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貸款肯定要徵收印花稅的
但是信託公司可以直接發放信託貸款的,為什麼要委託貸款?
2. 信託合同需要交印花稅嗎
在投資來者層面,固定收益信託源產品一般沒有申購費、固定管理費。固定收益信託在運作中實際收益可能會超過預期收益,信託公司只以超過的部分為浮動管理費,浮動管理費不影響投資者收益。
第一信託投資收益是免稅的。
第二信託投資不需要任何其它費用,比如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用 股票的交易費印花稅 銀行的費用就更多了。
第三信託的收益,相比國債、銀行存款、債券類和貨幣市場基金 信託的收益是最高的。
第四相比股票,基金來說 現在在風險信託要小的多。信託作為國家允許的投資途徑里還是一個可以跑贏通脹的良好選擇。
3. 企業向信託公司貸款要繳納印花稅嗎
企業向信託公司的借款需要提應繳納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版動和經濟交往中書權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
應計征印花稅的借款合同的范圍包括: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也應按合同貼花。借款合同的計稅金額為借款金額。
4. 信託貸款交印花稅嗎
不交,委託貸款需要交。但是信託公司自己就能夠發放貸款。為什麼還要交呢!
5. 請問企業向信託公司的借款需要提供繳納印花稅嗎
企業向信託公司的借款需要提應繳納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版經濟交往中書權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
應計征印花稅的借款合同的范圍包括: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和借款人(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所簽訂的借款合同。單據作為合同使用的,也應按合同貼花。借款合同的計稅金額為借款金額。
6. . 信託理財產品涉及的稅種不包括:( ) A. 營業稅 B. 印花稅 C. 契稅和房產稅 D. 個人所得稅
信託理財產品涉及的稅種不包括:( C. 契稅和房產稅)
C. 契稅和房產稅
7. 信託稅制的借鑒
日本的信託制度是當今發達國家中比較成熟和完善者之一。1904年東京信託公司成立,成為日本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並從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進入了「信託時代」。信託的金融功能和財物管理功能均得以充分發揮,其在金融領域中的地位逐步上升,與之相對應的是信託稅收制度也比較完善和規范。
(一)日本信託稅制構架的三個階段
第一是委託人將財產權轉予受託人階段。對財產轉移課交易稅,其中包括不動產取得稅、有價證券交易稅及轉讓所得之課稅。
第二是受託人管理、運用、處分信託財產及受益人享受信託利益階段。該階段為信託稅制的核心階段,涉及信託人的課稅問題。
第三是信託終了,受託人將財產權移轉予受益人階段。該階段涉及交易稅、所得稅,此外還涉及信託契約書的印花稅、放貸信託及證券投資信託發行受益憑證的印花稅、信託財產所有權狀態的登記許可稅、信託財產的固定資產稅或因信託取得特種土地的特別土地持有稅、受益人死亡的繼承稅。
(二)日本信託稅制的內容
所得稅。日本對所得稅的課征按以下兩種情況進行:
其一,發生時課征所得稅。具體地講,當歸屬信託財產的收入及支出以及受益人特定或既存時,則直接對受益人進行課稅;如受益人不特定或不既存,則在受益人特定或既存之前,以委託人為信託財產的所有人課征所得稅。發生時課征所得稅的信託主要有:金錢信託、有價證券信託、金錢債權信託、不動產信託、動產信託、地上權即土地租賃權信託等。所得稅的所得種類主要有:不動產租賃收入、放款利息、公債及公債利息、股利的分配、動產的租賃收入等。
其二,分配時課征所得稅。分配時課征所得稅的信託主要有:合同運用金錢信託、證券投資信託、退休年金信託、財產形成給付信託等。分配時課稅,是針對信託財產的收益、最終分配予受益人,並根據信託的種類分別按利息所得及其他所得加以課稅。此外,日本在徵收所得稅時,對信託財產所產生的利息,如公債及公債利息、股票的盈餘分配等,還採用一種源泉扣繳的做法。
法人稅。日本法人稅採用實質所得者課稅原則和受益人課稅的原則。法人稅一般採用發生時課稅的辦法,但集團信託、特定公益信託除外。繼承稅。在受益人(或委託人)等信託當事人死亡時,按以下三種情況進行課稅:受益人死亡時,如信託契約無特別規定,受益人的繼承人承繼信託利益的權利,應課征繼承稅;委託人死亡時,如受益人未定或不存在有關該人的信託權利,應按繼承人財產的方式處理並課稅;委託人死亡時,不發生課征繼承稅行為。
其次是對課征繼承稅的遺產的評價標准:因繼承或贈與取得財產的價額,原則上以繼承或贈與時的價格為基準,依法申報納稅;對放貸信託受益憑證的評估:受託人由受益人手中取得受益憑證時,以該價格為評價基準;證券投資信託受益憑證的評估:依據日本的早報新聞等所記載課稅時期的基準價格為准;其他信託受益權的評估:當受益人僅一人時,按課稅時期信託財產的時價評估,受益人為多人時,按時價乘以受益率評估。此外,如本金受益人與收益受益人相異時,分別按本金、收益部分將來可領受金額的現價為評估標准。
