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中国价格战西方

中国价格战西方

发布时间:2021-05-30 14:57:21

㈠ 简述中国和西方主要政治价值观差异的表现

嗯,我个人感觉的话,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益至上,然后中方的主要更讲究传统一点,他们做生意要讲诚信,而西方的他们更自由奔放一

㈡ 中国早期经济近代化与西方的不同及原因

西方的经济近代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有最开始的中世纪庄园孕育之下产生了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发展,城市的发展又逐步的推动着各种工商业的发展,慢慢的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他们的商品市场,市场需求增大,促使生产工具的改进,这样就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早起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利用,重工业也逐步的发展,到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角,这样逐渐的资本积累,金融资本家的地位逐步的增强,发展成为今天这种金融资本家掌控市场的局面。西方的经济近代化可以说是一个逐步成长,层层累积的,没有跨越性,市场起着主导作用。
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可以说是畸形发展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是被迫发展的,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打开,外国近代工业产品大量的流入中国,逐步形成了中国近代的商品市场。而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工业的生产局面。中国的近代经济局面是市场早于生产而形成的,这是它畸形的原因之一。此外,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是跨越式发展的,它不是由轻工业到重工业这样一层层的发展,而是首先开始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首先是军工工业,之后慢慢的发展出来有一定规模的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的近代工业规模都比较小,而且普及范围也比较小,集中在沿海地区;此外中国经济近代化受到的压力也比较多,一方面是国内动荡的局势,再有就是国外资本、工厂、产品的挤压,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是在夹缝中发展的。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国内外的局势,我们处于一种被隔绝的地步,这一方面不利于我们与外界接触,但是另一方面又给我提供了一个独立发展工业体系的机会,可以说是各有利弊吧,在建国初期,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的工业都是公有制的,而且侧重于重工业,这样逐渐的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非公有体制的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商业者也开始了资本的积累,到现在为止,可以说中国的工商业者也逐步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的完善。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是比较畸形的,秩序比较杂乱,而且政府在其中起着支柱作用,市场因素是后期才逐步的起到重要作用。

㈢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

1、教育理念差异

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自有意识和思考。

2、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人性的自然属性,社会要尊重人;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要服从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化,属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化,属商业文明。

3、农村人口差异

西方国家农村人口总量少,中国农村人口总量多。

西方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间大,容易谋生。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但是它们的人口数量分别是3.1亿多和0.3亿多,分别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十分之一。

4、经济上的差异

西方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的是社会主义经济。

5、制度上的差异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文化和治理传统一直以来都是倾向于把地方、局部、政党、个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历史和传统中必然会生长出分权、制衡、普选、私有制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制度。因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在西方并在西方得到充分发展,说到底是由西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决定的。

而中国强调集中统一,就必然将国家、中央、全局、集体置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地方、局部、个人服从前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在五大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决定中国不能走西方道路

价格战的简介

“价格战”一般是指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商业竞争的一种行为,也泛指通过把价格作为竞争策略的各种市场竞争行为。
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地证明了价格战是消费者选择的必然。价格战本身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具有杀伤力强、短平快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厂商所看好和采用,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更为普遍。如今的“价格战”实际上是指价格竞争,是企业应用价格战略的一个突出表现。价格竞争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下最基本的竞争形式,也是最容易应用的竞争形式。
价格战的种类依据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种类。从营销方面讲,可以分为高价战与低价战;从动机上分,可以分为主动价格战与被动价格战等。市场上有很多低价取胜的案例,但也有高价取胜的经典。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社会地位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程度往往是有差异的,有些消费者注重的是品牌和质量,而对价格的在乎程度往往是次要的。价格战爆发有一定的经济规律,一般而言价格战很少发生在高度差异化的行业。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必须通过大幅降价才能说服顾客从其他公司转向自己。
国内企业竞争同质化情况严重,因此中国企业的价格战更容易爆发。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很不成熟,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大部分行业都有众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些企业规模很小、效率较低成为“价格战”的沃土。而西方市场已比较成熟,在几个势均力敌的寡头企业的控制下,通过“价格战”来获利的可能越来越少。

㈤ 中国为什么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从19世纪开始,一直不看别人怎么发展,闷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然后饱经战乱,国穷家穷。等到一切结束了,可是政策上又走了弯路,浪费了这么几十年才走上了正轨。想当初全世界都不相信中国这么多人能填饱肚子,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㈥ 中国与西方市场经济有何异同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根本不同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离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离开继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离开博采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顺利建立和健康发展。

