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種植一畝藍莓投資多少
自21世紀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抑或營養飲食,而藍莓作為一種綜合營養價值很高的新生代的水果,便被開發出來。我國的藍莓種植業相對起步較晚,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後便進入快速發展期,但由於我國一些現實條件的限制,目前我國的藍莓種植業還不成熟,藍莓種植行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藍莓(Blueberry),意為藍色的漿果之意,原名越橘,屬於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一種多年生落葉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5月開花(白色小花),7月初成熟,深藍色漿果圓形,成熟後的藍莓被一層白色蠟質粉覆蓋,單果重0.5~3g。藍莓果肉細膩,口味微酸中帶點甜,果實中花青素的含量很高,它是純天然的抗衰老的營養補充劑。它是近幾年世界發展最為迅速的集營養與保健於一身的第三代果樹品種。
藍莓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400多種,我國有100多種。大類有野生藍莓和人工培育的藍莓,野生藍莓含有的花青素較高,抗癌性更強;人工培育的藍莓,能長成240cm高,果實較大,水分較多,花青素含量相對較低。我國的藍莓栽培技術起步較晚,相對來說發展比較迅速,種類主要以北高叢、南高叢以及兔眼藍莓為主,我國的藍莓種植地主要分布於山東、遼寧、黑龍江、江蘇、河南、浙江、貴州、重慶等地區,雖然分布的地區比較廣泛,但是真正大規模種植的地區還是寥寥無幾,因此我國的藍莓產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藍莓微酸、軟硬適中、薄皮無核、食用方便,被譽為「水果皇後」。果實中含豐富花青素、果酸和食用纖維及K、Fe、Zn、Ca等礦物質元素,具有增強心臟功能、延緩心臟衰老、抗癌等特殊功效。藍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由於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藍莓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藍莓中富含的花青素是純天然的抗衰老的營養補充劑,研究證明是當今人類發現最有效的抗氧化劑,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維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維生素C高出二十倍。藍莓中的花青素能夠營養皮膚,增強皮膚免疫力,應對各種過敏性症狀,此外,花青素還可以幫助人們間接地對抗癌症,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同時,花青素可以增進視力,它可以提高在昏暗燈光下的視力,這對於夜間駕車者或長時間注視屏幕的人都有幫助。
1 藍莓種植業相關成本及效益分析
1.1投入產出理論
在經濟學中,生產要素一般可以分為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這四種類型。勞動通常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土地不僅指土地本身,還包括地球表層的陸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間的全部可利用的自然資源。資本是指用於生產的基本要素,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企業家才能指企業家經營企業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與創新能力。
生產函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能所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1.2藍莓種植企業的成本分析
大型的、規模化的藍莓種植企業的成本包括組建成本、科研成本、培育成本、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銷售成本等。而一般的、小型的藍莓種植企業的成本主要包括組建成本、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銷售成本等方面。以下就小規模的藍莓種植企業的成本展開論述。
1.2.1 組建成本
組建成本是指藍莓種植業企業在組建前所花費的一些必要的成本費用。如基地的選擇費、租金、土壤改良費(藍莓適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長,一般ph值為4-5為宜)、買苗費、挖坑培植費、灌溉費用(藍莓既不能受旱也不能受澇,在其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所以最好採用滴灌技術)、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的購買費用(如:鐵鍬等)基地建設費用相關人員的工資等等。其中,租金、土壤改良費、買苗費、灌溉費用是組件成本中的主要花費。
1.2.2運營成本
運營成本是指藍莓種植業企業在已建成的條件下為維持正常的運轉而支付的成本。如:為保持藍莓的正常生長而要經常為其除草、捉蟲所花費的人工費,為其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吸收而施加的農家肥料的費用以人工費,藍莓果成熟時的採摘費用,相關工具的保管費用,園林看護費等。
1.2.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企業進行正常生產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材料、人工、勞動資料等的消耗。如:藍莓基地組建期間以組建以後管理基地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等,在這一期間所產生的電費、水費,相關設備、工具的折舊費用,相關部門的辦公費用,相關人員的差旅費用、運輸費用、咨詢費等。