第三是課征繼承稅的例外。特別殘疾者撫養信託,信託價格在6000萬日元以下的免稅;以法人為委託人的他益信託,其受益人不需課征繼承稅,但其所享受的利益,如果是個人應以一時所得繳納所得稅,法人則繳納法人稅。特定公益信託:個人自公益信託受領給付金時,受託人為個人時應課繼承稅,為法人時,原則上以一時所得課所得稅。
登記許可稅 首先,信託的登記、登錄。信託的登記、登錄、塗銷,依登錄許可稅法規定,應課征登錄許可稅;不動產所有權信託時,稅率為6%。其次,所有權移轉時,凡屬下列情況的不課征登記許可稅: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受託人時,由受託人移轉該信託財產時的登記或登錄;舊的受託人將信託財產轉予新的受託人時,所發生的登記、登錄行為。有價證券交易稅。有價證券侈轉時。原則上應課有價證券交易稅,但下屬形式的轉移不需課稅:以有價證券為信託時,委託人將有價證券轉予受託人;有價證券信託終了時,受託人將有價證券移轉予委託人或繼承人。另外,放貸信託受益憑證也屬有價證券交易稅法規范的有價證券,但當信託銀行自受益人手中購買受益憑證轉讓第三者時,則不需課稅。消費稅。日本的消費稅,稅率為3% ,涉及信託交易、信託設定、收益分配、受益權的轉讓等行為。日本的消費稅依據實質所得者課稅原則,專對實質上享受資產移轉等利益者課稅。受益人受到利益分配金時課消費稅。受益憑證的轉讓在處理上被視為信託財產的轉讓,所以課稅;對信託銀行的報酬課消費稅。
地方稅。地方稅與所得稅、法人稅一樣,採用實質所得者課稅原則。對信託財產的所生所得,視領受信託利益的受益人為該信託財產的所有人,在所得發生時課稅。
地方稅對不動產的取得課稅的稅率為4% ,但在下列情況下,則不需課稅:委託人將信託財產移轉給受託人時,不動產的取得;僅委託人為信託財產本金受益人時,自受託人處將信託財產移轉給本金受益人時的不動產取得;因受託的變更,新受託人取得不動產時。
地方稅僅對固定資產登記賬冊上的名義所有人課稅,其稅率為1.4% ;還對特別土地持有者課征。
8. 信託公司貸款 取得收益 涉及哪些稅費
關於印花稅政策
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起機構將信貸資產信託予受託機構時,雙方簽訂的信託合同暫不徵收印花稅。受託機構委託貸款服務機構管理信貸資產時,雙方簽訂的委託管理合同暫不徵收印花稅。發起機構、受託機構在信貸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與資金保管機構、證券登記託管機構以及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簽訂的其他應稅合同,暫免徵收發起機構、受託機構應繳納的印花稅。受託機構發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及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暫免徵收印花稅。發起機構、受託機構因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而專門設立的資金賬簿暫免徵收印花稅。
關於營業稅政策
(1)對受託機構從其受託管理的信貸資產信託項目中取得的貸款利息收入,應全額徵收營業稅。
(2)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貸款服務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受託機構取得的信託報酬、資金保管機構取得的報酬、證券登記託管機構取得的託管費、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等,均應按現行營業稅的政策規定繳納營業稅。
(3)對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取得的差價收入徵收營業稅;對非金融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取得的差價收入,不徵收營業稅。(根據財稅[2009]61號文件的相關規定,該條規定已經失效。)
關於所得稅政策
(1)發起機構轉讓信貸資產取得的收益應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轉讓信貸資產所發生的損失可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扣除。發起機構贖回或置換已轉讓的信貸資產,應按現行企業所得稅有關轉讓、受讓資產的政策規定處理。發起機構與受託機構在信貸資產轉讓、贖回或置換過程中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支付價款和費用,未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支付價款和費用的,稅務機關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調整。
