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带活螃蟹吗
其实这要看你喜欢哪方面了,我觉得选专业一要看个人爱好,二看它的就业前景。
未来十年就业前景:2011年五大热门专业及其代表院校
2011-5-28 9:53:09 精才网高考将至,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专业?除了考虑到自己的特长天赋以及兴趣所在,最重要的的是就业前景和学校的专业能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就业缺口最大的,即未来十年最容易就业的5大专业包括:民航服务学、材料学、精算学、机械学和护理学。
一、民航学
行业现状: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超过5000亿资金流向机场建设。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至70万人。
就业前景:2010年,根据全国各高校就业率数据显示,民航相关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6%,成为最热门、就业率最高的五大专业之一。记者仅在北京国际经贸学院民航管理学院,就见到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厦门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一些民营航空公司更是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民航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
包含专业:民航运输、空中乘务、航空服务、航空特种车辆维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务、飞行技术、民航商务、航空通信技术、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制造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
代表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国际经贸学院
二、精算学
行业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精算人才的客观需求应运而生。精算学在保险、金融、投资和各类风险管理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就业前景: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各类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精算人才奇缺。每年高校毕业的精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十年,精算人才都将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
代表院校:湖南大学
三、材料学
行业现状:材料学是研究材料化学组成、组织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与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密切,产品市场全球化特点突出,其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就业前景:我国对材料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但材料学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以稀土专业为例,开设这一专业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稀土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人才市场对材料学人才的需求是持续增加的。
代表院校: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
四、机械学
行业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
就业前景:机械类专业不仅具备广度适应性,比如在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环保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可为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代表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
五、汽车服务专业
行业现状:汽车产业是十一五规划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全国只有几所高校设置汽车服务专业,规模也不大。但从国际标准来看,这类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就业前景: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汤海山说,未来十年包括汽车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
代表院校:目前在高校中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有: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学院等。
㈡ 600029资金流向南方航空资金流向600029资金南方航空资金,哪有图
你上和讯网上有个股及大盘的资金流向图,不过准确性....呵呵
㈢ 考研出来以后有什么用
相对于本科出来更好找工作吧。
㈣ 股市在一年当中板块的轮涨顺序有规律吗
关注板块轮动:每天开盘和收盘时把涨幅局前的和跌幅局前的板块记录下来,并把里面前5名和倒数5名股票涨跌幅,股价都记录下来以便后期跟踪分析。一个板块热点上涨几天后一般会调整几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追高,容易被套。往往资金主力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起转向其他板块,这个热点可以关注资金流向,资金流入的板块一般会涨幅惊人,如航空股票:海南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等,钢铁板块的:宝钢、武钢等,一定要紧跟一个强势板块涨幅前5位,一般第一天涨停的话不要担心被套,往往会涨了再涨,强势特征明显,第二天、第三天仍会有不错的涨幅。
某一板块启动的信号主要有三点:
1、看涨幅榜,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占据了1\3以上时,并且连续一段时期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可初步断定该板块在启动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中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股票个数占据了1\3以上,并且连续一段时间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证明该板块有主力资金在活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极大。
3、看走势,从高价股、中价股、低价中各选出5—8个有代表性的个股,从中比较他们的走势强弱,如果某一板块走势的个股数量比其他两个板块走势强的个股数量要多,那么这个板块就是我们要找的启动板块。
而某一板块衰落的标志则有以下几点:
1、看涨幅,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涨空间已经很少,或者已经涨到位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前20名,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出现递减的趋势,这可证明该板块即将进入整理状态;
