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金融資產繼續涉入

金融資產繼續涉入

發布時間:2020-12-17 08:03:05

❶ 繼續涉入和金融資產部分轉移

問題1:沒有轉移不就是保留了嗎?沒有保留不就是轉移了嗎?
沒有轉移也沒保留這兩個是並列的條件,比如就資產整體轉移不對等的收益和風險,如對方收益30%,承擔20%損失,或者部分轉移權利保留部分風險等等,
問題2:繼續涉入到底是怎麼回事?誰能舉例說清楚嗎?
繼續涉入主要是看是否保留了資產的風險,並且對資產進行控制。金融資產都是有風險的,風險和收益並存,比如貸款又收不回來的風險。假定銀行貸款利率10%,同期無風險利率如國債利率5%,那麼銀行為多收取5%的利息就要承擔相應風險,他不想承擔風險的話就不會放貸而是直接買國債了。但如果銀行已經放貸,但後來發現對市場判斷不準貸款要虧,他就想把這個貸款賣掉給信託機構,讓信託來收取高收益和承擔高風險,這樣他就只能根據無風險利率計算的價值賣掉這些貸款,這就是轉移了幾乎所有風險和收益。但如果銀行根據市場判斷覺得貸款風險還可以承受,全都放棄比較可惜,還想獲得8%的收益,相應他只想承擔8%對應的風險,那麼剩餘的2%的收益和風險就由信託來承擔。這叫為轉移全部風險和報酬。對資產控制。舉個例子銀行對貸款客戶有提前追償的權利,這就是控制的手段。如果前述轉移貸款給信託,但不轉這個權利,人家信託肯定不幹,因為沒有這個控制,貸款收回的風險會很大,所以控制與否是風險轉移的重要指標
問題3:繼續涉入與金融資產的部分轉移好像很相似,他們有什麼區別嗎?
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權利和實體的分離,比如房屋貸款中的優質客戶和普通客戶,兩者的風險評級不同,他們共同組成房貸類貸款。我可以轉移普通客戶類房貸的全部風險和報酬,這叫部分轉移。但也可以根據問題2所述,轉移房貸整體的2%的風險和報酬。

❷ 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涉入中信用增值是什麼意思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
正確的版本里 貸款出售給乙銀行 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專990萬的出處。

根據《會計准則第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二十二條 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 沒說不能抵消
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
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 對於金融來說 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❸ 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屬於什麼科目還有怎麼使用在世紀也無中這2個科目如何使用

一、繼續涉入一共有種:

1、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2、附期權合同並且所轉移金融資產按攤余成本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3、持有看漲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4、出售看跌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5、附上下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6、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二、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負債。

(3)金融資產繼續涉入擴展閱讀: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分類:

1、金融資產整體轉移:一般是指一項可辨認金融資產的轉移。

2、金融資產部分轉移:一般是指一組類似的金融資產中轉移其中一部分。

二、金融資產部分轉移包括: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轉移等。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全部現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本金和應收利息合計的一定比例轉移。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轉移等。

❹ 繼續涉入負債這個科目怎麼理解

銀行貸款業務主要分公司和個人兩大塊,個人貸款最普遍是住房抵押,趕上前兩年樓市不錯挺多銀行喜歡玩按揭——>給信譽不怎麼樣的人貸款,反正房價會長,就算到時候他還不上錢,只要咱把房子收回來賣掉照樣會賺——>米國次貸危機就是這么搞出來的好孩子請不要學。

回到例題:現在就有這么一家A銀行放了個不靠譜的住房抵押貸款,可惜生不逢時,最近樓市不大好,如果收不回來並且房價開降那就糟糕了,這可腫么辦……A銀行靈機一動:我們把貸款的所有權賣了換錢吧(<----「資產證券化」,最後解釋)
於是A銀行把那不靠譜的貸款所有權掛到淘寶上,想把死貸款變成活錢,那不靠譜的貸款情況是這樣的:
2007年1月1日那天:貸款的攤余成本=1億,名義利率=實際利率=10%(<------賬面)
貸款的公允價值高點,=1億零100萬 (<------市場價)
這時候出現了一家信託B(<---買方、接受方,注意——信託B是中介機構,此後的談判都要cos未來證券買家的立場來和A商量),B覺得買了所有權收收利息也蠻好的(實在收不來大不了打包再賣)於是就和A商談起來B:老A,你家這個貸款腫么賣?
A:一口價,1億!但替銀行干收利息啊這么好的事哪裡找?我不能給你按10%的利率來,你只能收9.5%,剩下0.5%我留著-_________,-
B:(心想:擦!這大老奸不但想把所有風險全塞給我承擔,還想干賺利潤,那0.5%的利率價值市場價40萬呢!)……A兄,事不能這么辦啊,兄弟也太虧了。
A:那你想腫么辦?
B:我來提個公平的方案好了。

