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路工程材料上涨,合同采用固定单价,并明确不受材料上涨给予补差,有什么办法可以争取补差
现行公路工程地材涨价风险一般由施工方承担,主要看各地业主当时签订合同时如何约定,这个风险有个系数,超过部分应当由业主承担
B. 广东多地混凝土价格上涨30元/方左右,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自"金九银十"以来,华南地区建筑材料市场行情整体呈上行趋势为主。据市场反馈,近期广东地区天气好转,加之现阶段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混凝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据市场反馈,由于市场原材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并且受供货紧张等因素影响,搅拌站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为缓解混凝土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广东广州、东莞地区混凝土价格通知大幅上调50元/方,现广州C30非泵送主流到位价在580元/方左右。
俺们国家统一行动实施纠正卡车过载,以及混凝土等运输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不同,虽然增加巨大,供应稀缺,但对大多数国内砂岩地区没有影响。但虽然这次是一般的,但几乎所有国家都将受到影响。
小编觉得这一次,交通局将与水泥上升合作,砂岩本身的价格不断改善,导致所有原料的混凝土上升,混凝土逐渐变得奢侈。
如今,中国各地区的主要项目加速了进展。对混凝土的需求也增加。这项基础设施项目仍然很好,恐怕住房成本将继续增加,房价不知道会继续波动。
2月份,水泥和沙子等材料的价格低,而且具体价格的价格将属于市场需求的情况。 3月份,市场逐步启动,诸如水泥等材料的价格预计将落下空间,在市场起步阶段,混凝土价格将低,预计整体下跌是5-10元/。
C. 木材价格大涨家具厂关门,是何缘故导致木材价格上涨
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很多行业都遭受着动荡,每天都要使用家具的我们,或许不会想到,木材行业和家具行业,正在经历着困难时期。特别是家具行业,木材价格上涨之后,很多家具厂的日子都不好过,甚至还出现了大面积关门的现象。那么,木材的价格为什么会上涨?
面对原料上涨的事实,能够坚持得住厂家寥寥无几,如果这些厂家也发觉利润太低,没办法做的时候,那么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受到损害了。经济发展不是一两家企业的问题,如何在政策层面上挽救这些企业,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D. 全国多地纸巾涨价,价格上涨直逼猪肉,这是受禁塑令的影响吗
全国多地纸巾涨价,价格上涨直逼猪肉,这跟禁塑令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直接关系。其实禁塑令也是处于环保的考虑,而纸巾涨价多多少少跟环保也有一定的关系。纸巾涨价的主要关系如下:
第一:为了环保纸巾涨价跟环保是有关系的,很多人使用纸巾的时候都非常的浪费,由于纸巾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大家在试用在纸巾的时候就不会心疼。明明使用一张纸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偏偏要使用两张纸。而制造纸巾最重要的原材料就是木材,使用的纸巾越多,那么就会有越多的树木被砍伐掉。
以前市面上纸巾的等级很多,有高质量的纸巾,也有低质量的纸巾,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低质的纸巾已经逐渐被淘汰了。所以说市面上剩下来的都是价格比较贵的高档纸巾。
E. 影响药材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认为市场价格变化是取决于产品供需双方的变化,如供大于求,市场就疲软萧条,价格就降低,货源太多还可能形成烂市,无人问津;如求大于供,市场就活跃,价格就会攀升,有时还会出现预想不到的“天价”;当供求双方基本持平时,价格和市场也会比较稳定。但影响供求双方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认清中药材是给人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不会因药材价格上涨,有了病就不吃药,不治病,也不会因药价降低没病吃点便宜药。药材中也有一些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如桔梗,除药用外,还可做蔬菜淹制咸菜供食用,如有出口其需要量可能增大;还有些滋补强壮药,如枸杞、西洋参、、黄芪、党参等等,这些药材在价格便宜时,确实可吃点便宜药来滋补身体,但它和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需要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其需要量也是有限的。对那些纯粹是药材来说,其需要量是比较稳定的。比如,治疗流感和肝炎的板蓝根,在价格每千克4元时,它的年需求量是8000吨,价格上升到12元时(上涨2倍),它的年需求量还是8000吨,当价格下跌到2元时,年需求量还是8000吨。它的需求量除正常需要外,还受当年流感和肝炎的流行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除非出口量增加或扩大医疗范围,其需求量才会有较明显的变化,多了就会烂市。所以中药材才会有“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黄金有价,药无价”的说法。因药材的需要量比较稳定又不是太大,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
