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緣林園果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緣林園果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1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食用農產品(不含生豬產品)、百貨、工藝品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王風祥
成立時間:2006-11-27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98270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江楊北路88號-98號水果六區23-30號
『貳』 林園炒股賺了幾千倍那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啊
其實是忽悠人的,真以為8000元能夠炒成4億元的,都是不懂股票的人。仔細去看一下,一個記者跟著林園采訪報道的文章,你就知道林園投入的是多少錢了。
『叄』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哪些
1、片仔癀
白葯、片仔癀、阿膠都是我國的核心資產,他們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考驗仍在的東西。這幾家公司中,目前白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學白葯。白葯的股權結構也是最好的,因此,長期來看,拿白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葯業
中新葯業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歷史,其旗下的達仁堂、樂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頭。從品牌來說,中新葯業的速效救心丸是國家保密配方。
不過,中新葯業的業績成長不夠平順,在2015年凈利潤大增26.17%後,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17%,去年凈利同比增長恢復到12.39%,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9.62%。
(3)林園的信託產品擴展閱讀:
投資醫葯的批准
經濟特許權思想
林園秉承價值投資理念,追求長期穩健增值,投資標的都是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壟斷企業。他曾表示片仔癀的優勢在於天然麝香是被國家批准使用的,這不僅是壟斷,更是絕無僅有的定價權!這與巴菲特最經典的投資理念——經濟特許權思想不謀而合。
被人需要——治療肝病、療效獨特
片仔癀系列產品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膠囊等肝病用葯,適用於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等,醫用和保健功能都具備。目前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達12.5%-35.4%,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類疾病,而片仔癀在治療肝病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療效。
『肆』 林園的記者觀察
你相信「林園」嗎?
「不操盤」的林園,用滿倉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託虧損至幾近原來的6折。
「所謂陽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凈值,可以公開買賣產品。到底該產品是怎麼操作的,單憑管理人兩三句話,他說他司機的年薪幾位數,你就能相信?」林園的「低調表白」並不能獲得滬上私募界的認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貴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紅8.36元;五糧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轉增不分配;雲南白葯(52.96,-0.13,-0.24%)每10股分紅1元;招商銀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紅2.8元。如果僅靠這些分紅來獲益的話,那麼林園的年化收益率並不高。而他的司機也絕拿不到2000萬元的年薪。
林園、但斌、趙丹陽、李馳、殷保華、李振寧、汪建中……這些曾經的炒股冠軍、坐莊主力們,經過2008年熊市刷洗後,有的關張,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傳遭到客戶的老拳相向。
也難怪坊間傳言會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譽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陝西鑫鵬掌門人阮傑被投資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鵬一期」單位凈值實際增長率為-68.28%,在深國投旗下70餘只陽光私募當中排名倒數第一。今年初,江湖雅號「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長汪建中被證監會處以1.25億元天文數字罰款後,再因涉嫌操縱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頭銜頻繁地在不同時間,加冕在不同的私募頭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體清盤的趙丹陽,也確實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腳下。深國投數據顯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凈值增長率僅為8.61%,這與同期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遠。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顧地表示趙丹陽根本不懂投資,他是私募界的一個失敗者,3500點以上全部踏空。
不過時至今日,檢視退潮後沙灘上的屍體時,其中並沒有趙丹陽。
在資本市場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樣與林園一樣標榜「價值投資」的但斌與李馳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甚至有傳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資人的襲擊。李馳管理的「同威1期」信託產品,根據朝陽永續統計,截至2008年12月19日,單位凈值0.788元,下跌21%。
但這都不是最終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總經理彭亞軒看來,同威是一個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結合得很好的公司。因為下一輪牛市何時到,誰都不知道。他們目前輸的也許只是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6124.04點到2566.53點,在過去的9個月中,中國股民遭受了一輪最為慘烈的大跌。面對昨日還風光無限今日就已哀鴻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經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現在究竟在做什麼?價值投資的大旗並沒讓被稱為「股神」的林園在這一輪大跌中倖免。但他卻表現出了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說他已經不再看盤,每天更多的時間用來睡覺。他現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堅定持有」。
堅持是賺錢之本
對林園的采訪是在他位於國貿的辦公室進行的。這里並不是林園的公司,而是某證券公司為林園提供的一間寬敞明亮的貴賓間。他說自己其實很少來到這里,因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邊,「懶得跑,沒事就在家睡覺,除非有事才過來」。
雖然近半年多來中國A股走弱,喜歡滿倉操作的林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我的倉位一直都是滿的,只不過現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我就不再買入了。但絕對不會改變我的投資理念。」
當眾多投資者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紛紛割肉出局時,林園的穩如泰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干凈,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准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里都持有這只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林園笑著說。
「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復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買的股票。不過,現在這種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覺和玩。」
林園說,自己平時幾乎不和任何人談論股票及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害怕別人的思路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樣隨時盯著交易軟體,看股票每分鍾的變化。我甚至想去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地方。如果別人問我成功秘訣是什麼,我想那就是堅持價值投資,拋開一切的私心雜念。」林園笑著說。
