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CDS)
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即信用违约互换,又称信贷违约掉期,是进行场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一,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CDS合约将债务风险出售,合约价格就是保费。
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方,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方,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合同定义的违约事件(如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等),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
(1)主权信贷违约掉期价格反映什么扩展阅读:
2008年,人们才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经济就像在CDS市场上走钢丝,摇摇晃晃随时都有跌落的危险。9月份,美国政府注资850亿美元,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这一紧急援助措施也挽救了那些背负着以该公司债券为保险对象的CDS产品的投资者;这样,政府的干预就避免了一起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
但是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巨头在同一个月被联邦政府接管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被政府接管属于信用违约事件。持有以两家公司债券(或股票)为保险对象的CDS合约的投资者,有权根据合约条款要求得到赔偿。
Ⅱ 信贷违约掉期的示例
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中,对信用违约投保方,即贷款人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方,即保险人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买方向卖方定期支付“保险费”,一旦发生违约,卖方承担买方资产损失。这种合约源自美国,成为一种标准合约,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将风险剥离或转让出去。据美联储数据,截至2008年3月,美国商业银行签署的信用违约掉期合同金额达62万亿美元。有了信用违约掉期,银行风险下降了,保险机构风险却上升了。
Ⅲ 为什么违约可能性越大,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越升值
这要分对谁说,对CDS的买方来说合约越升值,因为违约的可能性大了,获得保护的可能性就大了,当然就越值钱啦。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信贷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
约互换)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理赔金额与保险费成正比),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但实际上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
Ⅳ 什么是信贷违约掉期,请给个详细点的答案
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转移交易方定息产品信贷风险的掉期安排.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基于公司债券与贷款的衍生产品,其价格可以用来评判公司违约的可能。信贷违约掉期价格上升意味着公司的信用状况恶化,下跌则意味着状况改善。 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建立不到1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预测,该市场目前的名义规模已经达到了26万亿美元,合约价值为1820亿美元。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债券市场成为评价公司信用状况的标尺。
Ⅳ 什么信用违约掉期,信贷违约掉期,信用违约互换
这三个是一类的,同样的理解。国内目前这种信用违约掉期衍生品基本没有。这是国外债券市场中常见的一种信用衍生产品。对于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信用评级直接要求信用利差,另一种就是购买如信用违约互换等的信用衍生品。如果投资组合中企业债券发债体数目不多、行业集中度高,不能有效分散信用风险,那么久可以选择购买信用违约互换来降低组合风险。
信用违约掉期也称信用违约互换,所以从结构上看,是将参照资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障买方转移给信用卖方的交易。信用保障的买方向愿意承担风险保护的保障卖方在合同期限内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信用保障卖方在接受费用的同时,则承诺在合同期限内,当对应信用违约时,向信用保障的买方赔付违约的损失。对应参照资产的信用可是某一信用,也可是一篮子信用。如果一篮子信用中出现任何一笔违约,信用保障的卖方都必须向对方赔偿损失。
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方,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方,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合同定义的违约事件(如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等),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
Ⅵ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交易
信贷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理赔金额与保险费成正比),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较完善的解释: 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 ”,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 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根据有关研究,信贷违约掉期市场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市场。2008年5月份,巴菲特表示:“ 按照我的定义,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令人担忧的一个领域是估值60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员雷曜根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次贷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估值约62万亿美元的CDS市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堰塞湖’”。“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实体经济下滑、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用衍生品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必然随之上升。其中,交易商信用风险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首要薄弱环节,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引发的债券价格下跌和信贷进一步紧缩等不利后果需要加以防范。另外,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复杂环节下定价模型失灵造成的操作风险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他认为,CDS市场问题所能造成的信贷紧缩风险也许比“两房事件”来得更为迅猛,而这将通过消费萎缩对中国出口造成持续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另一方面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 CDS市场中最大的部分是企业债(包括ABS),占80%,而MBS占20%。在经济衰退状态下,企业债券违约率将从目前的4.87%快速攀升至10%以上,以损失恢复率50%计算,CDS未来数月将造成1万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此类衍生产品,值得警惕。
Ⅶ 金融衍生工具中信用违约掉期产品比较受到关注,你认为大量采用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对风险控制有什么影响呢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比较独特的金融创新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减少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但是作为一个次级衍生品,它自身就具有高杠杆的作用,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放大风险的潜在性。因为CDS得两个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只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威胁和风险。
第一,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导致规模无限制的膨胀,也会出现金融机构再将这些已经带有巨大风险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进行打包并出售,然后下一个买家再同样操作,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最后一旦一环出现脱节也就是违约的话,那这个损失将是远远超过最初预计的范围之内的。
第二,没有中央清算系统,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没有准备金保证要求,没有风险对家的监控追踪,一切都是在一个不透明的圈子里,以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在运作,很明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易商们获得最高的收益。
