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炒股的运作方式是什么
总有新手进入股市前先买一大堆关于炒股的书,看看这种指标,学学那种指标。然后自己去买股票的时候赔的一塌糊涂。其实对于新手,这些书没有太大的作用。本身对股票不懂,学那些指标有何用?我想作为一个新手,因该去股市中先观察一年半载在动手。
作为新手,尽量多看少动,盯着三四支股票天天看,看它的每日分时走势图,看它的K线图,看它的技术指标,(选几样指标,比如KDJ,0BV等等)看上半年一年半载的,在找两本书学学,那样学的才快,也就能看出点名堂了,知道这只股票的股性。然后试者去作这几只熟悉的股票,成功率会高的多。另外长期看者一只股票,也能看出一个庄家的吃货,休整,震荡,拉高,出货,对自己以后选择股票有极大的好处。
很多新手做股票,买卖很平凡,有时一个月的资金流动是自己原始资金的好几倍,小打小闹很长时间,一只股票没买好,就成为股东了。所以新手应该先把自己的资金分配好,多少钱做中线,多少钱做短线。我个人认为,80%资金做中线,20%资金做短线。投资不要分散,本来自己的钱就不多,在买入七八种股票,没意思。
作为新手,不要太多听信消息,可以说股市上太多的消息都是假的,自己多看,自己多想。给自己定个原则,坚决按自己的原则去做。最后要说的一点,入市前找几篇比较好的炒股心得看看,多看看,最好能背下来,天天想想,天天来告诫自己如何炒股。
买进--卖出--买进--融券--回补--买进--卖出--融资---资卖--买进--冲买--冲卖--卖出--买进--卖出.......
听卖菜的说去买,听洗发的说去卖,听分析师说了去买,看丹麦暴动又卖....反正频繁乱做一通都叫炒股
但在华尔街跟台湾,炒股一词除了正常的频繁交易之外
也包括了几种有争议的交易概念
1.炒单(churning)
2.冲洗交易(wash sale)
3.交叉交易(cross-trading)
4.配合交易(acommodation trading)
5.虚构交易(fictitious sale)
6.对作(bucketing)
7.未授权交易(unauthorized trading)
8.时机交易(market timing)
9.延迟交易(late trading)
10.内线交易(insider trading)
以炒单(churning)为例,经纪人以赚取自己佣金为目的,要求顾客进行许多不必要的交易,不该买的时候买,不该卖的时候卖,不该买的股票买,不该卖的股票卖,反正这个顾客被当成是傻蛋冤大头啦!这些过度交易每一笔都是合法的,都却是违反经纪人专业伦理的,更过份的有些还有些是不道德的。这时候,我们所说的炒股一词,除了投资的色彩之外,还包括了职业道德、专业伦理,甚至是法律责任的价值判断在内。
在法律的思考上,除了第一,做了不必要的过度交易,第二,经纪人有自利的行动(scienter)之外,还要多加上一个要件,就是第三,经纪人对此顾客帐户是具有控制力的。三个要件具足,才能算是符合法律见解上的炒单(churning)。而这三个要件在构成过程中,其实都有许多争议。要对经纪人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不容易。
Ⅱ 炒股里面主力拉升时主力资金、大户资金和小资金是怎样运作的
主力拉升时主力资金、大户资金和小资金
每个人操盘都不一样
主要就是拉高出货
Ⅲ 股市是怎么运作的股票是怎么赚钱的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说白了就和人民币差不多的,就是钱的一种形式。
股票是回上市公司把股票卖给股答民,股民你再卖给我,我再卖给你,
就是这个概念。股票就是这么运作的。
发行股票简单点说就是上市国家,代表国家,去找老百姓要钱。
股票涨跌就是老百姓你卖给我,我再卖给你的一种结果。
始终遵循一点的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原理,
就是物稀则贵,物多则贱的道理。
卖的多,就贱,卖的少,就贵,贵贱与涨跌是划等号的。
至于股票的意义,说好听点,就是国家和企业把老百姓的钱拿去做生意,
赚了钱老百姓有钱分,大家都好。
说不好听点,就是圈钱。把老百姓的血汗钱拿去打水飘。
Ⅳ 人们买股票的钱是怎样运作的这些钱是怎样到达企业的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国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给予如下解答
在一级市场上,上市公司通过发版行,将股票卖给权投资者,企业得到资金,投资者得到股票;二级市场上,股票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买卖。
