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國外對融資租賃研究

國外對融資租賃研究

發布時間:2021-04-16 11:50:35

Ⅰ 急求關於畢業論文的英語文獻我的課題的關於國外融資租賃的發展,麻煩大家幫忙一下,最好附有翻譯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in China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leasing yearbook of statistics, in 1999 the global equipment leasing transaction volume has amounted to $470000000000 (not including the personal car rental). Equipment permeability equipment lease transactions instrial developed countries reached 20% - 35%. And our country in the last few years equipment lease transactions accounted for only 1% of all equipment trading volume, market potential is very great. At the dawn of the new centur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in Chin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i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of the domestic market is an eternal topic.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easing instry is con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investment, enliven the domestic demand, accelerate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Finance Leasing Company financing function, is concive to stimulating social investment, change the investment of fixed assets of enterprises "credit" too serious, directly dependent on the status of banks. Process for commercial banks. Leasing instry to implement the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change the financial funds, expand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ental sales and long-term operating lease help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circulation fiel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financing lease business carrier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marketing. Leas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instry uses a lot of financing lease to high-speed development is the best proof.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ers of equipment leasing company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carry out small equipment rental sales, second-hand equipment leasing, to make an inventory of existing assets, idle assets play a role, is con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re employment project,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d non - public ownership economy.

At present, China's leasing inst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the financing lease as circulation carrier, not to open, non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cannot lawfully engaged in lease financing business, the existing Finance Leasing Company and joint venture leasing companies less quantity, small scal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Part of the Finance Leasing Company, Sino foreign joint venture leasing company e to various reasons asset condition is not good, continue to operate in difficult. Some shareholders intend to withdraw from business, the transfer of shares, some companies prepare e winding. Asset restructuring existing lease enterprise task.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financing lease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the leasing instry.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development to a succession of the new to the old,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sset restructuring, reorganization of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fter entering the WTO, China 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services will accelerate the pac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more and more foreign investors,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in china. Further into the foreign capital,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China's leasing instry at the same time, domestic leasing instry will face severe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al environment of China modern leasing instry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further improved.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ccelerate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requirements set up Finance Leasing Company to promote strong external demand equipment sales. Issued accounting standards make the sale and leaseback, leveraged lease, rental sales, long-term operating lease and other new business form comm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law, further standardize all kind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mak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re open, transparent. Deepening reform of SOEs,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mixed ownership, non-public enterprises, will provide a lot of potential customers for financing lease. Banks generally carry out management of line of credit loans, will enable more enterprises to financing lease as an important financing channel for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instry, between the money market and capital market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is smooth, the funding problem of leasing companies will graally be resolved,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he country enlarges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financing and leasing instry in the introc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ccelerate the renewal of equipment, avoid equipment obsolescence risk, increasing its market share will be further play to the role of. Some rental companies 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of assets and transfer of shares, revitalized, and provided successful low-cost access to new investors in the leasing instry. The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in China is fac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hitherto unknown.

