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理財培訓學校.
課程可以去,學校就不一定了。
畢竟這都是業余時間抽空去的,辦學校也沒那麼容易,手續繁瑣,不如直接搞個公司開課程~
不一定,學校和公司性質不一樣,審批更繁瑣~
PS:你可以新開幾個問題了
『貳』 中國家長如何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中國家長怎樣給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一定要這么做
嫑忘
中國大部分家長一般會很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成績,卻忘記培養他們獨立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習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後者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有理財方面的能力。
現在大多數城市家庭孩子從小沒有體會過拮據的滋味,缺什麼父母就給什麼,而且父母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買了一大堆衣服、玩具等。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有新奇的玩具,自己也一定要。在他們的概念里,錢似乎是憑空生成的一樣。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更需要進行理財方面的教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理財教育這個話題。
一、英國父母的理財教育有哪些特色
最近,妙資金融理財師在某門戶網站閱讀了一位在英國定居的華裔爸爸寫的文章,這位中國爸爸李先生在英國的生活經歷和感觸,他們一家從2009年移民到英國,今年孩子已經快8歲了。和英國人接觸以後,才發現英國不僅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和中國不一樣,教育觀念尤其是理財教育更是另一番景象。
在大多數中國父母的觀念中,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至於賺錢那都是大人的事情,也很少主動和孩子談錢,更不要說進行金錢教育了。
來英國後,李先生發現英國家庭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理財意識,他們會根據孩子成長特點,每個階段要求他們掌握的內容也不一樣。英國消費比較理性,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灌輸這樣的理念,孩子們要學會用紙幣買麵包牛奶,並學會找零錢。
上小學後,父母和老師會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錢,學會「省著花」。比如是去超市買瓶裝水還是自帶水壺。
大部分英國家長都會鼓勵孩子做家務、打工賺錢,小到洗碗掃地、大到幫助鄰居除草、做臨時保姆、送報紙,只要能賺錢的活都會鼓勵孩子去做。雖然我們很多人會對英國父母讓孩子做家務賺錢的教育方法感到反感,但是通過勞動去實現願望的體驗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也更早地認識社會現實。同時,他們從賺錢的不易中更珍惜勞動所獲得的回報。通常來說,孩子會把錢花到有用的地方,也不會大手大腳不知節制。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父母會幫助孩子開設屬於他本人的銀行賬戶,將孩子從親朋好友所得的饋贈、孩子勞動所得、每個月零花錢存到銀行,甚至為孩子購買股票以便積累未來上大學的學費。很多10幾歲的學生在學校會學習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包括怎樣進行預算和儲蓄。不少中學開設理財課程,教育孩子學習社會生存技能、商業管理、貿易的本質、理財等知識。
二、中國家長應該如何進行理財教育
中國家長一般都會主動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零花錢和理財教育結合起來豈不是更好。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做家務,通過勞動培養他們的金錢意識。比如說,每項家務明碼標價,做多少活,給多少錢。讓孩子主動發現「賺錢的機會」並學會和家長談判「我可以做什麼,你要給我多少錢」,讓他們從小就認識到:努力勞動才有零花錢,只有依靠自己不斷努力,才能不斷賺取零花錢。
如果想要孩子學會理財,那麼應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錢相關的細節。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幫忙他們建立基本的理財意識。玩「大富翁」類游戲可以讓孩子建立起投資的初步印象,對投資知識有初步了解。家長平時有意識地和孩子玩一些買賣物品的小游戲,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還能建立起金錢概念、對東西的價格高低有初步認識。
妙資金融理財師認為,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是國外優秀的理財教育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家長們可以從小讓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錢,幫忙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培養為自己負責的態度,這樣等他們長大以後更好地應對生活和財富挑戰。
『叄』 如何做好教育理財規劃
子女教育幾乎是個每個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教育花費越來越貴,父母們需要未雨綢繆,為孩子長期的教育基金做好准備。通常,子女教育的總支出會隨著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以及家長選擇的學校級別不同而差別迥異。如果所在的是一線城市,或者選擇出國念書,家長往往需要預備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以承擔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系列開支。
盡早開始教育儲蓄
子女教育基金的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越早開始越好。一般家庭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年即可開始儲備教育金。考慮到這筆錢在較長時間內都不會動用,可以考慮採用定期定額的存款方式。具體操作為:
規劃每月家庭開支,撥出一筆專項資金用於儲蓄教育基金。計算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的時間,然後根據總的教育預算制定每年甚至每月的儲蓄計劃。
如果是剛組建家庭並養育新生兒的家庭,剛開始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少量儲蓄,之後每月遞增一定金額。未來還可根據家庭收支情況適當增加儲蓄金額。
