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债规模衡量的指标有哪些
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1]
1.绝对量指标
一般来说,衡量公债绝对量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1)公债总额,也称公债余额,是指政府现存且尚未清偿的债务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政府的债务总规模。在没有短期公债的情况下,公债总额是当年新债发行额与历年公债累计余额之和。
(2)公债发行额,是指政府在某一年度内发行债务的数额。这一指标是从政府收入角度衡量公债数量。在平价发行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发行手续费等因素,公债发行额就是这一年的公债收入。
(3)公债还本付息额,是指在某一年度内政府对公债的偿还额。这一指标是从政府支出角度衡量政府的债务负担。只有当公债发行额大于公债还本付息额时,政府才有公债净收入可以利用。
2.相对量指标
对公债规模的衡量除了可采用绝对量指标外,还可以采用相对量指标。而且由于相对量指标综合考虑了公债数额与国民经济和财政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以,相对量指标更具有普遍意义。国际上通用的公债相对量指标主要有三个,即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和公债偿债率。
(1)公债负担率。公债负担率是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负担率=
当年公债余额
× 100%
当年GDP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能力。一般来说,公债负担率越高,国民经济承受债务负担的能力越大,财政的偿债能力也越强。
(2)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依存度=
当年公债发行额
× 100%
当年财政支出额
该指标包括两种计算口径:当分母是国家财政总支出时,称为国家财政的公债依存度;当分母是中央财政总支出时,称为中央财政的公债依存度。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国财政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公债依存度越大,说明财政的基础越薄弱,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财政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3)公债偿债率。公债偿债率是指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债偿债率=
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
× 100%
当年财政收入额
公债偿债率指标反映了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公债偿债率越高,扣除公债还本付息支出后,可供财政支配的收入份额越少,财政收入的压力越大。
除上述三个指标外,衡量公债的规模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参考指标。例如公债发行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公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等等。
⑵ 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3、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
4、已获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
5、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
(2)内债衡量指标扩展阅读
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静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动态的讲,就是用企业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⑶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 )。
C,D
答案解析:
[解析]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他两项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⑷ 偿债能力指标的主要指标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偿债越有保证。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包括税后利润和所得税;“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L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⑸ 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及其意义
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动能够较好地表现未来经济走势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只是市场预期的表现特征之一,还有其它许多灵敏的指标,而且每个指标都可能失灵。经济预测没有万灵药。债券收益率变动之所以能反映经济预期,是因为银行作为国内债券的主要配置者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济预期。国债在所有的债券品种中,集发行量大、发行频率高、参与者广、价格发现机制好、纵向历史数据完备等诸多优点于一身。10年期是较长时间跨度中,中长端国债流动性最好的品种。跟踪中长端国债收益率变动能够尽量减少市场短期流动性冲击对收益率变动带来的巨幅扰动,更加纯粹地表现机构的经济预期。债券(Bond)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决定债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债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俏和购买价格。最基本的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债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期限)*100%由于债券持有人可能在债券偿还期内转让债券,因此,债券的收益率还可以分为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和债券侍有期间的收益率。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下:债券出售者的受益率=(卖出价格-发行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发行价格*持有年限)*100%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买入价格)/(买入价格*剩余期限)*100%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买入价格*持有年限)*100%
⑹ 简述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及意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⑺ 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国债偿债率(10%以内)
国债依存度(警戒线20%)
国债负担率(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发达国家不超过60%)
国债债务率
3%的赤字率,60%的债务率
借债率(国际以10%控制上限,我国按照西方的经验3%-5%)
⑻ 债券收益的衡量指标不包括什么
为了精确衡量债券收益,一般要使用“债券收益率”这个指标。债券收益率是债券收益与其投入本金的比率,通常用年率表示。债券收益不同于债券利息,后者仅指债券票面利率与债券面值的乘积。由于人们在债券持有期内,可以在债券市场进行买卖、赚取价差,因此债券收益除利息收入外,还应当包括买卖盈亏差价。基本的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债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期限)×100% 由于债券持有人可能在债券偿还期内转让债券,因此债券的收益率还可以分为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和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下: (1)债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卖出价格-发行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发行价格×持有年限)×100% (2)债券购买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买入价格)÷(买入价格×剩余期限)×100%(3)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买入价格×持有年限)×100%
⑼ 什么是一个很好的债券利率风险衡量指标
衡量债券的利率风险的指标,最典型、最重要的就是久期。
久期越大,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波动幅度就越大。
⑽ 衡量国债负担的主要有哪些指标
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还本付息率(国债偿债率)
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该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国债依存度,表明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的安排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财政对债务依赖性越强,对财政未来发展威胁也越大。
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式: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