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案例
是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現在普遍的問題,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效果真的不太好,希望中小企業能走出這樣的困境,找到有力的資金支持,發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⑵ 但是融資這個故事的嗯,你什麼
同志故事的你的是什麼融資故事
⑶ 85後金融實力派唐軍的故事
唐軍,1987年出生於四川達州,他和他創立的團貸網,在東莞無人不知。數年間,他從一名大四創業者變身清華導師;從一名普通大學生,躋身到商業大佬的朋友圈中;促成團貸網從一個小型借貸公司,幾經騰挪發展成一個超155億交易量、238萬多名注冊投資用戶、100多家分子機構的股份制互聯網金融集團。而唐軍,他的最新身份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光影俠(831138)的董事長,持有光影俠93.31%的股份。
這逆襲,華麗麗的!85後的唐軍,是怎麼做到的?
草根出身,練就堅毅個性
相比起很多出身於商業之家的金融才子而言,唐軍並沒有出生在富裕家庭。很小的時候,唐軍的父母就常年在廣東東莞打工,讀小學的唐軍就在寒暑假獨自坐火車往返於四川與東莞。可以說,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11歲那年,唐軍照例一個人打了火車站票去東莞,上車後發現錢被偷了,沒吃上一頓飯。從四川到廣州,整整68個小時,沒有人提供幫助,而他完全憑意志堅持了下來。這是讓唐軍最難忘的事之一,在很多視頻和新聞中能找得到。
「現在回想這段經歷,覺得也並非是壞事,它讓我從小變得自立、堅強,並認清這個世界的規則,更激勵著我不斷思考、不斷改善著自己的生活環境。」雖然無法完全理解這件事對11歲的唐軍是怎樣的刻骨銘心,但唐軍的這段話,讓人記憶深刻。優秀的人,總是能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
或許正是草根出身,才練就了唐軍的堅毅個性;也正是草根出身,才更充分地挖掘出他的商業頭腦。
高一起,唐軍就靠著在校園里倒賣復讀機,掙得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當考上大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念書期間,他創辦「市場營銷協會」並擔任會長,並以協會名義與工商銀行、國海證券聯合舉辦「校園模擬炒股大賽」,初步彰顯出一名領導者所擁有的氣魄。此外,他還擔任中國聯通多種業務的校園代理人……
真正讓唐軍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擔任駕校代理。經過多方的市場調查,他瞄準了「大學生學車」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選定了當地第一大民營駕校,並與駕校老闆洽談合作。為了讓老闆信服,唐軍提出,他在一個星期找到30個報名者,老闆就以低於市場價400元的價格授予他校園代理權,老闆半信半疑地答應了。
回到學校後,唐軍以營銷協會的名義,向所有會員發出駕校優惠信息,並不放過任何推銷機會。他逢人就談盡早拿到駕照的好處,並花錢租來一輛車,開車上課。很快,「開車上學的學生」成為學校熱門話題,考駕照成了一件時髦的事。同學們紛紛報名,唐軍順利拿下代理權。
之後,唐軍又將駕校代理從本校延伸至周邊大學,上千名學生通過唐軍報考駕校,第一桶金40萬元成功到手。這可以算是唐軍創業之路的真正起點。
獨具慧眼,投身金融行業
然而,世間並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再矯健的孩子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總會跌倒。2008年讀大三那年,唐軍在股市6000點的時候將40萬元全部投進股市,結果虧得一塌糊塗。
大四最後一年,處於實習階段的唐軍來到東莞,開始進入金融業,跑起業務來。唐軍要做的核心業務就是幫助需要融資的企業在銀行拿到貸款。
很快地,唐軍就記熟了東莞各家銀行的貸款標准和資質要求,給融資企業推薦合適的貸款產品,並提供配套的服務。他曾跟別人說起,真的是死記硬背背熟的!這種功夫讓很多想投機取巧的人汗顏!
