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權之爭這個問題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能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前阿里巴巴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自雅虎、阿里巴巴就控股權公開爭執後,阿里巴巴股價開始上漲,一度摸高至14.31美元。
沸沸揚揚的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從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馬雲會否出局」的懸念到現在的「衛哲放狠話」,「交惡」兩年多的台下之爭正演變為一場檯面上的口水仗。
雅虎與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這場「控股權」風波,背後是誰在控制?
馬雲和楊致遠:親密的接觸
這場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的公開化,是由一份即將生效的協議引起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5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雙方簽訂的協議內容。這份被外界稱為「雅巴合作」的協議稱,雅虎以10億美元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集團39%股權,約定在2010年10月後,雅虎將獲得阿里巴巴董事會的第二個席位,同時雅虎的投票權將由35%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則從35.7%降至31.7%,軟銀則保持29.3%不變。由此,馬雲可能失去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馬雲當年為何簽這么一份可能對自己不利的協議呢?這離不開楊致遠。
馬雲與楊致遠結識於1997年底,彼時馬雲就職於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那時我在雅虎,來北京出差,當時開通了雅虎中文版,我陪楊致遠回來,在北京有個新聞發布會,馬雲當時在外經貿部,他代表政府來接待我們。」曾任阿里巴巴美國公司總經理和阿里巴巴集團CTO、現任北極光創投合夥人的吳炯對時代周報說。
此後,馬雲與楊致遠及吳炯都保持著聯系,直到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並融來2000萬美元時,吳炯決定加盟阿里巴巴,「我當時就想馬雲這個人以後一定能成大事,」吳炯說,「一見面馬雲就展示了他准備做的阿里巴巴網站的雛形,我一看就明白,這又是一次機遇。」
雖然馬雲從雅虎挖人了,但馬雲與楊致遠仍交好。與馬雲的強勢相比,楊致遠被業界公認為「作風平易近人、處世謙虛謹慎」。
於是就有了2005年8月時的「雅巴交易」。彼時的阿里巴巴遠不是今天「等同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地位,對於雅虎的10億美元及對阿里巴巴的認同帶來的好處,馬雲顯然無法拒絕。
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當時需要雅虎,但能有那樣一個協議,還是因為對楊致遠在雅虎地位的絕對信任。在阿里收購雅虎中國、雅虎獲得阿里集團40%股份後,楊致遠對雙方關系的互動和管理也可謂良好。雖為第一大股東,但楊致遠基本不插手阿里巴巴的運營,他認為「這是馬雲的事」。以楊致遠的商業邏輯來看,雅虎對阿里巴巴是一項財務投資,這完全是馬雲的生意,由馬雲說了算。
這就是楊致遠,或許這正是馬雲能夠簽那份「雅巴合作」協議的根本原因。這樣的關系讓馬雲認為,即使到2010年10月,雅虎也不會行使上述條款所賦予的權益。
但不得不說,在這件事情上,馬雲有點樂觀了。
馬雲和巴茨:犯沖的「對決」
馬雲與楊致遠的蜜月因巴茨的到來而結束。2009年1月,卡羅爾 巴茨擔任雅虎CEO並成為雅虎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則因與微軟洽購案的失敗辭去CEO一職,但仍留任雅虎董事會成員,並重新扮演「雅虎酋長」的角色。
作為「前互聯網時代」的英雄,楊致遠對雅虎的發展有「錯誤」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網民來雅虎的招牌菜,留住人還要靠雅虎的媒體內容」,之所以有這類的發展思路,因為楊致遠不理解搜索的根本,那時也沒有競價排名之類的業務模式。雅虎空有搜索技術先發優勢,卻沒法化為商業價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種互聯網新應用所淹沒的雅虎,已是「沒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財經分析師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來自對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確,據時代周報記者在日本的調查了解,雅虎的搜索引擎至今雄踞日本市場第一名。
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與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覺得楊致遠是「冤大頭」,但現在業界的評論是:「這單交易可能是楊近年來職業生涯唯一正確的決定」。
對於巴茨,馬雲也有點大意。2009年3月,即巴茨上台兩個月後,馬雲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雅虎去留無所謂,只是一個股東。但一向風格強硬的巴茨未必這么認為。
巴茨剛上任想做出業績,而雅虎最大的收益來源—阿里巴巴的收入—則是她「耍威風」的重點。據外國媒體報道,巴茨在雅虎主營業務的決策上並沒有體現出她對互聯網的理解,導致公司屢屢流失人才,業績讓投資者失望。
但越是這樣,巴茨越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據外媒報道,馬雲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時去美國拜訪,巴茨當著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面,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
據稱,隨後巴茨還有很多強勢舉動和意圖控制阿里巴巴的想法表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和他的管理團隊開始重新審視雅虎39%股份給公司帶來的不確定性。
在這期間,在微軟欲收購雅虎時,阿里巴巴方面放出風聲,希望籌集資金回購雅虎手中的股份,增強其自身獨立性。但是,雅虎不肯放棄阿里巴巴的股份。
因而,從技術層面上看,正如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方興東所言:「馬雲甚至可能下課。」
馬雲危機如何化解?