After 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inancial leasing instry has made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any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ave set foot in the leasing instry, fully shows that China'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rental market and customer groups, which has a great attraction to foreign investors. Although China's leasing instry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but after entering the WTO, the development of further opening of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field will give China's leasing instr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a leasing instry wide,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翻譯: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發展前景廣闊。
據世界租賃年報統計,1999年全球設備租賃交易額已達4700億美圓(尚不包括個人汽車租賃)。工業發達國家的設備租賃交易額的設備滲透率達20%—35%左右。而我國近幾年來設備租賃交易額僅佔全部設備交易額的1%左右,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加速發展我國融資租賃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潛力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大力發展現代租賃業有利於促進投資,搞活內需,加速企業技術改造。充分發揮融資租賃公司的投融資功能,有利於拉動社會投資,改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嚴重「信貸化」,過分直接依賴銀行的狀況。有利於銀行的商業化進程。租賃業有利於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改變財政資金的投入方式,擴大財政投入的倍數效應。發展租賃銷售和中長期經營租賃有利於加速流通領域里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融資租賃為營銷方式的經營載體和分銷體系。租賃業務的開展有利於高新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移動通信業大量採用融資租賃方式得以高速發展就是最好的明證。積極發展廠商為背景的專業化的設備租賃公司,開展小額的設備租賃促銷、二手設備租賃,有利於盤活現有資產,發揮閑置資產的作用,有利於促進再就業工程的實施,有利於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租賃業的組織架構很不完善,融資租賃作為流通載體,尚未對內開放,非金融機構的租賃公司還不能合法地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現有的金融租賃公司和合資租賃公司數量少,規模小,遠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部分金融租賃公司、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由於種種原因資產狀況不好,繼續經營步履艱難。有的股東打算撤出經營,轉讓股權,有的公司准備到期清盤。現有租賃企業資產重組任務艱巨。對融資租賃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後,專業人員嚴重不足也將會嚴重影響租賃業的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發展到了一個新老交替、優勝劣汰、資產重組、整頓發展的轉折時機。
入世後,我國金融服務領域將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更多的外國投資者、跨國公司將介入我國融資租賃業。外資的進一步進入,在為我國租賃業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內資租賃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與此同時,我國現代租賃業的法律環境和業務環境正進一步完善。為擴大內需,加速技改,製造業和流通業要求成立融資租賃公司促進設備銷售的客觀需求強烈。會計准則的頒布使出售回租、杠桿租賃、銷售租賃、中長期經營租賃等新的業務形式有普遍開展之勢。新會計法的實施,各類中介機構的進一步規范經營,使企業信息的披露更加公開、透明。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將普遍建立,混合型所有制、非公有制企業的大力發展,將會為融資租賃業提供大量潛在客戶。銀行普遍推行貸款授信額度管理,將使更多企業把融資租賃當作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籌資渠道。隨著金融業的改革深化,貨幣市場和其它資本市場之間的溝通渠道會日益暢通,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並向多樣化發展。國家加大對利用外資和高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融資租賃業在引進外資、加速設備更新、避免設備陳舊風險,擴大市場份額方面的作用會得到進一步發揮。一些租賃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和股份轉讓,重新煥發了活力,為新的投資者介入租賃業提供了低成本進入的成功經驗。我國融資租賃業又面臨前所未有新的發展機遇。
