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購買信託的流程是怎樣的
購買信託產品的流程步驟
流程一:咨詢及預約
投資者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最新的信託產品推介信息。對感興趣的信託產品,投資者可以通過在線咨詢或電話咨詢等方式詳盡了解項目內容和投資風險情況。決定購買後進行預約。預約實行「金額優先、金額相等,時間優先、額滿即止」的原則。
流程二:確認及繳款
推薦期屆滿,投資者確認認購份額後,直接將資金轉入信託公司為信託計劃開立的信託專戶。
流程三:簽署信託合同
委託人交款後與信託簽署信託合同及相關文本,簽約時委託人須向受託人提供以下材料:銀行轉賬憑證原件、信託利益劃付賬戶、身份證明文件以及信託公司要求的其他材料。
流程四:發放權益證書
信託計劃成立後,信託公司將在成立後約定時間內向受益人發放受益權證書
劉徹鞥五:購買信託產品的注意事項
由於近年經濟市場環境的變化,信託產品越來越受到個人投資者的追捧,因而信託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繁多。面對著市場上眼花繚亂的信託產品,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呢,就成為許多人探討的話題。其實選擇信託產品並不難,只要注意以下幾點,你就可以找對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了。
流程六:選擇優質的信託公司
選擇優質的信託公司。他們會更注重產品的安全性,相當於是幫你對產品進行了一次嚴格的篩選。
流程七:選擇好的信託資金投向
從資金投向上看。主要投向有:房地產領域;金融領域;工商企業;工礦企業;基礎設施;能源,交通,電力以及其他領域。
看投資形式。有債劵、股權、權益、貸款、組合或其他投資方式。
流程八:選擇可靠的擔保方式
好的信託產品都有可靠的擔保方式,如土地、房產抵押;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上市公司擔保還款等等。特別是土地、房產的擔保方式,你購買時要主要看看是幾層質押率,這個尤為重要。
流程九:根據資金情況進行自主選擇
現在信託產品的收益起點越來越高,100萬元的產品也很難買到,也有少數的小額信託產品,更是供不應求,但因為金額小,可能投入的時候看不到具體的資金投向,但只要選擇了優質的信託公司購買小的的信託產品也是非常安全穩妥的。如果你有300萬元以上,那麼選擇投資的產品就比較多了。
2. 購買信託產品怎麼做帳
一般企業購買信託產品後的信託產品會計處理如下:
若該理財產品是保本、固定收益的,否則不構成對發行人(銀行)應收固定或可確定金額的款項的合同權利,不能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或貸款和應收款項核算,應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
如果該理財產品需要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但其本身不在活躍市場上交易,無法直接取得公允價值的,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處理:
1、如果該理財產品的說明書限定其只能投資於具有活躍市場的證券的,則可根據期末該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確定期末公允價值。
2、如果該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中,無活躍市場的證券、股權等占較大比重的,需要使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
3. 個人買信託,該注意什麼
注意項來目。因為現在自信託市場20萬億的規模。其實大部分還是機構認購。個人購買信託。需要注意。
1、選擇一家靠譜的信託公司。(雖然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雖然都是正規的。但是始終有一個排名。所以你要挑好的)
2、選擇一個適合你的類型的產品。(信託公司的產品分類很多。基礎設施類,房地產類。金融市場類等等類型。一定要選擇適合你的產品類型)
4. 在銀行買信託產品為什麼要做資產認證
在銀行買信託產品,要做資產認證的原因,就是保證你的資金賬戶是有餘額的,有資質能夠購買信託產品。
5. 買信託產品怎麼樣
有點錢買信託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1.門檻設置。最低版的門檻是100萬,但是由於名額有許可權,信託機構更歡迎300萬的大客戶。一般的人,總資產千萬的人有很多,但是能拿個100萬-300萬現金的人卻不多,能把這么多錢稱為閑錢的更是少而又少。
2.信託選擇。隨著資管新規的出台,打破了信託剛兌的「潛規則」,隨著而來的就是不斷傳來的信託項目違約或展期。所以選擇信託很重要,這里選擇頭部信託,至少排名前三的。每年都有各項排名,選擇前三的購買,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3.信託渠道。購買信託的渠道主要有三種:
1.從信託公司認購。優點無縫對接,收益率最高;缺點是項目單一,沒有其他信託公司的產品作比較,在信託選擇上不一定能篩選到合適自己的信託項目。
2.從銀行、券商認購。優先項目多,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大;缺點是由於多了一個過手的部門,那麼到達投資者手上的利潤就少了好多。
3.從具有銷售資格的第三方認購。相較於第二種方式,優點是費用少,收益率高,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大;缺點就是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會面臨一些問題。
