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Ⅱ 企业盈利能力包括哪些指标,举例说明
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1) 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
意义: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分析提示: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销售净利率可以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2)销售毛利率
公式: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15
意义: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分析提示:销售毛利率是企业是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公式: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意义: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分析提示: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的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08
意义: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分析提示:杜邦分析体系可以将这一指标分解成相联系的多种因素,进一步剖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如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另外,在使用该指标时,还应结合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 待摊费用”进行分析。
Ⅲ 什么是盈利能力指标
1、目前,股票盈利能力指标有:相对强弱指标(RSI)、随机指标(KD)、趋向指标(DMI)、平滑异同平均线(MACD)、能量潮(OBV)、心理线、乖离率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术指标,在股市应用中长盛不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技术指标还在不断涌现。包括:MACD(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DMI趋向指标(趋向指标)DMA EXPMA(指数平均数)TRIX(三重指数平滑移动平均)TRIX(三重指数平滑移动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变异率)OBV(能量潮)ASI(振动升降指标)EMV(简易波动指标)WVAD(威廉变异离散量)SAR(停损点)CCI(顺势指标)ROC(变动率指标)BOLL(布林线)WR(威廉指标)KDJ(随机指标)RSI(相对强弱指标)MIKE(麦克指标)2、股票指标是属于统计学的范畴,依据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一切以数据来论证股票趋向、买卖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动量指标、相对强弱指数、随机指数等等。由于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电脑软件的支持,所以对于个人实盘买卖交易的投资者,只作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术指标分析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职业外汇交易员非常倚重的汇率分析与预测工具。
Ⅳ 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是
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有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利润率等。
Ⅳ 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有哪些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大小的指标有(c.
总资产报酬率,d.
销售净利率)。
Ⅵ 举例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包括哪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4、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5、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6、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7、每股收益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一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8、每股股利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9、市盈率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10、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Ⅶ 用于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什么
盈利能力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 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