9月初,巴茨表示無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這一言論非常符合巴茨的風格,但沒料到半個月後會在中國媒體上掀起一場關於阿里巴巴控制權的爭奪風波。
「一言以蔽之:馬雲鬧庄,不是雅虎挑事。」阿里巴巴前資深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這次在媒體掀起的風波,應該是馬雲的公關戰。馬雲的公關戰是世界級的,成功地撬動這個話題,旨在吸引公眾關注,從而給雅虎壓力。」
可佐證的是,在中國媒體掀起風波之後,巴茨在美國開始服軟:「我們作為股東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是戰略性的,對公司和股東來說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巴茨還對馬雲贊譽有加:「作為股東,雅虎不會干涉阿里巴巴的經營業務,我們支持馬雲及其團隊的經營決策。」巴茨稱馬雲是「我們這個時代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業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並不想放過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寶和淘寶上市之前,雅虎不會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對巴茨的這個期待,阿里巴巴副總裁、雅虎中國總經理、淘寶首席市場官王帥回應稱:「淘寶網沒有上市計劃。暫不會考慮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模式的嘗試,更不會為上市而去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核心目標。」
隨後在給時代周報的回應中,王帥稱,所謂控制權之爭,其核心是對中國市場、對客戶、對合作夥伴的理解尊重之爭。拋開上述基礎,憑空討論所謂「控制權」之爭毫無意義。對於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將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的表態,王帥表示,自巴茨出任雅虎CEO以來,其對互聯網業務、中國市場以及合作夥伴的種種決定和表態,讓人難以理解。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國雅虎現狀,或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不僅王帥頻頻發話,9月21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CEO再放狠話:「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雅虎是爺爺輩的企業,但作為爺爺輩的雅虎為老不尊」,並指責雅虎並不曾提供搜索技術。
公關戰至此,阿里巴巴方面有點「過了」。事實上,阿里巴巴前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06年並購了雅虎中國後,曾想用雅虎搜索替換掉最原始的淘寶搜索程序,但覺得替換非常麻煩,就一直用到現在。」
換言之,不是雅虎沒有提供搜索技術,而是阿里巴巴方面不願意用人家的。對此,時代周報記者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但阿里巴巴不予回應。
另一個對雅虎的指責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價達到20港元上下,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生日前兩天,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近1.1%的股份,讓「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卻沒有指出,就在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股票的六天前,是馬雲先以20.78-21港元的價格,高位拋售公司1300萬股股份,套現約2.70億港元。正如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馬雲可以出售,雅虎就不可以?都是商業行為,都在追求投資回報,還是客觀一點吧。」
事實上,對於馬雲是否有可能出局的擔心,業界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因為,馬雲對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馬雲在中國政府層面的影響、在國際上的影響,更是不可小看。不僅職業經理人巴茨明白這一點,軟銀的孫正義更是明白這一點,讓馬雲出局,除非大家不想玩了。但從巴茨女強人的個性、不肯輸於馬雲、甚至還要以此立威的心態來看,巴茨拿控股權來說事,一點也不奇怪。
馬雲應如何應對?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有兩個可行方案,一是爭取孫正義,抗衡雅虎。「雅巴爭執中,真正的關鍵角色是孫正義。孫會比較傾向於支持馬雲。因為淘寶和支付寶的上市,對他利益最大,雅虎呢,會坐等分肥。而這一點,正是馬雲遲遲不願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資,返購雅虎。「買下雅虎25%股權即可控股,需要50億美元,但馬雲目前沒有。」
中國的明星企業家們開始為第一波融資還債了,馬雲也是如此。有傳言稱,馬雲「很有可能以支付寶的控股權換取資金,並取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阿里巴巴前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
『貳』 談一談對馬雲成功之路的感想要求300字,求各位幫幫忙,是做業。
馬雲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傳奇。從一個不懂技術,只會收發郵件的中學英語老師開始,打造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1994年創業開始,18年來經歷了中國互聯網從萌芽到繁盛,他自己也濃縮了中國創業者所經歷過的磨難和輝煌:三次創業、上市退市、與大股東爭執,直到今天不再擔任CEO.在阿里花名為「風清揚」的馬雲,退而不休,要如何繼續自己的傳奇?