經過20 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融資租賃業取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教訓,奠定了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基礎。近幾年來,很多大跨國公司紛紛涉足租賃業,充分說明了我國不斷完善的投資環境,潛力巨大的租賃市場和客戶群體,對外國投資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盡管我國租賃業還面臨不少困難,但入世後,金融貿易服務領域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會給我國租賃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租賃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商機無限!

Ⅱ 求 論融資租賃在我國房地產中的應用 的國外的書籍,一定要英文的。謝謝,~~急啊~~

論融資租賃在我國房地產中的應用 的國外的書籍

本身這個問題就是自我矛盾版的

在我國房地產權中的應用?
國外的書籍?

不知道兄弟是哪所學校的,不過最少語文老師看你這么提問會很不高興的

融資租賃在中國房地產中的應用感覺不是那麼普及,想找到相關資料難上加難,你這個命題真的認真考慮過了么?

Ⅲ 境外租賃公司是否可以開展業務

開展國際租賃業務的幾點政策建議
1、進行國際租賃業務組織體系建設
國家應當允許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可以開展國際租賃業務,為我國設備出口和海外
投資提供租賃服務。政策性銀行開展國際租賃業務由於有租賃物的所有權,往往比傳統的出口
信貸多了一層防風險保障。
國家應鼓勵國內金融租賃公司、合資租賃公司積極開展國際租賃業務,對購買國產設備出
口租賃,租賃公司應該享受出口退稅、投資抵免所得稅的待遇。
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支持參股合資和金融租賃公司的外經外貿企業積極介入公司股份轉
讓和債務重組,使這些租賃公司重新煥發出活力,依託中外股東的各自優勢,成為我國開展國
際租賃業務的重要力量。
應從國家的海外貿易和投資的戰略全局出發,協調外經外貿企業組建境內外的專業租賃公
司,或與境外的外國金融機構和租賃公司組建合資租賃公司。吸引社會投資在海外設置出租服
務公司。
2、 建立開展國際租賃業務的長期資金來源支持
國內各類銀行應在保障信貸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給予國際租賃業務提供長期貸款,財政給
予貼息支持。
對有效益回報或限期償還本金的政府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和援助的項目,可以吸收機構和社
會投資建立國際租賃業務基金,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採用國際租賃方式增強我國的援外
實力,擴大我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吸收機構和社會投資建立按市場機制運做的海外租賃投資
基金,重點支持海外通訊、電力、石油化工、航空、交通等有穩定回報的基礎設施項目。經核
准,各類租賃公司可以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
3、加快租賃專業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長期從事融資租賃的專業人才不過千人。專業的理論工作者更是鳳毛麟角。遠
遠不能適應我國租賃業今後的發展。有關主管部門、大專院校、金融及經濟理論研究部門、企
業界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培養自己的融資專家,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加強對融資租賃的實踐和
理論研究。大力加強對融資租賃理論和實務的普及宣傳,加強對現有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提高。
融資租賃的從業人員,特別是領導成員必需是具備金融、貿易、財稅、會計、法律、項目評估
等多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租賃業之間的競爭畢將是這種復合型人才的競爭。加強人才培訓
是我國租賃業能否迎接入世後面臨的挑戰的關鍵。目前,積極引進國外租賃人才,也是解決這
一問題的捷徑。
4、加強對國外租賃業務政策環境的研究
正因為融資租賃本身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幾十年來,融資租賃的理論和實踐一直不斷
在發展創新,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宣傳做的遠遠不夠,融資租賃的業務實踐和對融資租賃的宣
傳也大多停留在國際上八十年代對融資的理解上。對國外租賃業務政策環境的研究更加薄弱。
不同法系、不同經濟體制的國家,對租賃業務的界定和分類、租賃會計原則、稅收政策、市場
准入、行業監管都存在一定差異。研究和了解不同國家的租賃業務環境,對合法、安全地開展
國際租賃業務至關重要。
應支持我國駐外商務機構、民間商會組織與國內的外經外貿企業、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加
強對國外與租賃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業務信息的收集及研究,開展一些專題市場調查。
5、加強國際租賃業務的風險防範
開展國際租賃業務應循序漸進。項目和行業定位要選准。要利用國內外的項目評估、信用
評估、信用擔保、保理、資產管理、拍賣等中介機構,完善租賃業務各方當事人的安全保障和
退出機制。要善於利用國內外銀行網路進行資信調查、資金監管、租金代收,利用各種新的金
融結算工具和結算方法,加速資金周轉,保障資金安全。要設計出與當事人各方有利的業務模
式。切不可單純追求一己之贏利,而承擔了過多的風險。
海外投資要普遍實行有限責任項目公司制,發揮國內投資的杠桿作用,盡量多地利用國際
資本。

