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款业务是中央银行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维系全社会的货币供应。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中央银行贷款的发放就会使之起死回生,这些货币是惟一能够充当存款准备金的高能货币,商业银行获得这种货币后就可能扩大信贷,从而增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当社会需要增加货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中央银行就发出贷款;反之,当社会货币供应量过量,通货膨胀出现时,中央银行又可以收回贷款,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为实现上述目的,还可以采取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的办法。总之,中央银行的贷款对维护金融安全、执行货币政策意义重大,在收入支出时间上出现不平衡时,在临时需要大批紧急支出时,甚至在年终决算收支不平衡时,都需要中央银行的贷款支持。
Ⅱ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异同是什么
中央银行就是一行政管理机构,其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属于公开市场业务,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商业银行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可以发行证券,但是不可以经营证券,在我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是分业经营,证券业务和银行业务不允许在一家企业进行,比如上属招商集团的招商证券与招商银行是并列平行的两家公司。
Ⅲ 比较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主要资产业务方面的区别 详细一点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区别(资产业务方面):
1、性质不同:政府机构;金融企业。
2、地位不同:核心;主体。
3、目标不同:不盈利;盈利。
4、职能不同:发行,政府,银行;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5、服务对象不同:政府,其它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个人。
6、负债业务内容不同:主要是货币发行;存款。
7、资产业务内容不同:再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黄金外汇;现金,贷款,投资。
8、中介业务不同:清算支付等;九类。
9、货币供给不同:原始货币;派生货币。
(3)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扩展阅读
一、中央银行:
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二、商业银行:
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Ⅳ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
中央银行这种证券买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营利,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买卖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变化平稳、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具有操作灵活、主动性强等优点,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Ⅳ 央行资产负债业务与其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区别和联系
中央银行,一贯作为国内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的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在国际间的位置也日益凸显了,而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更是决定和主宰中央银行重要性的因素。下面就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进行介绍,并对主要国家的资产业务进行比较,分析其集体影响国际经济的因素。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银行的资产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国际储备业务及其它一些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由贴现取得的商业银行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提高或者降低再贴现额度,从而调节信用规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急需资金周转时,将其由贴现而取得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贷款业务中央银行的贷款是商业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来源,它对于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抑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国家财政,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对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款 2.对政府放款 3.对非货币金融机构放款 4.其他放款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买卖的对象: 政府公债、国库券以及其他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买卖方式:直接买卖与回购协议 (买卖的限制 1.只能在二级市场购买 2.不能买流动性差的有价证券 3.一般不能买国外的有价证券 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国际储备的种类构成黄金、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其银行性业务中资产负债业务的综合会计记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 (1)储备货币:主要包括公众中的现金(通货)、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库存现金)、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款)。 (2)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非金融政府企业、非货币金融机构等1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外币存款。 (3)发行债券:包括自有债务,向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以及向公众销售的货币市场证券等。 (4)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包括本国货币、外币、双边信用证的进口抵押金以及反周期波动的特别存款等。 (5)对外负债:包括对非居民的所有本国货币和外币的负债,如从国外银行的借款、对外国货币当局的负债、使用基金组织的信贷额和国外发行的债券等。 (6)中央政府存款:包括国库持有的货币、活期存款、定期以及外币存款等。 (7)对等基金:外国援助者要求受援国政府存放一笔与外国援助资金相等的本国货币的情况下建立的基金。 (8)政府贷款基金: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渠道从事贷款活动的基金。 (9)资本项目: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 (10)其他项目:负债方减去资产方的净额 三.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关系。 资产=负债+自有资本 中央银行的资产持有额的增减,在自有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其负债的相应增减,换言之,如果资产总额增加,则必须创造或增加其自身的负债或资本金,反则反之; 负债=资产-自有资本 中央银行的负债的多少取决于其资产与自有资本之差,在自有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的负债总额增加了,则其必然扩大了等额的债权,反则反之; 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在中央银行负债不变时,自有资本增减,可以使其资产相应增减,例如负债不变而自有资本增加,则可以相应增加外汇储备或其他资产。 四.主要国家间资产负债表的比较。
Ⅵ 1.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不同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1)流动性不同;(2)地位不同;(3)资金来源渠道;(4)管理重点和方法不同(贷款应坚持“三查制度”,“5P”,“5C”方法;证券投资应坚持“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注重基本面,注重成长性”)5),所反映的债权债务关系形式与性质不同(贷款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直接关系,是其少数债权人之一,这种具有个人关系性质的双边关系一般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契约来维系;证券投资银行与证券发行人之间发生间接关系,这种不受个人关系影响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市场交易性质的行为,它有专门的法律和规章来维系与保障);
Ⅶ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中央银行就是一行政管理机构,其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属于公开市场业务,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商业银行则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可以发行证券,但是不可以经营证券,在我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是分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