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0年10月23日首批首都學習之星名單(100名)
市委宣傳部:10人
陳 偉 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
申國政 市新聞出版廣電局
王英會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
連新元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台
宋 毅 北京電視台
王 偉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愛家廣播
王 曉(女) 北京電視台
郝衛群(女)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台
劉和華 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
李 丹(女) 北京電視台
市直機關工委:3人
楊守國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趙洪剛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唐 亮 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市委社工委:6人
楊柏生 市委社會工委、市社會辦
戴 鍵 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
韓 青(女) 豐台區馬家堡街道
孫育寧 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高旭明 北京博龍陽光新能源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王海青(女) 石景山區魯谷社區五芳園居委會
市民政局:5人
趙永生 北京楹聯學會
王建明 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
高建球 北京市電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龔 龑 北京粘接學會
劉繼軍 北京東方絲雨漸凍人罕見病關愛中心
市科協:1人
郭 耕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
市農委:2人
康總江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郭秀山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市科委:1人
郭 偉(女) 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
北京首鋼企業文化建設協會:2人
王建斌 首鋼京唐公司煉鋼部
任金鵬 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1人
杜 萌(女)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
衛生部:1人
陳文祥 北京醫院臨床檢驗中心
北京市志願服務聯合會:6人
於文祥 首鋼退休
何榕秋 北京海關首都機場海關
喬 宇 蓓蕾護航慈善公益組織
李世儒 快板沙龍
賈金鳳(女) 寸草春暉養老院
於桂芬(女) 密雲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東城區:5人
吳 甡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
張長謙 北京現代職業學校
王 蕾(女)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
宮朝月 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辦事處,
張藝軍 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文化服務中心
西城區:4人
陳冬妮(女) 北京天文館
劉躍新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調解員協會
費元鴻 西城區社區教育協會
李亞芬(女) 西城區社區教育協會月壇分會
朝陽區:3人
姜志強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馬金東 朝陽區社區學院
王衍昌 北京市朝陽區社區服務中心
海淀區:6人
曾軍良 北京市立新學校
鄧興旺 未名興旺系統作物設計前沿實驗室(北京)有限公司
高宏凱 武警總醫院
劉世平 吉貝克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馬德富 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
申萬秋 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豐台區:5人
蔣明放 豐台區人民政府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
張笑男 豐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
吳 迪 豐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許英傑 豐台區豐台街道辦事處退休居民
邵開元 618廠退休職工
石景山區:3人
龍國瑜 (女) 石景山區環保局
謝桂祥 石景山區委老幹部局
徐 濤 石景山區投資促進局
門頭溝區:1人
馬 壘 門頭溝區文物事業管理所
房山區:2人
仉鎖忠 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
王秀麗(女) 房山區麗英手工編織協會
順義區:4人
黃京波 順義供電公司
王亞東(女) 順義仁和鎮前進村
張松建 順義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趙春生 北京七彩蝶創意文化有限公司
通州區:1人
吳玉祿 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
昌平區:1人
李秀軍(女) 昌平區南邵中心小學
大興區:1人
王 敏(女) 北京小學大興分校
平谷區:2人
金建平 北京綠谷蜂農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
劉惠傑(女) 平谷區中醫醫院
懷柔:3人
車少輝 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四道穴村
沈亞彤 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懷柔分公司
李振軍 懷柔區湯和口鎮銀河溝村
延慶縣:1人
張鐵軍 延慶縣沈家營鎮前呂庄村專業種植合作社
密雲縣:2人
於振國 密雲縣十里堡鎮十里堡村
付德順 密雲縣北庄鎮文化服務中心
燕山地區:3人
劉 曄(女) 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