Ⅳ 國外開展跨境融資租賃業務到底怎麼做

第一部分:當地法律考量(Local Legal Considerations)
開展跨境融資租賃業務最根本的考量是分析當地的法律環境,向當地富有經驗的律師的咨詢總是必不可少的。相關融資租賃業務的考量因素包括。
其一、外資所有權和公司治理的限制;
其二、當地的牌照規定;
其三、目標國對可能提供給客戶的金融產品(Financing Procts)的種類限制;
其四、承租人無條件支付租金( hell-or-high-water)條款在當地法律中是否可行;
其五、出租人保護和行使其租賃設備所有權的能力,或者針對第三人或承租人出租人實現其租賃設備上第一位擔保物權的能力;
其五、目標國的就業和勞動法;
其六、隱私保護法律;
其七、遵守本國出口控制和相關法律和規章;
其八、其它相關法律(高利貸限制、反洗錢、合同是否用當地語言等)。
具體展開如下,但需注意的是:在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各省或州的法律也許差別很大。
一、外資所有權和公司治理的限制(Foreign Ownership and Mangement Restrictions)
在一些國家,當地法律禁止外資在從事租賃的公司中佔有100%的股份。因而,外國公司必須和當地的公司或個人合作來操作融資租賃,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最為常見。例如,印度(本地股份至少佔25%),印尼(本地股份至少佔25%),菲律賓(本地股份至少佔40%)。這些本地股份規定有時比較含糊,在一些情況下,完全可以消弱它們對公司財務和治理影響。
在一些國家,盡管沒有本地股份的規定,但有要求本地治理的規定。例如,在一些國家(包括奧地利、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南朝鮮、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一個或兩個董事必須要求是當地居民或公民。在另一些國家,一半或大多數董事必須是當地人(包括阿根廷和汶萊)。
二、牌照規定(Licensing Requirements)
在一些國家,開展租賃業務需要向政府機關申請牌照。例如,在巴西,需要向巴西中央銀行申請租賃牌照。其它需要牌照的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和波多黎各。有時,這些規定是敷衍的,僅需要填寫表格、按期更新和繳費。有時,取得和保持牌照是昂貴和嚴格的。例如,在巴西,租賃公司須符合最低的注冊資本規定、嚴格的經營准則和繁多的報告義務。
在另外一些國家,租賃公司是否需要牌照取決於其提供的金融產品。例如,在墨西哥非受監管的公司(non-regulated company)可以操作經營性租賃(operating lease),在當地稱為「純租賃」(pure lease),區別於「融資租賃」(financial lease)。 純租賃和融資租賃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承租人的期終選擇權。在墨西哥,純租賃包含期終的公平市場價值購買選擇權,但不會是固定價格的選擇權(無論這是名義價格或含有市場因素)。大多數法律專家認為,包含任何固定價格購買選擇權都會導致一個租約變為融資租賃,而融資租賃可能只有那些有牌照的、受監管的融資租賃公司才可提供。同樣的牌照規范適用於其它拉美國家(如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
類似的牌照制度也存在於許多歐洲國家,特別是南歐。例如,在法國經營租賃通常是非受監管的活動。然而,包含承租人固定價格購買選擇權的租賃(在租賃物用於商業時法語叫credit-l,在用於消費叫location avec option d』achat)只能由受「法蘭西銀行」監管的有牌照的公司提供。另外一些國家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的牌照制度也或多或少參差不齊。不幸的是,盡管這些國家同為歐盟成員國,在一個國傢具有合法牌照的融資租賃公司並不一定可以在另外的歐盟國家獲得牌照豁免。其中一些國家牌照規定的嚴格和對不符合規定的處罰是不容低估的。
因許多歐盟國家有關牌照的規定不同,如何才能符合諸多國家的不同規定?一個解決方案是在歐盟境內通過一個受歐盟成員國中央銀行監管的銀行來操作。根據《歐盟第二銀行規章》(EU's Second Banking Directive),只要符合條件,受歐盟成員國中央銀行監管的銀行可以為在大多其它歐盟國家融資服務(包括租賃)「頒發通行證」,而不需要符合其它歐盟國家的規定(即跨境經營)。這種「頒發通行證」模式的細節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但有幾點需要指出。首先,作為一個持牌銀行所涉的監管規定繁多,一般比獲得另一個租賃牌照麻煩得多,任何不合規都可能會受到嚴厲處罰。其次,遵行歐盟各國實行的《歐盟第二銀行規章》的條件也不太容易,有時還會產生另外的問題(即,納稅問題)。
三、金融產品的其它提供限制(Other Limitations on Financing Proct Offerings)
在一些國家,國外的租賃公司不可以合法得提供的某些金融產品,或者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原因被禁止,或者外資融資租賃公司不可能得到所需的牌照或地位。
四、可執行性問題 (Enforceability Issues)
在許多國家,其制定法沒有像美國《統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第2A章那樣對動產租賃(personal property leasing)作出規定。在多數情況下,當地法院參照合同法或不動產租賃(real property leasing)的法律來解釋租賃協議和決定租賃協議的可執行性。在許多國家,承租人無條件支付租金( hell-or-high-water)條款或者不可執行或者由法院根據個案情況決定。這在大陸法系國家較常見,包括大多拉美國家和德國。在這些國家,如果出租人違約,或者(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租賃物有缺陷或不能達到廠家或賣方所說的質量標准,即使租約含有承租人無條件支付租金( hell-or-high-water)條款,法院也會允許承租人停止支付租金和/或解除租約。這種風險很難控制,值得出租人在業務擴展時仔細衡量。
在一些國家,承租人無條件支付租金( hell-or-high-water)條款只在某些租賃中可執行。例如,在具有英美法源遠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若干其它亞太國家,如果一個租約含有承租人購買選擇權條款(大多情況下,甚至是公平市場價值的購買選擇權),該租約會被認為是分期付款購買合同(hire-purchase contract)。在以上一部分國家中,承租人無條件支付租金( hell-or-high-water)條款在租賃合同中可執行,在分期付款購買合同(hire-purchase contract)不可執行。正因為此原因,在這些亞太國家中,租賃合同一般不包含承租人購買選擇權條款。
