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来三年,房价到底是上涨还是下降
房地产是国家经济支柱,一时半刻没找到替代产业;不能一概而论,鄂尔多斯就是没人流虚高鬼城,所以赔死,京上广深产业丰富,人才资金不断涌入,所以绝对上扬,已经很清晰了,上扬还是下降是分地域分城市的。人口红利在衰退, 但核心原因是就算是泡沫,国家也不会让其硬爆,捅破后最伤的是国家是银行,按中国权力,要它下降也就是1天的事,然并卵,只有将风险全部嫁接在每个人身上才是结束的一天,房产税会是国家改革土地收入的替代绝招,目前还不是时候,需要更多消费者百姓入市,基数大了再征收。“你看大企业就是这样,如谷歌andriod系统免费让你们用,推广到一定数量,再收你专利使用费是一个道理。”上层阶级不断放盘套现,中产阶级不断接盘,下层阶级不断争破头入市,就算以每年3%的GDP目标,也要上扬。要买就买,反正是居住的,投资的话我信马云,3年没事,10年后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因为现在最值钱的是房子,不断供应建设,量不断往上走,10年后人口不断下降,反差就大了,没人抢的市场将是一片唏嘘,还没算上新型共享经济 AI智能的冲击。要买就买吧,以居住属性来说,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就是一只羊,没有选择的权力;要投资就需要慧眼,有人抢的东西才有价值;送你一句:“不要冒险去赚最后一块铜板”-----李嘉诚。 关注10年后有多少人口,是什么世界。
㈡ 机构:三十城住宅成交近21个月同比出现下滑
受10月房地产政策管控影响,住宅成交量同比数据出现21个月以来下滑。
研究院刚刚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9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0.5%,同比减少4.2%。从同比数据看,这也是近21个月住宅成交面积出现同比负增长。
10月各地纷纷出台房地产管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正在持续。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7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1.2%,同比减少26.5%。一线城市11月份交易出现明显下跌,和一线城市政策收紧等态势有关。同时此类城市部分楼盘预售证的发放趋紧,也会使得此类一手房交易相对变冷。
具体城市看,北上广深4个城市环比增幅分别为-7.9%、-24.6%、-23.0%和-32.1%。
二线城市方面,11月15个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36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9.2%,同比减少7.4%。其中杭州、苏州和南昌的环比跌幅相对要大。
从三线城市看,11月11个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5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5.6%,同比增长52.0%。研究院认为,三线城市很到限购,环比下跌主要原因是10月成交量太大。
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11月份市场交易相比10月份有所下降,体现了政策管控的有效性。限购限贷政策下,热点城市购房门槛提高,使得各类炒房需求减少,进而促使市场交易出现下滑。尤其是近期各地加大了执法力度,房企项目销售更加规范,恐慌性交易需求也开始减少,这使得市场交易出现了降温的态势。
严跃进预计,随着政策效应的继续释放,预计热点城市市场成交面积在12月份将有继续下降的可能。随着市场交易面积的下滑,房价上涨的幅度也将收窄,进而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和趋于平稳。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2-0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㈢ 国家统计局解读”房价数据12城新建商品房价格下降“是怎么回事
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1.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2个城市持平
2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减少,房价环比综合平均略有下降,降幅与上月持平。与上月相比,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6个百分点之间;2个城市环比持平;其余3个城市环比涨幅均在1%以内。与上年12月相比,1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降幅在0.1至1.1个百分点之间;2个城市持平;仅有1个城市上涨。从成交量看,2月份1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比上月有所下降。其中,5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60%-40%,2个城市下降40%-20%,5个城市下降20%以内。
2.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环比较为平稳
从同比看,70个城市中有2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其中多为一二线城市。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2月份比1月份回落3.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2月份比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2月份比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70个城市中,多数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涨幅在0.5%及以内。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涨幅在0.5%及以内的城市有37个,涨幅在0.5%以上的城市有19个。分城市看,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微涨0.1%,二线城市上涨0.3%,三线城市上涨0.4%。
㈣ 11城房价下降意味着什么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1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结果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3个城市持平,分别为北京、杭州和成都;仅广州一城出现环比上涨。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基本止涨。
3.专家怎么看楼市拐点
从业内人士分析来看,1月楼市总体平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楼市拐点也将随之而来?
