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价格周期市场规律

价格周期市场规律

发布时间:2021-06-05 07:57:20

『壹』 市场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规律1:小周期遵循大周期运行方向
大周期运行方向受小周期积累影响
规律2:趋势的形成不是短时间的
趋势改变也不是短时间能决定的
趋势形成后价格运行的方向会继续攀延趋势
之间会彼此相辅相成
规律3:有些下跌为了上涨
有些上涨了为了下跌
上涨后会有回调
回调后不一定会上涨
下跌后会有反弹
反弹后不一定能继续下跌
规律4:价格运行的方向会向阻力最小的地方前行
支撑和阻力区间大多时候是曾经价格停留过多次的地方规律5:价格不可能一直上涨
也不会一直下跌
市场是有生命的
变幻莫测
周而复始
无穷无尽

『贰』 如何利用市场基本规律来规范价格

市场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关系。

价值规律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竞争规律

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

供求关系

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质的适应性和量的平衡。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

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既互相供给产品或劳务,又相互提出需求,构成了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供求关系。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财政宏观调控30年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深化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不断丰富财政政策手段和方式,有力地发挥了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财政调控经验。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调控

1978年到1992年,我国处于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这期间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微观主体逐渐形成,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同时,经济运行中经历了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三个较明显的经济周期。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开始有意识地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并利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为以后的财政宏观调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探索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

(二)开始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

(三)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四)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

1993年以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逐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不断深化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丰富完善财政政策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1993-19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1、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作用因素逐步增强,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企业活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快速增长期。

2、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措施

1993年初,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年6月出台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正式确定了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调。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清理税收优惠政策。

(2)严格控制财政赤字。

(3)抑制消费过快增长。

(4)清理压缩基本建设项目。

3、1993-1997年宏观调控的成效

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反周期调节效果,既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又促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

(二)1998-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

1、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加上我国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突显,内需不振,外贸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2、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

1998年年中,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及时果断地做出了由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向积极财政政策的战略转型。主要财政政策措施有:

(1)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4)完善非税收入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5)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6)增加教育、科技、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支出。

『叁』 市场规律的规律的定义

《博弈圣经》中规律的定义:规律,就是前因后果,是前一个状态和后一个状态之间可复制的恒定关系。 价值规律不仅仅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依然发挥其作用。其基本内容仍然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种商品均以各自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其它规律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依然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价值规律具有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生产和流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的作用。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它的劳动消耗必须符合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才能获得收益。市场价格与价值的相对高低,反映了商品的供求关系。价值规律正是通过这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劳动的作用。而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该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实现的。价值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要求每一个生产者都要重视市场的需求,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谈得上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刺激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实现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生产者就越有利可图,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生产者就得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而这一过程也就是整个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价值规律其内在的要求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还具有指导消费,更好地满足需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提供商品价格制定的客观基础,可以用于指导消费者消费。为了吸引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生产企业可以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相反如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消费,也可以通过高价格来实现。这种对消费的指导作用,不仅是为了更好满足社会消费需要,而且反过来还可以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计划。 竞争,从实质上说就是商品生产中劳动消耗的比较。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它起着如下作用:
第一,实现产品的价值与市场价格。商品的价值是在竞争即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比较中实现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在现实上了解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一个新的产品的价值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它还促使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说明它在促使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更加提高。
第二,通过竞争,促使各种商品生产实现优胜劣汰,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实现了市场的新陈代谢。自然淘汰的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同样的作用。通过优胜劣汰,产业结构得到最迅速、最有效、最彻底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合理的发展。
第三,竞争能够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创新。企业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其中技术创新又是根本的,谁的技术先进,谁就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同样反之亦然,这种商品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相互作用,供给与需求相互适应,形成均衡价格的规律性,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供求规律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
第二,直接决定市场总量与结构状况,推动市场在均衡和非均衡的状态中得到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还刚刚开始,市场还很不完备,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它几乎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毕竟,深入人心的旧观念是很难彻底摒除掉的。但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在党的“十四大”上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新贡献,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肆』 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

价值规律:商品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由物化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决定;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供求规律: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供小于求,价格高于价值。
竞争规律:商品的买方和买方、卖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伍』 市场经济价格、价值的运动规律