一、英語老師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馬雲,在前2次失敗之後,做過秘書、搬運工,給雜志社蹬三輪,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最後勉強考入杭州師范學院英語系,畢業後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雖然經歷坎坷,但當時馬雲練就的英語能力,機緣巧合之中,為他的創業提供了幫助。
二、翻譯社
1994年,馬雲創立第一個機構: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馬雲獨自背起麻袋去義烏,擺小攤養活翻譯社,兩年後組織了杭州的第一個英語角。馬雲告訴《中國企業家》:「我當時認為翻譯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三、中國黃頁
1995年,號稱「杭州英語最好」的馬雲,受到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債務,意外在西雅圖接觸到互聯網,他認定了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並發現中國的網站都搜不到。回國後馬雲和妻子、朋友籌集2萬人民幣創立了海博網路,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並且啟動了中國黃頁項目,其模式是為中國企業提供互聯網的在線信息發布和主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2萬元。
在當時中國,推銷中國黃頁的馬雲被很多人視為「騙子」。1997年底,中國黃頁實現盈利。但是和杭州電信合作後,雙方產生分歧,讓馬雲決定放棄網站。
四、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
1997年底,馬雲和團隊受邀擔任中國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開始接觸到外經貿業務,馬雲做B2B網站的想法開始逐步成熟。
五、阿里巴巴
1999年2月,辭去公職後的馬雲,開始自己的又一個創業公司——阿里巴巴。由後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馬雲妻子、同事、學生、朋友等18個人籌資共同創立。 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上線。在之後扮演極重要角色的蔡崇信同年加盟。起初阿里巴巴融資不順利,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牽頭,阿里巴巴融資500萬美元,2000年1月,孫正義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
六、福布斯
2000年7月10日,《福布斯》全球版將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馬雲作為封面人物報道。馬雲是5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這篇「小蝦米的B2B」封面文章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開始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七、淘寶
2003年5月,阿里巴巴推出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為了和當時已經相當有實力的Ebay易趣競爭,淘寶採取了完全免費的模式,阿里巴巴為此每年投入巨資,但淘寶迅速成長,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強大的在線購物平台。
八、雅虎
阿里巴巴B2B的業務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順利,為了應對資金壓力,馬雲不得不考慮出售一部分股權融資。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雅虎在北京宣布簽署合作協議。雅虎以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和10億美元換得對阿里巴巴40%股份。「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讓馬雲再次成為風雲人物。但事實證明這次資本運作除了帶來現金之外,同樣也有不斷的麻煩。雅虎中國徹底退出了中國一線門戶網站的行列。而雅虎擁有阿里巴巴股權後,有關公司控制權歸屬,支付寶存在外資持股等問題都讓阿里付出了代價。