過了一段時間,唐軍發現,老闆不願意接100萬以下的小單。他想,小單市場大,老闆不做,就自己做。於是,得到老闆同意後,他就自己做30萬-100萬貸款的小額業務,收取5%-8%的服務費,費率是老闆的3-4倍。因為總額度小,需求旺盛,貸款比自己跑銀行便捷很多,生意非常好。
一段時間後,獨具慧眼的唐軍越來越確認借貸市場中巨大的利潤空間。於是,他立即把大學同學張林請來東莞一起創業。很快地,兩人三個月就掙了50萬。
2010年3月,唐軍果斷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信貸咨詢公司,公司定位小微企業,業務還是幫助小微企業老闆們從銀行貸款,每次收取服務費1至2萬元。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極強的執行力,唐軍的公司再次實現快速盈利,平均月收入達到40餘萬元。
好景不長,金融風暴來襲,廣東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成本上漲、訂單下降、流動資金缺乏的困境。大多數貸款中介公司的發展都陷入瓶頸。市場環境不好,加上行業門檻低,線下信貸咨詢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盈利空間不斷壓縮。
最困難的一幕發生在2011年,這也是唐軍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時刻——三個老客戶竟然同時出現資金鏈斷裂,而這三筆欠款總計超過800萬元!由於其中不少資金都是向朋友借來的,唐軍第一次嘗到了被催債的滋味。據說,有天晚上,唐軍和張林在賓館抱頭痛哭,不知道第二天要怎麼辦好。最後他們通過拍賣市場低價拍下東莞別墅,然後再高價賣出,才得以補上資金缺口。
那時,他便萌生了向史玉柱「取經」的想法。史玉柱一直是他的偶像,從小便是。15歲那年,唐軍無意間看到史玉柱的訪談節目,裡面提到史玉柱當年在珠海的巨人大廈「倒塌」了,負債1.5億元,然而兩三年內史玉柱東山再起,將欠下債務全部還清。從那時起,「成為史玉柱這樣的人」就成了唐軍的追求。唐軍曾多次提到,小學寫作文,不管什麼題目,他都往史總的故事上扯,每次都得高分。可見史玉柱對他的影響之大。
根據網路信息,深陷困境的唐軍隻身前往上海,來到史玉柱巨人網路在上海的辦公地址。他驚訝地發現,這家網路公司在一棟毫不起眼的辦公樓里!唐軍以為史玉柱憑借幾十台電腦就創造了幾十億的市值,太神奇了!其實這屬於他當時的無知,可正是這種無知無畏,讓他見識到了互聯網的神奇!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優勢和互聯網結合起來。一念之間,團貸網成立了!
膽量驚人,三小時震驚商界
回東莞後,唐軍就著手找人做網站。不久,P2P網路借貸平台興起,2012年6月,內測成功的團貸網也正式上線,其新穎、高效、便捷的貸款模式受到客戶追捧,半年內網站用戶數達萬人,交易額也突破千萬元。
一次,唐軍向一名律師朋友推薦團貸網借貸項目。不料,朋友不僅不買,還直言不諱:「互聯網金融一直游弋在灰色地帶。」這讓他非常憂慮,互聯網金融仍處於國家政策空白之中,這個模式究竟能走多遠?唐軍一直想創立一番事業、造福社會,成為史玉柱那樣的人,他可不想犯罪。這時,他再次想到了當時已將大部分精力投入金融業務的史玉柱,迫切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就在這個時候,優米網在上海舉行「名人時間拍賣」公益活動,史玉柱拿出3個小時出來「陪聊」,誰的出價最高,就可以獲得與史玉柱相處三小時的機會。唐軍意識到,那場競拍活動是他與史玉柱見面的唯一途徑,於是迫不及待報名參加了活動。
當時,在高朋滿座的公益慈善會上,唐軍還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他卻在眾多的競爭者當中,最終花費213萬元價格拍得了與史玉柱交談的資格,這相當於唐軍當時全副身家的兩成!
說到與史巨人的見面,還有一段趣事。唐軍事先准備了一套黃金餐具,會面時遞給史玉柱。「史總,這是送您的黃金餐具。筷子代表保健品業務,勺子代表巨人網路,碗意寓金融業務。不論是筷子夾的菜,還是勺子盛的湯,最終都得匯到金融碗里。」唐軍的話把史玉柱逗樂了:「你小子對我的業務研究挺透啊。」
「您覺得網路借貸這個模式合適嗎?」當唐軍向偶像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之後,內心充滿了忐忑不安。
「沒任何問題,打擦邊球不丟臉!」史玉柱一臉欣賞地看著唐軍:「很多商業大佬都做過類似的事,淘寶最初也是灰色的。」
隨著兩人交流的深入,史玉柱意外地發覺,唐軍與年輕時的自己太過相似:但凡看準的機會賭上所有身家也不放過、在危機關頭也能冷靜思考、商業發展不按套路出牌……越來越欣賞唐軍的他把以往的經驗悉數傳授了出來。
此外,史玉柱還向唐軍引薦了很多企業界的實力派人物,比如當時的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等人、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等。公開資料顯示,團貸網的重要股東除了史玉柱、王利芬、沈寧晨等商界大佬,還包括九鼎投資、巨人投資、久奕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有了史玉柱賞識和推薦,唐軍和自己的團貸網知名度暴漲。此時,正逢團貸網開始運作首輪融資業務,曾在2011年拍下了史玉柱三小時的上海富商袁地保,經過與唐軍接觸,對團貸網進行了考察,很快給唐軍投資了2000萬元,僅這一筆投資,就遠遠超過了唐軍花的213萬元」飯錢」了。
三小時,唐軍震驚了整個商界。
草根逆襲,四年創百億百城
截止2016年3月10日,團貸網累計成交額已突破155億,累計注冊用戶超過238萬,在全國有100多家分子機構及網點!團貸網各項運營指標在全國各大平台中均名列前茅。
不可否認,團貸網這家公司的發展,深深烙上唐軍這位85後商業翹楚的烙印。
唐軍,這個曾經的留守兒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開闊的眼界、高超的智商、情商,極強的忍耐力及魄力……這一系列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使得他從走出校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了成功的創業道路。
然而,唐軍本人卻說自己是「特別特別草根的一代」。
3月9日,團貸網變更運營主體,成為新三板上市企業光影俠(831138)的全資子公司。相信新身份下的唐軍會有更精彩的故事!