索 俐 燕山石化公司退休
程 林(女) 東風街道辦事處
院校:15人
梁 岩(女)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周 兵 北京同仁醫院
崔永華 北京安定醫院
張淑芳(女) 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
徐義廣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王 芊(女) 北京市商業學校
諶亞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王天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董德光 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
鄭曉雯(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鄭麗娟(女) 北京水利水電學校
王萬華(女) 中國政法大學
賴達富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李雨澈(女)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團委新聞中心
鍾經華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
⑵ 鄧興旺的成長經歷
1、從莽山走向北大
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裡,求學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對長於大山深處興旺來說。湘西的莽林深處不通公路。從家到學校,是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從學校到家,依然是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肩背的是重重的書本,胸中是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和比書本重千斤的沉甸甸的理想。與書為伴的日子快樂而充實,至今,興旺回憶起那一個個被煤油燈照亮的夜晚仍是萬般感慨。辛勞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1978年興旺考上了北京大學生物系。在這里,他開始了探索植物學的漫漫征程。
進京赴學是他生命中第一次遠行。從湘西到北京,第一次出縣,第一次出省,第一次見到火車,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輾轉到達北京大學,迎接他的是天堂一樣的日子。因為,這里的燈光明亮如織。「燈光,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這個初進燕園的小夥子喜歡坐在徹夜通明的實驗室里看書、做實驗。恍惚間,眼前開始搖曳煤油燈氤氳的光環,彷彿回到了家中小小的書桌旁。忽然意識到這里是才子如雲的北大,知識的浩海正等待著自己揚帆遠航。於是興奮起來,由著性子,一口氣把書讀完。當然,讀前人的書,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他喜歡挑戰,喜歡不同。於是,沒有新的收獲,他就不會罷休。成長環境的差異帶給他處處不服輸、時時想爭先的勁頭。在北大勇於追求探索的學術氛圍和民主自由的學術氣息中,他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的養分,七年的燕園歲月不知不覺走向了尾聲。這七年的燕園生活積淀了他扎實深厚的學術功底,為今後在學術上取得的累累碩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同窗們的回憶中,那個總是滿臉笑容、不知疲倦的人,那個說著「湘西普通話」卻啃著大量英文學術著作的人,那個常駐實驗室「鑽牛角尖」的人,註定要走向一扇更寬、更廣的大門。
2、異國求學
「做科研,碩士階段以後必須進一步深造,也必須有更好的科研條件。」從北大畢業後,興旺決定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一步深造學習。要進入伯克利,首先要通過中國植物生理學研究和教育的先驅者和奠基人、國際知名的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先生的面試。在北大湯老先生的居所,暢談之後,這位植物學界前輩對興旺的研究工作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伯克利也對他在碩士研究生階段的的研究經歷非常贊賞,他的創新意識和學術潛力在其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最終,伯克利向這位優秀的年輕人敞開了大門。
1985年,躊躇滿志的興旺懷揣50美元,說著帶口音的英語隻身來到大洋彼岸,開始了自己艱辛而漫長的異國求學之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美國一流高等學府。在這里,興旺獲得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專攻對葉綠體基因表達的調控研究。那些日子,他專心於學術,也醉心於學術。怎樣在洗衣的間隙去買足口糧,怎樣提高英語口語和聽力,怎樣避開不必要的社交活動……生活的一切似乎只為學術而存在。有一段時期,他每天在實驗室的時間長達16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他對葉綠體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新見解,由當年《生化》、《細胞》雜志發表,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興旺的名字也逐漸為業內同行所熟知。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四年時間里,他撰寫了五篇第一屬名論文,發表在《生化》、《細胞》、《植物細胞》、《歐洲分子生物學會雜志》、《美國科學院院志》等業內頂尖級刊物上,提前獲得博士學位。
生活總是格外垂青勤奮積極的人。博士畢業後,他獲得美國生命科學基金會的博士後獎學金。興旺開始在美國農業部與伯克利分校合辦的研究所里進行博士後研究。在此期間,他選擇擬南芥為材料,研究光信息在植物體內的轉換和傳導機制。「一旦產生興趣,就不但要做好,還要做快。科研講究的是效率之美」,興旺如是說。這也許是受他的導師——一位同樣專心於效率,並提倡「科研加速度」的德國學者的作風的影響,當然也與他本人對科學孜孜追求的精神密不可分。這個新的興趣點象一把火,照亮著他不知疲倦的心。
時光在反復的實驗中悄然滑落,對學術的忘我探索也結出了累累碩果。通過反復篩選,興旺得到了擬南芥的光性狀突變植株,克隆了光性狀調控基因COP1,並深入分析其工作機制。這個項目終於在1991年實現了全新的突破。事隔多年,伯克利大學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有個叫鄧興旺的中國學生,兩三年間完成了別人六七年的科研任務!