但是也不是说二级市场和上市公司完全没有关系,如果上市公司之后还想融资,配股,等等,还是要看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如仍有疑问,欢迎向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官网或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Ⅳ 股票市场是怎么运作的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我们已经说过,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国家债券出现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价债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才逐渐出现股票等有价债券。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价债券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也只是多种有价债券市场中的一种。目前,很少有单一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过是证券市场中专营股票的地方。
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而如果单靠公司自身的资本化积累,是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须从外部筹集资金。公司筹集长期资本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向银行借贷;二是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发行股票。前两种方式的利息较高,并且有时间限制,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资本难以稳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则无须还本付息,只需在利润中划拨一部分出来支付红利即可。把这三种筹资方式综合比较起来,发行股票的方式无疑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对公司来说是最有利的。所以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就成为发展大企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个证券交易中因此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Ⅵ 股市如何运作大资金主力的四种典型操作形式
主力的四种典型操作形式
(一) 慢庄.以活跃股性、塑造形态、 等待时机为主, 资金占该股总市值的25%为宜.
优点: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如口碑较好,则大行情来时,有不少人会追涨该股.
缺点:较难全身而退.
适应时期:熊市.
口诀:"熊市"做庄,"牛市"发牌.
如果收集的筹码不充分或发动行情的火候未到, 冒然推高就会导致"全国人民一次性的抛盘".所以,主力采用反反复复的洗盘策略唱低调调整,目的是为了市场对其中期定位认识不足,不少股民见其走势疲软,就可能换筹出局,使得主力吸足筹码,底部持仓量的大增意味着"蓄势已久,其发必速".
(二)快庄.以大量集中建仓,迅速拉高,迅速派发为主.
优点: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短期间获利极大.
缺点:一旦市场呼之不应,则可能全线套牢.
适用时期:牛市.
口诀:穷人发财靠该股.
由于大资金运作周期的限制, 其决策者对大势判断的不同,故大资金运作不一定以慢庄为主,尤其是决策者不一定能把握长期趋势,但他至少认为某个阶段趋势看好,故其操盘者也强调这一时期的快进快出.
(三) 一级半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优势互补.一级半市场的筹码上市以后, 都有50%以上的活力,一旦行情造好,较轻松的100%以上获利.
优点:低成本,获利空间大,可以说只赢不赔.
缺点:周期性是一个变量.一旦国家政策对其发生重大变化,就会全面挨打.
一方面, 市场定将从不规范走向规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初期的不规范也的确提供了某种机遇,这种机遇并不是指损害国家利益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而指的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地域的差价,所带来的机遇.
既然一级半市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回避不是上策,故也有重要的操作策略,其中一种典型的思路就象宣传和操作相结合一样,就是把一级半和二级市场结合起来.1996年年末,"北大车行",风靡一时,表面上与其本身的十送五方案有关,实则该股主力从其未上市就开始有大手笔.1996年年末,为什么深圳新股上市都能高开高走,不仅仅是受当时人气旺盛的影响,更是主力在一级半市场就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无论是存单形式,上网发行认购新股,还是定向募集股转新股,由于大量持有底部筹码,赢已是定局,只不过是多少的概念.
(四)分数跟庄,化整为零,选择几个强势股,逢低介入.
优点:不易被其它主力发现,一旦行情较好,派发较易.
缺点:扮演"棋王"的角色,需要统筹兼顾.