【B的方案】
1、你這1億的貸款我名義上全買,但我只接受9000萬的風險報酬,剩下1000萬的風險報酬你自己留著(也就是說1000萬你自己留著我才不要咧),那9000萬市場價多少?
A算了算:9000的市場價=全部貸款市場價1億零100萬 x (9000萬 / 1億)=9090萬
B:好,我給你9115萬!
A:啥?9115-9090=25萬,你為蝦米多給我25萬?
B:這25萬是給你繼續和我做交易的報酬(快同意吧 阿門!),但不是這么容易就能賺,我還有其他條件……

2、9.5%的利率我接受,那0.5%不要了還給你,如果楊白勞沒跑路利息都還了,你又相當於干賺了0.5%利率的利息——市場價40萬。也就是說,接受我的提議你總共會有25+40=65萬的純收入。

3、我雖然實際上只買9000萬,但剩下那1000萬你也得給我拿來,作為人質……哦不,錢質!如果楊白勞跑路了,這1000萬和相應利息你得給我。

4、如果楊白勞中了六合彩要提前還貸款,對我有利息損失,這個損失,你要負擔10%。
【---完---】

A:(心想你這是誠心不想讓我甩開關系啊,這貸款雖然有點不靠譜,但還是很有可能還上的,另外還有65萬純收入……)
看到A在左右搖擺,B:老兄你就從了吧,有你銀行作保,這東西信譽就level up了!我拿出去發證券也好賣了,死水也容易盤活啊,到時候我好就是你好你好就是我好我們大家都好!
A想了想,是這么回事,於是同意了。

【A的記賬】
1、把9000萬貸款賣掉的行為:
C:存放同業 9090萬 (B給的那9000萬貸款的市場價)
D:貸款 9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說明:銀行的錢不用「銀行存款」記賬,一般在「存放同業」or「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因為這個交易本質是「資產證券化」(最後解釋)行為,所以把貸款拿去賣從而多得的那90萬記「其他業務收入」

2、B給A好處之一:
C:存放同業 25萬 (那高出市場價的錢)
D:繼續涉入負債 25萬

3、B給A好處之二:
C:繼續涉入資產——超額利差 40萬 (0.5%利率的市場價,可以看成A賣出貸款且利息成功收回的超額利潤,這里叫「超額利差」,如果楊白勞跑了,A這個超額利差首當其沖就沒了)
D:繼續涉入負債 40萬

4、1000萬的錢質:
C: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一種擔保,銀行也知道這貸款不靠譜,所以用了「次級權益」)
D:繼續涉入負債 1000萬

開頭交易結束,如果以後萬一楊白勞真的要跑,那這貸款的擔保品就要減值了,假如測評後掉了300萬:
C:資產減值損失 300萬
D:貸款損失准備 300萬
C:繼續攝入負債 300萬
D:繼續涉入資產 300萬
(錢質掉價了,需要沖掉一些)

至於A幹得那65萬,要按貸款期限分期確認收入:
C:繼續涉入負債
D: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銀行中間業務手續費收入記這個,比如保管箱和電話銀行什麼的)

總結一下,這個交易對A來說,有權利有義務。
權利(<----繼續涉入資產):1、到期收回1000萬錢質和利息(雖然本來就是A的)
2、楊白勞還錢形成的超額利差40萬以及A給的好處25萬 (這個才是誘餌)
義務(<----繼續涉入負債):1、如果楊白勞提前還錢,A負擔利息損失10%
2、如果楊白勞跑路,A提供那1000萬的擔保就全沒了

A進行開頭交易的記賬合起來就是這樣:
C:存放同業 911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超額利差 40萬
D:貸款 9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繼續涉入負債 1065萬

關於「資產證券化」的意思和目的:

【拿鬼吹燈客串舉個例子:】
某天胡司令和王司令倒鬥弄出個青銅鼎,好吧這東西很值錢但很不好出貨,被逮到要殺頭的,空有好東西弄不來錢啊(弄不來錢=流動性很差)!這太憋屈了!於是他倆想了個方法——招來很多道上朋友:
「借我們點錢吧!我們有明器作保將來一定能還,何況青銅器在海外價格飆升,投資我們一定不會錯的!」
「好吧就這么定了,但咱們口說無憑啊你們得立下字據。」
於是老胡和老王寫了幾張條子(<-----證券)分給幾位大佬(<---投資者),內容是以青銅鼎(<----資產)為基礎向大家借錢,未來東西賣了給大家好處(<----投資收益),當然借錢是有利率的。
【例子over】
簡單說,資產證券化就是以流動性不好(換錢費力耗時)的東西為基礎發行證券來集資,有人投資就是來錢了,來錢了就是流動性up了,從而將死水盤活的方式。

