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汇汇率改变对中国的外债有什么影响(详细解释)
呵呵…
朋友:又是你呀!还是那个老问题。
你如果需要澳元,又可直接兑换专,你用人民币一次兑澳元好属了,比人民币-美元-澳元肯定合算。
如果你在澳洲一次用不了那么多澳元,可部分兑澳元,部分兑美元,美元存入你在澳的银行,待澳/美达0.75以下时再兑成澳,不过在澳兑换的手续费要多少,合算不?你自己算一下。
还不明白吗?
Ⅱ 为什么外汇增加,人民币升值升值后对外偿还债务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物以稀为贵。东西多了就不值钱,外汇多了也不值钱(人民币),相对的单位人民币可以购买的外汇就多了,人民币相对就升值了。 对外债务相对减少了,你欠200万美元的外债,原来要用1600万人民币购汇来还,现在只需1400万了。
Ⅲ 外债与外汇有什么关系
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个人或私商向内外商所借的债容款。
外债应该就是指对外的债务,比如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几千亿的国债,那么美国就是欠债国家。
外债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向国外借款,例如,清政府时期,清政府大规模增加了外债。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首先向上海洋商贷借规银五十万两,筹办海防。到辛亥革命爆发前,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所借的铁路借款合计达库平银三亿三千余万两,占所借外债总额的27.4%。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现今中国将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都是投资到美国国债,据评论说这也是没有选择中的选择,因为在全球很难找到流动性这么好的如此大额的,而又“相对”安全的投资渠道。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Ⅳ 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求解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对外净债权。直到近几年我国的对外净债权才由负转正,远离外债风险警戒线。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911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长期以来雄踞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日本,成为新的全球储备“霸主”,使得本来在国内外被炒得火热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火上浇油,讨论再度升温。作为全球第一,我们有理由高兴,但是将我国的对外债权和对外债务做一番历史考察,今天的成绩就不值得过于兴奋。 外汇储备的重要作用,就是维持一国的对外偿付能力,包括对进口的清算能力,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对外资利润的兑付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外债的偿还能力。国际经济学家经常将一国的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外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外汇储备减外债,就是一个国家的对外净债权,只有净债权为正数才是一个国家对外拥有的真正财富。因此,分析外汇储备问题,必须与外债结合起来,孤立地分析外汇储备其实没有多少经济意义。
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观
有据可查的我国外汇储备数据可追溯到1950年,比较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数据,其实有些令人心酸。整个20世纪50年代,表现最好的1955年外汇储备也只有1.8亿美元,10年年均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整个60年代,表现最好的1969年外汇储备也没有达到5亿美元,10年年均不足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外汇储备的进展非常缓慢,1973年还出现了负0.8亿美元的特例,10年年均只有3亿美元。因而建国后前30年的外汇储备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政府过的是紧巴巴的日子。80年代开局不利,10年均外汇储备不过45亿美元,与当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不相称。我国外汇储备真正“起飞”起始于1994年,当年达到500亿美元,并由此掀起了一轮外汇储备增长长波,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的三级跳,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左右。 有人喜欢计算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5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40年来增长了多少倍,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经济意义,究其原因,就是基数太小,没有可比性。 对比我国的外债数据,我们发现,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才超过外债,脱离外汇风险指标警戒线。
我国外汇储备与外债的比较分析
一国的对外经济均衡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外汇储备上,外汇储备只是一国对外经济平衡等式的一头,另一头是外债。国外的分析家关注一国对外经济的存量均衡状况,必须关注外汇储备与外债的互动,以测度一国的外债负担、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外汇储备还制约一国的举债能力。 在衡量一国的的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的指标体系中,涉及外汇储备与外债互动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二是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 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测度一国的对外债权存量与对外债务存量的比率,考察一国总的债务风险和债务偿付能力状况。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这一比率应该控制在100%之上,超过100%为安全,80%为警戒线,小于40%说明一国的外债进入紧急状态。 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衡量外汇储备对当期到期债务的偿付能力,国际公认的标准是35%为安全线,45%为警戒线,大于55%则说明一国的外债风险进入紧急状态。 1985年以前,政府实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基本思路,也受到对外举债能力的影响,我国的外债余额一直较少,但并没有避免债务紧张。到1985年,绝对规模并不大,只有150亿美元。1985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对外贸易一直逆差,外资流入规模很小,对外债的需求迅速膨胀。1994年以前我国外债的增长主要是用于弥补国内资金缺口、平衡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甚至是为了维持偿债能力。 近几年外债增长的原因有了显著改变,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贸易相关的外债如贸易信贷、延期付款等外债急剧增长,已经占到外债总值的50%左右;二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由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债务主体的债务快速增长,占到总债务的差不多五分之一;三是由于我国国际信誉的提升和偿付能力的增强,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举债的能力提高,世界银行对我国援助性的项目贷款大幅度增长。 整体而言,从1985-2005年,我国的外债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过程,1985年外债余额还只有158亿美元,1990年超过500亿美元,1995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1500亿美元,2003年又跨越2000亿美元大关,按照近几年的发展速度,2006年年末无疑会高于3000亿美元。