九、衛哲
2006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百安居區原總裁衛哲正式加盟阿里巴巴,並出任集團資深副總裁兼企業電子商務(B2B)總裁。2011年初,阿里爆發「欺詐門」,網站上含有欺詐信息的投訴不斷上升,馬雲整肅風氣,衛哲因此辭職。
十、阿里上市
2007年11月6日,進行架構調整,拆分B2B業務的阿里巴巴,將B2B公司在香港掛牌成功上市。融資16.9億美元,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上市時,馬雲曾放出豪言:「錯過了谷歌,你不能錯過阿里」。 在上市首日,阿里巴巴以30港元,較發行價漲122%的驚人表現創下多項紀錄。但隨後幾年,阿里股價不斷下挫,跌破發行價,承諾不賣股票的馬雲也多次套現。
十一、淘寶崛起和天貓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現在唯一賺錢的生意是阿里巴巴」,一位IT記者這么描述2008年的阿里。2008年馬雲追加20億投資淘寶,淘寶也不負眾望,在2008年中國經濟寒冬的情況
『叄』 馬雲的領導風格案例分析
1、領導人大而化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孔雀型的,以個人魅力取勝;一種是版老虎型的權,以發號施令樹威。從這種分類來看,史玉柱與馬雲均屬孔雀型。無論在外界如何被誤解、無論公司陷入如何的困境,追隨的人始終沒有放棄掉對他們的信心。無論公司陷入如何的困境,馬雲的核心成員都只會選擇追隨。
2、馬雲創業的時候,初期的50萬元是18名員工一起湊出來的,9年過去後,這18個人中有做到總裁級的孫彤宇,也有還是經理的麻長煒,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從阿里巴巴流失。
3、這種非常的凝聚力正是史玉柱與馬雲共有的特徵之一有時使用著極端的管理方式腦白金戰役時,員工們瘋狂地工作、瘋狂加班,馬雲經常會在員工加班的時候動不動就發上幾千元的獎金。
『肆』 阿里巴巴管理層
衛哲 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武衛 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
李旭暉 首席運營官兼執行董事
鄧康明 資深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彭翼捷 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伍』 阿里巴巴新ceo的履歷
衛哲履歷
1970年,生於上海。199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進入上海萬國證券公專司(現申銀萬屬國證券公司),後任資產管理總部副經理。不久,衛哲轉入英資背景的永道會計財務咨詢公司(現普華永道上海公司),任企業融資部經理。1997年1月,衛哲赴任英國倫敦,擔當普華永道會計財務咨詢公司收購及兼並部高級經理。1998年7月,衛哲返滬加入東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任總經理。2000年,衛哲加入百安居,歷任百安居執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百安居(中國)置業發展首席執行官。2002年6月,被任命為百安居中國區總裁。2003年,被任命為翠豐集團(百安居母公司)亞洲采購中心首席代表。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阿里巴巴公司CEO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
『陸』 馬雲的資料四百字小學生作文
馬雲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傳奇。從一個不懂技術,只會收發郵件的中學英語老師開始,打造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1994年創業開始,18年來經歷了中國互聯網從萌芽到繁盛,他自己也濃縮了中國創業者所經歷過的磨難和輝煌:三次創業、上市退市、與大股東爭執,直到今天不再擔任CEO.在阿里花名為「風清揚」的馬雲,退而不休,要如何繼續自己的傳奇?
