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资金流入股市。微财讯上有篇文章对人民币升值有着深入的分析,具体详细内容可以自己去看看。
『贰』 央行降息,黄金白银为什么价位拉升
你好。我是金夏点金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希望你每天幸福、快乐、笑口常开。
央行降息对贵金属造成不了直接影响。注意你看美指、原油情况。
『叁』 央行为什么拉升人民币汇率-求解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一方面不排除有政治压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热钱涌入,人民币还有离岸金融市场,汇率上升也是可能的
补充一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是1%
『肆』 人民币持续升值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汇率是钱的价格,本质也是资产价格,升值或贬值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升值降低传统出口的竞争力。从2017年4月至2018年年初,人民币一直处在一个升值的阶段,显然升值是不利于出口的,因为这会让等值的外汇换来更少的人民币。
数据显示,2017年7月和8月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11.2%和6.9%,较上半年持续大幅回落,PMI新订单指数也从5月的52降至目前的50.4。可见,在当时中美博弈等宏观环境未恶化的背景下,这主要是由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
2、升值为货币政策提供操作空间。如果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话,央行会采取降息或降准的方法来刺激经济,然而降息会使得国内利率低于海外,逐利的资本会加速外流,人民币将承受贬值压力。因此如果此时人民币处于升值阶段,则可以与贬值预期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采用降息降准所带来的经济负面效应会小很多。
3、升值有利于吸引资金,缓解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基本面好转,经济数据的走强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短期来看能充实国内流动性,这对于股市、地产来说会构成利好。而这种资金的流入可以体现在北上资金流动上。
4、升值有利于中下游等产业发展。对于大宗商品为主的上游产业来说,进口替代品价格下降会挤占原有的国内企业市占率,比如进口大豆、玉米等;而对于加工业,尤其是进口加工为主的中游产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原材料变得便宜,有利于节约成本;对于航空、旅游等下游产业来说,会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美元等外币负债负担减轻不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汇兑收益。
5、升值能促进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之前的发展主要靠的都是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产业,国内企业的利润始终是跨国大企业的“边角料”。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能够倒逼出口企业改良技术、主动创新,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进口企业的进口成本,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最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再来结合当下的背景谈谈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我们都知道自从中美争端爆发后,人民币处在贬值的区间,一度接近7关口,加上国内经济下行,使得市场情绪恐慌。但我们想过没有,即使人民币如美国所愿,不断升值,也不一定能够缓和贸易摩擦,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元大幅升值后换来的则是美国的得寸进尺。另外,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没有像当年日本一样完全依赖美国,中美之间更多的是互补而非对抗。因此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在稳定的区间震荡,才最有利于国内的发展。
『伍』 央行1200亿逆回购 什么是逆回购 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从央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来看,有一定积极因素。毕竟之前A股的下跌主因是流动性收紧所致,而今下跌已进入疯狂阶段,新股破发已成常态,跌停板面积开始扩大。央行逆回购行为,暗示暂时会舒缓一下流动性,这给股市带来较好的预期,会导致出现反弹。至于反弹的幅度和空间有多大,目前不敢奢望。毕竟,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投资者的预期极大降低。加之,央行舒缓流动性只是暂时行为,抑制通胀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因而收紧流动性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总结:以上就是央行逆回购和逆回购对股市的影响。
『陆』 人民币升值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
『柒』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原因
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同期,人民币汇率全年上涨了6.87%。虽然4.8%的CPI水平明显标志了人民币的贬值,但人民币在同时期对美元却大幅度升值,即“内贬外升”。
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大幅顺差。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来看,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首次突破2600亿美元,总计达到2622亿美元。外汇储备方面,截止到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新增4619亿美元。由外国货币追逐人民币造成的在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大幅度顺差,不断推高人民币汇率,截止到2008年2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7.1903人民币元/1美元。
二是流动性仍然过剩。
从货币投放看,2001年至2006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分别为17.6%、16.8%、19.6%、14.6%、17.98%和16.94%,而2007年情况是,自7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8%以上,除了高于过去几年之外,更是明显高于2007年初设定的16%的水平;从信贷增速看,自2003年国内贷款出现上升以来,2004、2005、2006年基本都维持在14.5%左右,2007年为16.72%,前8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已超过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3万亿元的上限。
从货币政策上看,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月再次调整),6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紧缩力度不断加大,就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操作而言,货币政策操作的密度和频度,不仅在我国历史上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少见。但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不能从经济结构的根源上解决问题,事实上,目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人民币升值还有一定空间,不少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0%。