(1)药材的种植年限和栽培技术的难易程度 一、二年生药材的生长周期短,栽培技术比较容易,或生长适应性较强,适宜生长的范围较广,生产恢复较快,容易引起生产过剩,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就较短。如款冬花(以花蕾入药有润肺、止咳、消痰下气的作用,是常用中药)在1985年6月市场价是4~6元(元/千克下同),款冬花主要靠野生资源,因价格很低,农民没积极性,不愿上山采挖,1986年6月涨到30~32元,一年就涨5~6倍,因而刺激农民积极采挖野生冬花,甚至进行人工栽培,货源多了,价格又逐渐下滑,1989年6月跌为20~24元,因库存量大,价格一时上不去,长时间低价,1990—1995年长期徘徊在12~17元,又挫伤了农民采药种药的积极性。农民多年不种不采,1996年6月又暴涨到50~60元,比1985年涨10倍,1996年8月再涨到80~90元,产新后12月份又回落到50元左右,1997年下半年又涨到100~150元,最高价180元,1997、1998年农民再次大量种植,直到1998年10月产新后才开始下降,到1999年以后急降到15~20元。因为冬花是一年种一年收,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生产恢复很快,种植面积大了,又会造成产品过剩和价格的下跌。
太子参以块根入药,是一种滋补强壮药,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能,适应性较强,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生产,主产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是越年生植物。秋季栽种,冬季长根,春季发苗,夏季枯萎休眠,生长季短。生产的恢复更快,1986年前因产量大,供大于求,1985年出现烂市,出售价只有1元/千克,药贱伤农,农民不愿再种,产量减少,加上库存量也逐渐减少,价格开始回升,1990年底突破百元大关,由于媒体的炒作,许多发财致富的小广告满天飞,又刺激农民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特别是1992年秋农民大量购种扩种,1993年产量大增,再次跌入低谷为4~5元,农民再缩小种植面积,加上部分地区遭受水灾,产量大减,1995年产新后又升到14元,1996年7月产新后再升到16~20元。
冬花和太子参都是一年生药材,其市场变化快,大起大落的周期短,下面再举一个多年生药材,黄连,从种子育苗到收获大概需6~7年的时间,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起码也需6~8年以上,黄连的栽培技术难度较大,技术较复杂,需搭棚遮荫,生产的发展和恢复相对会较慢,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更长。从解放后黄连生产的变化,看黄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国家比较重视药材生产,黄连生产也有所发展,当时全国黄连的年产量达20万千克,年需要量也约20万千克,供需基本平衡,到60年代因政策原因,以粮为纲,对黄连生产不加重视,生产管理不善,加上自然灾害,黄连产量剧下,年均产量只有14万千克,1965年最低已降到8万千克,而此时的年需要量已增到50万千克,出现严重的供求缺口,因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价格比较稳定,70年代生产有所恢复,年产50万千克,供求缓和,1975年以前的市场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元以下,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市场放开,黄连的价格也逐渐攀升,到1985年曾达到50~58元,最高价曾出现过120元的高价。当时确有一批黄连专业户脱贫致富,成为当时的万元大户,当地产区也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要挣钱,种黄连”的口头禅,农民一哄而上争种黄连,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种植面积一路攀升,1982年的种植面积只有1066公顷,1984年已发展到2467公顷,1986年又创历史新高达3600公顷,1980—1990年平均每年种植2670公顷左右,年总产量达400万千克,产量剧增,导致市场价格猛跌,如1988年初还曾从1986年的40元升到60元,但当年下半年就猛跌到20元,1989年后一直保持在17元左右的低谷,并维持到90年代。如1994年著名黄连主产区四川(现重庆)石柱黄水镇的收购价跌到7元的惨状,市场的反差太大,变化太快,药贱伤农,药农心有余悸,缩小种植面积,有的甚至不敢再种,黄连是多年生品种,80年代末种的要到1995年以前才能收获,所以1995年以前的产量是相当大的,如1992年可产250万千克,1993年可产165万千克,加上库存153万千克共有320万千克,1995年以后虽产量锐减,但由于库存量大,又可维持几年,市场价格还是慢慢回升,1995—1996年回升到24~26元,1998年升到40~45元,1999年升到70~80元,从2000年8月开始猛涨,只有100天左右就从春天的80元上涨到240元(最高达280元),是年初价格的3倍,是十年前的十几倍。由于价格飞涨,有些药农致富心切,把还没有到收获期的3年生黄连也挖出来卖,由于质量较差和未足干就急于出售,价又降到200元以下,最低降到150元左右,2001年上半年基本上稳定在180~200元之间,下半年再降到110~120元之间。
(2)国际金融大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出口药材的出口量及价格变化 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的金融危机,引起整个地区经济萧条,大大影响我国中药材的出口量,最典型的可说是韩国对我国桔梗的进口,桔梗以根入药是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和支气管炎的治感冒要药,在韩国主要把它作为蔬菜食用,多作咸菜食用,韩国与我国建交后,大量进口我国鲜桔梗,1994年每千克鲜桔梗收购价3元,1995年升到6元,1996—1997年最高价达8元左右,致使干桔梗减少,而带动干货价格的上涨,从3元一路上涨到15元左右,667米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水灾、旱灾使许多药材减产。某种疾病的流行,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一带甲肝流行,使板蓝根货奇缺;1998年年底流感流行都拉动了板蓝根价格的上涨。
(4)某些药材的药性作用比较相近,可相互替代也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 如人参和西洋参的药性相近,自80年代初西洋参在我国大面积引种成功后,由于西洋参的医疗保健适用范围比人参广,多数人都改服西洋参进补,人参的用量明显减少,90年代后人参的价格一蹶不振,价格一直翻不起身来。