3、耶魯大學的華人教授
擁有300多年驕人歷史的耶魯大學在生物學研究上享有盛譽。能夠拿到耶魯大學的教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輪到興旺時,事情起了些微變化。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後,耶魯大學對參加完教職位面試的鄧興旺說:「無論接到什麼學校的職位邀請,都請暫且不要接受,並先與耶魯聯系。」
1992年初,鄧興旺出任耶魯大學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開始創建自己的實驗室。
憑借堅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扎實深厚的科研功底,他的科研潛力再度爆發:他成為世界著名的生物學研究基地——長島冷泉港實驗室植物分子生物學高級研討組的三個主持人之一;他在《細胞》、《科學》、《自然》等世界權威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文章,他領導的實驗室所取得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為了行業標准……
他在教學方面也成果迭出:他的研究成果被編入《植物發育的機制》等教科書;他為研究生開設了《植物遺傳和發育》等多門專業課,受到學生普遍的歡迎和好評……
1995年,他從上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得美國政府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每年,僅有30名青年學者可以獲此殊榮。獲獎者可以連續5年每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10萬美元研究撥款的權利。
1998年,因為在植物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被耶魯大學提前聘為終身教授,成為上世紀80年代後美國常青藤大學植物生物學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來自祖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同時,他還擔任數種國際學術期刊編委,並多次被邀請參加或組織國際學術大會,作過近百場學術報告及大會主題發言。
2003年,他獲得世界植物分子學會頒發的Kumho獎,每年全世界僅有一名獲獎者。對植物生物學家來說,獲得Kumho獎是一種至高的榮譽。
面對諸多榮譽,興旺淡然一笑:「受到肯定固然是件好事,但學術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榮譽、奢侈等目標,而是不斷挑戰自己,探索未知領域,實現自我價值。」從一個簡單的初衷開始,歷經復雜的過程得到單純的結果,這也許能夠詮釋一個真正科學工作者認可的算得上有所收獲的生活模式。
4、起點的召喚
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興旺從未忘記祖國和母校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並以實際行動來回報。他運用自身所掌握的植物學領域前沿知識和與國內外學術團體緊密聯系的優勢,加強國內外植物學學術和人員交流,推動國內植物學基礎領域的研究。
從1998年起,他即志同道合同行一起組織北京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發育遺傳學暑期免費講習班,並親自為學員授課,為相關領域的學習研究提供信息平台。講習班的學員來自全國高校生物系及各研究院所,人數以倍速遞增,從最初的40人到2006年的800人,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接觸前沿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融合北大、耶魯兩校學術資源辦科研中心,是興旺的一個夙願。為了將願望化為現實,他多次奔走於大洋兩岸兩校之間。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北大—耶魯植物分子遺傳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於2001年成立。中心建立以來,幫助並參與北京大學獲得科技部轉基因植物專項重大課題「通過擬南芥突變體庫大規模篩選克隆功能基因」;2002年4月,中心組織北京大學、中科院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的科學家一起申請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擬南芥全基因組轉錄因子的蛋白組學研究」;同年10月,中心代表北京大學獲得科技部「863」重大項目資助,參與主持「水稻功能基因組項目」的研究。
此外,興旺參與組織多個項目,資助北大多名研究生赴耶魯大學學習深造,利用兩校聯合培養的優勢,提高博士生培養水平,為國內植物學的基礎研究儲備人才;組織兩校教授學者進行學術互訪交流,交流溝通學術信息。中心搭建的平台和建立的交流機制,使北大耶魯兩校的相關實驗室相互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並且做到了在新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共享。
2000年,興旺被聘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講座教授。能夠在母校執教,回到自己科學夢想的起點,興旺由衷欣慰。
2003年,他又應邀擔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這個成立僅僅三年的新型研究所在興旺等人的帶領下,已躋身國內同類研究院所的前列,成為培養生物學人才、科學研究攻關的前沿陣地。
⑶ 興旺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興旺投資有限公司於2012-08-24在海淀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鄧興旺,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項目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商務咨詢。(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鄧興旺
成立時間:2012-08-24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5193909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科大天工大廈B座14層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