张大伟分析认为,从最近3个月数据看,调控重压下的房价拐点已经接近出现,特别是限价严格的新建住宅价格调整明显超过二手房。但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认为,短期内房价企稳甚至下跌并不代表整个市场已经转向。
严跃进认为,观察1月份的70个城市的数据,可以看到房价走势继续朝稳健平稳运行的方向演进,预计今年上半年基本上过热房价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他补充道,从其他城市来看,热点城市包括广州、长沙、太原、贵阳、海口等城市实际上房价上涨幅度相对大,后续对于此类城市要积极进行关注,防范价格过快上涨,同时要积极有效地抑制投机需求。
㈤ 如何看待现在房价下降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房价下降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此问题:第一,从供求关系上来看,因为前段时间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商不段征地筑房,造成供求失调,供大于求,所以房价下降。第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了使市民住得起房,政府从各方面协调,使房价下降。第三,市民的观望,因为大部分买房者是工薪阶层,房价的上涨使他们不能承受,所以减缓了买房进度,不是必须用房就不必买。
㈥ 哪些城市新房价格已低于去年1月
70城最新房价出炉, 这11城新房价格已低于去年1月。
2月25日消息,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由涨转降,北京等11个热点城市新房价格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专家认为,一线城市房价30多个月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信号意义大,后续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可能同比负增长。
与此同时,楼市调控并未停歇。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截止目前,2018年已超过40个城市与部门发布了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的政策内容超过50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2018年将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年份,在2017年调控基础上,要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
㈦ 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是什么意思
国家的政策,不打折扣执行的只有北京一地,其余地方要不就拖着不出台细则,要不就出台一些与国五条并不一致的细则,所以有专家说现在“政令出不了中南海”。
国五条虽然是希望遏制房价,但细细回忆一下以往的类似措施,再看看国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房价不可能下降。原因是:
1)令人诟病的“土地财政”直到今天,根本没有一点政府正式批评的信息,不批评就意味着不会改变,加之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欠账,中央政府无力一一解决,如果再把土地财政改变了,从哪里能搞来巨额帮助还账,少了卖地收入,又能从哪方面搞来代替的财政收入?外国不靠土地财政,他们靠什么,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的政绩考核指标比他们高得多,所以借鉴外国的方法不足以应付考核指标。
2)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卖一块少一块,土地的稀缺性决定了地价的不降。最近媒体透露的政府一边采取措施“打压”房价,却一边提高地价就可以说明问题。
3)上届政府许诺的建设多少千万套保障房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足够的低价房来调节市场。公租房刚刚启动不久,供应规模离需求相差太远。
5)党中央虽然做出来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番的承诺,但是如果不控制物价,物价也跟随翻番或少翻一点,房价照样不会长期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6)中国的价格变化规律基本是上涨了就不可能再跌下来,汽油价、水价、电价、燃气价、邮票价、出租车费、公务员和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及行政收费等,只要不会因为天气季节变化而影响质量的商品或产能过剩的产品的价格,上去了就不会在降下来。
7)中国的投资渠道有限,银行存款与债券明显贬值,股票、基金、外汇、期货、保险等规则不明朗,还有相当的暗箱操作现象,个别项目还有哄骗拉单的行为,信誉度不高,风险很大,所以投资房产仍然是人们比较依赖的投资方式。
8)限购一刀切,不论房子大小,不论离市中心远近,不论家庭拥有的面积而简单地以套数限购,人为地将丰富的商品限购成稀缺商品。
9)迟迟不启动“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妨碍了通过反腐的手段来释放更多的房子,捂盘一定会推高房价。
10)迟迟不处理小产权房,众多的小产权房不能正式上市,也就不能稀释房价。
11)房地产发展牵涉到很多行业,如果遏制房地产的发展,必然会同时遏制相连的产业如建材、装修、电气水暖设备、银行贷款、货运物流、家具、百货、家电及家电安装、电梯、物业、保安、绿化、底层商业等等,中国官场靠GDP显示政绩,自然不会轻易把容易产生GDP的房地产果断地大规模地收缩起来。