经济发展快 需求大 自然出现供不应求 那么价格上涨 价值量增大反之 经济发展缓慢 需求小 供大于求 价格下降 价值量减小其实不是完全这样的 如果经济发展快 那么生产能力也大 那么价值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反之 经济发展慢 生产慢 自然也是一样 但是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改变的还有许多等我想起来就给你说一下

『陆』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市场经济运行是指在一定的运行场所和制度环境中,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支配下的市场经济的现实运作过程,即通过市场体系中的市场价格信号来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调整其消费与生产行为,实现供求与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的平衡的过程。
包括四层含义:
1、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市场经济中的供求、价格、信息、竞争、利益等因素在现实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不断地使供需平衡,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
2、市场经济是在一定的场所中运行的。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3、市场经济总是在具体的制度环境下运行并受其影响,从而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表现出不同的具体特征。
4、市场经济的运行受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支配,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具体体现。

『柒』 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什么

一、市场经济中有强制发生作用的规律性
规律这个概念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哲学提出的,它含有自然法则的意义。
规律是一种来自外部(客观)的强制性。面对规律,人的选择自由仅仅体现在你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上。要不失败,人就不能不遵循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活动的人,是以谋求最大利润作为经济活动目标的。这种有目标的活动,不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因为目标制约了行为。为了获得利润,人们不得不服从经济中的一些原则,不得不适应一定的客观情况。否则,就会招致经济活动的失败。
所谓市场经济规律,就是制约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能否获得利益,在市场竞争中支配成与败的普遍原则。
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重要规律。这些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出现,反复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不了解不重视它们,企业就不能赢利。违背它们,国民经济就陷入混乱。
以下的四个原则,可以认为是属于市场经济活动中反复出现和得到广泛验证的普遍规律。这就是:
1.市场有限性规律;
2.投资效益递减规律;
3.相对成本递增规律;
4.市场经济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规律。

『捌』 市场规律如何解释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市场,其基本特征就是交换,而商品是交换行为的最基本客体,而市场是与它的客体同时产生的,市场从其最初意义上讲就是商品市场。而商品所有者是市场的原生主体,它表现为不同的角色: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商品的规律反映到市场经济中,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这些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策机制等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1.价值规律:价值规律不仅仅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依然发挥其作用。其基本内容仍然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种商品均以各自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其它规律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依然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价值规律具有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生产和流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的作用。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来实现的。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它的劳动消耗必须符合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才能获得收益。市场价格与价值的相对高低,反映了商品的供求关系。价值规律正是通过这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劳动的作用。而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该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实现的。价值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要求每一个生产者都要重视市场的需求,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谈得上生产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二,价值规律具有刺激生产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实现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生产者就越有利可图,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生产者就得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而这一过程也就是整个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价值规律其内在的要求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还具有指导消费,更好地满足需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提供商品价格制定的客观基础,可以用于指导消费者消费。为了吸引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生产企业可以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相反如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消费,也可以通过高价格来实现。这种对消费的指导作用,不仅是为了更好满足社会消费需要,而且反过来还可以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计划。
2.竞争规律:竞争,从实质上说就是商品生产中劳动消耗的比较。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它起着如下作用:
第一,实现产品的价值与市场价格。商品的价值是在竞争即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比较中实现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在现实上了解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一个新的产品的价值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它还促使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说明它在促使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更加提高。
第二,通过竞争,促使各种商品生产实现优胜劣汰,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实现了市场的新陈代谢。自然淘汰的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同样的作用。通过优胜劣汰,产业结构得到最迅速、最有效、最彻底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合理的发展。
第三,竞争能够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创新。企业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其中技术创新又是根本的,谁的技术先进,谁就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3.供求规律: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同样反之亦然,这种商品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相互作用,供给与需求相互适应,形成均衡价格的规律性,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供求规律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
第二,直接决定市场总量与结构状况,推动市场在均衡和非均衡的状态中得到发展。

『玖』 市场经济规律主要是什么规律

一、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不仅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挥着其作用。其基本内容仍然是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所需劳动时间的产品的生产, 各种商品都是以各自的价值数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的, 价值规律是其他法律的前提。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价值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价值价值具有调节生产和流通各部门社会劳动力总量比例分配的作用。

价值对社会生产的调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其劳动消费必须达到或低于社会所需的劳动力消费, 才能获得效益。市场价格和价值的相对水平反映了商品供求关系。正是通过这一点, 价值在规范社会劳动中发挥着作用。作为一种市场经济, 这一基本经济法的要求是通过价值函数来实现的。