一、英語老師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馬雲,在前2次失敗之後,做過秘書、搬運工,給雜志社蹬三輪,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最後勉強考入杭州師范學院英語系,畢業後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雖然經歷坎坷,但當時馬雲練就的英語能力,機緣巧合之中,為他的創業提供了幫助。
二、翻譯社
1994年,馬雲創立第一個機構: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馬雲獨自背起麻袋去義烏,擺小攤養活翻譯社,兩年後組織了杭州的第一個英語角。馬雲告訴《中國企業家》:「我當時認為翻譯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三、中國黃頁
1995年,號稱「杭州英語最好」的馬雲,受到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債務,意外在西雅圖接觸到互聯網,他認定了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並發現中國的網站都搜不到。回國後馬雲和妻子、朋友籌集2萬人民幣創立了海博網路,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並且啟動了中國黃頁項目,其模式是為中國企業提供互聯網的在線信息發布和主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2萬元。
在當時中國,推銷中國黃頁的馬雲被很多人視為「騙子」。1997年底,中國黃頁實現盈利。但是和杭州電信合作後,雙方產生分歧,讓馬雲決定放棄網站。
四、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
1997年底,馬雲和團隊受邀擔任中國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開始接觸到外經貿業務,馬雲做B2B網站的想法開始逐步成熟。
五、阿里巴巴
1999年2月,辭去公職後的馬雲,開始自己的又一個創業公司——阿里巴巴。由後來被稱為「十八羅漢」的馬雲妻子、同事、學生、朋友等18個人籌資共同創立。 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上線。在之後扮演極重要角色的蔡崇信同年加盟。起初阿里巴巴融資不順利,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牽頭,阿里巴巴融資500萬美元,2000年1月,孫正義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
六、福布斯
2000年7月10日,《福布斯》全球版將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馬雲作為封面人物報道。馬雲是5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這篇「小蝦米的B2B」封面文章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開始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七、淘寶
2003年5月,阿里巴巴推出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為了和當時已經相當有實力的Ebay易趣競爭,淘寶採取了完全免費的模式,阿里巴巴為此每年投入巨資,但淘寶迅速成長,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強大的在線購物平台。
八、雅虎
阿里巴巴B2B的業務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順利,為了應對資金壓力,馬雲不得不考慮出售一部分股權融資。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雅虎在北京宣布簽署合作協議。雅虎以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和10億美元換得對阿里巴巴40%股份。「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讓馬雲再次成為風雲人物。但事實證明這次資本運作除了帶來現金之外,同樣也有不斷的麻煩。雅虎中國徹底退出了中國一線門戶網站的行列。而雅虎擁有阿里巴巴股權後,有關公司控制權歸屬,支付寶存在外資持股等問題都讓阿里付出了代價。
九、衛哲
2006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百安居區原總裁衛哲正式加盟阿里巴巴,並出任集團資深副總裁兼企業電子商務(B2B)總裁。2011年初,阿里爆發「欺詐門」,網站上含有欺詐信息的投訴不斷上升,馬雲整肅風氣,衛哲因此辭職。
十、阿里上市
2007年11月6日,進行架構調整,拆分B2B業務的阿里巴巴,將B2B公司在香港掛牌成功上市。融資16.9億美元,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上市時,馬雲曾放出豪言:「錯過了谷歌,你不能錯過阿里」。 在上市首日,阿里巴巴以30港元,較發行價漲122%的驚人表現創下多項紀錄。但隨後幾年,阿里股價不斷下挫,跌破發行價,承諾不賣股票的馬雲也多次套現。
十一、淘寶崛起和天貓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現在唯一賺錢的生意是阿里巴巴」,一位IT記者這么描述2008年的阿里。2008年馬雲追加20億投資淘寶,淘寶也不負眾望,在2008年中國經濟寒冬的情況下,淘寶網的交易量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上升了131%.在之後的幾年,高速發展的淘寶成為中國C2C電子商務的壟斷平台。 同時,藉助淘寶帶來的高流量,阿里旗下的B2C平台淘寶商城在2008年成立,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公司進駐,2012年更名為天貓商城,並且在年底已經占據了中國BC2在線購物的半壁江山。
十二、斗爭
2010年開始,雅虎和阿里的矛盾日益浮上檯面。2010年9月阿里巴巴欲回購雅虎所持股份,雅虎不同意,時任CEO的卡羅爾。巴茨作風強硬,同時雅虎在阿里巴巴的董事會席位增加,投票權上升到投票權增至39%,而馬雲等管理層的投票權卻降至31.7%.