綜上所述,有點錢買信託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有幾個問題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最佳。
6. 買信託上代理產品靠譜嗎
很多的信託項目風險包括抵押,質押,擔保等結構化的設計等,以上的是指融資回方動產和不動產抵答押給信託公司,如融資方沒辦法如期償還投資本息情況下,信託公司是有權利變賣抵押物品的。擔保指的是沒有抵押或者抵押概率不較高的,信託公司往往都會將融資方對信託財產提供一個相應的擔保。
結構化的設計就是將信託受益權進行合理的分層進行配置,在購買優先順序的投資者享有優先的收益權,如購買次級的投資者是享有劣後收益權的。出現了投資風險也是如此按照優先等級來讓投資者承擔的,如果信託公司的產品做的非常好,朋友們也可以值得一試。
隨著國家對信貸控制能力加強,收益,帶寬類產品現在十分火爆,在發行總數和規模競爭是絕對的佔有優勢的。其資金的主要用途也是用在企業融資,同樣也類似於貸款,但是收益的水平因項目而異的,我們說貸款類的信託風險最大的在於企業信用風險,投資者在參與前一定要先了解擔保措施。
7. 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轉自網路: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再去去網路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011/2691084.shtml)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財風波,比如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無歸的理財風波,再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還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請問:風控過程和指標一樣,做法同樣,抵押率信託更低,憑什麼說信託風險高?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原報道鏈接:http://t.qq.com/p/t/150353055164216)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看騰訊財經報道的下圖:
8. 購買信託產品有沒有什麼要求為何基本買的都是有錢人
信託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
信託制度起源於英國,是在英國「尤斯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幾個世紀了。
但是,現代信託制度卻是19世紀初傳入美國後,在傳入美國後信託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起來的。美國是目前信託制度最為健全,信託產品最為豐富、發展總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的信託制度最早誕生於20世紀初,但在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況下,信託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極其薄弱,信託業難以有所作為。
我國信託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78年,改革初期,百廢待新,許多地區和部門對建設資金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為適應全社會對融資方式和資金需求多樣化的需要,1979年10月我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誕生了。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也極大促進了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
什麼是信託:
由於信託是一種法律行為,因此在採用不同法系的國家,其定義有較大的差別。歷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信託定義,但時至今日,人們也沒有對信託的定義達成完全的共識。
我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於2001年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對信託的概念進行了完整的定義:
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上述定義基本體現了信託財產的獨立性、權利主體與利益主體相分離、責任有限性和信託管理連續性這幾個基本法理和觀念。
按資金來源方式分為:單一資金信託和集合信託
按合作主體分為:銀信合作,證信合作(陽光私募,結構化信託)等
按資金投向方式分為:政府融資平台項目(各類基建保障房等),工商企業管理類,地產類(商業、住宅),股權質押、股權投資(PE管理類),藝術收藏品,礦產等
按資金募集方式分為:私募和公募
按產品結構投向又分:單一(100萬起步),TOT(信託投向信託,起步30萬,50萬都有)
分類方式很多,不需要糾結,主要看投向的主體,風險越小產品越容易被市場接受,一般政府融資平台的項目都是納入財政預算的,相對來說風險最小,再其次是國企或者國企擔保的,再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擔保,再次就是地產、收藏品、礦產等
信託不能只看收益,還要看抵押物等因素,綜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