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家的GDP统计是根据公司什么数据来进行统计的税收还是上市公司贡献多少GDP查哪个指标
国家GDP对于公司的统计数据指的应该是公司生产的在市场上直接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1、GDP的核算有3种方法。
第一种:GDP的概念是产值与服务。一方面,产值而言,计入GDP的是最终产值,因此要看你的企业类型,如果你是加工商,或者原材料制造的企业,可以这样说,你所生产的产品都不会计入GDP,而是由最终环节的制造商生产出来的商品计入GDP。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某一种商品的最终制造商,也不能单单看利润来核算GDP,因为是最终产值,所以你的企业生产了多少,就计多少,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存货,因此,GDP与利润无关。
第二种:收入法,就是按照会计科目算的,工资+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企业的GDP=企业当期创造的增加值。营业盈余是区别于营业利润的哈,利润是针对于销售环节而言的,而盈余是针对产出环节,因此计入企业增加值的是盈余不是利润哈
楼主应该是做会计的吧,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粘贴给你。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在投入产出中也称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GDP。计算公式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劳动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生产单位获得的一切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工资,二是福利,三是从利润或成本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四是实物性收入,指农民自产并用于个人消费的农副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单位得到的实物的价值。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并非本期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而是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属于转移价值。GDP之所以包括这部分转移价值,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从固定资产中游离出来作为折旧进入成本,记入成本中的折旧也作为折旧基金被提出来用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企业的资金循环运动,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样消耗完毕,从这个角度讲,它类似于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另外,从收入的角度考虑,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于把折旧计算在中间投入中,因折旧的大小不同而带来营业盈余的大小不一,从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动。而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就会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强GDP的可比性。
3、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销售税金,二是进成本的税,指国家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而征收的税金,但有的行业把这部分税统一作销售税金处理。三是各种附加和规费。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某些部门的补贴,包括粮食企业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要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购买货物、服务进项税额之差)。
4、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它是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补偿,对劳动者进行了分配和上缴国家税金以后所余下的份额。
❷ GDP统计哪些数据
按照支出法计算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按照收入法计算GDP,包括:生产要素收入、非生产要素收入。在我国,按照收入法统计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与你说的消费、投资,相对应的是出口,三者统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❸ GDP是如何计算的
1、GDP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总产出就是大家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市价,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购非固定资产物品和对外支付服务的市价之和。比如一个面包店生产了 100 元的面包,在做的过程中烤箱坏了,花了 40 元请人修好了烤箱(对外支付服务),同时又用掉了买来的 20 元的面粉、牛奶、鸡蛋等原料(外购非固定资产的物品),那么计入 GDP 的就是 100 - 40 - 20 = 40 元。
2、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这个计算其实就是对上面提到的生产法中的价值增值进行拆分,看看生产出来的价值都分配给了哪些要素,也可看作收入分配。
3、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 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 +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 ( 货物和服务出口 - 货物和服务进口 )
(3)资产价格gdp统计表扩展阅读: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环境质量。设想政府废除了所有环境管制,那么企业就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与劳务。在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但福利很可能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
❹ 资产负债表对该国GDP的比率 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负债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此账面上,国家纯欠外债量,比如我暂时设定负载100
GDP代表,一个国家一年内各个部门产生的有价价值,比如我生产的商品买了多少金额,注意不是利润。无形资产获得了多少外汇收入,比如旅游业服务业等非实物价值的部分。
他们在一年内送的给国家带来的产值总和,就叫GDP,他是有一个具体的值的,这个可以根据税收来统计出来。(当然不逃税部分可能就无法计算了)
然后用我外欠的金额去除以GDP的数值,就是这个比率了。
比如日本将13%升至22%,也就是说,日本的外债允许政府在进行借债,就相当于向国民借钱放国债一样。将欠钱的额度放大点。
好比朋友之间,我本来欠你13块,现在在向你借9块钱,欠你22块,到月底或年底后,我收到年终奖100块后在还你而已。
❺ 国家怎么统计GDP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
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
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用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次核实,叫最终核实。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
❻ GDP是如何计算的详细点,谢谢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