⑷ 求一個金融改革下企業融資成功的案例
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
發布日期: 2005-1-25 點擊數:134
通過一項長達四年的融資計劃,匯豐投資銀行為新世界集團融資逾十四億美元
前不久,香港匯豐投資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董事兼中國事務主管許亮華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剛剛完成的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中地)一項長達4年、累計逾14億美元的融資項目作了詳細介紹。
90年代以來,香港著名華商鄭裕彤財團通過旗艦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大舉進軍內地的中低檔房地產市場,並成為北京、武漢、天津和沈陽等城市的房地產戰略發展商,為此,需要籌集龐大的資金進行投資。
1993年的高峰期後,許多城市的樓房尤其是高檔樓房大量空置,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相當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們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拓展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行投資,難度可想而知。
1995年11月,匯豐為新世界中國房主發展有限公司首次通過私募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的股本。本次發行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私募發行,私人股本投資者佔有了新世界房主43
%的股份,新世界發展則持有57%的股權。
第二次是為新世界中國金融有限公司發行的3.5億美元強制可換股擔保債券。在私募成功發行一年後,新世界中國希望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其在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作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公司的規模還太小,採用普通債券方式發行成本較高,如果上市又不具備三年業績的條件。於是,匯豐主要針對上一次私募所未觸及的可換股債券為債務投資者設計了可換股債券的發行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結構性缺點:公司上市後,債券尚未到期就可以轉為股票,在換股期間,可能會有大量股票突然湧入市場,這會給當時的股價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初次公開發行的價格,因為投資者預計初次發行後股價不會立即上行。為此,匯豐設計的結構是,所有債券強制轉換成股票,並在初次公開發行時作為發行規模的一部分,上市前必須決定是否換股,上市後就沒有可換股債券了,這就給了投資者關於市場流通股數的確切信息;當然這也給發行增加了難度。這次發行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可換債發行之一,匯豐承擔了2.1億美元的分銷份額,卻創造了8.6億美元的總需求,發行後債券交易價格一直高於發行價格。
在公開流通債發行兩年半以後,新世界中地准備在1999年到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為5.68億美元。這次發行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房地產業有很多誤解,對實際發生和醞釀中的變化知之甚少。如何改變投資者的不良印象就成了決定發行成敗的關鍵。為了讓股本投資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匯豐集團屬下的匯豐證券於1999年5月6-7日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舉辦了中國住房改革研討會;為配合全球發行,匯豐組織了兩次獨立的訪問活動,活動事先都有詳盡的研究報告作鋪墊,活動橫貫了亞、歐、北美三大洲;6-7月,匯豐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球路演,訪問了三大洲的11個城市。為一次發行舉行三次全球規模的推介活動,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經過這三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終於完成了對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在此次發行過程中,可換股債券的換股程序是個關鍵環節。債券持有者的換股方式有三種:在初次公開發行中認購最大數量的股票,或是將債券折算成股票出售獲得現金收入,或是只認購最大債券股的一部分,其餘債券則兌現。經過路演,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來自股本投資者的需求為7.83億美元,來自債券持有者的需求為1.43億美元,總需求達9.26
億美元。至此,由匯豐一手策劃的為新世界中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這個融資故事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知道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種,答題辛苦,幫忙點下【採納回答】,謝謝!!