(2)對信託項目收益在取得當年向資產支持證券的機構投資者分配的部分,在信託環節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在取得當年未向機構投資者分配的部分,在信託環節由受託機構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在信託環節已經完稅的信託項目收益,再分配給機構投資者時,對機構投資者按現行有關取得稅後收益的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處理。
(3)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貸款服務機構取得的服務收入、受託機構取得的信託報酬、資金保管機構取得的報酬、證券登記託管機構取得的託管費、其他為證券化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取得的服務費收入等,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4)在對信託項目收益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期間,機構投資者從信託項目分配獲得的收益,應當在機構投資者環節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確認應稅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機構投資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獲得的差價收入,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買賣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所發生的損失可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扣除。
(5)受託機構和證券登記託管機構應向其信託項目主管稅務機關和機構投資者所在地稅務機關提供有關信託項目的全部財務信息以及向機構投資者分配收益的詳細信息。
(6)機構投資者從信託項目清算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應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清算發生的損失可按企業所得稅的政策規定扣除。
受託機構處置發起機構委託管理的信貸資產時,屬於本通知未盡事項的,應按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處理。
證券投資基金稅收政策
從1998年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針對證券投資基金發布了若干政策,現將有關規定梳理如下:
1.關於印花稅政策
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企業,下同)買賣基金單位,暫不徵收印花稅;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按照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統一規定繳納印花稅。
2.關於營業稅政策
以發行基金方式募集資金不屬於營業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營業稅。對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免徵營業稅。
3.關於企業所得稅政策
對證券投資基金從證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包括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股權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4.關於個人所得稅政策
對個人投資者買賣基金單位獲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國債利息、儲蓄存款利息以及買賣股票價差收入,在國債利息收入、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個人買賣股票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所得稅。
9. 信託貸款利息收入的稅金計算 問題類型:印花稅
參照借款合同繳納印花稅,稅率萬分之零點五。
有關具體辦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請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稅務機關咨詢。
10. 信託要交哪些稅
信託涉及的課復稅種類制
現代信託財產的種類也在不斷擴大,幾乎包羅動產、不動產、股權、債權、股票、債券、現金、儲蓄、專利、特許權等等一切具有確定價值的財產。在參加信澤金信託培訓的時候聽說,相應的對信託的課稅,可以有下列種類:
1、對收益的課稅,即對信託財產租賃所得、投資所得、經營所得、財產轉讓增益所得等收益征稅;
2、對流轉的課稅,即對信託財產交易額課征的營業稅(或增值稅);
3、對契約、合同、文書、憑證等課征的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