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四萬億和美國8千億美元救市計劃的背景、內容、目的、區別是什麼啊
中國的4萬億是刺激內需,加大國家基礎產業的發展,以求度過經濟難關。美國的8000億美元救市,效果就差很多了,如果救市,單單8000億遠遠不夠,美國還在尋求其他方法。經濟危機的影響還是持續並慢慢嚴重!
『貳』 中國為什麼要實行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啊
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演化成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才有這四萬億,當時的想法是刺激經濟,不過可惜的是四萬億基本用在了高速、鐵路等這樣的基礎建設,09年的gdp基本是靠鋼鐵和水泥撐起來的。如果四萬億用來扶持製造業或者用來給民企減稅就好了。
『叄』 請問一下此次次貸危機中,中國拿出多少億救市這些錢都用來了什麼地方
政府是不會拿錢救市的。但是政府會拿錢出來拉動國家經濟向前發展。
剛開始的時候,國家拿出了4億,後面還有政策即將出現,待···
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國將採取十大措施,在未來2年內投資4萬億元,以刺激經濟。會議第一次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描述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並罕見地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實」要求執行新的經濟刺激計劃。
該消息於9日正式公布後,A股市場在其後的一周中連續上漲,甚至帶動了海外股票市場的上揚。
這是1998年以來中國再一次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從文字表述來看,兩次在財政政策上是一致的,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上則有所不同,1998年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今番則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方面顯示了本次經濟刺激計劃在力度上可能要強過上一次,另一方面大概也有吸取上一次經驗教訓的意思:伴隨著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如果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等於一邊加油門,一邊踩剎車,造成政府財政投資擠壓民間投資的結果,此長彼消,結果是投資結構發生了變化,而總量的增加則有限(1998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85萬億元,增長14.1%,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57萬億,增速高達19.6%);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搭配,應該更能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顯著的增長。1998年,中國的GDP為7.955萬億,財政收入為0.99萬億元,財政赤字為922億元,大約占財政收入的10%;而今年,預計GDP將為27萬億左右,約為1998年的340%,預計財政收入將會突破6萬億元,約為1998年的600%。財政手上的錢明顯地多了,所謂「長袖善舞」,財政政策的空間也明顯地要比1998年大不少。比如,如果財政赤字保持1998年的水平,僅赤字一項,就有6000億的空間。
1998年的時候,國企改革、房改、醫改、糧改等都在次第推出,與這些改革相伴隨的是下崗、財政支出顯著增加(其中最明顯的是當年發行2700億的特別國債,注資幾家國有銀行以促進其改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1998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是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一方面是為多項改革措施埋單(當然,還有為此前幾年過於嚴厲的緊縮政策做補償的意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本輪「積極財政政策」是更為單純的刺激經濟,不含有支付改革成本的意味。說到成本,它更多地是為中國過去幾年來形成的經濟增長模式付出代價。這個模式是,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第二產業,形成遠超過本土市場需求的巨大產能,這些產能必須依賴外部市場來消化,於是形成巨額外匯儲備。外部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或者國際貨幣發生突變,都會嚴重地影響到中國經濟。
『伍』 在次貸危機中,政府投4萬億元,是怎樣來刺激經濟的
4萬億投資用來位動國內需求彌補外需不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陸』 急,,後四萬億時代對經濟有什麼影響有利於不利方面
1、政府四萬億投資,再加上銀行系統投放的大量貸款,導致流動性泛濫,所以中國面臨著通脹的威脅;
2、地方政府投資大多是通過地方融資平台的形式從銀行貸款,而且有許多地方出現貸款展期,所以龐大的地方債對銀行系統構成了威脅;
3、政府的投資以及補貼措施反而延緩了中國經濟去庫存的進程,導致許多公司的庫存依然居高不下;
4、政府的投資促進了經濟的虛假繁榮,導致中國房價上漲。
『柒』 我國政府的「四萬億」投資是怎麼回事
受經融危機影響,我國政府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採取的經濟政策。以『四萬億』投入即對國內的實體經濟與軟經濟的提升與拉動。
『捌』 中國的4萬億和美國的8000億美元救市計劃的影響是
背景是全球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
內容和目:美國8千億美元是救投行。中國四萬億是投入基礎設施、拉動內需
美國是被動救市。中國主動刺激消費。控制GDP。
『玖』 中國四萬億投資和美國七千萬救市的區別
中國政府當前的經濟政策:投入了4萬億促進經濟增長
奧巴馬一當選總統提出增加25000個就業機會
中國與美國的方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