教育基金儲蓄是個長期過程,你可以把每個月的儲蓄存成5年期定期,以獲得最高的收益。同時還要比較不同銀行的利率,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進行存款。
嘗試基金定投
除了儲蓄教育基金,基金定投也是值得考慮的方式。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通過長時間的基金定投,可以規避市場行情波動,獲得穩健收益。但要注意,基金定投用於教育積累,周期最好在10年以上,同時盡量選擇成立時間較長,持續回報較好的基金定投。
為孩子買份教育險
教育金保險是保險公司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教育提供相應保險金的保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教育金保險,投保的對象是0周歲(出生滿28天且已健康出院的嬰兒)~17周歲的少兒;有些保險公司的教育金保險針對的對象為出生滿30天~14周歲的少兒。除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幾個時期的教育基金以外,還包括了參加工作以後的創業基金、婚嫁基金甚至還有退休之後的養老基金等。如果投保教育險,應視家庭收入狀況投入保費,保費最好不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因為教育險繳存時間較長,要避免家庭因保費太高陷入流動性風險。此外,還應問清教育保險的豁免條款范圍。在購買主險時,最好同時購買豁免保費附加險,這樣一旦投保的家長遭受意外,子女可以繼續得到保障和資助。
善用學校資源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學習,都可以建議孩子合理利用學校資源來承擔開支,這些資源包括獎學金、學生貸款、學校資助等。
獎學金:中國學校的獎學金通常是每學期評選一次,評選的主要標準是上一學年的期末學習成績,獎學金金額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海外高校也會設立獎勵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但名額一般很少。此外,學生還可向學校申請助學金及學費減免。
學生貸款:中國學校的學生貸款分為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一般家庭收入情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等到畢業工作後再償還。出國留學也可以貸款,借款人須提供貸款人認可的財產抵押、質押或第三方保證。
學校資助:中國學校一般都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有需要的學生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勤工助學活動,通過適當的勞動得到一定的酬金。在海外留學也可在校內打工,主要校內打工場所為學校的餐廳、圖書館、便利店、計算機房、學生服務中心等。如美國大學圖書館為學生提供的工作機會很多。
校外兼職: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打工不僅可以賺取部分生活費,還可以讓孩子得到磨練,為未來走入社會做好准備。
了解更多實用理財技巧請訪問:www.practicalmoneyskills.com.cn
『肆』 什麼是尷尬的理財教育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既不夭折,也難成材。 ——陶行知
也許會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讓他(她)過早地接觸金錢,更沒必要也不適合學習如何理財。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很多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他們對少年兒童的理財知識教育就有一個明晰的目標和要求。比如他們要求3歲左右的孩子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在5歲時要灌輸「等價物」的概念;而在我國,3歲的兒童大部分還不知道錢為何物,或都只是對硬幣感興趣卻不識鈔票。下面就讓我們看兩個事例。
事例一:
有一天傍晚,在一個國有企業的家屬大院里,天上突然雪片般飄下百元大鈔,路人紛紛擦亮眼睛,發現鈔票竟然是真錢,於是哄搶空中、地下的鈔票。雖然有小區保安員緊急制止,但也只是找回一部分。
原來,錢是從家屬區10樓的陳先生家裡掉下來的。陳先生和妻子曾經都是這家國企的職工,後來,企業破產之後,陳先生和妻子便在大院門口擺了一個小攤,做起了水果生意。每天傍晚當人們外出回來,是水果的銷售高峰時間,陳先生的妻子便經常出去幫忙。因為這段時間不是很長,陳先生的妻子通常就把5歲的兒子旭旭一個人留在家裡,而旭旭一般這個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家裡安安靜靜地看電視動畫片。
可讓陳先生夫婦後悔莫及的是,這一天,陳先生的妻子臨出門前,把半個月來賣水果的將近3500元有零有整的錢裝在了一個信封里,沒有封口就直接放在電視櫃上。等她出門後,好奇的旭旭竟然將信封拿了出來。看到花花綠綠的票子,對金錢一無所知的旭旭不但把鈔票扔得滿地都是,還從陽台的窗戶上玩起了「天女散錢」。結果,人們便看到了開頭的一幕——一張張鈔票從天而降。
這次「事故」讓陳先生夫婦損失了1000多塊錢,這對一個以賣水果為生的家庭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只是小孩子不懂事演出的一場鬧劇,然而只要我們往深處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思想文化觀念的影響,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針對少年兒童金錢和理財方面知識的教育十分欠缺,或者說基本上是個空白。這就使得很多孩子,特別是文化水平有限的父母在對孩子金錢和理財的認識上,表現出不合乎智力發展水平,甚至不合乎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低能」現象。做家長的一定要早教孩子一些金錢方面的知識,省得犯下連自己都想不到的錯誤。也要以此為鑒,轉變觀念,從「我」做起,從「早」做起,加強對孩子金錢和理財知識的教育和培養——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事例二:
如果說5歲的小旭旭「散錢」其中有父母疏於看管的客觀原因,那麼一群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大擺生日宴所反映出的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有一天傍晚,在一家頗具檔次的飯店裡,一群人正忙著給一位同伴過生日。在一個豪華包間里,牆壁、天花板上張燈結綵,音箱放著時下流行的歌曲,各種經過精心包裝的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堆滿了沙發。餐桌上則擺了十多道菜和各種飲料、啤酒……
當生日歌曲唱完、酒足飯飽之後,大家自然又少不了去卡拉OK高歌一曲。最後,在飯店消費1000多元之後,這幾個人三三兩兩地打的回了家……
如果說這是幾位成年人組織的生日聚會,倒也正常,可是如果這幾位出手動輒上千元的「消費者」是幾位年齡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學生,你又作何感想呢?