在林園看來,買股票和做其他行業一樣,選對了方向就要一條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錢機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到的錢都是其他股民的錢,也就是說你賺錢了,那是有別人賠了錢。的確,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有賺到錢的也有賠了錢的。但在林園看來,股市中賺到的錢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
林園說,他從不輕易買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蹤三年是必須的,確實感覺不錯,就少量買入嘗試一下,再繼續跟蹤。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就會大量買入。」在林園看來,未來三年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著「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業老大。「很多上世紀50年代賣菜的日本老太太因為在當時投資了索尼的股票,現在有些已經進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園笑著說:「就是這么一個理兒。」
在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林園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挑選能夠真正賺錢公司的標准。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能否為股東賺錢,就要看這家公司的賺錢總量是多少(絕對利潤額)。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園說,他投資時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應當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園通常考慮的是每股盈利起碼要3-4毛錢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動態值和毛利率的變化也是林園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因為林園認為,他投資的企業毛利率一定要穩定或者趨升,否則他一定不會投資這家企業。
「從表象上看,『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才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林園說:「做其他實業也是一樣,誰都希望通過投資100萬去賺取1個億,而不是1個億的盈利是靠兩個億的投入獲得的。也就是『投資一定,產出無限大。」
賺錢要熬到頭發白
1999年,一個朋友對當時身家已經過億的林園說:「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來捧捧場買點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園去了香港。
「當時的發行價1.28港元,我認為太高了就沒有買。」林園笑著說:「當然,他的股票也都賣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這樣的一些國際大機構買走了。」可是,這只股票發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股價一路下跌到5毛錢,這時林園認為是時候出手了,於是買了一些。不久這只股票又繼續下跌到1毛9分錢,最終林園持有的成本為0.3元。
在林園5毛錢買入這只股票時,他算了一筆賬。林園說:「這家公司是做房地產的,每股凈資產一塊九毛多,而跌到當時那個價格,相當於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幾百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它的房子賣七八千一平米,資產凈值是根據每平米5千多元計算出來的。由此看來股價確實被低估了。」
「然而盡管如此,這只股票就是不漲,一年最多漲到6毛多然後又跌回三四毛。我當時持有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賣的。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03年,這支股票才終於大漲。」林園有些郁悶地說,「這時那個朋友打來電話說:『林園,賺到錢了吧?』我有些生氣地對他說『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雖然賺到了錢,但這錢賺的太不輕松。』後來,我總結經驗,沒有把握的投資不應該參與,草率參與了結果熬到頭發都白了。」
「冬眠療法」也是功夫
林園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在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價格介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園畢竟是人,很多情況下,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會立即上漲,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才能上漲。林園的方法很簡單——當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並果斷買入後,像動物「冬眠」一樣,一直等到股價上漲。
2005年4月份,林園就曾遭遇過這樣一次「冬眠」。當時他借錢買入招商銀行可轉債,買入的平均價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價格仍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就在101~120元間波動,作為「股神」的林園選擇默默地等待。後來他又買了上海機場,當時的平均價為13元/股,在買入後幾個月時間內上海機場的價格一直在12~15元之間波動,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園看來,這樣的「冬眠」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最終將會覺醒。而有人也把這種「冬眠療法」稱之為「烏龜政策」。林園
『伍』 個人能發行私幕基金嗎
所謂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由於私募基金的銷售和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私下協商來進行的,因此它又被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
林園是借道信託公司成立私募基金的,在運作模式方面目前以專戶理財為主,即客戶的資金賬戶由私募管理人代理操作,實現所有權與操作權的分離,一般不保底和承諾收益,盈利後由客戶支付給代理人 20-50%的收益作為分成不等。
『陸』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
『柒』 林園買了什麼醫葯股
1、片仔癀
白葯、片仔癀、阿膠都是我國的核心資產,他們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考驗仍在的東西。這幾家公司中,目前白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學白葯。白葯的股權結構也是最好的,因此,長期來看,拿白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葯業
中新葯業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歷史,其旗下的達仁堂、樂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頭。從品牌來說,中新葯業的速效救心丸是國家保密配方。
不過,中新葯業的業績成長不夠平順,在2015年凈利潤大增26.17%後,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17%,去年凈利同比增長恢復到12.39%,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9.62%。
(7)林園的信託產品擴展閱讀:
投資醫葯的批准
經濟特許權思想
林源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追求長期穩定的增值。投資對象為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壟斷性企業。他曾說過,片子黃的優勢在於,天然麝香是國家批準的,不僅具有壟斷性,而且具有排他的定價權。這符合巴菲特最經典的投資哲學——經濟讓步的理念。
被人需要——治療肝病、療效獨特
本系列產品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膠囊等肝病葯物,適用於熱瘀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潰瘍、惡性癤子等,具有醫療保健雙重功能。目前,我國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已達12.5%-35.4%,成為我國最大的肝病。片仔癀在治療肝病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
『捌』 林園:我為什麼要成立信託產品
我認為是為了賺錢
『玖』 林園:我選股票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選股票有技術指標和財務指標。
技術面指標要綜合看MACD出現紅柱、KDJ金叉向上、回日本的K線技答術、成交量的配合、SAR初現紅球、VOLUME紅柱較前期增高或翻倍。
財務指標主要看:利潤總額、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產品毛利率、應收賬款、預收款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