十三、支付寶和VIE爭議
「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雖然不完美但是正確。」馬雲這樣談論支付寶事件。作為阿里巴巴旗下極有價值的金融資產,網路支付渠道支付寶占據中國網路支付一半的市場份額。馬雲為了取得中國央行的支付牌照,將支付寶資產從阿里巴巴集團中剝離(軟銀和雅虎擁有阿里股權,違反了中國相關規定)。
這一舉動引起了雅虎和軟銀的反彈,孫正義曾堅持VIE協議控制的結構足夠讓支付寶繞過中國政府的監管,拿到牌照。馬雲的做法同時也讓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企業長期使用的協議控制「可變利益實體」(VIE)的結構產生了質疑,中概股股價大跌。
十四、淘寶小賣家鬧事
2011年10月11日,「淘寶商城中小賣家抗議事件」爆發:數千名中小賣家因不滿淘寶商城提高技術年費和保證金金額,通過惡意拍貨,瘋狂點擊直通車等方式對商城大賣家進行攻擊,訴求是要求淘寶尊重小商家的利益。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總部召開發布會,馬雲親自出面致歉,對中小賣家做出讓步,新規延期,並承諾追加投資18億元,推出五項扶持措施。
十五、私有化阿里巴巴B2B
2012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向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當時阿里巴巴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此上市公司73.5%的股份,為了以溢價60%收購餘下的股權,阿里巴巴集團總計花費190億港元左右。
十六、收回雅虎股權
經過了復雜的資本運作,阿里巴巴成功的和雅虎簽訂協議,以71億美元價格回購雅虎所持20%股份。阿里集團給出的公告顯示,阿里集團回購雅虎所持39%股份的一半。國家開發銀行、中投公司和20-30家金融PE機構為阿里的回購股權提供了融資。雅虎將繼續擁有阿里巴巴20%的股權,阿里巴巴如果在2015年重新上市,則有權以首次公開招股價回購雅虎剩餘的阿里巴巴股份,或允許雅虎在IPO時出售股份。
為了收回股權,馬雲經歷了資本市場的騰挪閃轉,在兩年時間里,多次傳出阿里要收回股權,甚至收購整個雅虎的傳言。整個阿里集團在2012年融資需求87億美元。馬雲重新獲得了公司的控制權。
十七、事業群調整不再擔任CEO
2013年1月10日,阿里宣布調整業務架構和組織,將7大事業群調整為25個事業部,具體事業部的業務發展將由各事業部總裁(總經理)負責。馬雲郵件稱:「這是阿里13年來最艱難的一次組織、文化變革。」 1月15日,馬雲宣布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5月10日將會宣布新CEO.支付寶現任CEO彭蕾是熱門人選。
『柒』 馬雲當初創業融資是靠國外的人么
您可以咨詢相關的人員,呵呵,其實只要學習別人好的就可以了,何必深究呢
『捌』 阿里巴巴CEO是誰是衛哲,還是馬雲
馬雲 給你看看馬雲的簡介希望能對你有用
馬雲簡介
出生年月:1964年10月
籍貫:中國杭州
職位: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
畢業院校: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
在浮誇的中國互聯網界中、馬雲是一個異數,他似乎是所有網路公司老總的反義詞:他不懂電腦,不懂管理學,他不懂廣告,不許公司做廣告,他不僅不會高薪聘人,對進來的人還減工資,他說:「網路公司沒好日子了,中國新經濟就有希望了,現在熱鬧的是造工具的人。」他認為自己很傻,「像阿甘一樣簡單」。然而正是對這個公司,軟銀的孫正義,在6分鍾內,決定投資上億元。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因為所有的中國網路公司都是美國某一個模式的翻版,只有它是例外。馬雲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吹來一股返璞歸真的清新之風。
一個頭腦簡單的孩子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2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顯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簡。「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筆者采訪馬雲時,他指了指吧台上的小玩意兒這么說。
兩年馬雲就干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1995年馬雲30歲,他已經是抗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馬雲腦子里想的卻是「我一輩子就教給學生書面的東西嗎」?立馬不幹。
初次互聯網創業
1995年4月、馬雲成立中國黃頁互聯網公司,7月份上海才正式開通互聯網。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這個公司專門給企業做主頁,一張主頁2000字,一張彩照,中英文對照,2萬元人民幣,馬雲在第三年就賺了500萬元利潤。1997年在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北上建立國家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MOFTEC網站。馬雲稱:「在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為國家工作,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在北京馬雲還參與了網上市場CHINAMA—RKET的開發。1998年底,馬雲決定離開經貿部,因為一個巨大的夢想誕生了。