由于集团资金的吞吐, 明知某个股为黑马,甚至是大黑马,都不能因此获得利润最大化,于是大资金的分散跟庄就成了重要的一环.有的主力强调分析大势趋势的作用,如大盘进行阶段性底部区域,除了个别冷门股,什么股都可以买,流通性差的少买一些,流通性好的多买一些,于是就等涨,选择涨跌幅排行榜,那些股先启动就先抛.大资金利润如能达到大盘平均涨幅,就算可以了,这种方式看似笨,有一定的借鉴性.
还有一种主动出击的主力, 例如某个阶段绩优股开始名列资金流向前列,绩优股看涨,且估计这一趋势将维持一段时间,则可以把大资金介入刚刚升温的整个板块.例如"长虹"持续放量启动,大资金就可以进入上证30的"青岛海尔、广东梅雁、通话东宝、河北华药、上海石化";非上证30的"济南轻骑";次新股板块中的绩优股等.
(五) 期市中的单边市介入.介入的时机:在基本面的支持下,在持仓量的有力配合下,整个均线系统开始向上(向下)发散.
优点:以小搏大.
缺点:风险过大.
Ⅶ 股票的资金如何运作的
在二级市场上叫的通俗一点叫买卖,正规一点就叫转让。上市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购买者有个人投资者的基金公司有其它投资机构,股票交易都是这些持股的投资者和持币的投资者之间的交易。
Ⅷ 股票是什么东西,靠什么运作,靠什么赚钱,又是怎么亏钱的
最起码要知道怎样交易吧,然后慢慢地熟悉各种线图……
还有股市的基本运作、术语:
股市和任何其他市场一样,是由买卖双方构成的,有的人想买,有的人想卖,这样就有可能达成交易,才能成其为市场。和其他市场不同的是,在这个市场上同一个人往往又买又卖,每一个手持现金和股票的人,只是因为对后市的发展看法不同,才有时买入股票,有时卖出股票。为了要说明是买入股票的人多,还是卖出股票的人多,就对这两种人加以区别,分别称之为多头和空头:
多头: 指看好后市的人,他们现在买入股票以待日后股价上涨时抛出。
空头: 指看坏(淡)后市的人,他们现在售出投票以待日后股价下跌时再行买入。而把对之有利和不利的消息分别
称之为利多和利空:
利多(利好):指对多头有利,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
利空:指对空头有利,刺激股价下降的消息。
股市就是多头和空头这两种人斗争的结果。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多头占了上风,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多,于是有更多的人买入股票,而卖出的人少,股价就逐步上升了。但是多头和空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股价的上升,多头也会成空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逐渐减少,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增加,直到股价涨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上升了,他们都准备卖出自己的股票,我们就说空头占了上风,股价也就随之开始下降了。随着股价的下降,空头也会变成多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又逐渐增加,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减少,直到股价跌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下降了,他们准备买入股票,也就是说多头又重新占上风了,股价又开始逐步上升。这样就完成了股市的一个循环,或者说是股市中的一个波浪。
我们把股市中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分别叫做牛市和熊市:
牛市:指股票市场前景看好,股价不断向下跌,像牛抬着头向前冲顶。也叫多头市场。当然,这里牛市和熊市都是就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说的,至少也要有几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用来描述一种长期趋势。而在股价上升的牛市中,特别是上升了一段时间后,也同样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下跌,人们称之为回档;而在股票下跌的熊市中,经过一段下跌之后,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上升,人们称之为反弹。
如果在长期牛市或者长期熊市之后,这种回档或者反弹达到一定的强度,使得股价从多头转入空头市场或者从空头转入多头市场,人们就称之为反转。
也有时,股价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趋势不明显,看不出股价是要往上还是往下走,而是停在某个小区间内上下波动,人们管这种时候叫做盘整(盘局)。一旦股份从盘整转入多头或空头市场,就称之为突破。