与外债余额指标的变动轨迹不同,1985年以来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指标先是强劲的上升,然后是快速下降,但长驱运行在安全线之外。1985年,外债余额是外汇储备的6倍,按此指标衡量,我国的外债早已进入紧急状态,然而,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的上升并没有就此止步,1988年再上升到外汇储备的12倍,属于“超紧急状态”,实际上处于崩溃边缘。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外汇管理不断收紧的根本原因。此后,我国对外债和外汇的管理卓有成效,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比率一路下行,我国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稳定性改善是在1994年以后,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并不断扩大的顺差和资本账户的盈余。不过,直到1999年,我国的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才真正运行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00%)之内,到此时,我国才有了对外净债权。 与外债余额/外汇储备指标运行比较,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指标的运行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是没有显著的上升过程但下降趋势明显;二是较早进入了安全状态;三是近几年又屡屡抬头,不断试探安全线水平。 1985年,我国的短期外债是外债储备的2.5倍,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线35%的6倍,也说明我国当时外债状况相当紧急,此后除了1987年有较大幅度的回升,整体上还是快速下降,1994年我国的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一下子从1993年的64%下降为16%,从此开始在警戒线之内运行。但是,由于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近几年这一比率又有所回升。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认识
外汇储备价值几何
外汇储备是一国官方持有的具有最强大的国际流动性的资产。在宏观层面,它有助于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增强国际信誉和维护金融安全等作用。既然外汇储备是一种资产,它当然还具有增值功能,经营得当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按照我国现有的近10000亿美元的储备规模,即使年收益率只有5%(对于很多投资产品,5%的收益率其实很低,比如高盛和可口可乐股票的年收益率都在20%以上),年投资收益也有500亿美元,再按照1比8的汇率核算成人民币,就是4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度海南省GDP(904亿人民币)的4倍多,是2005年度贵州省GDP(1942亿人民币)的2倍,也相当于2005年度江西省(4056亿人民币)、广西壮族自治区(4063亿人民币)的GDP,当然更高出青海、宁夏、甘肃等许多省份的GDP。而且,GDP只是毛收益,如果按照国民生产净值比较,还不知高出多少个省。另外一个最直观的比较是,它相当于2005年国家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的总和,如果收益率再增加1个百分点,恐怕就是一个不太富裕的省一年的税收总和,不好好利用这10000亿美元,实际上是一种犯罪。 会计
更多信息请访问:育路网财会频道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会计考试论坛>>>
Ⅳ 中国能否用外汇偿还外债
可以啊。你所说的外汇是否是外币?
Ⅵ 为什么说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减少,外债增加
人民币升值 说明兑换人民币需要更多的外币 从而说明我国的外汇汇率处于有利地位 在对外贸易中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 因为价格贵了 市场力竞争力下降,但是对进口有利,可以获得很多的外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认为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我国的外债数额 是对的.. 人民币升值 说明我国的支付能力加强 偿还外债能力增强... 所以外债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会减少... 如果我的分析是错误的,或者你找到了正确答案 请告诉我.. 期待中
Ⅶ 外债余额越多,外汇储备越少是什么原因
外债余额多,表明该国需要通过借债方式解决需要的外汇,正常情况下外汇储备会比较少。
此外,外债多,本币的币值容易贬值,境内投资者更愿意将本币转换为外币,央行为稳定汇率干预汇市,也会减少外汇储备。
Ⅷ 外汇减少会影响国家发吗
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体如下:
负面影响:
1. 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该国的通货膨胀。
7. 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高额的外汇储备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8.引致流动性过剩高额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太大问题。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Ⅸ 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会减轻外债的偿付压力借入的外债不是还要通过外币偿付吗而得到外币的主要方法
人民币升值说明人抄民币变袭得值钱了,横向比较来看国际购买力上升,以前一件要花¥50进口的东西现在只需要或许¥40或更加便宜。相对来说外债还是一样,例如你欠美国300美金,你需要归还的货币肯定比现在要多,所以升值的好处是外债偿付压力减弱。
但是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东西自然也就变得昂贵,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一定会降低。
你说的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是必然,航空工业,出口制造业,凡是跟汇率挂钩一定会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