❺ 什麼是繼續涉入資產、負債

比如,甲銀行將本金1000萬的貸款轉讓給乙銀行,售價990萬,雙方約定,甲提供萬的擔保,該擔保的市價為100萬。 書中經典例題上,關於1000萬的部分, 而40萬是超額利差,所以計入涉入資產和負債 區別:都資產,但是,25萬是實實在在的對價,而40萬可以說是有點虛,因為有條件約束。 1.繼續涉入的判斷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金融負債。 2、通俗的來說,就是企業把資產銷售給別人,但是該資產有些後續的處理還與企業有聯系(如:擔保),所以就有了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 3、你給出的例子 3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資產,300+100=4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負債。 解析:企業通過對所轉移金融資產提供財務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應當在轉移日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兩者之中的較低者,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同時按照財務擔保金額和財務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提供擔保而收取的費用)之和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負債。 其實書上是把資產證券化兩部分的處理分錄合並了,所以看起來不是太明白。拆分後是這樣的: 本例信用增級對價包含兩項:一項是超額利差公允價值40萬元;另一項是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體現在甲銀行收到的轉移貸款對價當中:甲銀行收到受託方支付的價款共計9 115萬元,包含了兩個項目的價值,一個是9 000萬元貸款的公允價值9 090萬元,另一個就是甲銀行為9 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而形成的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9 115萬元-9 090萬元)】。因此,甲銀行需要確認的繼續涉入負債為:1 065萬元(擔保1 000萬元+超額利差40萬元+權利次級化價值25萬元)。 確認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 (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對價)2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超額賬戶 40萬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65萬 這筆貸款90%的部分即9 000萬元貸款,受讓方取得了收取本息的權利,同時沒有其他約束條件,即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了受讓方。因此,這9 000萬元貸款符合終止確認的條件(注意:甲銀行享有獲取這9 000萬元貸款超額利差的權利,對這9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的轉移不構成影響)。 9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9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9 090萬元,應終止確認,即轉銷賬面價值9 000萬元,以及確認處置損益:公允價值9 090-賬面價值9 000=90萬元(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終止確認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9 090萬 貸:貸款9 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兩個分錄拆開之後就很清晰了,權力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計入的是存放同業。存放同業就是銀行的資產項目。超額利差是銀行貸款的原利息與證券化後的債券利息的差額。本例中銀行貸款利率是10%,債券為9.5%,由於該筆貸款已轉移給相應的受託方,銀行只保留了收取10%本金利息,90%利息差的權利。至於為什麼還要把40萬計入繼續涉入負債是因為甲銀行還要承擔這部分利息差的擔保義務,所以在該筆貸款本息未償還之前,該部分超額利息差還是要確認為負債的。 是這樣的,25萬是信託機構因銀行承擔了次級債務給予的對價,在貸款方沒有實際支付完全部的貸款前,這只能算是預收的(有點象普通企業的預收賬款),當然也就是負債了。 至於確認資產,1000萬本金還在是沒錯,但是這1000萬本金因為信用的增級,有了條件約束,如果對方貸款不能順利收回,這1000萬本金會從甲銀行的資產中扣除,所以要相應的確認一筆1000萬元的繼續涉入資產,而不是把本金直接轉換過來。 你再稍微梳理一下吧,我說得也有些亂。自己多看多做幾次慢慢就好理解了,這塊內容確實很有深度。

❻ 什麼是繼續涉入負債啊

繼續涉入一共有6種:
①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②附期權合同並且所轉移金融資產按攤余成本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③持有看漲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④出售看跌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⑤附上下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⑥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注意:教材對第1種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有兩個段落的文字說明,而教材例題是第6種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因此,不要用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那兩段文字去解釋這個例題,兩者說的不是一件事。