(5)某些药材用途的扩大,新药的开发都会引起该药材需要量的增加 近年来由于对银杏叶和杜仲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开发,使原本被废弃的叶有了医用价值而身价倍增,又是出口创汇的药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丹参由于进一步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地应用,用量大增,也会拉动价格的上涨。
(6)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引起药材价格的改变 如国家紧缩银根,则可用于收购药材的资金减少,药材价格必定会下跌。
199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的政策,对一些需要搭棚遮荫栽培的药材如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等由于不能随便砍伐森林搭棚,因搭棚材料缺乏,只能研究改变遮荫方式,如采用尼龙网棚(造价较贵需投资)或采用林药间作或其它高秆农作物间套作,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需要实践探索经验,掌握技术,所以现阶段对这类药材的发展不会太快,有些需用木材拌栽作营养源的真菌类药材,如天麻、茯苓、猪苓等。其发展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对那些木本药材来说,其发展会得到保证,可做到有计划种植和有计划砍伐,药材的质量会更有保证,不会因乱砍乱伐而降低药材质量。以上这些药材栽培,由于受国家政策的保护,不能随便乱砍乱伐,其价格可能会上涨一段时间,以后会比较稳定。
还有,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禁止甘草乱采乱挖,暂时野生甘草会减少,暂时价格也可能会上涨一些,相反它可能会大大刺激人工种植甘草的发展,当人工栽培的甘草大量种植后,甘草的价格可能很快又会滑落。
(7)人为的炒作,在药材价格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许多药材的供求关系,并不像人们宣传的那样失去平衡,有些小品种药材,只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就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进行垄断经营,加上媒体的炒作,更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如前些年的款冬花,1996年前长期徘徊在12~17元/千克,因媒体炒作,使价格一涨再涨,1996年下半年已涨到80~90元/千克,1997年下半年又涨到100~150元/千克,最高价曾创180元/千克的记录,直到1998年10月产新后才开始下降。又如太子参,前些年所谓“发财致富”的小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价格出现大起大落,曾出现过210元/千克的天价,农民大量扩种后价格又出现大滑坡,曾出现1元/千克的地价而烂市,无人问津。
F. 土地的价格,特别是城市土地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因为城市括张会带来对土地利用的压力上升,这是由于城市平面规模不是无限制可以放大的,而是受到交通、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影响,造成边际效应的下降。加上人口增加对土地功能的要求也会提高,比如种植面积。
这样就会带来城市括张与农业用地的矛盾,因此会上涨。
但这是人口增长型城市的模型,如果人口下降,那么这个模型会反过来。
G. 木材涨价或将影响价格,家居行业该如何破局
今年以来,受到国际疫情影响,不少材料如木材、海绵、化工涂料原料、铁、甚至纸箱等都受限于行情不断涨价。一些原材料甚至已经价格翻倍,消费者到手的产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整条产业链都遭遇了提价之伤。
原材料涨价频繁
除了进口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涨价。根据了解,自今年以来,实木已经涨价2次,海绵涨价7次,纸箱涨价5次,铁涨价3次,配件涨价2次,继海绵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后,海绵价格已经上涨超过70%,皮革涨价也接踵而至,9月份还再次上演了一波原材料涨价潮。
家居行业使用的将近80%的木材都依靠进口,目前受疫情影响,国外各大港口封闭;加上国内成本提升、供应缺口、环保风暴等影响,进入九月以来,木材价格已经连续大范围全面上涨。
H. 木材价格上涨给国内很多企业带来压力,木材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由木材厂家所造成的家具厂纷纷出现关门停业的现状最近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为何木材价格在噌噌的上涨,价格持续走高对于下游企业的压力是突增的,对于国内的家具企业来说,原材料的上涨带来的是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而内卷经济的发展又导致出货率的降低。当前国内木材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终端涨价或成为定局。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木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由于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的推进,国内原木砍伐在不断减少,依赖进口势必会随着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木材价格的上涨。当然,在这些不利因素有所缓解后,供应量一定会有所增加,木材的价格也会有小幅的回落趋势。
I. 工地门窗报过价了,但因铝材玻璃价格上涨,单价需上调报告怎样写
如果你在报价的时候已经通过了,那么由于后期的材料价格上涨,那么现在单价需要上调,报告就要如实的来写,然后后面附上材料价格上涨的金额。一般情况下需要上调报告都是要把原因写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