1999年2月、無業遊民馬雲被邀請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參加大會的人80%是歐美人,談的也是歐美式的電子商務。馬雲忍不住站了起來,講了一個小時:「亞洲電子商務步入了一個誤區。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現在的電子商務全是美國模式,亞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模式。」
那是什麼模式?馬雲沒有說、因為這是他要做的事。和所有的互聯網精英不一樣,馬雲從小就沒有生活在頂尖的那部分人當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當中,所以他決定和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業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用馬雲的話說:「只抓蝦米」。很簡單,大企業有自己的專門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在互聯網上大企業與小企收發布多少PAGE是一個價錢。」馬雲說,「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被壓榨,被控制。「例如市場上一支鋼筆訂購價是15美元,沃爾瑪開出8美元,但是是1000萬美元的訂單,供應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爾瑪取消訂單,這個供應商就完了。而通過互聯網,這個小供應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客戶。」
夢想與追求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世界,將全球的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小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泥凝土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向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我要做數不清的中小企業的解救者。」馬雲更現實的考慮是、「亞洲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應基地,中小型供應商密集、眾多的小出口商由於渠道不暢,被大貿易公司控制,而只要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網就可以被帶到美洲、歐洲。」
「在現在的經濟世界,大企業是鯨龜,大企業靠吃蝦米為生。而小蝦米又以吃大鯨魚的剩餐為生,互相依賴。而互聯網的世界則是個性化獨立的世界,小企業通過互聯網組成獨立的世界,產品更加豐富多彩,這才足互聯網真正革命性所在。」
要做到這個目標,馬雲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網站必須足全球性的,否則阿里巴巴只做國內就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須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失去第一就失去意義。阿里巴巴只有做成中因人的全球性網站。馬雲沒有退路。
馬雲認為目前所有的電子商務是大企業的電於商務,而亞洲獨特的電—戶商務不是BTOB(BUSINESST0BUSINESS)而應是商人對商人(BUSINESSMANTOBUSINESSMAN)。這是亞洲人獨創的模式。在阿里巴巴就是為中小企業免費登信息,「以後也將永遠免費」。馬雲彷彿又回到小時候的義氣狀態。
「你這不是商人的做法。」
「是的,我不是商人,我是企業家。」馬雲說。
馬雲被自己的夢想所激動,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馬雲家中創業。《亞洲華爾街日報》總編曾在當時去過阿里巴巴、「沒日沒夜地工作,尾子的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他笑稱「阿里巴巴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阿里媽媽」。
選擇杭州的理由非常簡單、由於遠離北京、深圳這些IT中心、人力資源相對便宜。創辦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馬雲說:「每月500元。」TONNY說:「這個錢我連給加拿大女朋友打電話都不夠。」
馬雲掉頭走了。TONNY在和阿里巴巴幾個同行聊了聊後說:「我還是在這兒干吧。」有趣的是現任的COO蔡崇信是瑞典AB公司的副總裁、耶魯大學經濟與法學博士。在一次業務訪問後決定加阿里巴巴,AB公司因此決定投資阿里巴巴。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倒也不亦樂乎。
在拒絕38家風險投資後。馬雲接受高盛為首的投資集團500萬美元的投資。
一個相助的高人
1999年10月的一天,馬雲被安排與雅虎最大的股東、被稱為網路風向標的軟銀老總孫正義見面。出於剛融完資,馬雲沒有再融資的計劃。
一推門進去。馬雲原以為是一對一的見面,結果一大屋子人,包括摩根士坦利的人。原定1個小時的講述,馬雲剛講了6分鍾自己公司的目標。孫正義就從辦公室那一頭走過來「我決定投資你的公司。」