3、看上升空间,一般来说,主力从建仓到派发,至少要有50%的上升空间,如果在一个级别较大的多头行情中,某一板块启动后,涨幅不不足50%,可视为低风险投资区;涨幅在50-80%之间可视为风险投资区;涨幅超过80%,可视为高风险投机区,当某一板块股价进入风险投资区、高风险投机区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升动力已经不足,如果出现滞涨就应该意识到该板块已经涨到位了。
必须知道的A股市场六大定律
1、惯性定律
和牛顿的惯性定律原理是一样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和方向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表现在股市中,股价是上涨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上走;股价是下跌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下走。这是因为股价趋势向上走的时候,大多数人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不舍得卖,没买的人则抢着买入,这就使得股票供不应求,自然应该涨了;相反,趋势向下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抢着卖出,没买的人也不太敢买,这就使得股票供过于求,自然就要继续下跌了。
2、物极必反
涨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涨。这跟《三国演义》开篇词说的是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大家都知道KDJ指标的用法,KDJ指标中,有一个功能非常重要,就是超买和超卖。超买,表示当时人气非常旺盛,是不是表示可以买呢?当然不是,超买,往往都是该卖的时候了;相反,超卖,往往是该买的时候。股市中一个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理——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3、风水轮流
我们不敢肯定说A股市场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这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场始终都是风水轮流转的。一波大行情往往有四个阶段,分别是:(1)小部分板块或个股启动;(2)行情进入普涨;(3)尚未涨的股票开始普涨;(4)前期龙头板块或个股开始调整;(5)行情进入普跌;(6)剩下的股票全部步入跌途。所以,在A股市场做股票,没能先知先觉抓到龙头,能做到后知后觉抓住补涨股,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能急,一急,往往使得自己去追买已经大幅上涨并即将下跌的龙头股,而错过后面整装待发的补涨股。按照教徒的话来说:上帝是公平的。
4、违逆大众
善于观察的老股民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好的时候,市场未必会涨;
相反,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淡的时候,市场未必会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技术分析爱好者一直宣称,市场永远是对的;基本面分析爱好者一直认为,市场永远都是错的;证券组合理论爱好者则认为,市场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同样是分析股市,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充分证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周期共振
这个规律很有意思。当日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如果周线也是趋势向上,那么短期的走势会颇为强劲;当日线趋势向上,周线趋势向下,那么市场只会是一个小的反弹。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是因为,当周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大盘或个股已经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不应求,所以日线的上涨会比较轻松;相反,如果周线趋势向下,意味着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人气惨淡,那么,即使短期有人抢着买入使得短期走势较为强劲,但如果无法改变中长期的供求关系,市场还是会继续向下走。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出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和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总结来看,我们可以关注的有以下两个: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上;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上。我们应该抛弃的形态也有两种: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下;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下。
6、静动相交
没有一直上涨的股票,也没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只股票上涨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调整一下,以便将意志不坚定的散户洗出去,也让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调整仓位;一只股票下跌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横盘一下,以便让贪心的散户来给自己接盘。这其实跟我们跑步一样,一直不停的跑,跑到最后是直接跑进棺材;而跑一跑,停一停,只要有吃,有睡,有地方解决内急,那跑遍全球也不是没有可能。股市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同经济周期对板块轮动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
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㈤ 怎样看股市中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有的时候股市涨了,但却大幅流出,跌了却小幅流入
悬赏分比较高,那我就多写点。
首先要了解流入流出的概念。比较准确的解释是:在上涨过程中主动吃掉卖单的买单就算是流入资金,下跌过程中主动吃掉买单的卖单就是流出资金。可以通过对成交状况的统计得出。
每天的卖出的资金与买入的资金一定相等,为何叫做流入流出呢?这种指标的成立依赖于以下假设:
1在上涨途中主动买入的资金越多,说明买方竞价激烈,以至于看到股价上涨就怕买不到而追高。这种买家买入后短期内不愿卖出。
2在下跌途中主动卖出的资金越多,说明卖方竞价激烈,以至于看到股价下跌就怕无法及早脱身。这种卖家卖出后短期内不愿进场。
3买方竞价越激烈,股价越容易上涨;卖方竞争越激烈,股价更容易下跌。
其实就是量价理论的缩小版。
问题来了:
1拉升出货:庄家拉升了7%,却只动用了少量资金,而在其后的微小下跌和盘整中,出货量巨大。
2这种流量指标不考虑价格波动幅度,也不考虑被动交易者的力量。有时候股价涨了0.5%就涨不动了,主动买入量虽然很大,但是上方的卖压更大。屡攻不破,买方就不急着买了,这时少量的卖单就可以把价格打压下来,就可能造成下跌却流入的情况。反之亦然。
3这种指标没有统一的用法规定,许多人用不同的方法来统计,结果就千差万别。但是如果当天是单边下跌几乎没有反弹的走势,还有人统计为资金流入的话,那肯定是错误的。所以不排除这些人统计错了。
4庄家对倒拉升出货和对倒打压吸货。对倒拉升出货的资金肯定是流入了,因为在拉升时存在大量的对倒交易;反之对倒打压吸货时资金也肯定是流出的。事实上这都是假象。
计算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是一种技术指标。它具有技术指标的典型特征:会出错。即便统计方法对了,也会出错。就像MACD也不总是对的一样。
我个人对资金流入流出的观点是,不好用,连一个简单的指标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