它不像次级抵押贷款那样是用来购买房产的,如果借款人违约了,银行仍然能够通过没收房产进行拍卖收回部分钱款。但如果信用违约掉期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基于银行破产这样的事件而非房产这样的实物。由于信用违约掉期看不见摸不着,一个买家背后可能存在着不止一个操作者,这样是很难找到应该由谁来负责赔偿,这时这种合约就像空头支票一样,根本不能兑现。这样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发生了,所有的相关的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将都受到牵连,损失巨大。
在这个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里,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这种对赌的行为和规模早已远远超出信用违约掉期设计的初衷。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或者监管机构对此产品进行管制的话,这些超级赌徒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债务额,然后这些债务将会通过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产品的杠杆效应一环接一环的传下去,将风险扩大至很大的范围,让更多的投资者受到损失。
简单的说,这种东西在现在这种信用已经严重贬值的社会里只会扩大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潜在风险。
以上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Ⅷ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
信用违约掉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Ⅸ 什么是债务违约掉期产品
信贷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信贷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由两个法人交易,一个称为买方(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另一个称为卖方(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损失)。当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予第三者(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信贷违约掉期合约提供者买一份有关该欠债人的合约/保险。通常这份合约需定时供款,直至欠债人还款完成为止,否则合约失效。倘若欠债人违约不还款(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令人相信欠债人无力或无打算依时还款),买方可以拿抵押物向卖方索偿,换取应得欠款。卖方所赚取的是倘若欠债人依约还款时的合约金/保险费。
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向卖方索偿(理赔金额与保险费成正比),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他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家公司快会破产一样,而他从未对该公司作出放债。
较完善的解释:
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由信用卡贷款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现满足了这种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承担损失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实物交割”,一旦违约事件发生,卖保险的一方承诺按票面价值全额购买买家的违约金融资产。第二种方式是“现金交割 ”,违约发生时,卖保险的一方以现金补齐买家的资产损失。信用违约事件是双方均事先认可的事件,其中包括:金融资产的债务方破产清偿、债务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债务方违规招致的债权方要求召回债务本金和要求提前还款、债务重组。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 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约持有双方都可以自由转让这种保险合约。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暴涨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其中,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 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根据有关研究,信贷违约掉期市场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市场。2008年5月份,巴菲特表示:“ 按照我的定义,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令人担忧的一个领域是估值60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员雷曜根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次贷危机目前的发展态势,估值约62万亿美元的CDS市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的‘堰塞湖’”。“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实体经济下滑、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用衍生品市场中的风险因素必然随之上升。其中,交易商信用风险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首要薄弱环节,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引发的债券价格下跌和信贷进一步紧缩等不利后果需要加以防范。另外,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复杂环节下定价模型失灵造成的操作风险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他认为,CDS市场问题所能造成的信贷紧缩风险也许比“两房事件”来得更为迅猛,而这将通过消费萎缩对中国出口造成持续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只包括了商业银行向美联储报告的数据,并未涵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数据。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另一方面信用违约掉期完全是柜台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
CDS市场中最大的部分是企业债(包括ABS),占80%,而MBS占20%。在经济衰退状态下,企业债券违约率将从目前的4.87%快速攀升至10%以上,以损失恢复率50%计算,CDS未来数月将造成1万亿美元的直接损失。而部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此类衍生产品,值得警惕。
Ⅹ 主权信贷违约掉期
从保罗时报转的
上面有解释很多财经名词 有其他想知道的可以自己去搜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对一个主权实体,即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它反映了一国投资环境的总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及其它风险的总合,为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要对某国投资以前时常参考的指标。
在国家的要求下,信用评级机构会依照其既定的评级模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环境作评估,给出一个信用评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一个好的主权信用评级对它取得外资特别重要。例如,当一国要发行债券而希望得到国外投资者的青睐的话,其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对有兴趣认购该国债券的国外投资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另外,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与一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有很大的关系。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高的国家代表投资环境相对稳定,国外投资者比较愿意在这样的国家直接投资。
三家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另外还有其他信用评级机构也都有提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服务。
截至2009年5月,标准普尔评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西欧国家的评级为最高级的AAA;而墨西哥、智利、中国内地、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南非、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评级介于A- 与AA+ 之间;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及大部分东欧国家的评级介于B- 与BBB+ 之间;厄瓜多尔则被评于最低的C- 与CCC+ 之间。
Credit-default Swap (CDS) 信用违约掉期
信用违约掉期为掉期合约的一种,其中获得保障的一方为买方,担保该金融商品并在信用违约发生时保障买方权益的一方为卖方。
信用违约掉期的出发点类似保险,买方定期支付卖方一定的费用,若被担保的金融商品在到期时并未发生违约则卖方等于赚取了买方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但若担保的金融商品在到期前发生违约,卖方则必须赔偿买方的损失。藉由信用违约掉期交易,证券持有者可将违约风险移转至担保的一方。
然而,与保险很大的不同在于信用违约掉期不需揭露任何隐藏的风险,而依照过去的历史经验,金融商品的违约风险往往是未知且无法预测的。更重要的是,信用违约掉期的卖方不需维持任何资本准备以作为付款的担保,因此信用违约掉期其实是一种高风险性的担保。
市场上常使用的信用违约掉期利差(spread)指的是买方在合约期间必须要付给卖方的年费,由证券面额(Notional Amount)的百分比表示。例如, ABC公司的信用违约掉期利差为20个基点,或0.2%,持有ABC公司债的保罗向先锋银行买入保障1百万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则保罗必须每年付给先锋银行2000美元(1000000*0.002=2000),直到该公司债到期或是发生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