在現在的中小學生中,有許多已失去了樸素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在他們之間,盛行各種聚會:生日、離別、節日、考試,等等,都能成為聚會的理由,檔次也越來越高,相互間贈送的禮物動輒十幾元,甚至幾十元,而往昔表達友誼的形式如生日卡、祝福卡早已相形見絀。至於校園「新貴族」們的消費就更令人瞠目。
另外,不少做父母的不論經濟條件如何,對孩子的吃、穿、住都是盡量滿足,唯恐孩子生活上受委屈或因條件不如別人被瞧不起,而孩子之間盲目的攀比心理,也助長了他們盲目的消費。
同時,這件事情反映出父母對孩子在理財方面教育的脫節。從孩子的角度說,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會擁有自己的零用錢,甚至數額相對不小的壓歲錢,他們願意擁有自己的錢,更想自由支配自己的錢,但是具體如何支配,他們大多心裡沒有具體合理的計劃。因此父母在把零用錢交給孩子支配的同時,應該主動教會孩子如何「理財」,至少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慢慢體會錢的意義、價值,最終養成合理支配、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伍』 如何通過理財教育來提升大學生理財能力
1.鼓勵大學生參加學校理財課程
目前很多的大學都在開設理財方面的課程,金融專業的學生肯定是必學的,非金融專業的也是可以選修。對於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大一同學,理財能力上有很大的欠缺,不少同學由於理財能力的欠缺造成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負翁」的局面;而有的同學則有良好的理財經驗,可以把生活打點得井井有條。如今的大學校園里,相當一批學生不僅沒有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錢度日。大學生參加了理財課程的學習之後,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就能避免這種不良的消費習慣,也會促進以後家庭和事業的發展。
2.建立大學生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
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應建立有針對性的、內容豐富的大學生金融消費者教育體系。包括,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置適當的教育內容,從而形成一個注重群體特點、更有針對性的、內容豐富的教育體系。
例如:針對大一剛入校的學生,可採用「學習金融知識」宣講,旨在向大一新生普及金融常識,教育內容主要圍繞金融行為、消費心理和金融常識性教育展開,是對大學生群體金融知識基礎性的提升。對於高年級同學,可以通過這些更專業的課程對其開展個人理財、消費信貸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內容也擴展到對金融消費規律的認識、基本理財產品的選擇、金融風險的辨識和防範等,為大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做好金融知識准備工作。
同時,金融知識和安全教育普及的渠道需線上線下相結合,既需要互聯網渠道的宣傳廣度和力度,也需要學校內,社會上各方人力物力的真實介入,讓學生有最直觀的感受。比如,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實時更新發布最新的案例集,通過真實案例宣貫金融安全的相關信息。線下可以通過培訓「校園金融宣講師」,由有一定知識背景和良好素養的大學生,經過正規金融機構的培訓後,上崗承擔校園推廣的任務。
此外,金融知識和安全教育普及的內容應真實、易讀、貼近大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最重要的是,在宣傳中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導向,不僅包括金錢觀、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的信息,更要將正規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引入大學生的金融消費需求中。
『陸』 有沒有靠譜的學習理財的教育機構呢
那肯定有的,但是我覺得每個人對靠譜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是覺得卓優商學院理財教育機構還是不錯的,他不像其他的只教你怎麼投資,而是以個人情況出發,去做合理的理財規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
『柒』 要不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現在經濟發展起來,生活逐漸好了,小學生在平時也能接觸到一些金錢,甚至是比較多的金錢,比如過年時的紅包,或者說生日的紅包,就是平時上學時候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他的零花錢,小學生手中收到的錢其實還是比較可觀的。所以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總之,我覺得有必要對小學生進行理財教育,爸爸媽媽可以從一些平時的消費和小朋友適合的投資入手進行教育。
『捌』 如何加強小學生理財教育
或許成年人偶爾有過賒賬的經歷,但沒有經濟能力的小朋友也去賒賬,就讓人大跌眼鏡了。最近,市民王女士發現,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上個月竟然因為買零食在學
校周邊的小店賒賬120多元。她領著兒子到小店還錢時,發現店老闆拿出的賬本上,密密麻麻記載著許多學生的姓名和欠賬金額。針對這種現象,記者近日進行暗
訪發現,像上述這種小店賒賬的情況,在市內不少學校門口的小賣店竟都成了常態。以上摘自《南方日報》近期的一篇新聞報道。
據了解,如今小學生校外