另外賠償條款、自由轉讓條款、續約條款、違約和補償條款在有的國家也可能得不到執行。所以,在做跨國租賃業務時,最好讓當地律師審查一下租賃合同,搞清楚那些條款在當地不可執行,以便評估風險。
五、抵押擔保和相關問題(Collateral Security and Related Issues)
正如許多國家缺少如《統一商法典》第2A章規定的動產租賃制定法一樣,許多國家同樣缺少如《統一商法典》第9章規定的有擔保的交易。在租賃業務國際擴展決策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了解出租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護和行使其對租賃物的所有權和出租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得和行使第一位的抵押物權或其它擔保物權。
許多國家的法律體系類似美國,法律一般認可和保護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和(或)允許出租人就融資財產行使第一位的抵押權。如加拿大的《動產擔保法》(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y Acts)差不多就是以美國的《統一商法典》第9章為藍本。
但在一些國家,或者因為缺少現行有效的動產擔保法律,或者因為當地法律體系的性質,就租賃的動產不可能取得可執行的、第一位的擔保物權。有時候,這取決於所涉財產的類型。例如,在墨西哥能取得第一位擔保物權的唯一辦法是質押(pledge),而質押只能通過佔有擔保物來實現,很顯然這對租賃物來說根本不可行。但飛機和輪船例外,它們適用抵押登記制度。對於在墨西哥的純租賃來說,如果承租人違約,出租人須通過普通的法律程序來回復租賃物的所有權,這種法律程序漫長而昂貴,而且所有權回復很少能確保成功。
在一些因為缺少現行有效的動產擔保法律的國家,地方法律和慣例有時能部分地減少此種風險。還是以墨西哥為例,一般情況下,對於每期的租金承租人會簽署憑出租人指示支付的本票(promissory notes payable to the order of the lessor)。如果有一期租金未付,出租人可以啟動簡易法律程序(summary legal proceedings )(區別於漫長的普通法律程序)向承租人收租金。在簡易法律程序下,出租人有權取得承租人的財產。
最後,評估在目標國的法律下當承租人違約時出租人所能得到的動產擔保法上的救濟和其它相關救濟時,應該考慮到當地有關破產或倒閉的法律(local bankruptcy or insolvency law)規定。眾所周知,這些法律各國差別很大,會使出租人面臨額外的信用和擔保風險。
六、就業和勞動法(Employment and Labor Laws)
充分了解當地的就業和勞動法的性質和後果非常重要。在僱傭當地雇員之前,要詳細地與當地律師就僱傭和解僱當地雇員的法律義務探討交流。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義務往往和本國有很大不同,非常可能增加公司成本。例如,在許多國家,僱傭員工意味著僱主有義務支付資金給政府發起來的退休/養老金計劃。這些規定千差萬別,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開支。
在某些國家(如荷蘭、法國和德國),一旦雇員達到某一數量標准(法國是50人),當地法律規定要建立工會。在這些國家,幾乎所有僱主想要實行的任何有關就業環境的變化都需要事先和工會磋商(包括裁員、重組導致的僱主變化、業務性質改變、補償和福利變化等)。盡管各國規定不盡相同,但在某些時候沒有工會的同意僱主很難改變任何東西。
另一個考量是當地法律對就業終止的規定。雖然美國存在一些解僱員工的限制(如反歧視法),但美國基本上是一個就業合同「自由」的國家。但在其他許多國家,情況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國家,僱主常要求就「不公平解僱」賠償(如愛爾蘭)。在這些有類似規定的國家,勞動法庭或類似機構可以審查僱主的解僱理由(雇員表現等),可能要求僱主支付非常高的遣散費。在一些國家(如日本)即使解僱一名表現很差的員工也絕非易事。
七、隱私/資料保護法律(Privacy/Data Protection Laws)
應該請教當地的律師當地隱私或資料保護的范圍和適用問題。這些法律常常調整涉及客戶和/雇員的機密信息的收集、處理、儲存、傳遞、分享和/或使用。例如,資料保護法尤禁止把客戶和雇員的信息跨境傳遞給沒有同等資料保護法的國家(即使接受方是傳遞方的關聯公司也不得例外)。因為美國基本沒有類似於歐盟國家那樣的資料保護法,所以麻煩來了,因為總部在美國的租賃公司一般希望能收到它歐洲子公司發來的這些信息,以便其審查全球信貸風險和評估雇員。
美國政府為了在這方面支持美國公司,與歐盟磋商簽訂了所謂的《安全港協議》(safe-harbor agreement)。在此協議中,美國的公司可以自願採用和公布一項符合歐盟隱私法規定的隱私政策,並向美國商務部登記。歐洲的公司也允許在合規的條件下與美國的「安全港」公司共享客戶和雇員的機密信息。
隱私/資料保護法律在世界各地越來越盛行。除了在幾乎每個歐盟國家,類似法律也在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實行。
八、本國出口控制和相關法律法規(Export Control and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這包括:(1)有的法律規定國外的子公司須取得本國出口許可證書;(2)法律禁止同某些國家交易(例如,伊朗、古巴等);(3)有關防止軍事武器技術擴散的法律。
九、其它法律考量(Other Legal Considerations)
除了上訴法律考量因素,准備在國外拓展業務的融資租賃公司應該和當地的律師就可能對當地融資租賃操作可能發生影響的大量其它當地法律的適用范圍深入探討。例如,有些國家的法律直接或間接地要求融資合同(或其它文件)應當使用當地的語言(例如印尼和加拿大魁北克省)。在有些國家(或地區),當地的商業慣例要求文件用當地語言書就(如:日本、南朝鮮、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多拉丁美洲國家和許多歐洲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非英語國家文件可以用英語書就而且有時也經常這樣做。但還是使用當地語言為好,因為在訴訟中,法官理解協議的時候要依靠法庭指定的翻譯。而這種翻譯質量往往參差不齊,法律條款很可能被翻譯得面目全非,造成法官理解的偏差。但很顯然,使用當地語言書就的文件,無論是法定與否,都 會增加額外的商業成本。