三是全球化压力。
从二战后到冷战结束前,发达国家进入了长期的快速工业化过程,并且展开了水平分工体系,也同时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价格体系,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速度相对迟缓,只能与发达国家展开水平垂直分工,即主要以初级产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交换,由此不断拉开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低相差悬殊的两种体系。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悬殊,只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与技术转移,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就可以获得在本国生产中所无法获得的巨大利润,所以就引起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初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转移,这就是在发达国家会出现长期持续拉大的贸易逆差,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会出现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是发展中国家发生较明显通货膨胀,以及本币“内贬”的基本原因。
但是在新全球化的初始阶段,由于两种价格体系并存,融合仅仅是开始。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年提升率在百分之十以内,要经历二、三十年才能抬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发生“内贬”的时候,就不会改变其所具有的贸易强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会在人民币“内贬”的同时,也出现“外升”现象。因此,不论是中国的物价上涨,还是人民币升值,从发达国家看,都是中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更贵了,所以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升值,其意义是相同的,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也由此从以往的互逆变成了同向
『捌』 中国该如何调整人民币汇率
中国国内,存在着一些类似献疲秦计和连环计之类的庞统一样的人物。所以要小心呀。 类似曹操,用了连环计之后,如履平地,多爽呀。 但是后来呢?大冬天的居然会刮东风。灰飞烟灭。 同时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一旦情报泄露了,也就等于失败。 类似中国汇率的调整。在06年前,就开始大讨论。相关汇率调整的情报,早在一年之前,就已经泄露出去。 最终让国外势力,有了大量的时间得以准备,大肆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潜伏待机。 战略情报的提前泄露,这就已经决定了中国汇率调整的失败。 类似股票市场一样。当庄家知道有散户大量建仓的时候,庄家有时候会振仓。甚至会放弃相关的拉升计划。 因此,当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计划泄露之后,就应该放弃相关计划。 因此,在06年的时候,不管当时的人民币有多少应该升值的理由。一旦情报泄露,就不能实行计划了。 现在呢?又开始旧病复发。一大帮人开始讨论,到底应该升值还是贬值,认为06年升值错了。应该贬值。 最终后果。我认为,可能跟06年差不多。不管是升值还是贬值,一旦情报泄露,最终就注定了失败。 即便要人为调整和决定,也要切实的作好保密计划。否则等于自寻死路。 如果汇率调整过程中,发现计划暴露了。我们就应该停止计划。甚至反向调整。类似股票市场里的多翻空。 要随机应变。手法灵活。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事实上,当年06年的时候,知道敌人预判我们人民币将会升值而大量将资本注入我国。我们完全可以将计就计,就是不升值,一直拖,利用他们的资本发展自己。甚至反向操作。 但是国内的庞统们,毕竟还是发挥了作用。最后,还是升值了。
『玖』 如果人民币升值,银行股会上涨吗为什么
我觉得应该会上涨,因为股份体现到人民币是一个定值,币值上升,那么这个定值购买力也会上升,也会更值钱。
『拾』 国家是如何调控汇率变动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当然,如果财政赤字扩大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辅之以严格控制货币量、提高利率的举措,反而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对汇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决定汇率升降趋势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汇率的变动起暂时的影响。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
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手段是: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汇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八、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
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越演越烈,投机者往往拥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推波助澜,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投机者常利用市场顺势对某一币种发动攻击,攻势之强,使各国央行甚至西方七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也难以阻挡。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
另外,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包括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技术分析员、资金交易员等每天致力于汇市走势的研究,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及对市场交易人员心理的影响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由于公众预期具有投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剧了汇率短期波动的振荡。
九、政治与突发因素
由于资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发性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战争、经济制裁和自然灾害等。另外,西方国家大选也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与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及临时性,使市场难以预测,故容易对市场构成冲击波,一旦市场对消息作出反应并将其消化后,原有消息的影响力就大为削弱。
总之,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时这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从一段长时间来观察,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中,将汇率确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已成为政策目标之一。通常,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即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投机活动只是在其它因素所决定的汇价基本趋势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