作为一种胁迫性力量, 价值要求每个生产者都要关注市场的需求, 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 我们才能谈论生产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是价值价值必须激励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善管理,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价值的功能是通过竞争与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个人工作时间比社会所需劳动力少的时间越多, 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盈利地位就越高。为了减少个人工作时间, 生产者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 这一过程是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过程。

因此, 价值价值的内在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价值价值也具有引导消费、更好地满足需求的作用。

价值可以通过为商品价格的制定提供客观的基础来指导消费者的消费。为了吸引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 生产企业可以制定更低的价格。相反, 如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的消费, 也可以通过高价来实现。

这种在消费中的指导作用, 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 反过来也是为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计划做出贡献。

二、竞争规律

竞争法实质上是对商品生产中劳动力消费的比较。竞争法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的利益主体, 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争取有利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 与价值规律相同,它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

它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实现产品价值和市场价格。

商品的价值是在竞争中实现的, 即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的劳动力消费比较, 只有通过竞争, 才能在现实中了解什么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商品的价值, 以及新产品的价值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它还促进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表明它在促进资源流动和分配方面更有效率。

二是通过竞争, 促进各类商品生产的生存, 达到适者生存, 不仅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且实现市场的新陈代谢。

自然淘汰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通过适者生存, 产业结构得到了最迅速、最有效、最彻底的调整, 促进了社会经济更快、更合理的发展。第三, 竞争可以促进社会和技术进步, 促进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中技术创新是根本, 谁是先进的技术, 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立于不败之地。

三、供求规律

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导致价格的变化, 反之亦然, 这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相互作用, 供求关系相互适应, 形成均衡价格规律性, 是市场供求规律。

供求关系法具有以下功能:

首先, 它导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化的价格信号。

二是直接决定市场总量和结构条件, 促进市场发展处于平衡不平衡状态。

(9)价格周期市场规律扩展阅读: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活动或交换的场所,早已存在。但作为以市场为主来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则不过几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也叫古典市场经济,即完全由市场力量来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一般指20世纪以前存在的市场经济。它建立在工业革命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基础上,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生产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一阶段采取的是一种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政策,整个经济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自由运作,社会经济运行呈现出一种无组织、无计划的自然运行状态。

然而,自由市场经济在带来异常可观的经济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状况,这便是生产过剩或经济萧条,这种经济危机以周期的形式经常发生。

为了弥补这种自由市场竞争的失灵,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了政府干预。这样,自由市场经济就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萌芽于20世纪初,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是建立在更加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相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更趋完善,表现为市场机制的健全,法律的完备,保障制度的社会化、规范化,宏观调控手段的完善以及调控机制的健全,较之自由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注重对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更加高级的阶段。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具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外部条件,市场体系还不完善。

这一阶段,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揭示其内在运行机制,探求增加财富的途径和手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正是这一阶段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使人们第一次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有了清晰的认识。

亚当·斯密提倡的经济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各国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经济学家也大都沿着经济自由主义的轨迹,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进入20世纪,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经济理论发生了一个大转折。那种认为通过市场的调节经济就可以达到均衡的理论与经济现实大相径庭。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指出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使经济自动达到均衡,因而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这就标志着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让位于必须进行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以此为标志,市场经济进入了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理论也由此沿着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主义的不同轨迹继续向前发展,甚至出现了把二者结合起来的新综合的趋向。

世界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已经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一方面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运行的,同时又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节。

『拾』 商品价格的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
(2)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
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阅读全文

与价格周期市场规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创始人 浏览:801
田洪良老师外汇 浏览:448
黄金鸽子价格一般 浏览:836
搜宜贷理财 浏览:343
工行贵金属最多可以持仓多长时间 浏览:655
招行抵押贷款提前还款 浏览:870
宗申融资租赁 浏览:933
好讲台融资 浏览:290
四川长虹持股基金 浏览:830
金鹰主题基德邦基金总经理 浏览:666
莫顿外汇金融案真相 浏览:590
西安过桥贷款 浏览:161
33k黄金是什么意思 浏览:603
2011年烟叶收购价格 浏览:655
融资协议书文本 浏览:927
茅台投资现金流 浏览:994
今日基金200006净值 浏览:374
理财长江养老 浏览:881
全国多少人投资理财的 浏览:505
黄金价格怎么算 浏览: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