賒賬成風,這一問題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學校和家長應加大加強少兒理財教育力度,尤其是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教孩子合理地花錢?很多家長對此表示苦
惱和困惑,也有很多家長並沒有教孩子合理花錢的意識和行為。對此,理財專家表示,教孩子理財,培養孩子財商並不難,關鍵看家長如何跟孩子談錢。而且,在孩
子的理財教育中,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家指出,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
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少兒階段就開始,抓得越早,效果越好。」招商銀行衢州支行零售部總經理、國際金融理財師何春生說,家長應該讓
孩子從小就知道錢的來源與用途,知道怎樣賺錢和花錢,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家庭培育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何春生認為,在學校財
商教育普遍缺失、家庭財商教育良莠不齊的大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變成了「啃老族」、「月光族」,其背後的問題理應得到學校與家長的關注。青少年心
智尚未成熟,理財意識十分淡薄,他們的消費行為十分隨意,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消費習慣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問題。
何春生介紹了這樣一個事
例。家長童先生是一位私企老闆,每個月給讀小學的孩子200元零花錢,孩子因此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在理財師的指導下,童先生和孩子簽訂了一份「君
子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每年壓歲錢的支出重點放在學習上;每次超過50元的大宗消費要事先向父母報告;每個月向父母領零花錢的標准為60元;每天記
賬,每月向父母匯報一次;如果每個月存起10元以上的錢,父母將在他的存款中追加入相同數量的錢。現在,童先生的孩子不僅改掉了亂花錢的習慣,還存下了一
筆數目不小的存款。
『玖』 什麼是中國家庭的理財教育
有些家長為讓孩子學習進步而賞錢,此舉無異於賄賂,是極其錯誤的。
——東方
當我們批評孩子們那些無視父母的艱辛勞動、揮金如土的日常行為時,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在我們這個以克勤克儉為傳統美德的國度里,在對下一代人的教育中,理財教育是一個盲點。
長期以來我國對錢的教育是迴避的,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我們尊奉的是「勤於教子,恥於經商」、「君子不言利」的文化傳統,追求金錢成為人人皆批的丑惡思想。盡管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一些觀念逐漸進入我們的詞彙中,盡管鼓勵勤勞致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口號的提出,對多年來的空泛宣傳進行了一些糾偏,但在對錢和利的宣傳上我們的官方媒體仍然是遮遮掩掩,對青少年進行理財教育更是諱猶不及。
另外,家長們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學知識,語數外最重要,經濟、金融知識則被排除在外。父母在這一時期應竭盡全力,有的貧困父母甚至賣血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結果有的孩子離開了父母就根本不會花錢,甚至上了大學連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會買,不會花錢自然成了無能的代名詞。
與此相反,就有世界發達國家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在那裡,理財是中小學和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校和家長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按照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以孩子的零用錢為例:中國的父母是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無償無條件的提供;美國家長也認為給孩子零用錢本質上應該是無償無條件的,但他們多了一種意識,總想在這種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上,為孩子的未來做點什麼。於是便有了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看起來過於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須以做家務事為代價,換取零用錢等等,這與他們崇尚獨立的精神是一致的。在美國,父子上飯店各買各的單,孩子18歲以後就獨立生活,成年子女向家裡借錢立契約的事司空見慣。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專家們呼籲,我們不能再用保守的觀念來看待理財了。
確實,孩子從小就會接觸金錢,對於他們來說,錢不可能是真空,既然如此,何不教會他如何對待錢呢?
目前,我國的大中小學校還沒有開設理財教育課程,這就更需要家長在這方面高度重視,花點心思,教會孩子不僅會花錢,而且會理財。家庭是對孩子進行理財素質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場所。因為無論從教育的內容還是實施的條件,學校所能承擔的相對有限,家庭則能為這種教育提供所需的內容,組織起具體活動。
『拾』 哪個學校的投資理財培訓課教的好啊
其實找一個培訓的地方很重要,可以系統的學好各方面的知識,比如億財商學院就很不錯,從裡面出來了很多優秀投資理財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