馬雲說:「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訥,說的英語很古怪,幾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在這6分鍾內我們都明白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一,都是迅速決斷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做到自己想法的人。」
孫正義的經歷非常曲折,小時候曾四處從垃圾箱中尋找垃圾養豬為生,父親卻從小鼓勵他「你是個天才」。孫正義從社會最底層滾爬出來,從小有許多狂想卻能一一實現。他說過:「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一切都是從這兒開始的。」
12月8日,馬雲又坐到孫正義的對面,這次雙方都不帶律師,都是單刀赴會。整個過程不到3分鍾。馬雲獲得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馬雲後來知道,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幾天之後,簽約之前。令人吃驚的是——馬雲反悔了。更令人吃驚的是馬雲不是嫌錢少而是嫌錢太多。這是讓人們大呼傻瓜的事:同樣的投資比例,馬雲不要3500萬美金只要2000萬美金。「錢太多了,我不要。」
馬雲認為:「只需要足夠的錢,太多的錢是壞事。」孫正義的助手立刻跳了起來,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孫正義的錢竟然嫌多,「這是不可能談下去的!」談判陷入僵局,然而馬雲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只要2000萬」。
在暴跳如雷的孫正義助手面前,馬雲給孫正義發了一個電子郵件,他說:「……希望與孫正義先生手牽手同闖盪互聯網……如果沒有緣分作,那麼還會是很好的朋友。」5分鍾後,孫正義回復:「謝謝您給了我一個商業機會。我們一定會把阿里巴巴名揚世界,變成雅虎一樣的網站。」
為什麼到手的錢不要?馬雲說:「是的,我在賭博,但我只賭自己有把握的事。盡管我以前控制的團隊不超過60人,掌握的錢最多200萬美金,但2000萬美金我管得了,過多的錢就失去了價值,對企業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傑出的企業家都足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幾億元的投資決定,同時又會節省每一分他認為應該節省的錢。正是對錢的價值的尊重,才會使他讓投資實現最大的價值。
阿里巴巴之道
阿里巴巴盡管有上千萬的資金,但從不做大的廣告推廣(據了解,初期阿里巴巴在《中國經營報》和《國際商報》做過20萬元廣告,此後沒有做過,最近可能會有調整),也從本開國內的新聞發布會。馬雲認為「廣告如果是錢能做到的事,錢能做到的事還要做企業的人干嗎?」阿里巴巴只靠口碑傳播不做廣告,「做得好讓客戶去說,而不是自己去說。」(目前阿里巴巴會員已達到20萬並以每天2000個的速度增加)阿里巴巴每一頁列印紙都是正反兩面用的。
阿里巴巴對員工薪酬從不按市場價格定價。幾乎所有進來的員工與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減少一大半,從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里巴巴的雅虎搜索引擎發明人吳炯到了阿里巴巴不僅工資降了一半。還失去了每年7位數的雅虎股權收入。為什麼這么做?一,因為資金來自風險投資,必須節約。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業文化。馬雲自稱:「從不主動挖別的網路公司牆角。」
阿里巴巴不僅從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馬雲還對員工說股權那是騙人的,公司失敗一分錢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們手上。
馬雲的錢全投在客戶、人才、員工身上。巨額資金用於客戶服務,往往一項就達500萬元,還有員工培訓,員工好了,客戶才能好。馬雲一有錢就會去找人。雖然拿不出高薪,但馬雲用的是前程和熱情。馬雲認為優秀的人才才能吸引來優秀的人,這種速度才是要比拼的。直到今年4月底,阿里巴巴才花完第一輪投資,第二輪投資仍然一分錢沒動。「我已經竭盡全力去花錢了,」馬雲說,「從小窮慣了,也就習慣把錢花在刀刃上。」和許多入認為互聯網是泡沫相反,馬雲認為互聯網是一場長跑,美國在第一輪100米領先,並不意味著勝利,亞洲機會在後面。既然是長跑,必須屏住每一口氣,節省每一筆錢。阿里巴巴要做50年的打算。必須同時有兔子般的速度和烏龜般的耐心。
與此同時,馬雲又是超越於金錢之上的。一個青年員工稱:「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沒有距離,這是讓人最吃驚的,馬雲和所有的人都是零距離。」馬雲每次告別時會堅持和每一個員工一一道別。每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都會主動談心。
「阿里巴巴是個不穿衣服的公司,沒有別的公司一層層的框架外套,剝開一層還有一層,我們這兒一眼看到底。」一位部門經理稱。馬雲不僅會告訴你小時候數學補考過幾次,也告訴員工:「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要用胸懷去對付。男人需要胸懷,女人也需要胸懷,男人的胸懷是氣出來的,是冤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