Ⅳ 國外著名融資租賃集團的案例介紹

我沒有明白你的意思啊,如果你想看國際融資租賃案例,建議你看一下兩個公司,通用電器的融資租賃公司,主要從事飛機和醫療設備的租賃;卡特彼勒的融資租賃公司,主要是從事機械設備的租賃。

Ⅵ 國外融資租賃的基本理論

融資租賃,又來稱金融源租賃或財務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供貨人和租賃標的物的選擇,由出租人向供貨人購買租賃標的物,然後租給承租人使用。

它的具體內容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件,並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租期屆滿,租金支付完畢並且承租人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的規定履行完全部義務後,對租賃物的歸屬沒有約定的或者約定不明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然不能確定的,租賃物件所有權歸出租人所有。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於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由於其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出現問題時租賃公司可以回收、處理租賃物,因而在辦理融資時對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適合中小企業融資。此外,融資租賃屬於表外融資,不體現在企業財務報表的負債項目中,不影響企業的資信狀況。這對需要多渠道融資的中小企業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Ⅶ 請哪位大蝦幫忙找下 融資租賃業的發展與對策 相關外文文獻或論文 謝謝

推薦到OA圖書館下載。
輸入英文關鍵詞即可。

Ⅷ 國外對公允價值的研究綜述

一、國外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狀況

(一)公允價值在國際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公允價值在國際會計准則中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IASC對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討論,1990年IASC金融工具項目籌委會批准發布了「原則公告草案」,要求經營性(或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負債應以公允價值計量,但不包括投資和籌資項目。1992年的IAS 30《銀行和類似金融機構財務報表中的披露》規定,銀行至少披露包括企業源生的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等在內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1995年的IAS 32《金融工具摘要:披露和列報》,要求企業對每一類已確認和未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披露公允價值信息,標志著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應用。1997年,IASC和CICA共同發布了《金融資產和負債會計》討論稿,表明所有金融工具都要以公允價值計量的立場。1999年的IAS 39《金融工具摘要:確認和計量》取代了IAS 32的部分披露條款,完整地規定了以公允價值對金融工具進行確認、計量的具體做法。2000年的IAS 40《投資性房地產》規定主體可以選擇以成本減去折舊或者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化立即在損益表中確認。2001年的IAS 41《農業》把公允價值會計直接應用到農業方面。據謝詩芬教授統計,在截至2001年2月有效的35份IAS/IFRS中,有21份涉及公允價值,佔60%。
2004年3月,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正式發布了改進項目下的14項准則,同時取消了1項准則。在這14項被改進的國際會計准則中,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有7項准則,其中涉及公允價值應用的主要有摘要:(1)IAS 16《不動產、廠場和設備》中規定將所有資產交換交易統一按公允價值計量,不再區分同類資產交換和非同類資產交換;在後續計量中假如不動產、廠場和設備項目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主體可以按重估價計量。(2)IAS 27《合並和單獨財務報表》中取消了在單獨財務報表中答應採用權益法的規定,要求在單獨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投資、對聯營企業的投資以及對聯合控制主體的投資,均採用成本法和公允價值法核算。(3)IAS 28《對聯營企業的投資》和IAS 31《合營中的權益》都將風險資本投資者、共同基金、單位信託及其他包括保險投資聯結基金的類似主體持有的在聯營企業中的投資,以及對共同投資主體的投資的會計處理排除在外,要求將它們作為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處理,根據IAS 39《金融工具摘要: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運用公允價值計量,並將投資的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變動期間的損益。
2005年9月,IASB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議程並多次開會討論,計劃於2006年第四季度發布討論稿,目前正為制定「公允價值計量」准則積極預備。
(二)公允價值在美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1. 20世紀70年代公允價值在美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在FASB成立以前,APB在1967年12月發布10號意見書,要求企業對應付債務用現值法進行攤銷。1970年8月APB發布的16號意見書,要求對「企業合並」中獲得的資產(包括應收賬款)應用現值進行初始計量和攤銷。1971年3月,APB發布了18號意見書,要求企業按照市場價格報告其普通股票投資的價值。同年8月,APB發布21號意見書「應收及應付款利息」,對現值概念進行定義,並指出了確定恰當折現率的方法。在SFAC 7發布以前,該方法一直是其他會計准則確定折現率的參照依據。1973年5月,APB發布29號意見書,對如何確定非貨幣性交易中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指導。
1973年7月,FASB接替APB成為美國私有企業會計准則的制定機構。1975年12月,FASB頒布SFAS 12,要求對可變現的普通證券用公允價值計量。1976年11月,FASB發布SFAS 13,對租賃涉及的某些資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1977年6月,FASB發布SFAS 15,提出了債務重組涉及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同年11月,FASB發布SFAS 19,要求油氣企業對「保留產量支付權益」(Retained Proction Payment)進行現值計量。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使用公允價值計量股票投資、應收應付賬款、債務重組、租賃資產和非貨幣性交易涉及資產及油氣行業保留產量支付權益等。這期間,美國主要使用公允價值對一些資產類項目進行計量。
2. 20世紀80年代公允價值在美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公允價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針對資產類項目,但范圍比以前有較大拓展。在這一期間發布的和公允價值有關的16個會計准則中,F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進行論述,並提出了針對特定資產的公允價值估價方法,包括摘要:投資的公允價值估價方法(SFAS 35);索賠過程中獲得的不動產的公允價值估價方法(SFAS 60);不動產項目的公允價值估價方法(SFAS 67);養老金計劃的公允價值估價方法(SFAS 87)等。FASB還要求對轉讓特許權、轉讓設備所有權、廣播行業及研發協議中所涉及的特定資產用公允價值計量。此外,FASB還建議企業在抵押貸款和可轉換債券業務中使用公允價值。
