较快,其中进口猪肉328.6万吨,增加132.2%;进口牛肉157.2万吨,增加38.8%。正是因为,国家抛售储备肉,以及进口大量猪肉,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猪肉的缺口。
3、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也在减弱
通常用鸡鸭牛羊肉来替代,这样猪肉价格越高,消费需求越弱。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猪肉价格在30元/斤,可以少吃一些,更多的用鱼和鸡、禽蛋来代替,而对于中产阶层来说,猪肉价格现在与牛肉羊肉差距近了,还不如吃点牛羊肉来补补身体。在这种情况下,高价猪价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9)央视全国生猪价格上演罕见旺季走低文字扩展阅读
猪肉价格走势
资料显示,6月份至7月份,生猪生产恢复的两个拐点相继已经出现,那就是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都出现了同比增长的情况。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而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正增长,同比增长31.3%。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今年底或明年初猪肉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了,预计明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会回到十几元一斤的亲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