㈦ 中国衰落西方崛起的原因是什么800字

就是因为西方利用中国的四大发明,开启了现代文明

㈧ 为何中国比西方国家经营得好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恰恰是殖民主义者前往中国。现在许多中国劳动者自觉的劳动意识很强,正因如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才会这么快。当然,中国在转型期面对许多问题与困难。但是,这对一个在经济上发展很快的国家也是一笔值得付出的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工人将得到与西方工人一样的待遇。对很多西方人来说,他们害怕中国,担心中国会对西方构成威胁。但中国实际上成功地确立了一种新标准,西方必须以全新的方式观察经济上最为成功的中国,视其为典范而非威胁。中国已形成独特有效的发展模式30多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这要归功于中国数千年的三种特性:坚忍不拔的独立性,根深蒂固的务实性(这使中国能抵御住国际社会的道德压力和市场下挫的经济压力),以及特别强大的中央决策体系。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欣欣向荣充满希望,是因为中国在重新定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模式已经战胜了西方体系,比其他任何模式都更能保障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式民主在中国不适用也不需要中国和西方国家对民主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很大差异。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意味着公民投票;而中国的情况与此截然不同,中国坚持自己与西方不同的民主观点,中国的民主更加注重经济机会以及人民群众在各个层面的参与,正如毛泽东一直将民主一词解释为“人民的统治”。正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取决于不断满足民众的福祉。西方一直认为他们的民主和经济体制是已知最优越的。但是,经济危机的来袭似乎为这个错误敲响了警钟。西方今天实行的民主仅服务于极小部分群体,绝非真正的民主。在过去20年间,也就是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西方民主一直为金钱寡头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西方民主不起作用的原因,也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面临困境的根源。相比之下,中国没有盲目照搬西式民主。中国如果没有建立具有国家凝聚力的政权,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开放的民主政治体制不是更适合中国吗?”答案是,中国从1860年至1945年殖民统治期间历经磨难的事实证明,这种体制在中国并不可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集中精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实事,而不是将精力花在西方所谓的自由选举上。中国政府在与老百姓的社会契约方面比西方政府做得好,“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和希腊爆发大规模骚乱就是西方政府社会契约失败的体现。总体来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共产党非常满意。这在西方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西方人经常对政府不满。虽然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满意,但与20年前相比,中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中国关注西方的民主政治,但并不需要套用西方的民主模式。展开剩余(69%)

㈨ 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差距有多少

中国正在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正在和平崛起。中国当前与一等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相差10年,科技实力相差20年,国防实力相差30年。
中国过去十年经济总量整整增长了200%,中国经济总量2011年超过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人均收入增长方面,2012年各地区城乡人均收入增幅不尽相同,但都在10%以上,基本在12%至17%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速大约在7.8%至8.2%之间。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为中国经济受到欧债危机冲击,但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了7.8%,同期印度为6.1%,美国为2.2%。2012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行业先后实现见底回升,制造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月由负转正,温和回升。2013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经济运行态势将会好于去年,经济增长率有望实现7.8%至8.1%的增长,为全世界经济增长之首。
2012年已经过去,最后一个月经济有两大看点:一是受蔬菜价格上涨推动,CPI将继续回升;二是投资见效,制造业经理指数为50.6%,与上个月持平,从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速已出现小幅回升。
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在年末出现众多可喜变化,先是PMI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再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一系列数据成为印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最新证据。
201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8%,较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对应全年增速约为7.7%。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销售的持续提速是拉动四季度相应工业生产和消费活动景气度回升的主要驱动力。
2013年中国经济还会稳定增长,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间,稳增长成为2013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侧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不会大起大落,既不会急剧增长,也不会大幅回落,属于经历欧债危机之后的恢复性增长。但由于钢铁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及其我国调控政策存在的变数,以及美国正忙于应对财政悬崖危机,美国经济面临6000亿美元额度的增加税收、减少财政开支的双重夹击,美国经济后期难免重振乏力,如果态势急转直下恶化,将会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使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我国经济增长还会保持较高增速,并且通胀压力轻微加大。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8%,经济总量超过50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总量的16%,约为美国的39%,但美国近年仅保持较低水平的增长率,2012年仅为2.2%。 当前,美国经济总量占有全世界总量的23%,中国仅为16%,但再过10年,美国经济总量占比将会下滑到21%,中国则会上升为31%。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国家实力在持续增强,正走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从2010年起的10之内,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要再翻一番,到期就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但现阶段我国国民民众收入水平高低悬殊,高低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大约中共创建100年,就有望和美国平起平坐,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再到2049年,在新中国创建100年的时候,就将会全面超过美国,但美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科技竞争力依然很强,不可小觑。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价格战西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集电商融资 浏览:77
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 浏览:14
同花顺主散资金线指标 浏览:56
oppo股票代码 浏览:484
华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浏览:509
电销理财产品 浏览:590
项目融资计划书模板 浏览:626
天弘基金财富经理 浏览:859
钱江印染股票 浏览:220
创业融资说明 浏览:554
信托钱干什么用 浏览:303
北京信托土地流转信托 浏览:542
本月人民币汇率 浏览:286
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投资局 浏览:996
制作股票软件 浏览:958
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浏览:444
信托兑付困难 浏览:986
外汇赠金开户 浏览:671
项目融资规则 浏览:313
小赢理财定期怎么样 浏览: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