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规模:审计署和银监会报告的差别在哪里
1、报告复中的融资平台公司数量不同。截制至2010年底,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全国有6576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然而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一万家融资平台公司。
2、报告中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规模不同。截至2010年底,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全国所有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总负债规模为4.97万亿元。然而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所有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总负债规模达到9.1万亿元。
3、统计的口径大小不同。根据审计署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但在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下,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平台法人均被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范围,而审计署公布的平台数及其负债仅限于“平台公司”。
审计署的数据和银监会的数据相比,并不存在严重低估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因为银监会关注的角度是银行系统在地方政府总体的贷款风险敞口,从而采用了更宽泛的统计口径。审计署则对地方政府的负债主体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贰』 国家审计署发《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
国家审抄计署发《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是由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按照逐笔、逐项、见人、见物、见账的要求开展审计形成的结果,它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数据不同,原因在于统计口径不同,审计机关的债务是按直接偿还债务、担保债务、其他债务,包括县级以上地方债务,同时它不仅只包括地方融资平台账务,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用单位属于政府性的债务。而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只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叁』 (四)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基本判断:地方政府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严重。2013年土地出让价款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60%,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稳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2014年继续增加土地出让规模或提高土地出让单价的压力仍将存在。
地方政府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严重。从2008~2013年平均水平看,土地出让价款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54%。2013年土地出让价款(4.2万亿元)相当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6.9万亿元)的60%。2012年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40%。
地方债务偿债近40%依赖土地收益。地方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从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占地方政府有偿还责任债务的50%,地方政府银行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抵押贷款。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约占地方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约10%,而这尚未包含数额巨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土地抵押贷款余额。《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3.5万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9.4亿元的37.2%。有的政府甚至依靠贷款借新还旧,还债压力大。
『肆』 政府债务率怎么计算
政府债务率的计算公式为:
政府债务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负债+地方政府对外有内息负债)/地方公共容财政预算收入
该指标越高,说明地方政府的负债越多,还债压力越大。
政府债务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债务。具体是指政府凭借其信誉,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政府债务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即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一种债务。除中央政府举债之外,不少国家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也举借债务,即地方政府债务。
『伍』 融资平台贷款 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吗
除了省市以上的项目,没有经过省市以上批复.所有的事业融资都是地方的债务
『陆』 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谢谢各位了啊~就这些财富全悬赏了
您问的是不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内,通过划拨土地、容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
通俗得讲,就是政府负责筹集钱、土地、资产成立一个公司,然后再给予优惠政策,以财政收入(主要是未来的税收)为担保,向银行、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个人借钱,用于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建设。
这种现象是在我国GDP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内筹措资金从而提高政绩的一种办法。但融资平台贷款,透支的是未来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政府现在没有那么多钱,等收了税再用这些钱来还借的钱。这样一来,在现任官员当政时期的确能够推动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但由于透支了未来的财政收入,如果贷款余额过高,将来难免出现财政困难,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形成金融机构坏账,以及提高当地企业和老百姓税负等一些问题,所以中央一直在统计和清查这件事情。
『柒』 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
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胀。大规模的投融资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举债。“地方债”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据有关专家分析,高达7万亿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垮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
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召开的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介绍说,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这离世界公认的警戒线60%已经很接近了。可见在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地方政府圈钱之猛。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5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 央行2011年6月1日晚间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介绍了其2008年以来对全国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同时,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对于平台贷款的具体数量,央行在报告中并没有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按照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来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到14.376万亿元。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在于把地方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产生的债务信贷化。
『捌』 政府债务的审计债务
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2013年7月28日发布报告称,据测算,从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达到12.1万亿元。穆迪警告,中央政府正面临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救助的风险。
2013年7月28日,国家审计署网站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多位专家表示,审计署此次全面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意味着全范围、全口径政府性债务排查开始。
关于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新的官方数据是审计署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为10.7万亿元。经过两年多时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和结构等应已发生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全口径排查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地区为主体的债务规模;二是以平台公司为主体的债务规模。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曾估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负债规模应在15万亿至18万亿元左右。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不久前透露,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2009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上升到GDP的20%左右。随着监管层收紧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从2012年开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向以信托贷款等方式融资,地方债务风险开始以新的形式体现。
专家表示,2012年以来,城投债、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相对银行来说,实施非信贷融资的非银行机构规模相对较小,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地方政府通过“影子”渠道融资过快、过大,极有可能使风险快速累积并向银行机构转移。
对于地方债务“影子”融资渠道的风险,监管部门可能已酝酿防范措施。2013年3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财政部正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
银监会此前下发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二季度开始逐季上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全口径统计数据,首次要求统计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余额。
我国各级政府债务逾20万亿 风险总体可控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