3. 20世紀90年代公允價值在美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SEC和金融界一直對金融工具,非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披露新問題爭論不休,SEC極力推薦使用公允價值,而金融界卻堅持要求繼續使用歷史成本。起初,FASB不肯輕易表態,但20世紀80年代後期存款儲蓄行業的金融危機,徹底改變了FASB的態度和立場,從20世紀90年代起,FASB明顯轉向SEC的立場,頒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公允價值會計向前發展的財務會計准則。FASB在20世紀90年代共發布了32份財務會計准則,其中涉及公允價值的有23份,佔71.8%;和金融工具有關的准則有9份,佔28%。可以看出,20世紀90年代FASB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力度進一步加大,使用范圍也進一步拓寬。同時,FASB在使用公允價值時重點突出兩條線摘要:一是加大現值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力度,這期間發布的32個准則中有11個涉及現值技術的使用;二是突出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確認、計量和披露中的核心功能。和現值的使用相關的准則主要包括摘要:SFAS l06、113、114、116、121、125等。在這些准則中,使用現值的目的是初始確認的計量、新起點計量和攤銷等。應用的項目主要有摘要:退休後福利債務、遞延收益、貸款減值、長期資產減值、捐贈承諾等長期資產和負債項目。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有關的准則包括摘要:SFAS 105、107、115、119、123、125、126、133、137等。可以將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相關准則的使用分為兩個階段摘要:第一階段是信息披露,包括披露涉及表外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金融工具的范圍、性質和條件(SFAS 105、107、126)和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相關信息(SFAS 109);第二階段是確認和計量,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確認和計量(SFAS 133、137)。
4. 21世紀公允價值在美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步入新世紀,美國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SFAS 138到SFAS 157的20個准則都涉及公允價值。這期間FASB加大公允價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摘要:一方面,FASB將公允價值全面融入新發布的准則;另一方面,對一些先前的准則進行修訂並同時將公允價值融入准則,或者對先前已經應用公允價值的准則進行改進。但是,隨著公允價值使用范圍的拓展,現行准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零散分布於眾多准則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導造成了實務運用中的混亂,迫使FASB從全局角度,對准則中的各種公允價值指導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形成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准則。
2006年9月19日,FASB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SFAS 157)。SFAS 157的出台將對國際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界產生深遠影響,對推動財務會計計量的改革和發展有重要功能。首先,SFAS 157對公允價值定義進行修訂。其次,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目的進行闡述摘要:在非實際交易情況下,對資產或負債的交換價格進行估計(對負債的公允價值估計要考慮企業的信用等級),這種估計是參照當前模擬市場交易信息確定的。根據其目的可以推斷,公允價值計量是為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服務的。另外,SFAS 157還將公允價值根據其估價所依據的信息不同分為3個等級,建立了公允價值估價的層級系統(Fair Value Hierarchy)。FASB要求企業最大限度地依據活躍市場信息,最小限度地參照企業自己的判定。估價層級系統對減少企業操縱,增強報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最後,SFAS 157還提出了估價前提(Valuation Premise)理論,認為「持續性(Going concern)和「在用」(In use)是公允價值估價的一般前提。估價前提對推動資產的公允價值更接近其真實價值具有重要意義。FASB指出,發布「公允價值計量」的目的是建立統一的公允價值指導框架,但是,SFAS 157的功能顯然不僅局限於此,它在許多方面都有新的理論突破,是公允價值會計理論的最新成果。
(三)公允價值在英國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1996年,英國的ASB發布了《衍生產品及其金融工具》討論稿,打算在制定金融工具會計准則方面分兩步走,先披露,後確認和計量。1998年的FRS 13《衍生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披露》要求主體在附錄中分別作文字披露和數字披露,並對其金融資產和負債進行分類,提供每一類別的公允價值信息。2004年12月,ASB發布了一系列和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的新准則,包括內容基本上和IAS 32和IAS 39相同的FRS 25《金融工具摘要:披露和列報》和FRS 26《金融工具摘要:計量》。FRS 25就披露和列報兩個方面對FRS 13的規定作了修正,要求增加信用風險的數字披露,對貨幣風險的數字信息則不作要求。FRS 26填補了計量方面的空白,要求所有交易性的衍生工具以及金融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變化在損益表中確認;而所有其他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損益在總確認收益表中確認。
英國的FAS 13《租賃會計》應用公允價值來確定在交易發生日資產負債表中融資租賃的金額,以及當交易發生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低於其折舊成本要報告的損失的金額。SSAP 21《租賃和租購合同會計》要求根據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孰低的原則確定入賬價值。FRS 2《附屬企業會計》、FRS 3《報告財務業績》、FRS 6《收購和兼並》、FRS 7《購買會計中的公允價值》對企業合並中公允價值的應用給出了權威性的准則規范。
英國對重估增值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有形資產上,企業對重估增值的項目和時間選擇比較隨意。1999年的FRS 15《有形固定資產》規定企業有權對有形資產進行重估價,被重估價的有形固定資產的賬面金額應該是在資產負債表日的現行價值。
(四)公允價值在澳大利亞會計准則中的應用
1996年,澳大利亞AASB和澳大利亞公共會計准則委員會在IAS 32的基礎上發布了AASB 1033/AAS 33《金融工具摘要:列報和披露》。該准則規定主體應對每一類別的金融資產和負債(無論是否確認)的公允價值信息、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以及重要的假設加以披露。2004年7月,為了和其第4號政策報告書「國際趨同和協調政策」相一致,AASB在重新修訂的IAS 32和IAS 39的基礎上發布了AASB 132《金融工具摘要:列報和披露》和AASB 139《金融工具摘要:確認和計量》,並於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
澳大利亞處理重估增值新問題的系統性比較強,重估增值可應用於有形資產、長期投資和無形資產。和英國不同,上市公司至少每3年對非流動資產根據估定市價進行重估,而且必須針對同一類別中的所有資產。2001年的AASB 1041《非流動資產的重估價》規定非流動資產可以以成本或公允價值計量,重估價會計處理方法和IAS 16一致。
另外,澳大利亞AASB於20世紀90年代發布的一系列會計准則和指引要求主體披露資產的脫手價格(Exit Price),包括對私有企業可收回金額測試、養老金計劃託管人持有資產銷售價格、自生和重生自然資產、雇員權利現值的使用、租賃和貨幣資產及負債等。