⑸ 中小企業融資難案例
您好!關於企業,維持好企業這樣高深的話題,建議您到專業論壇上看看更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再次給你一點建議:
首先,一個企業是由很多個人組成的,是一個系統。所以治企也就是治人。只有將每個職員都緊緊的凝聚在一起,每個人都為企業的利益而努力,才能使企業取得最大利益。
古人有雲:「恩威並施,此為治也。」也就是說,除了要用利益留住人,也要用嚴厲的制度約束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重視,也就是所謂的自重感,只要你滿足他的自重感,那麼他就會為你做你想讓他做的事。當然,必須要在他覺得合算的情況下啦!其實每個人的價值觀念都不盡相同,就好象有的人更在乎氣節,所以就有頭可斷,血可流,氣節不能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有的人更在乎自身現實的利益,於是就出現了那些為後人所唾罵的**賊,漢奸什麼的。
所以呢!要取己之所需就必須先予人之所求。否則就是強盜行為了。
管理之道可簡單的概括為如下: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震之以威
予之以利
束之以法
這可能並不完全,但是也有一定的概括性。
⑹ 什麼是融資融資是什麼舉個例子,說詳細易懂一點!
說白了,融資就差不多是借錢買股票,如果漲上去了,賺的錢歸你,跌了的話你就要賠嘍。回
反過來,融券就是答從別人手裡賣股票(因為你認為會跌,所以才去融券嘛)。如果真的跌下去了,同樣,你就賺了。但是要是沒跌,反而漲上去了,那你就要賠人家錢了。
⑺ 我需要融資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請大家幫忙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像新浪\網易\網路\騰訊都有融資的經歷,具體你可以上中國風險投資網和中國招商投資網論壇看看.
下面是車盟網的融資案例:
2001年本科畢業的成都小伙石磊,目前正走著和攜程創始人沈南鵬相同的人生道路,他創立了目前國內最大互聯網汽車服務平台-----車盟,在兩輪融資中拿到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風投,並且計劃讓車盟200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繼承了斯坦福的創業傳統
成都四中、清華、斯坦福,他在學生時代走出了一條讓人羨慕的軌跡。2002年,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的石磊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這是一家比價購物網站Nexttag,我擁有100萬美元的期權,但不是公司的核心」。
現在回過頭看,石磊的選擇與在斯坦福的求學經歷有密切關系。區別於哈佛,MIT這些美國名校,斯坦福除了給他帶來10美元/場的廉價高爾夫培訓外,還授予他濃厚的創業傳統。10多年來,石磊之前的斯坦福男孩-----楊致遠、周雲帆、茅道臨,個個有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一年後,他毅然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到了上海。
效仿孫正義 1個月了解1個行業
回國後的一年多時間,石磊進過兩家跨國企業,先後成為SAP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助理、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兩家公司分別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廠商之一和全球第二大咨詢機構。
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工作是他至今感覺受益最大的一段經歷。「你知道我那個時候做了什麼嗎?用1個月時間了解1個行業,看了汽車、通訊、快消……」石磊仿效的是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當年,孫正義從美國留學回國,用了3年時間研究日本的各個行業市場。「孫正義寫的行業分析有1米多厚,但我的效率比他高。」這得益於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豐富資源,在這里,他可以接觸到中國某一行業最頂尖的企業家和分析師,看到最全面的行業數據。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有一類創富人以丁磊、江南春為代表,他們傾向於西方的管理和運作經驗,依靠技術開創全新的領域。石磊就是這類人。
賣房創業 6個月拿到風投
2004年年底,他和同伴林振,各自賣掉了在上海價值150萬元的房子,辭去年薪超過100萬元的工作,用300萬成立了車盟(中國)網路有限公司,採用「電話+滑鼠」模式銷售汽車保險。
那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要能高能低,事事親歷親為。」石磊回憶,他常常在一天上午和風險投資的高層會面,下午又要和業務員一起面對客戶的電話問訊。幸運的是,公司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一共只談了5家風投,其中有3家最終投資。6個月後,300萬的本錢剛燒到一半,第一筆風投就正式落定。去年,他又成功進行了第二輪融資。車盟前後一共獲得上億元的風投。
這當然不只靠運氣。現在的風險投資人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洗刷,沒有人再會只為一本商業計劃書買單。風投不只要模式,還要看到團隊,看到實實在在運作健康的企業,而石磊正好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這和他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工作經驗息息相關,「我太熟悉風投了」。
人生伏筆或造就沈南鵬第二
今年4月初,石磊攜車盟殺回成都市場,試圖創下成都最年輕創富者的新紀錄。去年,車盟在國內獲得1200萬美元的車險銷售收入,並且在國內10多個城市布點,業務收入的增長超過了攜程創業時的速度,這讓石磊堅信,車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又一個攜程。一旦車盟在2008年登陸納斯達克的計劃成功,石磊無疑將成為沈南鵬第二。
「在任何時期,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為成功埋下伏筆」,這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也是石磊最深刻的創業體會。
創立購物網站Nexttag,讓他熟悉了互聯網的運營規律;在SAP公司工作,讓他掌握了信息化管理企業的經驗;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讓他精通了資本運作和風險投資的門道,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