(1)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甲銀行持有一組住房抵押貸款,借款方可提前償付。20×7年1月1日,該組貸款的本金和攤余成本均為10000萬元,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均為10%。經批准,甲銀行擬將該組貸款轉移給某信託機構(以下簡稱受讓方)進行證券化。有關資料如下:
20×7年1月1日,甲銀行與受讓方簽訂協議,將該組貸款轉移給受讓方,並辦理有關手續。甲銀行收到款項91 150 000元,同時保留以下權利:(1)收取本金10 000 000元以及這部分本金按10%的利率所計算確定利息的權利;(2)收取以90 000 000元為本金、以0.5%為利率所計算確定利息(超額利差賬戶)的權利。
受讓人取得收取該組貸款本金中的90 000 000元以及這部分本金按9.5%的利率收取利息的權利。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如果該組貸款被提前償付,則償付金額按1:9的比例在甲銀行和受讓人之間進行分配;但是,如果該組貸款發生違約,則違約金額從甲銀行擁有的10 000 000元貸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20×7年1月1日,該組貸款的公允價值為101 000 000元,0.5%的超額利差賬戶的公允價值為400 000元。
簡要分析:這是資產證券化的業務,受讓人會以9000萬元貸款為基礎發行利率為9.5%的債券,甲銀行收到9115萬元款項,主要來源於債券發行收入。

①概念解釋
超額利差:是指基礎金融資產的利息與證券的利息的差額。本例中,受讓方以9000萬元貸款為基礎發行利率為9.5%的債券,貸款利率10%與債券利率9.5%的差額0.5%形成的利息,就是超額利差。超額利差最後由甲銀行享有,但甲銀行必須確保9000萬元貸款的本息能夠如數收回,否則超額利差就泡湯了。這樣,超額利差會驅使甲銀行努力收賬,另外,超額利差賬戶金額相當於對違約損失進行抵押擔保,因此,超額利差具有信用增級的功能。
次級權益:是指未轉移的貸款1000萬元,優先用於違約損失擔保,其次的剩餘權益才歸甲銀行所有,對甲銀行而言,這1000萬元屬於次級權益。
信用增級:信用增級就是增加信用等級,就是要增加9000萬元貸款能夠收回的可能性。投保是信用增級的常見措施,如私家車主支付保費5000元,購買一份保險合同(保單),一年內出險時可以獲得10萬元以內的賠償。保費(如5000元)的術語叫「保險合同的公允價值」;最高賠償金(如10萬元)的術語叫「擔保金額」。
本例中9000萬元貸款的信用增級措施有兩個:一是用甲銀行的1000萬元貸款做抵押的擔保功能,即權利次級化;二是超額利差的抵押擔保功能。

②10%部分的會計處理
本例中,貸款整體(10 000萬元)全部轉移給了受讓方。但是,甲銀行保留了對其中10%的部分即1 000萬元貸款收回本息的權利,即沒有轉移這1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同時,這1 000萬元貸款充當了質押物,甲銀行不能將其用於其他用途,即沒有保留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所有權受到限制),由於受讓方不能單獨出售這1 000萬元貸款,即甲銀行並未放棄控制,所以,這1 000萬元貸款的轉移屬於繼續涉入,應確認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同時保留這1 000萬元貸款的賬面價值(因為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
繼續涉入資產:
1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1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1 010萬元(整體10 100萬元×10%),由於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因此,不得轉銷賬面價值,但應確認相應的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
繼續涉入資產即繼續涉入形成的權利,本例甲銀行權利有兩項,一是收回1 000萬元貸款的權利,二是收取超額利差的權利,因此,應確認兩項繼續涉入資產:一項是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1 000萬元,另一項是繼續涉入資產——超額賬戶40萬元。

繼續涉入負債:
即繼續涉入形成的義務,本例甲銀行義務有兩項,一是提供擔保金額1 000萬元(以1 000萬元貸款為限)的義務,二是信用增級的義務,本例甲銀行的信用增級措施有兩項,超額利差和權利次級化(相當於1 000萬元的擔保合同),因此,應確認兩項繼續涉入負債:一項是擔保金額1 000萬元形成的擔保負債,另一項是信用增級對價(信用增級對價相當於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與保費類似,之所以是負債,就像購買保險合同在款項支付之前形成對保險公司的負債。本例提供擔保服務的並不是保險公司,而是甲銀行自身,其實,擔保服務也是銀行一種正常的經營業務)。

❼ 求解一道cpa書上的例題,關於金融資產繼續涉入的問題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正確的版本里貸款出售給乙銀行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根據《專企業會計准則第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二十二條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沒說不能抵消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❽ 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怎麼理解,事物當中如何處理

繼續涉入條件來下金融資源產轉移的計量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且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根據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企業所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應當充分反映企業所保留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相關規定處理。繼續涉入資產應當根據所轉移的性質及其分類,列報於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應受款項等。繼續涉入負債應當根據所轉移的資產是按攤余成本計量,分類為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或其他金融負債

❾ 繼續涉入金融資產

看你的意思 是B給A提供擔保吧?那到時候出事情的話 是B給A 100萬吧?需要再把事情說清楚 比如B怎麼轉移給A 誰給誰的什麼東西提供擔保之類的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產繼續涉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天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50
南京商廈古今內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1000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