二、公允價值國外應用的啟示

首先,從公允價值在國外的應用情況可以看出,公允價值是會計計量的未來發展方向。任何一個國家要跟上國際會計發展的步伐,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都必須主動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否則難以和其他國家形成「共同語言」。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要不要公允價值的新問題,而是如何應用公允價值的新問題。
其次,從公允價值在國外的應用情況可以看出,公允價值的應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經歷了從金融工具到非金融工具,從表外披露到表內確認的過程。因此,我國在公允價值應用方面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追求一步到位,應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逐步推進。
第三,從公允價值在國外的應用情況可以看出,公允價值准則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分層推進的過程。一般是先修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將公允價值納入計量屬性體系,然後修訂具體准則並規范具體准則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最後制定專門的公允價值計量准則。我國雖然修訂了會計基本准則,並將公允價值納入計量屬性體系,但在具體准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相對較少,今後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修訂具體准則,在條件成熟時,推出專門的公允價值准則。

閱讀全文

與國外對融資租賃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國鳴投資 瀏覽:491
美國豬肉期貨為啥跌停 瀏覽:409
天滿指數屬於什麼投資 瀏覽:323
外匯剃頭皮ea 瀏覽:342
人民幣可以在外匯市場 瀏覽:502
各銀行信用貸款利率 瀏覽:249
富達投資網址 瀏覽:259
信託產品中融 瀏覽:501
股票賣出時是時時價格么 瀏覽:207
建信新型戰略產業發展基金 瀏覽:690
投資十萬股票 瀏覽:601
桂林銀行貸款產品 瀏覽:129
支付寶股票型基金是什麼 瀏覽:86
融資約束門檻 瀏覽:795
華電融資 瀏覽:372
唐山港基金持股 瀏覽:608
靈寶貸款 瀏覽:445
存入理財通100元每天收益是多少 瀏覽:621
一心轉債價格 瀏覽:261
消費貸款分期還款計算器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