12)政府从来没有表态说过要降低房价,他们的表态都是要“稳定房价”,或遏制暴涨势头,或让房地产的数据有所改观,即使多年前广东某省长信誓旦旦地说“要降房价政府有的是办法”(大意),但事实上却使不出来,现在能使出来的国五条限购或某地的限制售房利润等都属于违反市场规律的临时作秀之举。
13)中央现在缺乏决断的权威和效力,很多问题都处理不好,如削减官员权力,构建防腐制度,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削减三公消费,杜绝政府财务违规(审计年年有问题),环境空气污染日益恶化,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煤矿安全始终不能改善,政绩考核催生大量违法行政,官民待遇鸿沟始终巨大,垄断国企依然严重垄断,执法不公十分严重,行政公开远未推开等等。
以上各条,每条都难以支持把房价降低,更不会确定一个回归标准。所以,如果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各种有效措施去把各地房价降低到“合理”水平,一是这个水平很难确定,二是根本不实际。
纵观各种遏制房价措施的效果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果想要把房价遏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最好的办法是
1)给每个居民分配30平米的免税购房指标(给出指标政府并不需要投入成本),不论官民,如果购买超过免税指标面积的房子,一律按超标多少分类征售房所得税,如超标20平米征超标部分的20%;超50平米征40%;超100平米征80%(细节应立法制定)。
具体是:如一家三口,免税指标就是90平米,如果他们总共有120平米的房子,超标的30平米在房子出售时需交20%售房所得税。如果这120平米是一人所购的,就是超标90平米,房子出售时需交40%的税。
2)但是对于北京上海重庆特大城市,应该还有其它灵活措施配合:具体是靠近城区的超标房子如上述正常征税,远离城区的房子根据远离的距离减税甚至免税,如北京的五环之内正常征税,五环以外六环以内可以适当减税,六环以外可以不征税,这样的分别对待,可以把人口分流到市区以外的卫星城。
3)还有一点,所有遏制房价的措施都是为了改变炒房抬价现象,为了不会误打改善型需要的群体,应该放宽大户型的征税标准,如一家三口有两套分别为40、60平米的房子,总面积已经超过10平米,售房时需交规定的税收。他们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卖掉两套再买一套140平米的房,按面积140平米就超标50平米,但超过140平米的大户型不是倒房的类型,所以,为了鼓励适当的改善,如果只有一套房子且超过140平米的,超标部分的征税应该适当减少,还有别墅型的房子,也不是炒房的类型,这些大户型的房子应当放宽征税标准。
以上措施,既公平地给予每一个人同样的免税待遇,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随意购买多套房,但不同比例的征收所得税,可以抑制炒房的动机。已经有了多套房的,由于税收抑制利润的作用,持有多套房也不会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持有越多利润越少,所以不会再有积极性持有或更多购入,炒房的情况就得以改善。有钱的人可以随意购买多套,想改善的人也可以改善,认定房子保值增值的也可以操作,在这样没有限购的环境下,房产商不会大量收缩业务,相关产业也不会因为房产的收缩而减弱发展,就业也不会受到巨大的波动。不限购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外人也就难以拿我们限购的问题在国际上做文章。
4)当然,即使每人都有免税指标,但并不意味人人都能买房,经济困难的依然需要寄希望与政府的公租房或保障房,帮助困难群体是政府的责任。所以政府必须坚持多盖公租房和保障房,公租房和保障房可以改变目前的集中建设的策略,立法规定城区楼盘的建设一定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公租房或保障房,建好后由政府收购分配给困难群体。这样政府就不用专门划地,也不用费心耗神搞开发,也减少通过项目贪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公租房和保障房不会再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而建,从而减少申请人的出行成本,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5)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最终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现在小产权房建不能建,卖不能卖,收不能收,罚不好罚,拆不能拆,大批小产权房不能释放上市,人为地加剧了房子的供应紧张。既然如此,我们倒不如快刀斩乱麻,承认已建小产权房的法律地位,只要使用五年后愿意补交一定的税费,就允许上市流通,这样,小产权房上市后就会加大房子的供应量和百姓的选择机会,供应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下来。
6)尽快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以此制度迫使贪官放出不义牟来的多套房产,让那些房产回归公平的市场,既打击了腐败,又让房产市场健康发展。
以上六个办法成本并不高,运作也不复杂,能否采用,关键就看当权者的决心,如果他们认为妨碍了他们利用手中财产继续牟利,自然很难得到他们支持。但愿新的决策班子能认真考虑,能真正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好房价问题,老百姓重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筑造中国梦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