当多空双方分歧大时,成交的数量就大,说明斗争激烈。多方力量大,股份上升就快,空方力量大,股价下降就快。
在股市上人们常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来称呼买卖股票:
吸货:指买入股票。
出货:指卖出股票。
建仓:指买入股票。
持仓:指手持股票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斩仓:指将股票赔本卖出。
空仓:指将股票全部抛出。
人们用“人气”这个词来形容买卖股票市场的兴旺程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意参与买卖股票的人的多少以及买进股票的意愿强烈与否。
股市的每一次较大或较长时间的升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它的反向运行。也就是说,原来上涨的股市要下跌,而原来下跌的股市要上涨。或者整个股市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某一只股票也会从原来股价上升变为股价下跌,或者从股价下跌变为股价上升。这样每一次当股价从最高点向下落时,都会有人手持股票而无法以原价或比原价高的
价格卖出;而当股价从最低点向上涨时,也会有人手持资金而无法买到价格较低的股票。我们把前面一种现象称为套牢,后面这种现象称之为踏空:
套牢:指买入股票后股价下跌,如卖出将会赔本,这时持股人便不愿认赔卖出,而是持股等候股价再次下升。
踏空:指由于股价上扬而使持币者未能买到低价股。
有时也称资金在手而未能买到低价的股票为空头套牢或资金套牢,而把前一种套牢称为多头套牢或股票套牢。
解套:股价回升而使被套牢的人能将股票不赔本卖出。
股市虽说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股价的高低反映了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股价就下跌,反之就上升。但是它又有着极强的人为色彩,这是因为股市上存在着不同的客户,而每个客户又同时进行买卖两种行为,所以这个上的供求关系中常常有着很大的虚假因素。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股民进行区分:
散户:资金少,小量买卖股票的普通投资者。
大户:手中有较大量资金,对股市大量投资,大批买卖股票的投资者。
机构:从事股票交易的法人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类。
庄家:指有强大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某种股票而影响其价格的大户。
主力:指有极强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股票而影响整个股市的股价的特大户。但实际上主力往往是若干庄家的联合行动,由其合力造成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股市上的各种力量理解为两方,一方是企图操纵股市波动的庄家或主力,常常由某些机构组成;另一方则是跟风的普通股民。庄家或者主力买卖股票时的方法和我们普通股民完全不同,因为同是搏取差价,而他们手持的是成千万、上亿的资金,如果他们买入某种股票时一次投入的资金太多,就会使股价上升太快,而原来愿意以较低价格卖出的人也会要按抬高的价格来卖出,这样就无法达到他们买入较低价格股票的目的了。所以他们在一开始买入时,总是在买进股票的同时又以更低和价格卖出一些股票,使股价无法上升。等他们已经买进足够多的股票,或者说手里握有足够多的筹码时,就开始拉抬股价。他们投入资金使股价节节上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愿意来购买这种股票。为了使这种股价上升得更“合理”,一开始时他们就要选择那些有潜力有题材的股票,这时更要煽风点火,火上加油。直到这种股票和价格上升到某个高度,市场的交投也充分活跃时,他们在卖出自己的股票,我们称之为“派发”。在这个时候,为了保持股价不下落,同时造成市场活跃的假象,他们在卖出股票的同时又买入部分这种股票,我们称之为“对倒”。因为买卖双方都是同一家,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吸引来大量的跟风者。这时我们会看到买卖该种股票的人非常踊跃,但股价却不升反降。等庄家出货出的差不多了,就把手中的筹码一股脑抛出,这时我们就会看到股价一个劲地往下跌,止也止有住。这种情况我们管它叫“跳水”,指由于庄家抛售出而使股价一路下跌。
这就是庄家操纵股价的三部曲:
1、压低价格,暗中吃进;
2、煽风造势,哄抬股价;
3、高价抛售,获取差价。
了解庄家操纵股的手法,是理解整个股市价格波动的关键所在。只有认识了这一,我们才不会盲目跟风,随时在波澜起伏的股市保持清醒的头脑。
“炒股”这个词实在是非常生动贴切地描述了股票买卖是的这种现象。正是在众多庄家带领下,将股价“炒”得越来越高,不断升温。而我们要想在这个市场越热,头脑越要保持冷静清醒,不被各种假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