1.2.4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是指企業對原材料進行再生產的過程而產生的成本。如:加工藍莓過程中的人工費、電費、水費、加工設備的折舊費、產品的倉儲費、產品加工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失,如廢品損失,原材料的毀損也包括在內。
1.2.5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是指企業為了完成銷售這一過程所產生的一系列的費用。如:銷售人員的工資、廣告費用、包裝費用、裝卸費、展覽費、運輸費等。藍莓的銷售成本相對其他產品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藍莓市場是買方市場即供小於求的市場,因此在藍莓的銷售過程中並不需要賣方花費大力氣來推銷自己的產品,相反,買方會主動來詢問,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很多成本。
1.3藍莓種植企業的經濟收益分析
大型的規模化的藍莓種植企業的經濟收益主要包括:銷售藍莓幼苗的收益、銷售供觀賞的藍莓苗的收益、銷售藍莓鮮果的收益以及銷售加工產品的收益。而一般小規模的藍莓種植企業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銷售藍莓鮮果的收益以及銷售加工產品的收益。以下主要介紹小規模的藍莓種植企業的銷售收益。
1.3.1銷售藍莓鮮果所帶來的收益
藍莓鮮果剛入市時價格相當昂貴,可以達到300元/kg,最便宜也得40元/kg,如果畝產800kg,僅就最低售價計算,那一畝地的收入32000元,而一般的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一畝地的收入僅幾千元而已,所以藍莓的收入絕對是可觀的。
1.3.2銷售藍莓加工後的產品所帶來的收益
藍莓成熟之後,由於其不易貯藏的特點,大部分藍莓被加工成各種產品,如:藍莓果汁、飲料、藍莓果醬、罐頭、藍莓酒、藍莓果乾等等。雖然藍莓被加工後增加了生產成本但其生產後的附加值也更高了,自然所獲得的利潤也就更高。據調查顯示,質量好的藍莓酒可以達到幾千元一瓶,由此可見這一行業的利潤是很高的。
2藍莓種植業企業的投資收益分析案例
以山東省濰坊市某一藍莓種植業企業的投資收益進行具體分析:該企業租有土地1000畝,租金1000元廟/年,租期為30年,該企業自租賃第一年起就開始為培育藍莓做准備。首先進行土壤改良,該公司種植的藍莓適合酸性、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平均每畝投入300元,挖坑定植費、農家肥、灌溉費、除草費、越冬防寒費、管理費等平均每畝2600元;藍莓每株15元。每畝可以種植300株藍莓,第三年掛果,第四年以後進入盛產期,藍莓的經濟壽命為30-40年,進入盛產期後每畝產1000kg,進人生產期後每畝總的費用為1000元,果實成熟後摘果時人工費65元,d,每天摘50kg,那每畝所付的人工費為130元。產出後,藍莓鮮果按最低市場價30元/kg,那每畝產值為30000元,進入盛產期後,扣除各種費用後,每畝凈收益為27870元。其時間與畝產量、畝產量與收益的關系見下圖1、圖2所示。
由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收益與種植的時間以及產量的關系自進入生產期後就比較穩定了,而且如果管理得當種植藍莓的企業很快會發展壯大。
3政策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藍莓產業是一個高投資、高回報的行業,它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中是很光明的,所以政府應給予藍莓種植業企業一些政策的扶持或財政上的補助等,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對於想發展藍莓種植的企業或個人可以在土地的承包費用上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如:減免一定的租金或租期的前四年免租(藍莓第四年進入盛產期),這樣就可以減少企業很大一部分的費用,有利於使企業的資金流人到更有價值的部分。其次,農業部門要積極幫助達到要求的企業申報省、市級龍頭企業,爭取資金、技術和項目支持。再次,把發展藍莓產業與發展休閑、旅遊、觀光農業結合起來,打造一體化的農業休閑觀光基地。
3.2提供無息貸款或降低貸款條件的限制
藍莓種植業的前期投入需很多資金,且投資回收期長,它不像其他糧食作物或其他果品類一樣次年就可以進行投入資本的回收。藍莓最早的回收期為種植後的第三年,這樣一來,企業前三年基本是純投資、零收入的,為企業提供無息貸款可以保證企業長期有足夠的資金來運轉,且不需考慮高昂的利率,從而有效解決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這樣很多覬覦藍莓產業卻因資金不足而不敢涉足的企業就可以投身藍莓產業,促進我國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
3.3出台補貼政策
給想種植藍莓的農戶給予比糧食作物更高的補貼,鼓勵農戶參與到藍莓種植業的行業中去,只有農戶參與到藍莓種植行業中去,我國的藍莓種植行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2. 2016年南京藍莓投資理財倒閉
現在倒閉的這種理財公司太多了,投資時一定要看好,強力推薦米多財富,非常好
3. 南京藍莓投資理財今天出事了
前段時間就報道了 公司都關門幾天了
4. 種藍莓賺錢嗎
藍莓屬於高投資高回報的東西,種植難度較大,但是市場收益也很好。終端市場高的每斤可以賣到二三百塊錢。一般畝收益在1萬元左右,效益不錯。
5. 藍莓投資理財今天是不是跑咯了
你看官網還能不能打開就知道了,大多數情況下只要平台一跑路,官網一般是打不開的。
6. 藍莓工場影視投資(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藍莓影業重視優質內容的開發以及與青年電影人才的合作,是國內第一家以天使投資理念培育、孵化電影項目;以風險投資理念規模化、持續化運營的電影孵化機構和投資管理機構。
法定代表人:鍾偉
成立時間:2013-04-1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101582176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4號院1號樓11層1209
7. 藍莓理財怎麼樣怎麼操做
不好,都是不正規的理財平台,一定要謹慎,在不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不要投資,特別是一些剛成立沒有銀行和大型上市公司的理財平台都不要相信,很多都是騙人的!